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土豆到战国 » 第三十一章 魏国迁都 陈国找出路

第三十一章 魏国迁都 陈国找出路

    周显王五年(前364年),魏国要逐鹿中原,迁都到了大梁(开封)。这大魏国政治文化商业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官吏拖家带口和十万军队。

    原本只有几万人口的大梁城,暴涨到了四十万人,与太康都城相当,再加上三十万人口的韩国都城新郑,以及宋国古都商丘三十万人口,四城人口达到一百四十万人。

    几个城相互距离也就两三百里(一里等于415米),距离非常的近,大家相安无事还好,一旦有仇怨基本就是直接都城和都城交战。

    魏国被斩首六万人,加上秦国的威胁依然还在,陈国君主妫墨送出了三千陈武卒和两千精兵,跟随魏国防守秦军以表忠心。

    陈国太康都城科技现在体现出了价值,整个太康都城是新郑、大梁、商丘经济总和。差别最大的是纺纱织布,尤其是种植棉花以后棉制品的棉胎、棉衣、袜子、毛巾很受欢迎。并且在蔡魏宋韩齐赵楚都有推广,因为太康有脱籽机,所有效率是其他诸侯国的五倍效率。其他诸侯国宁可卖给太康,因为从太康棉花比自己脱仔还要便宜。

    陈国成为了中原数百万穿暖的的棉花交易中心,对棉花有了定价权。

    “君上,陈国发展太快,太康都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不少,精兵达到数万人,已有进攻魏国都城威胁。为了让两国友好,让陈国送一个公子到魏国做人质。”

    公叔痤提醒道。

    “陈国不是派了五千精锐到魏国长城防守秦军了吗,此时提此要求,陈国上下必然同仇敌忾。因为他们出力,魏国还在怀疑陈国的忠心,再缓和几年再说,陈国君主年轻公子不过两三岁。”

    公子昂又和老师公叔痤唱反调了,陈国每年都打点公子昂、公叔痤、庞涓等魏国高官显贵十多人。

    魏侯想了想,最终决定听从公子昂的建议。

    这事传到了陈国君主妫墨耳中怒火中烧,战国各国通商,军事可以隐瞒,经济好坏是瞒不了的。陈国太康都城就有十多万人其他诸侯国的人,给太康都城带来巨大的消费刺激。要知道外地人来的吃喝拉撒睡都是要钱的,比本地消费要高得多。

    太康都城繁荣,陈国复苏崛起会让很多不高兴的,除了蔡国和宋国恐韩需要一个强大盟友,不嫉妒外。就连卫国、鲁国甚至连周朝东西周再次被分裂的两个小国也眼红了。

    大梁三十多万军队,被斩了六万,两三年年就能能恢复,毕竟是人口大国。

    “还是有巨大威胁,得提前去了。”妫墨心里想着。

    于是妫墨请来了门客游侠,问有多少人愿意南下开疆拓土,可以封官加爵。这些门客就是来博得功名加官进爵过上好日子,听到加官进爵自然抢着去。

    妫墨从陈技击和门客里选了一百技击精湛武力了得的门客,组成最勇悍的近卫御林军。再挑选了两旅(一旅五百人)精兵和抽调一旅一旅水师。从陈国选出工匠经验丰富的农户畜牧养殖杂役和一些有手艺黎民百姓,军民总计五千人。装备最陈国的秘密武器元戎弩连弩开荒百越沿海地区,带足了所需的资源,准备南下征伐百越建立海上贸易桥头堡,为开拓海上贸易做好新基地。因为直接从海上进入陈国疆土需要经过楚国,变数太多,因为短时间又没有能力控制淮水。

    以陈国国力根本不可能和秦始皇动用数十万大军,但是可以学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他们,在沿海建立据点,面对刚新石器和青铜初期共存百越人,有了连射的元戎弩是最好的守城利器,虽然射程只有三四十米,但是射速快,并且做了不少中型元戎弩,射程超过常规的弓手。

    妫墨要的就是守住建立的新城池,看护好重要物资,而并非是征服他们夺取他们是耕地和女人。扶持一股势力对付另一股势力,保持本地区的均衡势力共同发展,利用本地所有资源帮助陈国增强国力才是妫墨目的。

    “子夕,为了加强太康都城安定,我调任陈家老陈玄主掌司寇兼廷尉加强司法治理,为了公室和宫城安设立了卫尉,由李苌担任。

    并且钱粮供养越国一师水师驻军守北禹会,维持陈越贸易往来利益。

    你既要带着两个孩子,还要打理少府事物。如今少府经过了二十年的风雨,盘根错节十分复杂,有的管事与朝堂权贵勾结。此次南下我把他们都带上,庄家老在少府多年,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

    魏韩楚甚至卫鲁也不希望陈国崛起,他们对陈国的麻制布匹和皮毛制品购买减少许多,要不是你早几年派人混入楚国商贾中,到了棉花等很多种子,引起其他诸侯国商贾兴趣,陈国这几年也推广棉花种植控制了棉花价格。

    但是诸侯国一旦推广种植棉花后,他们人口多土地大,我们对棉花价格控制就会减弱很多。

    这次去百越时间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关键时刻,祖父也会站出来的。相邦文禹目光长远,朝政由他主理,你和子夕子云管好少府就行了。

    我们陈国处在魏楚韩宋四国中间,与各大诸国兵戎相见是不可避免。

    我们陈国军队数量虽然与几大强国相差甚远,但是我们装备精良操练强度大、后勤保障补给好,又是守城优势,即使五倍敌军也未必能攻入太康。

    但是都要拼出一条血路,由防守变成进攻,冲破敌军重重包围加上离开本土作战、需要运送补给处处被动,伤亡比能达到一比二就是很了不得了。

    日后所需钱货超出如今十倍百倍,趁魏韩楚还没对陈国下手和越国还没刁难我们。征伐百越开拓疆土,发展海上贸易,这次寡人必须亲自挂帅前往,引起陈国重视。”

    子夕想不明白为什么妫墨要以身犯险,妫墨道出自己亲自挂帅的原因。

    其实妫墨不能说明的是我是前世之人,老家就是百越番禺的。

    自古岭南出现过很多次瘟疫传染病,就是当地湿热回南天气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北方战后处理尸体不当五成机会引起传染病,要是南方处理尸体不及时,很快就有传染病。

    这也是南方人口在医疗不发达时候比北方人口少,一直到了南宋以后才有改观,对于传染病也有了更多人数和治疗方法,传染病才得到了控制。

    所以妫墨担心自己不去,陈国这五千人说不好“水土不服”就能把他们报销了账。

    “子夕知道了,我和子云一定好好看护好少府,陈国还是上令下行之国,比之宋国好了许多,阿父很多事情就不能和君上一样做得了主。”

    子夕说道。

    “陈国能有今日,子夕子云功不可没,因为有了你们几十万缗钱的陪嫁的黄金,陈国就能发行更多直百钱。还有你们“夕云商盟”完善了太康都城的不足,又建造了船宫打造船只,为我们打造大船出海做了坚实基础。

    寡人此次征伐百越并不会有太多危险,只是在通江达海之地寻找一处地方建城,把海外的物资流入陈国。”

    其实妫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好明说而已。就是把这几年的贪官、酷吏、恶奴以陪伴君主为名,迁离太康丢在百越新城里,就说他们战死外地,重赏家眷。

    子夕一听没有危险就好,由于她天赋极高,又是贤内助,对待不是很亲的另一个宋国滕妾和越国公主很和善,得到妫墨宠幸最多,两人感情极好,妫墨为了多活几年也不敢夜夜笙歌晚晚寻欢,与才识过人的子夕最有共同语言。

    子夕那见过甚至没听说过这样的君主,满脑子的走马行空跳跃思维。妫墨也只有在她面前“胡说八道”,以此打开她更多的格局和眼界。

    所以子夕对于妫墨的那种感情是非常崇拜和真挚的。妫墨对于子夕也一样,再一次打破了妫墨对于过耳不忘的境界,过后子夕把他们的话一句不拉的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