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四海贼 » 第19章 遇刺

第19章 遇刺

    水泥制作出来了,四海镇的一条腿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水泥不仅可以建造房屋,还能修筑堤坝桥梁以及建造防御工事。对于近代的社会而言,水泥对于人类的贡献很大。水泥不仅可以方便于人类的生活,还能有效的降低大型工程的人工和时间。

    用水泥建房子,可以建的更高更大更宽敞。用来建堤坝桥梁等工程,可以不用再开山取石,省去了繁重的劳动。如果修建防御工事,需要的时间很短,而且更坚固。

    东海府境内山很少,石灰石和石碾都是从吴州府水运过来的。水泥窑用的耐火砖是从宜州府运来的,煤炭的产地更远,是从江北的寿州运过来的。粘土本地倒有的是,不用外购,不过沙子和石子也需要从吴州购买。

    四海水泥的标号并不高,生产出来直接用也就是一百多的标号,熟化以后也就两百多标号。不过这已经不错了,只要不是建好就塌,呸呸呸,只要建的房子能用几十年就行了。李四海亲自去试过,虽然还比不上后世的水泥,不过硬度还可以。

    有了水泥,却没有钢筋铁骨怎么能行呢?李四海打听了一下,在南都西边不远有一处铁矿叫马山,是附近最大的铁矿。天元帝国起家,就是得到了马山铁矿以后,才刀坚矛利打下了的天下。

    虽然朝廷实行盐铁专卖,不过后期已经形同虚设。现在只要是有钱,想买什么都能够买到。四海镇要想大规模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钢铁。有必要建设一个小型的钢铁厂,一方面自己使用,一方面生产的铁器还可以拿来出售。

    现在已经进入了巨舰大炮的时代,没有钢铁是不行的。火枪,大炮,这些东西样样需要大量钢铁,单纯从外面去购买,价格绝对让你泪目。

    没吃过猪肉,总会见过猪跑。多数府县都有冶铁的小炉,都是从矿山购买矿石回来,自己冶炼使用。只要有钱,就可以请到冶铁的工匠,按比例来放大高炉进行冶炼。只要有钱,就可以建造高炉和铁厂,技术可以慢慢摸索。

    事实上研究水泥,李四海也并没有亲力亲为,而是找了一群工匠去弄的。你说你不会,我告诉你怎么弄就行了。你说我的方法不行,那我只能给你一个方向,你们慢慢研究好了。只要做出来的东西达到了我的要求,赏赐是少不了你们的。

    至于自己去搞技术,李四海表示,爷们天生手笨,搞不来。事实上所有的技术前面都有基础性的东西,只要改良一下就行了。技术并没有多神秘,没有那么的高不可攀。十件事情做十次就是熟练,一百件事做一百次就是技术了。

    新技术跟老技术之间只有一层纸,捅破了就明白了。就像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一样,不过是换一个观念的问题。商人们都是把技术复杂化,匠人们却是把技术简单化。如果你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一个东西出来,那么你只需要改良技术就可以了。只要生产力提高几成,你的功绩就很大了。

    李四海规划的四海新城也很简单,百米一条小街,一里一条大街,小街宽三丈,大街宽六丈,整个城区划分为了二十四个里。每个里里面,辖二十五个坊市。四海新城里面最大的一条街叫做南都路,东西向宽十丈。

    以后新城的开发,将会以坊市做为单位。每个坊市都是长宽一百米,面积十五亩。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房地产开发的门槛比较低,稍微有点实力就能参与进来。等建好街道以后,就会少量拍卖土地,把地价先炒起来。四海建筑公司也会同步开发一些坊市,建好以后出售。

    有钱人家可以自己买一个坊市建房居住,也可以几家合建一个坊市居住。商人可以开发富人区坊市,也可以开发平民区坊市,房屋既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不过李四海还规定,所有的房子必须两三层起步,可以建多层,不能建单层。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些逼格,因为在整个天元帝国,还没有一个城区全部都是二三层的建筑。只有一些大城里面的商业街区,才能见到这种建筑。李四海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自己的手里面有水泥,更高了不敢说,建五到七层的房子是没有问题的。

    早期用水泥建房,只是用来砌砖,而不是做预制板和现浇顶。对于水泥的强度要求不高,而且很少会用到钢筋。后面做预制板打现浇顶,如果缺少钢筋往往会用竹子来代替。不过承重不行,建两三层就不错了。想建更高的房子,房顶还是使用粗木做檩,木板做地面,一层层建上去。

    那些古典建筑往往全部是木制的,最高甚至可以建几十层过百米,最大的缺点是防火能力差。所以即使是旧式的建筑队,建造两三层的房子,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们建不了水泥的房子,还可以建木制的房子。在古代两三层的房子,基本都是木制建筑,而且技术也很成熟。

    李四海这样规定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这里注定会成为世界的中心,提前规划建高一点,可以提高人口容积率。如果新城全部建设两三层的房子,那么容纳几十万人口都没有问题。

    随着城区建设的推进,附近府县的富商眼睛都盯了过来。江海县建新城,这可是一个大事件。江海县的地理位置很好,有超越府城,成为附近几省中心的潜力。江海县的房价算什么?附近的吴城,越城,扬城,南都城,哪里不是一亩宅子卖几百两。在地段好的地方,一亩商铺过千两也很正常。

    本来就有很多富商,听说江海县在大规模围垦土地,因此纷纷赶来准备分一杯羹。现在又听说建新城,更是按捺不住发财的想法,乘船数百里而来。

    一时间江海县的高端客栈纷纷爆满无房,很多富商只能租赁宅院来常住。这段时间四海垦殖公司,只要围垦出来一顷土地,都会马上被抢走。而且人家不看价格,只要结果。

    不过更多的富商眼睛都在盯着新城那里,就等着什么时候放地来开发了。还有一些商人,采购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囤积,就等着在建设的时候大发一笔。

    李四海出来逛街的时候,就听到了很多人议论:兄弟,听说了吗?江海县建新城的事情!据说那边要一百两银子才能买到一亩地,盖好了房子,不得卖几百两才能回本?

    旁边那位伙计说道:你可拉倒吧!南都来的吴公子,人家都说了,五百两一亩,有多少人家包圆!你一百两银子想买一亩地,想什么呢你!

    李四海听完笑了笑就离开了,这段时间谣言四起,什么幺蛾子都有。有人传言给自己干活分房分地不要钱,结果很多乡下的贫民都纷纷跑来想要干活。有些人听招工的人说干活只是折价置换房产土地,不是白给的,还跟招工的人打了起来。还骂他们造谣言骗人,甚至怀疑他们侵吞了大家应得的房产土地。

    这段时间有大量的乡下贫民进城,甚至还有外地的贫民过来讨生活。毕竟这段时间江海县的大工程很多,需要的工人也多。李四海的工人很快就超过了五千人,出于各方面的权衡,他停止了招工。

    自己手里的工程完工以后,这些人的安置就成为问题。五千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镇里安置一千人,就有了一千户。一个人一套房子五亩地,需要多少房屋土地分配。何况这些人工作,每天需要花多少银子,吃多少饭,金山银海也扛不住。

    为了管理这些工人,自己还招募了五百团练弹压,就是怕他们闹事。这些团练一部分驻扎在了四海里,吴河里,长岛镇,横岛里,一部分驻扎在四海镇和北关里,还有一部分驻扎在各处银行网点。

    自从建立了四海银行,李四海一直住在银库里面。这里长期有一百团练在驻守,安全上面没有问题。其中二十名团练专门负责自己的安全,每次出门时都有五名保镖进行保护。

    现在的张英也成为了四海里的民团首领,手下有五十名团练兵。他的舅舅徐良才因为介绍了几单大生意,坐上了四海里的里正。过去也多亏了徐良才,如果没有他给介绍的生意,估计李四海早破产跑路了,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李四海正在走神,突然对面反射来一道亮光,他本能的赶紧闭上眼。那一刹那,他心里一翻个,对面的人拿着的是匕首!

    自从被蛇咬了以后,他的视力还有反应提高了很多。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对面的人离自己就很近了。自己的保镖还没有反应过来,他马上惊出来一身的冷汗。他努力让自己镇定,悄悄的拔出来刘麻子那把燧发手枪,感应了一下就扣动了扳机:砰…

    对面那个杀手冲过来的速度很快,自己几乎就是顶着他的额头开了一枪。一下子把他来了一个大揭盖,天灵盖都打碎了。小半个脑袋掀开在一边,雪白的脑浆散落一地。他貌似没有预料到,被铅弹撞击的直接躺在了地上,眼睛里写满了惊讶。

    李四海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发现对面的几个人有些不对劲,手里面端着的貌似是燧发枪!双方只隔着几十米,他吓得魂飞魄散,这要被打上,起码是一个碗大的洞!他眼角的余光发现旁边是家酒楼的大门,他直接就撞了进去。

    这时候对面的燧发枪响了,自己的五个保镖一下子被打倒了两个,不知道是不是死掉了。李四海还没等爬起来,突然感觉有人一棍子冲自己脑袋砸来,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我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