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四海贼 » 第18章 长岛镇

第18章 长岛镇

    吴河口守备牛犇是罗百里的舅舅,想要购买长岛和横岛不过一句话的事,前提是钱到位。

    两个岛面积各有一万五千亩左右,高潮的时候各有一千多亩露出水面上。国初的时候,这里一直驻扎着两个营各五百人。不过后来发过几次大水,死了很多人,地也被冲毁了。最后没办法,两岛各自留下一个卒一百人。

    岛上面说是两个卒,其实每个卒只有一两二三十个人。这点人就连水匪都防不住,更不要说清缴了。不过这里的水匪多数都有屯田万户和守备的背景,不是亲属就是有利益关系,所以也没有人去动他们。

    事实上江南所有的官员和军队都会参与走私,他们跟士绅商人编织了一张大网。没有官员和军队,走私经常受到打击。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官员和军队,他们看似实力不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对抗的。没有士绅商人,就组织不起来货源,也没有足够的资本走私。

    他们明面上走私,遇到合适的机会也会黑吃黑搏一把,所以才叫做水匪。当然在百里沙洲这里,大家仍然会比较文明。毕竟这边是属于官方管理,必须保留一点颜面。出了这片水域,那就是生死各安天命,被洗劫杀死只能说自己倒霉。

    这片水域的大小势力,背后的后台基本上都是屯田万户的各级军头,不然无法在这里立足。万户,守备,营镇,卒里,两村,就是这些势力们的靠山。每个势力还跟各地官员,士绅,商人们有关系,融合在一起才成为一个势力。如果你没有后台,那么你需要命够硬,要不根本混不下去。

    百里沙洲的大岛,基本都被大军头控制了,小岛也被小军头控制了。想要去岛上开发,必须经过这些军头同意。国初的时候,这些岛上都有驻军和家属屯垦打渔。后来多数驻军和家属撤回了陆地,那些土地不是冲毁就是抛荒了。

    长岛和横岛高潮线以上的土地将近三千亩,国初的时候都被开垦了出来。后来遇到几次大水,多数土地被冲毁,驻军和家属也撤回了陆地。各自只剩下二三十人留守,各有一个小堡和百余亩土地。

    想购买这两个大岛,驻军也是不会撤走的,小堡和土地也不会卖。而且还需要给镇海万户十顷水田,十亩宅子。给吴河口的守备五顷水田,五亩宅子的好处费。剩下潮线以上的三千亩土地,折价三千两银子,文书的上面只写一千五百亩。剩下一千五百亩土地的地价和捐税,由大家分润。

    李四海跟罗百里上岛以后,心胸也豁然开朗。这里就是江海相连的地方,真可谓水天一色。可惜这里都是淡水,没有办法煮盐,发展经济也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李四海的前身小乞丐,跟着老乞丐来江南,是从南都附近过江的。那边的江面不宽,只相当于三条吴河的宽度。当时也把小乞丐震撼的不轻,更不要说这里百里宽的江面了。后世的李四海,蹉跎了几十年,大海都没有见过,自然也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色。

    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地盘,而且跟四海镇不同,这里可是连成了一片的。长岛和横岛如果开发出来,比新得到的北关里还要大很多。不过这里的潜力却不如北关里,但却是走向海洋的起点。

    国初驻军的地方,当初共计居住了五百户人口,相当于一个大镇或小城。由于地势的原因,没有分散居住,而是集中在了一起。不过现在却残垣断壁,好生的落寞。现在驻军的小堡,还是在那时候修建的,也是历次大水没有冲毁的地方。因为这里地势最高,又是砖石建筑。

    驻军的土地,也都分布在不远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这里经历几次大水以后,土质变的很差,不是沙土地就是盐碱地。在这种地肯定是不能糊口的,因此这里的驻军要么打渔,要么走私。至于多开垦一些土地,一是人力不足,二是没有牲畜,三是害怕被冲毁。

    国初的堤坝被冲毁以后,屯田万户没有能力修复,只能随着大水冲刷越来越小。以前几十年才一遇的大水,现在一两年两三年就来一次。以前大家也是开垦了很多土地,后来损失太大,慢慢大家也懒得开垦了。

    李四海看着国初残存的堤坝,当初修建的时候不知道用了多少人力,现在因为官员贪墨筑堤的工程款,就这样被废弃了。看起来任何一个国家的灭亡,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且开始的时候,堤坝冲毁应该不大,五百户人口齐上,应该很快能堵上,大家却选择了坐视。

    李四海在吴河边上修建的堤坝只有一丈高,后期准备加高到一丈五尺高,这样的高度已经足以抵御几十年一遇的大水了。围垦土地,其实是义务为官府修建了河堤,难怪陆家里和江海县那么便宜把河滩地卖给自己。

    不过在长岛和横岛,这边的水浪却更高更大。三四米高是一般,五六米高是正常。如果在这里筑坝,初期就要修一丈五尺高,后期要加高到两丈才行。以前这里的堤坝就是一丈五尺的高度,后来被冲毁了。国初修建的堤坝,只剩下了一个个土堆,好像切断的死蛇一样躺在江边。

    李四海并不准备一下子把两个岛的三万亩土地都围垦出来,而是初期围垦高潮线上面的三千亩,后面再一点点的围垦。一是不想惹人眼红,二是工程量小一点。如果直接围垦低潮线或者浅水区域,工程量就太大了。堤坝需要加高加厚,成本提高两三倍。

    除了四海村围垦了浅水区,后面再修建的堤坝都只是围垦的低潮线。即使只是增加了三尺高度,工程量也增加了五成。以后李四海是能不围垦浅水区,就不围垦浅水区。毕竟天元帝国并不差这一点土地,帝国的困境也不是这一点土地能解决的。

    想要解决帝国的困境,要么就打破士绅对土地的控制,要么就向海外开拓殖民,要么就要引入高产作物。不解决这些问题,帝国的困境是无解的。自己只是一个镇长,想这些没用,这些都是高官考虑的事情。

    李四海在两个岛上逛了逛,宣誓了一下主权,于是就打道回府了。其实也没什么好逛的,岛上面到处都是灌木,中间夹杂着一些大树,又没有名胜古迹啥的。高潮线以下由于经常泡水,灌木都没有,有也泡死了。

    天元帝国初期的时候,国力相当的强大,长岛和横岛各围垦了五千亩水田出来,相当于两岛三分之一低潮线以上的面积。随着大水的冲刷,低潮线附近只留下一个个土堆。不过这些年外面又淤出去很远,两岛的面积又增加很多。

    关于两岛的开发,初期也不过恢复以前围垦的土地,想要继续围垦,只能慢慢来了。李四海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四海新城这边。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再多的土地也没用。

    长岛和横岛行政上属于镇海万户,四海镇管理这里并不合适。因此李四海给这里起名叫长岛镇,并管辖横岛里。这里的面积已经达到了镇的规模,叫镇没有问题。目前自己手下的人力,并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开发这里,只有等到四海镇发展起来以后,才水到渠成。

    自己发展到了现在,四海里也不过三百多户人口,四海镇和吴河里也不过一千多长工,后面吞并了北关里得到了一千户人口,这就是自己的全部实力。

    自己发展的还是太慢了,两镇地盘只有这点人口,根本支撑不起来。每个镇里起码要有一千户以上人口,才能算做繁盛。因此李四海大笔一挥,把长工增加到三千人,以后视情况可能增加到五千人。

    长工先增加到三千人,是因为江海县城附近的人口有限。江南富庶,虽然一半以上人口没有土地,不过工作机会很多。很多人还有一技之长,不屑于去出卖体力。而且不少人都是混吃等死,宁愿去做短工。

    一万多户人口的江海县城,能找到三千长工就不错了。后面再想找,只能去乡下。而且自己的老底是四海里那边的三百多长工,一次性招太多人回来,根本管理不过来。即使招来了很多人,以后的安置也是问题。

    随着新招收的一千多名长工到位,四海新城的建设也铺开了。原来去修建河堤的一千多人,仍然继续修建河堤,那边的工作不能停。李四海只是抽调了一些老人,过来这边带工。还往长岛镇派遣了两百人,重建那边的堤坝。因为给镇海万户和吴河口守备的土地,必须给人家围垦出来。

    四海新城初期的工作并不多,主要是修筑河堤和道路,以及建码头和排水系统。至于后面的开发,一部分土地会拍卖出去,留下一部分自己建房出售。世界上的钱是挣不完的,没必要自己吃独食。

    四海银行实力雄厚,不差钱,因此新城建设也是高标准。天元帝国的道路最好的是石板路,其次是砖路,再次是三合土路。以前李四海准备弄水泥出来都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了。

    手里有钱,就是买买买。早期水泥都是石灰石和粘土混烧制成,附近没有石灰石,那就去外地买。附近没有煤也去外地买,建窑没有耐火砖,也去外地订做。烧制的熟料需要研磨,没有机器就建水利碾房。

    经过了一个多月准备,材料全部买回来了。又经过了一个多月建窑试验,水泥终于出炉了。新烧制的水泥,需要堆料熟化,才能提高标号。

    不过李四海已经没有耐心等待了,他马上找来沙子石子,筑了几个混凝土墩子。他每天都用大锤敲碎一个墩子,感受着混凝土的硬度。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特么的,那些穿越的人都是怎么搞出来的技术?为什么我坐拥几百万两银子,搞出一个水泥也只是马马虎虎。悔恨自己没文化,又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