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四海贼 » 第25章 淡水城

第25章 淡水城

    要说南夷岛,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自然环境,都是得天独厚。平原超过了一半,粮食可以两熟甚至三熟,可以供开垦的土地足有几千万亩。这里还盛产鹿皮,蔗糖,樟脑,黄金,硫磺,简直就是一座宝岛。

    岛上都是热带雨林,郁郁葱葱没有开发过的样子。不时的还能看到鹿群,野猪出没其中,猴群在树上跳来跳去。土著们在岸边偷偷注视着海上的船队,惊叹异族的强大。

    船队来到了南夷岛以后,沿着海岸行驶了几十里,就来到了一条大河口。这条河跟吴河差不多大,河口很宽阔。里面不时有小船驶入驶出,看到船队后一哄而散,以为有海盗来了。

    船队沿着大河逆流而上,深入几里以后,河口突然收窄。岸边耸立着一座小城,卡住了进入内陆的通道。据向导所说,这条大河叫做淡水河,小城叫做淡水城。淡水城的方圆只有一里,人口只有五百户。

    淡水城的城墙不高,只有五米左右高度。这时候城里也得到了消息,拽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城里面的民兵和青壮纷纷上了城墙,看起来有上千人。

    李四海让向导上岸通报,自己过来并没有恶意,只是来接收地盘而已。

    淡水城是宋百万的儿子驻守,开拓不足自保有余。即使是红毛番打过来,短时间也攻不破这里。所以宋百万才能放心的去江海县,一去几个月。

    向导是宋百万的老兄弟,还带来了宋百万的书信。前面宋百万早就跟儿子交代过了,就等着李四海上门了。因此双方交接的很顺利,城门打开,四海营就进了城。

    宋百万既然放弃了淡水城的地盘,人口自然是不会带走的。他儿子宋佳伟只是带走了亲族和护卫,还有一些金银细软,剩下的民兵和粮食都没有带走。府库,商铺,工坊,武器,粮食,全部留给了李四海,只留下了一个店铺开设银行。

    根据提前了解的情况,淡水城还管辖着四镇十五里和一矿。分别是南镇,北镇,东镇,黄金镇和黄金矿。每个镇之间的距离是二十里,每个里之间距离十里。其中黄金镇和黄金矿以及五个里属于宋百万所有,剩下的镇里都是军头控制。

    淡水城直辖着三个里,黄金镇直辖着三里一矿,剩下三个镇各辖三个里。军头们控制的那些镇里都在外围,用来防御土著。每个里一百户左右,每个镇两三百户左右。

    目前黄金矿场已经封闭,由于那里深入土著的部族,又被土著围攻,只能撤了回来。黄金矿场在淡水河最上游,孤悬在外,附近全是吃人的生番,离着大红毛又太近,只能等强大了再说。

    淡水城这都是全民皆兵的,常备军都是三丁抽一。这边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时间,每户平均有五六口人,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跟土著女人生育的后代,并不计入人口数量。每户平均有两个青壮,比起自己手下的夫妻户强多了。

    李四海让人把船上的十二万两银子抬入城主府,放入了银窖里面,终于算落袋为安了。这些钱是以后自己发展的本钱,绝对不能弄丢了。

    自己现在也成为了一方势力,管辖着一个县的地方,算是真正的百里候。可笑宋百万只爱钱财不爱地盘,即使换取四海新城,也比四海银行要强。

    李四海估算过南夷岛北部的土著总数量,差不多有几十万人口。里面还有几万是吃人的生番,居住在大山里面。投靠了淡水城的土著有一万多户十来万人口,差不多占据三分之一。黄金矿场就是被反叛的土著部族们围攻的,里面还有几个生番部族。

    仅是在南夷岛北部,就有上千万亩土地适合开垦,养活上百万人口都没有问题。这是老天赐给的福地,足以支撑起一方大势力。北方几百里的小夷国,面积才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才两万户十几万口,居然也能建国,那里还不如这边的十分之一大。

    宋百万留下的产业,自然不仅仅只有地盘,人口,粮食,还有几个工坊。不仅有造船厂和铁匠铺,还有碾米坊,纺织坊,糖寮,砖瓦窑,磁窑,茶园,等一些产业。

    这里的船厂可以修建百吨的大船,铁匠铺可以打造燧发枪和九磅炮,粮仓的粮食有十几万石,可以供应三万人吃一年。而且随时还可以再收购十几万石粮食回来,吃饭就是小事情。

    宋百万的船都是自己造的,修船也没有问题。这边主流仍然是用火绳枪,不过也可以少量生产燧发枪。长岛镇和百里镇今年缺少粮食,只要运一些过去就行了。明年夏收长岛镇就不再缺粮,还能供应百里镇那边。

    福省产铁,这边还能铸火炮,不过由于技术原因,最大只能筑九磅火炮。宋百万的船队,主流的火炮是六磅的,只有少数是九磅的。宋百万就是由于能铸炮,才跻身南夷岛北部的霸主地位。

    有了这些火炮,宋百万的船才能够横行东海,占据了南夷岛北部的地盘。也由于有这些火炮,他才能面对大红毛的进攻勉强坚持下来。不过由于习惯的原因,东方人一直使用小口径的盏口铳和虎蹲炮,所以面对大红毛的步兵炮,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

    最近几年以来,淡水城的陆军部队也开始少量装备四磅炮,还从船上拆卸六磅炮使用,总算败的没有那么惨了。只有在战争之中才能学习战争,起码在东南沿海一带,天元帝国跟西夷人的差距是越来越小了。以前总是一败涂地,现在虽然仍然经常失败,不过有些时候也能打的有来有往了。

    虽然宋百万在这里打下了一片天地出来,不过他在这边并没有基础,所以在发展上就落后了一步。他的晚辈邓公出生在福省,在十几年前才开始发迹,先打败了南部霸主颜齐,很快就占据了南夷岛的中南部。邓公开始从家乡大量移民过来,实力也后来居上。

    邓公的实力壮大以后,先是接受了朝廷招安,成为了福省的万户,然后又借此称霸东南沿海。邓公现在的人马有三万多,战船有上千条,早就跟宋百万不是一个档次。人家现在常驻在金山,连新红毛侵蚀南夷岛都不在乎了。因为人家地盘很多,丢失一块无所谓。

    宋百万纵横东海几十年,却被一个后生晚辈超越,心里面自然不是滋味。经过几次大败,他现在手下不过三千,战船不过百条,成为了三流势力。因此他才选择激流勇退,回去做富家翁。

    南夷岛北部比不上中南部,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中南部离金山很近,移民比较方便。其次是那边地势开阔平坦,便于开发。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距离移民地比较近。宋百万开始的时候都是从吴省那边移民过来,十几年的时间才移民了一千户。后来改为从越省移民,又过了十几年才发展到了三千多户。关键就是距离比较远,吴越一带比较富庶,人口不愿意迁出。

    目前淡水城吴省移民占据三分之一左右,越省移民占据了三分之二左右。吴省移民把持了多数土地和官职,越省移民大多数都是农奴。所以双方的矛盾十分尖锐,内部不稳由来已久。

    这边土地很多,随便开垦一下就能过上好日子,移民们怀揣着梦想而来,却只能一直做长工,心里面肯定是不平衡的。吴省移民来的比较早,所有的土地都被他们瓜分完毕了。拥有几十上百顷土地的人很多,即使他们开发不了,也不给别人使用。

    淡水城实行的是封地制度,每个镇里村庄,都是一个小领主,都是早期跟着宋百万打天下的那群人。一个村长有十几顷土地很正常,一个里正有几十顷土地很正常,一个镇守有上百顷土地很正常。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宋百万发现自己只能管辖自己的几百顷土地,别人的家里管不到。想扩张都没有办法,周边都是别人的地盘,带人出去抢一块地,还是一块飞地。只有别人能扩张,自己却扩不了。有些镇守控制的地盘甚至比自己还大,只是没有人力开发罢了。

    这些大小领主们,很少出售土地,只有亲族能够购买,普通人根本买不到土地。他们只对外出租,而且租金往往达到六七成,甚至八成。要么他们就雇长工短工干活,工资也就够吃饭。想要攒钱买块地,不是一般的困难。

    多年来,边界几个镇守里正一直在对外开拓。惹了麻烦就找自己来解决,遇到攻击就要求自己出兵,而且耗费的很大却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宋百万也有些厌倦了,你们爱怎么玩怎么玩吧,出了问题也不要找我。于是那些镇里就跟自己离心离德了,这特么叫什么事。

    这些年宋百万也想要往外面发展,于是付出了很大代价,建立了黄金镇。那里以前就是他的地盘,不过没有怎么开发。不过东镇和东邑里的镇守和里正不愿意了,你这是想要把我围起来啊,以后让我还怎么发展?

    于是不断鼓动黄金镇那边的土著们闹事,甚至反叛攻击金矿。加上大红毛在后面推波助澜,于是金矿就失守了。目前土著们控制着矿区,生产的黄金也多数落入大红毛手里面。

    李四海听着这些汇报,快速的归纳整理以后,发现问题集中在五个地方,一是族群,二是土地,三是领主,四是土著,五是大红毛。前面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领主控制着土地,越省的移民没有土地,还被压榨太狠。

    知道问题在哪里就好办了,一个个解决就行了。于是他马上就传令下去,让各地的镇守里正来淡水城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