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九章 古代娶亲很麻烦(三)

第九章 古代娶亲很麻烦(三)

    到了宋朝的话,关于结婚方面的利益,也很有趣,因为宋代女子的小日子整体还是过得比较滋润和舒适,也是较有地位的。

    虽然大家觉得宋代创建了理学,肯定十分封建保守,但是其实的话,作为始作俑者,宋代本身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是一直到了明朝后,朱元璋全面继承朱程理学,妇女才被严酷摧残,所以在宋朝当时,男方对女方并无过分的要求。

    要知道唐朝的时候,婚礼一般的都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步。

    但在宋朝的时候,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

    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礼仪已经过时了,不过结婚的礼仪却并没有变的简单,而是更加繁琐了。

    因为宋朝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

    所谓的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

    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通资财是在通婚书上除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外,还要写明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亲迎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迎亲时,新郎领着花车或花轿来到女家,花轿迎亲由此开始。

    新娘上轿后还有讨吉利钱要喜酒吃的习俗。

    来到男方的家门口,新娘下来,有“撒谷豆”求吉利的做法。新娘入堂后又有“拜堂”活动。

    新婚夫妇手牵“同心结”,宋代称为“牵巾”。新人牵巾先拜天地、祖先,然后进入洞房,夫妻交拜。

    交拜后新人坐于床上,行“撒帐”、“合髻”之仪。

    合髻就是新婚夫妇各剪一缕头发,结成同心结的样子,作为婚礼的信物。

    此后还有除花、却扇的仪式,直到灭烛为止。

    在灭烛的这一段时间里,前来的宾客无论老幼都可以恶作剧,刁难新人,这就是我们现在“闹洞房”的前身。

    第二天早上,新婚夫妇拜过公婆,婚礼才算结束。

    而且在宋朝结婚,最花钱的不是男方,而是女方,嫁妆贼吓人,真的,这么说可能太笼统,大家不太了解,这样,作者菌可以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小栗子。

    像是,宋孝宗淳熙七年,有两个书生去杭州赶考。一个书生是福州人,姓黄;另一个书生是徽州人,姓王。

    王生年长,黄生年少,二人在杭州相遇,聊得非常投机,结为忘年之交。

    熟识之后,王生便对黄生说:“君若登科,当以息女奉箕帚。”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黄老弟啊,你这次要是能考上进士的话,我就把我闺女嫁给你。

    黄生听了以后,自然是大喜啊,因为这意味着一旦考中就双喜临门,于是他忙不迭的就抖擞精神去应考了。

    而且在这件事的刺激下,他是在考场上超常发挥,成绩优异,来年开春放榜,竟然真的高中了。

    王生成绩差,不幸落榜,但他不失前言,果真把女儿嫁给了黄生,并且陪送“奁具五百万”,让女儿带到黄家的嫁妆极其丰厚,价值五百万文。

    大家可能要问,五百万文到底是多少钱呢?

    作者菌查了一下宋孝宗淳熙七年的物价,户部在江浙、淮南、福建等地采购大米,每斗均价四百文。

    照此估算,五百万文能买一万两千五百斗大米。

    而南宋官斗为七千毫升,也就是一斗能盛米十斤,一万两千五百斗即十二万五千斤,按当前普通大米价格估算,相当于人民币三四十万元。

    花三四十万元为女儿置办嫁妆,可见这位黄生真是有钱人啊,出手大方,但其实这还不算吓人的,真正吓人的,是苏辙嫁女儿。

    苏辙真的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不仅是指他在文学作品方面,也表现在生孩子方面,因为他的孩子特别多,足足生了三个儿子和七个女儿。

    而他的大女儿嫁给了那位擅长画竹子的画家文与可的儿子文务光,二女儿嫁给了濮阳市长王正路的儿子王适。

    三女儿则由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做媒,嫁给光州市长曹九章的的曹涣。

    至于其他几个女儿的婚嫁情形,暂时不得而知,姑且留待方家查考。

    苏辙还有一个孙子,名叫苏籀,着有《栾城先生遗言》一书。

    据该书记载,宋徽宗即位那年,苏辙某个女儿出嫁,为了置办嫁妆,苏辙卖掉了早年在开封购置的庄园,售价九千四百贯,全部作为陪嫁。

    九千四百贯啊,真的是太吓人了,大家知道这到底是多少钱吗?

    根据一本《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书曾有专章考证北宋物价,在宋徽宗即位之时,一贯铜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如今人民币六百元,九千四百贯即五六百万元。

    所以我的天呢!仅仅嫁一个女儿,苏辙就花了五六百万,他七个女儿总共得花多少钱?

    虽说他当过大官,俸禄优厚,但再厚的家底也架不住这么花啊!

    因此苏辙晚年有首《买宅》诗,开头就抱怨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意思就是我都已经是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还没有房子,搞得几个儿子一直抱怨。

    可事实上,苏辙早年是有房子的,而且有很多,只是为了嫁女儿,把这些房子都给卖掉了。

    为了嫁闺女,竟然卖房子,咱们现代人听了可能会感到稀奇,因为我们都是反过来的,为了去徐服务,必须买房子,但这在宋朝其实一点儿也不稀奇。

    宋朝家训经典《世范》写道:“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

    也就是你生了女儿,就要早早地准备嫁妆,假如等到出嫁时才去准备,怎么来得及呢?恐怕只能卖房子卖地了。

    作者菌收集到了一张宋朝的嫁妆单子,说是在宋理宗景定元年,一个名叫庆一娘的姑娘跟一个名叫万八郎的小伙订婚,姑娘家里送给小伙的订亲礼如下:

    开合销金缬一匹,开书利市彩一匹,籍用玉红文虎纱。

    官绿公服罗一匹,画眉褐织一匹,籍用玉红条纱。

    转官球媭掠一副,迭金箧帕女红五事,籍用官绿纱条。

    迭迭喜媭掠一副,盛线箧帕女红十事,籍用金褐择丝。

    劝酒孩儿一盒,籍用紫纱。

    茶花三十枝,籍用红缬。

    果四色,酒二壶,媒氏生金条纱四匹,官楮二百千省。

    包括两匹绸、四匹纱、两副首饰、一副酒具、三十枝茶花、四样水果、两壶酒、两百贯纸币。

    三年后,庆一娘与万八郎正式成亲,带过去的嫁妆如下:

    奁租五百亩。

    奁具一十万贯,十七界。

    缔姻五千贯,十七界。

    包括土地五百亩、纸币十万零五千贯。

    宋理宗时期,南宋发行的纸币已经贬值得不像话了,一贯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十元左右,十万五千贯即五十多万元。

    订亲时送给男方那么多东西,成亲时再陪送五百亩土地和五十万块钱,真的是疯了,疯到大家可能要问,这女方到底是怎么了?傻吗?

    毕竟好端端的干嘛要当这样的冤大头啊?难不成是因为姑娘太丑,怕不给钱就嫁不出去吗?

    还是因为小伙太帅,帅到真正的万人迷,貌比潘安的那种,把姑娘迷的无码的,即使倒贴钱也要嫁过去?抑或是男方有钱有势,女方意图高攀呢?

    其实大家都猜错了,这些理由都不对,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宋朝流行厚嫁而已。

    这还不算什么,因为《宋会要辑稿·帝系》收录了一张更为阔气的嫁妆单子,这是宋朝皇帝嫁公主时,送给驸马的例行赏赐。

    因为这张单子实在是太长了,不便完全抄录,怕大家说有水文的嫌疑,所以作者菌在这就只挑重点了:

    银万两、红绫绢三百匹、胭脂粉二百盒、银果六百枝。

    银钱二十千,重二千两。

    金钗钏十双。

    金器一千三百两。

    银器一万四千两。

    就连贵为皇帝,富有四海的宋神宗都忍不住抱怨过。

    “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

    也就是嫁一个公主,竟然要花费七十万贯!

    那可是皇帝嫁闺女,用不着高攀吧?用不着巴结男方吧?但是,照样要花很多很多的钱。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根据《宋史·礼志》记载,宋朝的皇子娶妻,平均花销一万两;而公主下嫁,平均花销十万两。

    也就是说,皇帝为儿子娶媳妇花的钱少,为女儿办嫁妆花的钱多。

    娶妻省钱,嫁女费钱,正是宋朝最为独特的一项风俗。

    比如北宋名臣范仲淹俸禄优厚,一个人把叔叔大爷堂叔堂伯哥哥兄弟堂兄堂弟整个家族全养了起来,家族里不管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钱资助。

    为了做到不偏不向,范仲淹定了个规矩:凡是族里男孩娶亲,按照二十贯的标准送彩礼;凡是族里女孩出嫁,按照三十贯的标准办嫁妆。

    从这就很明显的可以,女孩办嫁妆要比男孩送彩礼费钱。

    此外南宋名臣吕祖谦也定下家规:“嫁一百贯文省,婚五十贯文省。”

    也就是吕氏大家族的姑娘出嫁,嫁妆按一百贯的标准操办;小伙结婚,彩礼按五十贯的标准操办,嫁妆还是比彩礼费钱。

    而且宋朝男女成婚之前,双方家庭必须互送文书,称为“换帖”。

    换帖要换两次,订亲时换一次草帖,嫁娶时换一次定帖。

    男方的草帖一般这样写:某州某县某家庭,曾祖某某,祖父某某,父亲某某,本宅排行第几郎,某年某月生,母亲某氏,某月某日草帖。

    女方的草帖却要这样写:

    某州某县某家庭,曾祖某某,祖父某某,父亲某某,本宅排行第几小娘子,某年某月生,母亲某氏,奁田若干,房卧若干,某月某日草帖。

    男方草帖上不需要写彩礼,女方草帖上必须写嫁妆。

    再看男方的定帖:

    具位姓某,右某伏承,亲家某人,谨以第某小娘子,某男议亲,言念蠲豆笾之聿,修宗事之严,躬井臼之旁,尚赖素风之旧。

    既令龟而叶吉,将典雁以告虔敬。致微诚,愿闻嘉命。伏惟某某宅,合台慈特赐鉴察,某年某月某日,具位姓某,定帖。

    一大堆文辞古雅的好词儿,完全不提彩礼。

    而女方的定帖则必须委婉地提到嫁妆菲薄,不成敬意:

    具位姓某,右某伏承,亲家某人,以第几令郎与某女缔亲,言念立冰既兆,适谐凤吉之占;种玉未成,先拜鱼笺之笼。

    虽若太简,不替初心。自愧家贫,莫办帐幄之具;敢祈终惠,少加筐篚之资。谅惟台慈,特赐鉴察。

    除此之外,女方在送定帖给男方时,定帖里还要另附一张详细的嫁妆清单,将陪送的物品、首饰、土地、房产、丫鬟、老妈子统统写上去,以及折价多少多少钱之类。

    前文抄录的庆一娘嫁妆单子,就是附在定帖里的。

    看到这,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宋朝到底是为什么会刮起这么一股厚嫁之风呢?

    作者菌再讲一个故事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遥想当年,金兵攻宋,秦桧和他老婆一起被金兵绑走,在金国住了一段时间,又跟随金军将领完颜昌返回大宋。

    回去的路上,秦桧跟老婆吵了一架,老婆很生气,指着他的鼻子说:“我家翁父使我嫁汝时,有赀货二十万贯,欲使我与汝同甘苦,尽此平生。今大金国以汝为任用,而乃弃我于途中耶?”

    稍微翻译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值二十万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

    现在金国人派你做一个小小参谋,你竟然把我丢在半道上,快摸摸你的良心,是不是让狗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