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扬光大

第二十九章 漂洋过海扬光大

    《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待水沸腾起来,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

    煎好的茶,芳香四溢。

    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

    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

    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不过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是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

    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

    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可惜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

    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到了镰仓时代,特别是镰仓时代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

    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

    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

    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

    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

    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

    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

    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成立。

    掌握最高权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团首领——源氏。

    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转移到镰仓。

    建保二年,幕府将军源实朝醉酒,荣西为之献茶一盏,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书《吃茶养生记》。

    《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

    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

    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

    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

    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

    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叡尊、极乐寺的忍性。

    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一式并茶典七部。

    “台子”后传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

    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后面到了室町时代,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

    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

    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

    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应永二十四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动,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

    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

    文明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

    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为珠光的高徒。

    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风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净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

    之后,他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大德寺是着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

    珠光跟一体宗纯参禅,获得一休的印可。

    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

    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至于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则承先启后。

    大永五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师从当时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权威、朝臣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道。

    同时,师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陈修习茶道。

    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到了更后面的安土、桃山时代,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雄中最强一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统。

    群雄争战,社会动乱,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

    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生死的烦恼,所以,静下心来点一碗茶成了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战国时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课。

    千利休少时便热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经北向道陈介绍拜武野绍鸥为师学习草庵茶。

    天正二年作了织田信长的茶道侍从,后来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

    他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础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

    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

    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

    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学习和发扬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的茶道也由此完成了草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