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三十章 礼仪

第三十章 礼仪

    此后是江户时代,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创的统一全国的事业,到了其继承者德川家康那里终于大功告成。

    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持续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杀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复兴利休的茶道。

    少庵之子千宗旦继承其父,终生不仕,专心茶道。

    宗旦去世后,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袭了他的茶室不审庵,开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袭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开辟了里千家流派。

    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

    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

    除了三千家之外,继承利休茶道的还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

    他们是:蒲生化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织部,被称为“利休七哲”。

    其中的古田织部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将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风格的茶法。

    古田织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杰出的是小掘远州。

    小掘远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茶人,他一生设计建筑了许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称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桂离宫。

    片桐石州接替小掘远州作了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秀纲的茶道师范,他对武士茶道作了具体的规定。

    石州流派的茶道在当时十分流行,后继者很多。

    其中着名的有松平不昧、井伊直弼。

    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孙和弟子们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

    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

    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时,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时。

    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

    公认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国去日僧隐元隆琦,他把中国当时流行的壶泡茶艺传入日本。

    经过“煎茶道中兴之祖”卖碳翁柴山元昭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脚。

    后又经田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人使得煎茶确立茶道的地位。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最后是现代时期,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道的许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里千家流派茶道家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中国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

    千宗室以论文《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

    日本当代着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风、沧泽行洋不仅对中华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

    2001年4月,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秘书长藤井真纪子等一行到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茶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彬藩、浙江大学教授童启庆、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会长范增平、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蔻丹、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顾问王镇恒、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宛晓春等纷纷前往日本访问交流。

    北京大学的滕军博士在日本专习茶道并获博士学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

    同时需要说明,日本茶道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首先,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

    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

    开宗明义的一番话,就能领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日本的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

    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

    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

    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

    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

    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大概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

    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

    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让客人自由交谈。

    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

    因为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

    前文说过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

    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

    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

    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

    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着的《茶汤一会集》。

    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

    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

    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

    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早茶)、午茶、晚茶;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

    除此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惜别的茶事、赏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

    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了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

    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像千利休之于丰臣秀吉。

    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

    决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忙碌的准备茶会了,这期间客人们会来道谢,因为准备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门前接待一下即可。

    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

    茶会有淡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

    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

    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叫“初座”。

    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为整个茶会中要添。

    茶会通常有纪录,纪录的内容包括与会众、壁龛装饰、茶具、饭菜、点心等情况,有时还加入与会众的谈话摘要和纪录者的评论。

    这种纪录叫“会记”。

    古代有很多着名茶会的会记流传下来,成为现代珍贵的资料,如《松屋会记》、《天王寺屋会记》、《今井宗久茶道记书拔》、《宗湛日记》等被称为四大会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