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八十一章 作用

第八十一章 作用

    此外像是南三复是大地主大财主南员外之子,凭借土地所有权对佃农进行残酷的蹂躏,他污辱了农家姑娘以后,弃如敝履,酿成了命案又依仗财势逍遥法外。

    二妞的悲惨命运如同杨家的喜儿,在整个封建统治时期摆脱不了,因为法律是为保护地主阶级权益而设的。

    南三复设计到奸~污二妞、二妞母子僵死、窦廷章上吊可以看出南三复从欺骗伪善到暴露狰狞的过程,突出了地主阶级阴险毒辣的本质,表现了南三复这个衣冠禽兽的真面目。

    最后,南三复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董家小姐过门没几天就死了,他以巨额的贿赂塞住了县府官吏的嘴巴,赔上了几千两银子才算把官司压了下去,但名气却臭不可闻,亲戚朋友都对他敬而远之。

    两年后曹家小姐又被害死,家产耗尽,跳河自杀,落到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

    二妞通过冤魂复仇来面对这个负心人,才使南三复认罪伏法。

    还有穆生是一个私心膨胀和金钱结婚的丑恶形象,家清贫,少孤,冬无絮衣,一开始就是为了金元宝和丑狐在一起,最后搜刮尽了她的金银财宝无利可图时起了毒心,要驱逐歼灭丑狐。

    丑狐在一气之下逼穆生将全部财产交出,不许隐瞒,将随身带来的一种头像猫,尾巴像狗,嘴巴像鹰,爪子像狼的小动物将穆生的脚趾头咬掉了两个,凑足了六百金还给丑狐,最后还是一贫如洗,又象当年一样了。

    穆生拜倒在金元宝之下,出卖了自己的爱情,最后变成了一个背盟负心的人。

    可见,上述这些,都是通过男性形象所表现出的蒲氏的思想观念。

    这体现了蒲松龄老先生矛盾的仕途思想观念。

    “是求仕还是出世,求慕仙道还是留念红尘,是封建知识分子面临的人生选择。”

    众多书生大都出生寒门,或虽系故大家子,今已家道式微,他们的文章辞赋冠绝当时但却所如不偶,久困于名场。

    在科举的仕途中,正直的知识分子无路可走,许多人物体现了蒲松老先生的这种矛盾思想,如贾奉雉、俞恂久、叶生等。

    在唐传奇中,只要男主人公潜心应试,便自然能进士及第,而在清初却恰恰相反,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科举的仕途当中,他们无例外地遭到了挫折,寄予了作者身世的感慨。

    叶生是一个秀才,文章辞赋冠绝当时,可是在科举考试上却所如不偶,总是名落孙山,使他强烈地感受到怀才不遇的痛苦。

    不久关东的丁乘鹤来到这里做父母官,非常欣赏他的文章,让他在官署中攻读,并不时以金钱谷物去抚恤他的家人。

    对于叶生来说,这是对他才华的肯定,但是考试却依然铩羽,他因此一病不起。

    死后鬼魂以鬼魂的形象出现,以平生所授举业为丁子课读,后在其教授下,遂中亚魁。

    不久“又捷南宫,授部中住政。”丁曾问叶:“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种长弃奈何,”

    叶曰:“是殆命矣,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可无憾,何必抛弃白,乃谓之利市哉,”

    在似乎达观的言辞中,浸透了辛酸的人生感受。

    但叶生毕竟实现了生前的宿愿。

    与之相形之下,《司文郎》中的宋,遭遇更加悲伤,他是一个鬼魂,生前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死后以活人形象出现在报国寺,竭力辅导忠厚的王子平,希望通过王子平的高中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王子平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果然学业大进,但科场考试还是一再失利。

    宋不由连呼:“起命也呼,起命也呼~”

    生前的宿愿死后依然不能实现,自身的才学永远无法向世人证明,对于这样的不幸实在是不能不感到遗憾。

    而贾奉雉这一人物形象更全面地、更完整地体现了作者矛盾的仕途思想观念。

    他是一位青年书生,屡试未捷,才气出众,却总是名落孙山,压低自己,贬抑自己,将锦绣文章变成狗屁不通的文章时居然能高中榜首。

    “对于落卷中,集其葛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示之。”

    榜发后竟中魁首,这时他重阅试文时竟一读一汗,读完之后衣服就湿透了,自言曰:“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乎,”求仕的愿望和心灵安宁的矛盾让贾奉雉深感困惑,极度贬抑自己来安慰受伤的心,在对考官无情地否定中为自身的失败找到了最光荣的解释。

    后来又觉得写出这样的文章没脸见天下人,惭愧之至,决心遁迹山林,与世长绝,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清高、纯洁。

    贾在仙界度过一日而回归家门,“房垣零落,就景全非”,仙中半日,世中百年。

    贾亲自看到了自己家的彻底败落,两孙家穷,房舍拆毁,晚辈各个陋劣少文,想住苦无屋宇,想吃只能藜藿,勉强住下。

    入山前贾家尚可温饱,归来后无立足之地,吃孙辈嗟来之食,心高气傲的他不得不重新拾起书本,出仕后他又声名赫奕,歌舞楼台,一时盛极。

    却仍然不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因其孙子横行乡里,在官场上遭败绩,弃恶浊尘世而去。

    贾奉雉的人生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负荷着作者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困惑和失意。

    更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带来的矛盾思想,两度出世是最好的证明,深切体会到对科举制度带来的痛苦、人生沧桑、宦海沉浮,直到彻底绝望。

    还有就是通过男性的执着来赞美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

    的确,蒲松龄老先生认为爱情应建立在情感、性格、爱好一致的基础上,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把婚姻建立在钱财、权势和其他世俗的考虑上,婚姻的结合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恋爱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一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忠于爱情,能平等对待爱人,明知是鬼狐也不嫌弃,有的还能为爱情做牺牲。

    作者以满腔的热情歌颂男女自愿结合、平等相待的爱情,他的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在许多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来,如慕生、阿端。

    以及慕生是《白秋练》中的男主人公,他是一位书生,他和鱼精白秋练双方都有共同的爱好,突出的表现在对诗歌的爱好上,他们的爱情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像白秋练这样热烈向往心心相印的爱情生活,大胆追求自主婚姻的女性,在封建统治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多的。

    作者把这种反封建的民主要求拔高了,还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把女性主人公幻化为精,加以生动传神的描写,使慕生的形象血肉丰满,他风度儒雅,待人真诚,虽有几分懦弱,对爱情的追求却是坚定的、执着的。

    这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从互相倾心到终成眷属的过程是很曲折的:白秋练和慕生的相爱,一开始是由于都爱好诗歌,白秋练听到慕生的清吟而不仅动摇性情,两人曾见过面,后来白秋练想念得眠餐俱废,慕生也爱白秋练,他们的感情是纯真而热烈的。

    阿端是龙宫中的舞蹈演员,在一次跳舞的过程当中,结识了晚霞,由于各自的舞技高超而生爱慕。

    阿端原是镇江人,从小身轻如燕,会做奇巧的动作,在参加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来到了龙宫龙窝君那里,经过解姥姥的指导很快就学会了钱塘飞霆的舞蹈和洞庭和风的乐曲伴奏,阿端是属于柳条部的,能随着唱腔表演喜怒哀乐,一俯一仰完全合乎节拍,深得龙窝君的赞许。

    晚霞是燕子部的,大约十四五岁,拂袖低头,跳起了散花舞,撒出一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随风飘飘,飘满了整个庭院。

    二人各自欣赏对方舞技的高超顿时心生爱慕。

    在一个童子和解姥姥的帮助下,重返阳间过着轻歌曼舞的生活。

    这些都是歌颂善良、友爱、诚实和乐于助人的品格,赞扬锄奸制奸、敢于斗争的思想观念。

    作品中的张诚则体现了作者歌颂纯朴、善良、正直、勇敢的思想,王六郎则体现了作者赞美真诚、无私、乐于助人的思想,席方平、王鼎、于公则体现了作者赞美机智、勇敢、坚贞不屈、舍身除恶的思想。

    王鼎是高邮一书生,为人慷慨,喜交游。

    一日魂入冥司,遇十五岁就夭折的少女伍秋月,两人情爱甚笃,欢如伉俪。

    他为救哥哥在冥司中怒杀二皂录,然后捕逃在外,当他得知秋月替他受罪时,他百般相救,一役一刀,怒杀两役。

    后来他又帮助秋月还阳,终成眷属,表现了他刚毅、勇猛、而有朴厚多情的性格,他诛恶差,救弱小正是作者思想观念的流露。

    于公少年任侠,好打抱不平,喜欢拳脚功夫。

    崇祯年间参加殿试时,因为仆人患病而代为问卦,算命人而故做惊诧,说他三日之内必会横死,于公见怪不怪,不受讹诈,不慌张逃避,可也不麻痹大意,白天黑夜认真防范着,果然厉鬼一二再、再二三的戏弄他。

    于公凭着平生之本领,奋力击杀,厉鬼终于相继露出泥人、纸人和木头的原形,原来这三次厉鬼的出现都是算命人支使来害他的。

    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作者赞扬对于邪恶势力,一方面要有胆识、不信邪;另一方面有要谨慎从事、认真对付的思想。

    席方平则体现了作者歌颂机智、勇敢、坚贞不屈的思想观念。

    席方平之父与豪绅羊某有矛盾,因羊某贿赂了阴间使者,席父被阴司抓去残酷拷打,浮肿而死。

    席方平知道父亲是一个朴讷善良的人,肯定会吃亏,毅然赴阴司替父亲讨回公道,他魂游地府,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斗争才取得胜利。

    一告羊某:狱吏受贿毒打父亲,他正气凛然地说:“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理直气壮地告羊某买通城隍,城隍以席方平没有凭据,状纸被驳回。

    二告县城隍:席方平怒行冥路百里,赴郡司告发县城隍衙役徇私舞弊,郡司不仅拖了半个月才受理,升堂时不分青红皂白,先对原告用刑,还将状纸驳回由原告处理。

    三告郡司:席方平在郡司那里备受酷刑,还将状纸批回由被告城隍处理,冤不能伸,被送回阳间。

    他不屈不扰再入阴间到冥王那里告状,冥王先是虚张声势,并不真正执行,偏向被告一方,后来许以千金,期颐之寿也哄骗不了他,就是他这种执着的精神使他“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四告阎王:终于遇到了玉帝的九殿下,九殿下派二郎神断案才使席父沉冤得伸,冥世的上上下下的贪官污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官吏们的官官相护没有使他失去信心,城隍以千金要他撤回状纸他没有理会,阎王的火床烤烙没有使他回头,又以增寿笼络没有使他动心。

    他层层上告,不屈不挠,他的斗争精神还使小鬼门赞口不绝,称他是一个好汉子,并且不忍锯破他的心,他还很讲究斗争策略,哄阎王,骗小鬼。

    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机智、聪明、刚强、勇敢,正是蒲松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颂,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因素,寄托他的理想,表露自己的愿望,同时也认识到大批封建社会的官吏是为羊某这样的地主、豪强服务的,体现了他对封建社会整个司法机构的清醒认识。

    至于《聊斋志异》中男性形象的作用的话。

    要知道,在《聊斋志异》的优秀篇章中,几乎每个男性形象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格,这些男性形象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典型性,而且生动、个性化,在作品当中有深刻的意义,他们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同时还具有巨大的历史认识作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