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两百零一章

第两百零一章

    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荣宁二公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

    因为红楼梦所揭示的贾府末世气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而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透过表面的繁荣,却看到了封建末世的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

    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

    像是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光宗耀祖。

    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孩作妻子,主持家政,继承家业。

    可是他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要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这样,他就违背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生活道路,成了“不肖子孙”。

    并且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庭的利益,以门当户对为标准,也不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

    他是以志同道合为标准,去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的。

    面对黛玉、宝钗这样两个才貌不相上下,而思想性格迥异的少女,宝玉的选择就不只是表现了婚姻自由的要求,而且还表现了反对封建束缚和个性自由的要求。78中文首发78zw.m.78zw.

    贾宝玉与林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建立在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的叛逆和争取个性自由基础上的。

    但是,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条件下,贾两家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

    贾府的家长们也希望以“德貌工言俱全”的宝钗来作宝玉的贤内助,主持家政,继承祖业。

    在关系着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决不会让步,他们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而狠心地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

    但是贾宝玉顽强地反抗着,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到底意难乎”,最终“悬崖撒手”,造成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表现了作者要求建立在思想感情一致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是近于现代色彩的爱情婚姻观,使红楼梦远远超过了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的文学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这代表了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因为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和这种美被毁灭的悲剧。

    作者不仅哀悼美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促使人们对封建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

    同时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

    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

    “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鲁迅灯下漫笔曹雪芹深刻的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

    红楼梦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

    贾府“四春”,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无论是名列正册的史湘云、李纨、妙玉,还是大观园里的女奴如晴雯、司棋等等,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

    如百花争妍的大观园终于变成了寒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荒园了。

    大观园里少女们的悲剧是封建主义压迫造成的,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个别恶人的残暴。

    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78中文首发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

    在爱情上,她分明对宝玉情有所钟,但她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到庄而不露、热而不显的地步。

    在才学上,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可以和林黛玉抗衡的才女,但时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

    在生活上,她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用封建意识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

    宝钗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自己应有的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而对不喜之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

    她的感觉也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一种不生不死的浑沌状态。

    这种自我压缩,使她的生命过早地枯萎了。

    我们从这一形象的毁灭过程,看到封建文化如何地消磨人的个性,蚕食人的灵魂。

    林黛玉虽然与薛宝钗不同,她有着与封建文化抗争的一面,但又有着封建文化很深的烙印,从而也造成了性格的悲剧。

    由于传统文化个性意识缺乏,表现在为人的依附性,即一个弱者的主体往往必须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个强者的身上。

    林黛玉虽然在意识上要摆脱这种依附,但在灵魂深处,却已被这种依附折腾得精疲力尽。

    当宝黛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我们看到黛玉并没有因爱情的幸福而振作起来,反而越发憔悴了。

    她想到的是“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她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凄凉甚至绝望。

    于是,她的病更加沉重;内心更加痛苦,两者恶性循环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走到了尽头。

    还有就是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因为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

    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

    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所谓的“意淫”,就是“痴情”。

    这是明清时代进步思想家以“情”反抗“理”的思想的反映;但又比那种“情”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与自由、平等、博爱虽不相同而相通。

    宝玉的“痴情”,不仅表现在他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女孩子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纯情的倾慕,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种广泛钟情于女子的博爱。

    宝玉不但对女孩子痴情,而且对出身低微的男子如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等人都很亲密,与焙烟等也没有多少主奴界限。

    宝玉在现实生活中,以他独特的悟性看到了女子代表着青春和生命的美,是重情、多才、薄命的。

    而与之相对立的是重礼、无才、卑劣的男性统治者,代表着封建的礼教和秩序,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摧残者。

    因此,他不愿与士大夫们交往,把他们视为“国贼禄鬼之流”。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

    那些“囫囵不可解”的疯话、呆话,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笑的行为,包含着对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文死谏,武死战”这类封建道德原则的嘲讽和蔑视。

    对儒家经典和朱子的盲从膜拜,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

    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人们视为幸福的锦衣玉食的生活,都在他的疯傻的言行中把神圣化为无稻,把幸福化为痛苦。

    宝玉所珍视的女儿们像花朵一样,无可挽回地枯萎下去,甚至被摧残凋零。

    而他所厌恶甚至憎恨的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衰弱,但仍疯狂地维持着统治地位。

    他满怀着希望但找不到出路,因为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赖的。

    于是,他感到了人生的痛苦。

    而在神话世界里的另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绰珠仙草还泪。

    宝玉和黛玉是有着木石前盟的,是天生的奇缘,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木石前盟敌不过金玉良缘,造成了爱情的悲剧。

    林黛玉这个草木人儿,用诗人特有的敏感,感受爱情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感悟到人生的痛苦。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抒发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人世无可奈何的悲哀。

    黛玉与宝玉一样,悟破人生,当对生命的价值与作品中所写的家庭的衰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就产生了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从整部作品看,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

    好了歌及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串在好了歌中的中心思想是“变”。

    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

    同时,又因为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又那么朦胧,因而感到感伤,并萌发“色空”、梦幻的情绪。

    “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与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

    其实,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不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着于现实的人生。

    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体验,写出对人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包括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刻划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像是人物的独特性,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体系,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复杂庞大的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几个对照性质的子系统。

    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性格为一系统,副册与又副册中的性格又是另外的系统。

    每一个对照系统又有若干对照层次,每个层次的性格又形成对照,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重复的、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

    为组成这样一个结构,作者往往采取两种写法。

    一是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如贾宝玉的“爱博而辛劳”,林黛玉由于对生活保持着清醒而产生的超负荷的悲哀,特征非常鲜明突出,以致成为一种“共名”。

    但这不是类型化的典型,不是某种道德品质的化身,而是“渗透于思维和感觉、意志和情感、记忆和向往、语言和行动各个方面的个人特点”傅继馥古代小说艺术典型基本形态的演变“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

    他的思维和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和细腻,他的意志和情感是那样的坚韧和丰富,他的记忆和向往是那样的执着,他的语言和行为又是那样的乖僻,难怪使脂砚斋叹为观止。

    他说:“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

    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

    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

    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

    作者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的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