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清妙之合 » 038 莫问出处

038 莫问出处

    周妙看见赵英清的时候,见他怀里捧着个盒子、拉着赵老师的手,一瘸一拐地朝她那边儿走着,远远见到她来,还吵她笑了笑。

    周老三见赵英清这副模样,倒解了他心中不少困惑:果然他家老二就算是长大了,也还是个瘸子。

    周妙快步迎到他们近前,周老三也跟了过去。

    赵老师想问问把儿子托到她家几天可不可以,但是考虑周妙只是个孩子,她三叔又只是混子,便只问,“能找你爸妈说点儿话么?”

    周妙还未说话,周老三便抢着说,要请他们一同赴宴的事儿。

    周妙听他这么说,大急到,“那是我哥请客!请我的!”

    周老三心说,这不正好借花献佛,便给周妙狂使眼色。周妙见状把他拉到一边儿,说只能带赵英清,不能带赵老师;周老三和她说,她还不知道赵老师是什么人、不知道赵老师的好处。

    赵老师耳力好,纵然他们到一旁去说悄悄话,也听得见。他又不是凑着去吃饭的,便就说道:

    “我还有事儿,也没时间去吃饭。这几天都忙,就想托你爸妈帮我照看照看阿清,想问问他们方不方便。”

    周妙是个直肠子,“用不上他们,托给我就行。就是他不能白住,伙食费得交!”

    周老三赶紧扯住她,让她别提什么伙食费的事儿;没想到周妙却怒了,“你不知道他饭量!一两顿还行,那要是住几天的话,谁家吃得消?就得先交伙食费。”

    赵英清没想到自己竟如此招她嫌弃,“亏我还把你当朋友,走了这么远的路来投奔你!结果你一见面就谈钱!”

    周妙却振振有词,“亲兄弟也明算账,朋友就不谈钱了?!”

    要不是亲自在场,赵老师很难相信这是两个小孩儿的谈话,赶紧插话道,“伙食费会出的,会出的。”

    周妙听了满意点头,周老三连忙出言客套,赵英清听着就不乐意了,“从前我到别人家,从来没出过伙食费!”

    “那就现在就把这规矩改改!”

    眼见二人争执起来,就要拉不开了,赵老师赶紧俯身问赵英清,“那要不回家吧?人家也不待见你。”

    周老三闻言,以为赵老师生气了,赶紧拉开周妙,斥她不懂事儿。

    众人竟因为这事儿僵持了一阵儿,最终还是决定先去路口儿的药店买点儿外伤药给赵英清用用,再一起去饭店,见周妙的爸妈裁定。

    药店里倒也有个床位,想是平时有人打点滴的时候会用。

    赵老师买完了要,便拉上帘子准备帮儿子包扎一番。

    外间,周老三把周妙拉到了药店外头,先是和她说赵老师就是她小时候的那个偶像,又是和她说赵老师如何如何厉害,好好相处的话有多少多少好处。

    但周妙现如今对赵老师并没有多大好感,觉得他抠抠索索、对儿子还凶。闻听此人竟然是自己小时候的偶像,不免懊恼,叹自己年幼无知、目不识人。

    周老三好说歹说,她才同意之后说话礼貌一些。

    不过若叫她同意不收伙食费,那是万万不能的。在她心里,自己父母就是个摆摊儿的,也赚不得几个钱,这么多年都没个像样的房子,还要供她上学读书;赵老师好歹也是个老师,月月有工资,还有双室的房子住,算是个富户,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吃卡她家。这事儿就算是她妈爸同意,她也不能同意。仗义是仗义,钱是钱。

    里间,赵老师见赵英清的膝盖没有肿起来,倒还算放心,又细问了是哪里疼、怎么疼,觉得无妨之后,便告诫儿子去了周妙家之后,要静养少动。

    赵英清便趁机撺掇赵老师,说不用给他付生活费、把钱省一省,他去了周妙家多干活儿就行了。

    赵老师闻言有些难过,没想到儿子如今竟还是这种想法。从前他没钱的时候,确实也时长把儿子塞到别人家过个三五天,例如说塞到前楼张校长家里、对门儿邻居钱老板的店里。他也曾告诫儿子,去别人家混饭吃一定要勤快,不能光吃饭不干活。

    但如今已经不至于那样了。

    于是赵老师宽慰儿子道,“这回就算是这两次你考试考得好的奖励。所以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朋友家玩儿就去朋友家玩儿,想多玩儿几天就多玩儿几天。钱的事儿你就别想了,你到了别人家,多听点儿话、别惹事儿就行。想回家的时候就回家。”

    赵英清觉得今天赵老师脾气格外好,其实已经不想离家出走了。但他不想离家出走之后,便立即想着为赵老师分忧解难,于是便拉着赵老师的手,信誓旦旦道,“爸你放心,我已经想了很多法子,肯定帮你把钱给挣回来!”

    赵老师闻言,却心头一紧,赶紧说,“周妙是你朋友,看着也挺仗义的,屡次三番帮你出头,虽然不太大方,但你也不能到人家去偷!知道了吗?你这些毛病都改了吧,再别干这种事儿了。”

    赵英清闻言微微一笑,表示他已经想到更高明的赚钱手段了。

    周妙的堂兄弟们,和她年龄差的有点儿大。

    大伯加的大哥周承礼已经二十二岁了,足比周妙大九岁,新近才从国外留学回来。那个时候能出国,可殊为不易,主要是大伯家有的是钱。

    弟弟周言才七岁。比周妙小六岁,自小聪明,早上一年学,据说是品学兼优。周妙她三叔三婶,为此甚为得意。

    周妙她爸因为自己没有儿子,甚为遗憾,便从小把周妙当成男孩儿来养,见女儿喜欢些男孩儿喜欢的玩意,便甚为得意。但又眼见着自家女儿不如兄弟家的儿子们学习好,有些伤脑筋,便一咬牙,把女儿送进了如今风头正盛的麓北中学。

    周承礼听闻妹妹升初中了,便寻机会准备宴请一番。实际上,这饭局虽然是假托周承礼之名,但还是周妙她大伯出钱操办的。

    周妙她三叔甚看不惯她大伯,认为他大伯一人独富、毫不帮衬兄弟,便时时想办法打点儿秋风。如今多带两个人去她大伯的请吃,那也是再称心不过。

    不过赵老师并没有想去混这请吃,他还不至于到儿子朋友家里混吃喝的程度。且他不太乐意多认识人,现如今他当老师,迫于无奈要认识很多家长,已经够让他为难的了;除此之外的旁人,他更是想少理。为防周老三盛情,他最终决定还是把伙食费直接给到周妙手里,然后就抽身撤了。

    赵英清眼见着赵老师给了周妙二百块钱,都够交学校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心中便算计着,得在周妙家多赖一些时日,才不亏本。

    纵然是他们这一行人折腾了如此多时间,却也还是第一波到饭店的。

    或者说是第二波。第一波是周老三的媳妇和儿子周言。

    趁媳妇和周妙、赵英清寒暄之际,周老三和儿子唠叨起今天的偶遇,言道酣处,不禁感慨道:

    “你赵叔,可是厉害人!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看人家,从前是干飞贼的,现在都能当上老师——”

    赵英清本来还在和周妙的三婶儿闲聊,听到这里,就急了:

    “谁是干飞贼的!?你才干飞贼的!”

    “我哪有你爸那本事,哪干得了飞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