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股神 » 第24章 街头表演

第24章 街头表演

    米乐愿赌服输,履行承诺。

    她从网络搜索到一家在唐人街的钢琴行,付了租金和押金,租了一部便携式电子钢琴和一张折叠椅,又买了一部琴谱。这就是她在街头卖艺须有的全部家当。

    高松有点过意不去,想替她埋单。她笑着说音乐是她份内的事,不能让他破费。更何况愿赌服输,她必须认账。

    既然来到闻名已久的纽约唐人街,她要求先把物件寄放在钢琴行,到周边溜达一圈再回来提取。老板也同意。

    回到钢琴行提走乐器时,她心里依然没底。她向来以为钢琴这种贵族乐器,只适合在富丽堂皇的剧院、贵气的音乐厅、高档的酒廊之类的场所弹奏。现在要她在街头摆摊,真有点“抛头露面”的感觉,万一把钢琴高贵的格调给降低了,岂不罪过?

    但她已无法计较在街边演奏钢琴是否得体,也无法考虑把高调的古典音乐带到街边是否会被讥讽为卖弄。现在既然已经豁了出去,就不必多想,只须放下身段,鼓足勇气走向街头。

    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在高松面前作出扭捏之状,更不想让高松觉得自己言而无信。她是那种说做就做的女汉子。

    高松帮她提电子钢琴,她提着其他轻便的物件,就乘坐地铁来到中央公园。

    一路上她盘算着要弹奏什么乐曲才比较适合。毕竟自己是在街边演出,要打动观众,便须弹奏一些较能为人接受的乐曲。但也要考虑到,自己还必须对这些乐曲驾轻就熟,才会有精彩的演出。

    她不会因为这只是街头卖艺就降低自己的水准。对她来说,音乐是神圣的,她可以委屈自己,但不能委屈音乐。

    高松安慰她:“别担心,你不是什么怪类。许多明星歌星都曾经在街头演出。如果我也像你这样才艺出众,也会拿着我的乐器来秀一下。可惜我没有一技之长。”

    “这只是卖弄雕虫小技,你会不屑为之的。”

    “什么话?从古到今,任何重要的庆典哪能离开音乐?音乐绝对不是芝麻小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乐是国家大事。毕业舞会那晚有你的钢琴演奏,格调就完全不同。你身在其他,或许感觉不到。”

    米乐笑着说:“别恭维我了,我现在是街头艺人。”

    这时日影逐渐西移,黄昏徐徐降落。中央公园已有好几组街头艺人正卖力表演,有唱意大利歌剧的,有做空翻的,有变魔术的,还有一对舞者正在跳芭蕾舞。这对舞者穿着芭蕾舞的服装,看来相当专业。每一块表演场地都吸引了一些游人驻足观赏。

    米乐选了一个角落,摆起了街头卖艺的架势。既然是街头卖艺,她就不能不入乡随俗,表现得更像一个四海为家的流浪艺人。

    她找到一张被丢弃的纸板,向坐在另一个角落写生的女生借了水彩笔,用红蓝两种颜色写上“MusicisallIhave”和“我仅有音乐”两行字。再把自己的鸭舌帽摘下,放在地上,让观众施舍赏钱。

    高松走过来,把她的帽子拾起,用自己的帽子来取代。他知道米乐有洁癖,不舍得让她的帽子被钱弄脏。

    虽然米乐自知志不在讨赏,但游戏要玩得逼真,就必须做足街头艺人所该做的,不能太过“清高”。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在街头卖艺,她就联想到美国作家奥多·德莱赛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写的小说《美国悲剧》(AnAmericanTragedy)。

    主人翁出身于贫穷的传教士家庭,自幼跟随着父母在街边布道卖唱。他长大后同时和一贫一富的两个女子谈恋爱。为了要同富家女结婚,以达到攀龙附凤的目的,他筹划了一起船难事件,企图谋害已经为他怀孕的穷家女。在下手之前他忽然打消念头,可是她依然因翻船而溺毙。他落得被判死刑的下场。这部小说曾被拍成电影,片名的中译为《郎心似铁》。

    她庆幸自己在街头卖艺只是玩票性质,并非为了讨生活。她也感恩自己的父母给了她幸福的生活,不必为衣食担忧。但是现在自己占据公园一角,多少也夺走了其他艺人获得小费的机会,确实有点内疚。

    高松在旁热心帮忙,憋住不敢笑出口。他知道把钢琴女神推向街头,确实有点胡闹,担心米乐会不高兴。反而是米乐自始至终都是露着笑脸,一派心安理得的样子,偶尔还会发出吱吱的笑声。

    见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高松问:“那我该做些什么?”

    “你就拿着帽子向观众讨赏钱吧。”

    高松当然知道她在开玩笑,回应道:“我的出现会让你减分,到时候可能一分钱都讨不到。今天到底是吃法国大餐还是泡面,全看你了!”

    米乐摆好坐姿,就以愉悦的心情弹起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这是一首充满欢乐、节奏明快的音乐,在国内她便经常弹奏一曲来放松自己。虽然久未练习,她还是弹得怡然自得,把这股欢快的气氛迅速散播出去,在一瞬间就吸引了不少老老少少的围观者。

    她接着又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令她意外的是,那一对跳芭蕾舞的伴侣也闻声而至。

    乐曲一结束,那位女舞蹈员就用很生硬的英语告诉她,他们夫妇来自俄罗斯的一个专业芭蕾舞团,希望能够和她合作,在她的钢琴伴奏声中好好的跳一支芭蕾舞。对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要求,米乐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她点头表示赞成。

    米乐问他们能不能用芭蕾跳《梁祝》,原以为他们大概没听过《梁祝》之名,想不到这竟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熟悉《梁祝》的故事,热爱这首动人心弦的音乐,也喜欢跳这支芭蕾。他们在俄罗斯就表演过无数次。

    《梁祝》是米乐倒背如流的乐曲之一,虽然她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但《梁祝》的抒情、凄艳、沉痛,以及浓厚的东方悲剧色彩,总是触动她敏感的心灵。于是她和芭蕾舞夫妇一拍即合。

    她随即将自己的情绪从欢乐奔放中收紧,因为接下来她必须用哀怨的音乐,引导他们跳出一支洋溢悲情的舞蹈。

    双方并没有太多交流,但这对俄罗斯舞蹈员却知道如何配合她的旋律,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他们将《梁祝》的互相关爱、芳心暗许、欲言又止、缠绵悱恻等意境,非常深刻到位的表现出来,超乎米乐的想象。好像双方已经合作多回,早就建立起高度的默契,可以配合无间。

    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由西方乐器来弹奏东方的音乐经典,却由西方的芭蕾舞蹈员来演绎东方的爱情故事。东方与西方就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互相交会,难解难分。

    高松在旁看得入神,庆幸自己所安排的这出闹剧,竟制造了意想不到的气氛。

    表演完毕,观众热烈的掌声,也超乎米乐的想象。许多人在两方的帽子上各投下赏钱,似乎知道他们是两组不同的表演者。这对芭蕾舞伴侣不断向观众鞠躬致谢。

    米乐由衷的佩服这对夫妇精湛的舞技,也很庆幸能在纽约这个高度纸醉金迷的城市找到艺术的知音。

    她对女舞蹈员说:“真棒,你们真不愧是俄罗斯芭蕾舞团优秀的舞蹈员。”

    对方也竖起拇指说:“你也是一流的。”

    说完,这对芭蕾舞夫妇也跟她鞠躬表示感谢,然后拿起他们放在地上的帽子和赏钱离去。

    或许是米乐的音乐感染力太强了,他们两人刚走,马上便有五个男生走了过来。其中一人表明他们是来纽约旅游的韩国人,想在那里跳一场K-Pop,请米乐为他们作钢琴伴奏。他们认为俊男配上美女会更具吸引力。

    对这种友善的要求,米乐当然没理由反对。他们也只要求米乐的即兴钢琴伴奏能加强现场的气氛,这并非难事。他们调好音响,就开始跳舞。米乐的钢琴声马上就跟上他们的音乐和舞蹈。

    这些年轻人节奏轻快的时尚热舞,同梁祝揪心的舞蹈当然大异其趣,两种舞蹈根本就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在一瞬之间,她快乐的音乐已经把悲剧转换成喜剧,在现场欣起一片欢腾的气氛。

    五位韩国男生的舞蹈充满热力,竟吸引了一些年轻观众加入。他们大概也熟悉这支舞蹈,所以跳起来非常合拍,已分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大家越玩越起劲,许多没跳舞的人或高声欢呼,或吹口哨,或拍掌助兴,欢乐的气氛弥漫大半个中央公园,大家都兴高采烈,喧闹得连巡逻的警察都驻足不前。

    他们跳舞时指手画脚,但大多数时候都指向米乐这边。这些年轻人已经将她当成他们的女王。

    这种热烈的反应,也是米乐始料未及的。她也弹得非常投入,身体也配合节拍左右摆动,几乎已经和这些舞者融为一体。

    当舞蹈跟随着音乐结束时,他们便冲向米乐,把她高高抬起,向空中抛了几回,才把她放下。高松看到大家如此激动,害怕场面一旦失控,可能会伤到米乐,便赶快跑进人堆,把她扶好。

    但米乐只是指着地上的赏钱说:“注意帽子。”

    这时高松才发现有个身高不到五尺的身影,正朝着摆放在地上的鸭舌帽走去。他毫不迟疑的冲了过去,把帽子和里面的现金一把抓起。那人见已经错过下手的机会,赶快转身而去。高松没认清他的面孔,只看到他邋遢的背影。

    五个韩国男生继续围住米乐,向她连声感谢,还同她合照,才在人堆中消失。

    高松也顾不得大家如何激动,赶紧收拾好电子钢琴和其他物件,把帽子里的现金交给米乐。米乐随即把现金塞进自己的背包。两人向大家道了晚安,便带着乐器匆匆离开中央公园。

    走到地铁站口,两人才敢喘气。在这个陌生城市,人生地不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都可能发生,他们不能不有所警惕。

    高松说:“钢琴女神就是钢琴女神,音乐的爆发力堪比电光火石,整个场面都被你搞活了。好在没发生意外,否则我不知会有多愧疚。”

    “现在我们不是好好的吗?”

    “都是我不好,想出这个鬼主意。没把你吓坏了吧?”

    “没吓坏,但饿坏了。是不是该孝敬一下自己的肚子?”

    “没错,是该犒赏你的五脏六腑了。”

    “我这里收到的赏钱应该不少过150美元,够两人吃一顿法国小餐吧?”

    “够了。我说的没错吧?钢琴女神的音乐就能制造奇迹,确保衣食无忧。”

    “没那么夸张!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哪能这么奢侈?有些人表演了一整晚,区区的赏钱连三餐都解决不了。我们确实太幸运了。越是幸运,就越要可怜那些不幸的人。”

    “你现在升级成为‘钢琴菩萨’了?”

    “我觉得我们可以用这点赏钱,替这座城市做点好事,冒充一下罗宾汉。”

    “怎么说?”

    “纽约看似放光放电,魅力无穷,但繁华的背后,是无限的冷漠。你看那些不曾引入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躲在暗角忍受饥寒交迫之苦。这座城市熙熙攘攘,个个光鲜体面,又有谁看到他们凄苦的一面?我想拿这点赏钱,去救济一下那些露宿街头的人,给他们送上一丝温暖。你说好吗?”

    “当然好。但是纽约晚上很不安全,我们还是等明早再去送钱吧!

    “明早光天化日,这些露宿街头的怎么可能会在人们面前出现?救急如救火,搞不好他们还在祈祷,希望老天爷派人来雪中送炭呢。我们就是老天爷派来的罗宾汉。”

    既然米乐坚持,高松只好答应。他认为,跑到有警察巡逻的地铁站派钱会比较安全。

    他们先回酒店,把这套‘吃饭的家伙’放进客房,点算一下赏钱,一共是142美元。便决定找14个流浪人,每人派10美元,让他们自己打发,就算功德圆满。

    他们先就近找一家麦当劳,吃了个套餐,然后跑到第五道的一个地铁站,看到里面果然有两个警察在巡逻。算一算露宿者,一共是15人。

    高松说:“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里有15人,我们不能少给一个,让我来报效10美元吧。”

    “干嘛要你一个人报效?我们平分,一人5元,大家都做点好事。”

    “也行,听你的。”

    于是他们把150美元一一分到这些流浪人手中,完成了罗宾汉的任务。

    办完这件事,已经是凌晨1点。两人欢欢喜喜的回到酒店,已经疲倦到眼皮都张不开了。大家道声晚安,便各自回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