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扛鼎记 » 第1章 我要取代他——帝王之怒

第1章 我要取代他——帝王之怒

    大厦国,京师汴梁皇宫。

    皇帝邝广在“储秀宫”内,怒不可遏,先摔了象征王权的“黄金假面”,又接连摔碎三樽琉璃盏,及一瓶丹药。

    “……大胆震远侯,岂有此理?竟敢口出狂言,可将朕放在眼里?来人呐,宣黑衣暗卫李纬上殿……”

    偌大的殿堂上,以香妃为首的嫔妃,及刚刚册封的美人、近臣、宫女跪下一片,诚惶诚恐,不敢大声喘息。

    美人来自西域,金发碧眼的女子,人称幻姬。西域乃乾元界极西之地,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

    大喜的日子里,有诸侯国进贡绝色美女,经众嫔妃调教宫闺礼仪后,正式面圣。这在后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国师袁天放为此赠送了一枚丹药。即“翻云覆雨丹”也叫“亢龙冲天丸”。之前皇帝摔碎的丹药瓷瓶儿,便是这个。

    挺好的事儿!谁知因为某公公的一句戏言,触及龙颜,导致君王大怒咆哮殿堂。

    君王之怒,必人头落地;轻则入刑狱、发配边疆,重则诛九族、满门抄斩。

    稍后,“黑衣暗卫”李大人应召上殿。殿侧一隅的某公公,则向其递了一个眼色,李纬微微颔首。

    此事皆因某公公而起。他到底说了什么呢?震远侯又犯了什么过错,而导致龙颜大怒呐?

    皆因某公公讲了一个笑话。

    追根溯源,和震远侯有关。笑话是去年的事儿了。应该从皇帝邝广圣驾出巡卢陵郡说起。

    当时圣驾抵达卢陵郡的首府南阳城。郡主齐伯牙,及当地的官员皆恭迎圣驾于城外。

    仪仗之奢华,场面之盛大、隆重,自不必说。

    值得一提的是,汴梁皇宫闻名于世的“万国佳丽”车辇,太抢眼了。不同肤色种族、不同衣饰风格的嫔妃,分乘三百余辆豪华车辇,宝马香车招摇过市,绵延出三、五里去。

    “万国佳丽”在北地千国很有名气。强国东周的皇帝,传位于太子宇文汲时,曾以“万国佳丽”为教训,称之为“亡国之兆”。

    其他如宫廷仪仗队伍、御林军多兵种、及国师袁天放的车辇阵队等等,便不值一提了。

    十一岁的震远侯王啸,亦在众官员当中,探出小脑袋瓜,以羡慕的眼神不住巴望……

    震远侯爵位世袭罔替,食邑八百户。爵位自老侯爷病故之后,便落在了一个小儿身上。

    其母从夫姓称王夫人,御封诰命夫人从三品。娘家父亲为已故的太师,兄长也在朝为官,与侯府门当户对。

    再说在皇帝行宫,大摆筵席之际,小儿震远侯给官员灌醉。

    按当时的规矩,当地官员但凡在册的,均不得有人陪同,哪怕你病入膏肓,也要抬到当场。因为无人帮衬、提醒,所以有些官员免不了丑态百出了。

    不止学堂私塾,官场同样有欺凌的情况发生。

    在几个官员挑逗之下,醉眼朦胧的小儿说了一句大逆不道之言:

    吾将取而代之!

    在震远侯身边的,有卢陵郡巡察使陆大人、南大营骠骑将军等几人。均听得清清楚楚。

    呵呵呵……这厮志气不小啊!竟然有取代皇帝的野心。

    卢陵巡察使陆文举,地位仅次于郡主齐伯牙。二人不和,表面上相处融洽,但暗斗不断。

    本是童言无忌,况且又是个众人皆知的痴儿。便引来陆文举几人的嘲笑,当成笑柄传了出去。

    这件事,本不应传进皇帝耳朵里的。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终给某公公利用了。

    还是去年,某公公返乡祭祖,引发的一档子事儿。某公公一行人途经卢陵郡时,众官员得到消息纷纷敬献重礼。

    重礼之中,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令某公公十分高兴。

    这是某公公的敛财手段之一。

    然而,震远侯王啸在礼品清单中显示的,则是一盒桂花糕……

    当时的侯府王夫人,即小侯爷的生母。确实备了厚礼,是千叮咛万嘱咐差小儿王啸去办此事。

    谁能想到这一行,能惹来杀身之祸呢?

    在孩童心里,纯净的象一张白纸。母亲说,某公公很重要,一定要买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于是,他买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桂花糕。厚礼么则当街发放给乞丐。

    再说某公公,当今国君身边的红人儿,权倾朝野,驾前一句话,常常能改变一个大臣的命运。自然受人巴结,趋之若鹜了。

    某公公心思细密,城府极深。收礼必详细记录。

    这一次收礼后,经比较之后,将不送礼的清官,或送礼较少的官员,一一记录在案,并将这些人视为异已。

    凡异已,最终要排挤或铲除。乃奸佞之臣一向的作风。

    这一次返乡祭祖,某公公因一盒桂花糕,恨得咬牙切齿,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和关于这个人的笑柄。

    所以,这次趁皇帝册封美人的机会,似无意中说了一个笑话……

    话又说回来。

    皇帝邝广即刻下旨,由某公公代笔,诛杀震远侯三族,并抄家罚没。

    而黑衣暗卫李大人,领旨后并未走出储秀宫,便给恭亲王邝云拦了回来。

    这恭亲王比较强势,非常精明的一个人。在朝堂之上,属于某公公的对立一派。

    再说李大人李纬则是某公公麾下的走狗,专门的刑狱,受某公公或君王直接管辖,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但在邝云面前,卑微的象一条狗。

    曾有多少的忠臣良将,给“黑衣暗卫”诬陷入狱、折磨至死?便不得而知了。其罪状简直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因恭亲王手握京畿防务,在朝廷又比较有威望。所以某公公再多的谗言,也是无用。邝广也很忌惮他。

    这次,邝广遂邀请邝云,移步上书房品茗私聊震远侯谋反大案。

    宫女沏好了灵茶,邝广未喝过一口。灵茶乃国师袁天放以灵草焙制。一些纵情声色的丹药,如上述的“亢龙冲天丸”,亦出自其手。

    实则上,袁天放不懂炼丹,丹药皆是在中原之地购买。他有那个渠道。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邝云道,“世人皆知震远侯乃痴傻小儿,如若圣上执意下旨,臣弟也不阻拦,怕是被黎民百姓、及外国使臣看轻了,说我大厦君王与痴儿一般见识……”

    邝广昏庸无道,并非明辩是非之人,也认为邝云说的有道理,便浅浅点了下头。

    其实,他并不明确。不知道谁说了真话。

    某公公说震远侯装疯卖傻,而恭亲王则说震远侯小儿是真傻。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让人迷惘。

    虽说点头默许,心下还是十分不悦的。他觉得邝云太跋扈了,是对他王权的不尊重。

    这时,李纬仍在上书房外面候着呢,拟好的圣旨,就在手中。

    某公公在远处的迴廊拐角,瞥了一眼后便离开了,脸色不好。

    在迴廊与上书房之间,有汉白玉柱石栏,当中的空地有一群鸽子起起落落……

    一批起一批落,正如这朝廷纷争。孰起孰落,胜负难料。

    上书房内。见邝广闷声不响,恭亲王又道,“不知皇兄听说过没有?最近坊间,又流传出震远侯小儿的笑话呢……”

    恭亲王还未说完,邝广啼笑皆非道,“震远侯强娶吴学士?滑天下之大稽!亏他一介小儿,有这个心思……”

    “自古道:慈母多败儿!其母王夫人此举甚是不智……”

    恭亲王邝云评价说。

    要知道,吴学士吴介宝可是连皇帝也得不到的女人呢。那是从前的事儿了。

    吴学士已辞官两年有余,以开私塾教学为生。

    邝广不敢染指,主要原因是吴介宝的举荐人,是有“亚圣人”之称的吕梁先生。忌惮于吕梁先生的声威。

    吕梁先生一生都在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流传甚广。在北地千国十分有名气。其门生遍布各国朝廷,均为股梁重臣。

    而震远侯母子则不在乎这个,老的无耻!小的无赖!

    恭亲王邝云在上书房聊了一个多时辰,又聊了些兄弟情深云云。等他走后邝广将圣旨撤回。

    圣旨暂时撤回,乃是邝广想上朝与众臣商议此事。不代表皇帝屈服于恭亲王,不代表震远侯没事儿了。

    也不说在朝堂之上,恭亲王一派与某公公一派的暗中较量。反正是王啸小儿最终难逃噩运。

    而正因为他最近闹出的这件荒唐事儿,证明了小儿白痴,减轻了处罚。这让大厦国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王夫人的兄长,震远侯小儿的舅舅,甚至在上朝时抬不起头来。而文渊阁的大学士们,目光投来明显不善。

    吴介宝作为曾经的文渊阁首席学士,给学究们丢尽了老脸。

    凡正常人,绝对做不出这种伤风败俗之事。这件事被视作有悖人伦的典型。

    于是圣旨轻判,但对强娶一事只字未提。况且民不举官不究,吴介宝此刻羞于见人……

    既然从轻发落,黑衣暗卫将案宗转文刑部,由刑部出面督办。

    圣旨内容大意是:

    先念及王家祖上功勋卓越,守土有功,将震远侯谋逆重罪轻判。

    于即日起,朝廷收回震远侯俸禄,同时抄家罚没,及名下相关的田产宅地,驱逐出震远侯府邸。

    最终只保留震远侯的封号,及王夫人诰命夫人的封号。

    这与贬为庶人无异。

    得知消息的恭亲王,没再管闲事儿,只对一个幕僚道,“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据说,邝广此举乃某公公出谋划策的结果,目的是想看震远侯的笑话,以此立威。

    试想一个偌大的侯府,几百号人口。给驱逐出府,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不用说,那完全乱了套,哭哭啼啼的小姐、丫鬟们,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家产罚没充公,上无片瓦,下无一亩薄田,你教几百口人如何过活?

    况且,保留封号,只为羞辱,不为其他。

    在南阳城“震远侯”府,巡察使陆文举协助刑部办事。

    陆大人身边有一个华衣小儿叫陆逊,乃他的幼子聪慧过人,经常带在身边倾力培养。

    陆逊与小侯爷是同窗好友。二人同在东门外“东林书院”就读。两家算是世交,来往甚密。

    但是从即日起,陆大人父子改变了态度,以旁观者的姿态,目瞩了整个抄家的过程。且面无表情,对小侯爷无一丝怜悯。

    陆大人则严令搜查每一驱逐之人,连王夫人也不放过。除私人之物,其他均不得携带出府。丝毫不念及往日情份。

    这让王啸母子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落井下石。

    抄家震远侯府,轰动了整个南阳城。

    府邸左右街面上,人山人海,与侯府有旧交的官宦,皆无人出面安抚。隐在人群中看热闹。

    府邸之前,有二百多个男女老幼各带包袝。

    当中一个红衣小儿,就是十二岁的震远侯王啸。

    强娶吴学士发生在去年,那年正是乾元界元年1800年,当时他才十一岁。

    乾元界的元年,指的是东明王朝建国的时间。关于东明王朝,以后将有叙述。

    红衣又称赤衣,赤色锦绣长袍蓝领。那是王夫人喜欢的颜色,她觉得适合,便适合了。

    他神情颓废,已认清了现实,唤了一声娘。

    “娘……”

    “休要叫娘,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王夫人怒道,将气撒在小儿身上,“去!去寻你婆娘去,且看那吴学士如何待你?”

    “哇……”

    他哭了,真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