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扛鼎记 » 第4章 焦家班

第4章 焦家班

    有人说震远侯府衰败了,败得彻底,先不说震远侯本人咎由自取的问题。

    明眼人如郡主齐伯牙,已看出了端倪。事情不算完,黑衣暗卫频频动作,竟然有连根拔起的节奏。

    因与老侯爷有交情,夫人又与王夫人交好。齐伯牙夹在当中左右为难。经他斡旋之下,利用郡主的威望,总算保住了王氏一家老小的性命。

    一些人因谋反案受到牵连,大姑爷苏家、二姑爷赵家,以及王家近支的几个叔公,及近亲子嗣皆乌纱帽不保。

    还有,侯府的大管家老曲被人谋害,拋尸荒野。对王家的人更是一种警告和震慑。

    不可否认,乃震远侯得罪了九千岁某公公的结果。挤除异己,必连根拔起,乃九千岁惯用的手段。

    暗卫的密探,几乎无时不在。至少在三、两年之内不会撤人。

    苏、赵两家,两个嫁出去的女儿,甚至不敢探寻流落街头的母亲和兄弟。

    当初与震远侯府有过交情的达官显贵们,现在也消失在视线里。他们均受到暗卫的警告和监视。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世态炎凉之惑。

    侯府树倒猢狲散,仆人们一哄而散。最终剩下了母子四人和忠心耿耿的刑老大和牛二。

    牛二是当初老侯爷在世时收养的孤儿,他称王夫人为主母。

    他早年曾送去军中历练,做过派往他国的刺客。后来回到侯府任护卫头领。其年纪与王夫人相仿,和刑老大一样,在南阳城有家室。

    而刑老大资格也老,是看着王啸长大的。老侯爷待他不薄,有过救母之恩。

    当然刑老大落魄时卖身葬母,因感于其仁孝,老侯爷出资为其母发送,刑老大至今不敢忘怀。

    王家的人丁不算兴旺。

    姊妹一共五人,其中大姐、二姐乃老侯爷原配所生。而三姐、四姐和王啸,才是王夫人的孩子。

    上述的便是王家的基本状况。

    为了谋生,王夫人投奔王家的几个叔公,处处受埋怨看人脸色。最后沦为洗衣妇,小姐们也各自打杂养活自己。

    而刑老大和牛二呢,则沦为普通的杂役。

    王家还有两个出路。一个是投奔集贤村的吴介宝,再有就是投奔镇守泠江边关的古将军。

    投奔吴介宝,王夫人暂时拉不下脸面。况且与未来的儿媳有过约定。而投奔指腹为婚的亲家,无疑成了首选目标。

    于是,王夫人将随身玉佩和珠钗当了,勉强凑够了盘缠。总计三十二两纹银。

    三十二两纹银,足够平民之家二到三年的用度了。

    由小儿带书信一封,即王夫人的亲笔信,刑老大、牛二护卫,投奔泠江古家。没办法,为了小儿的前途考虑,只能这样了。

    古家在泠江北岸,有一定的势力。古将军目前为“潼关”三镇的主将。

    而泠江南岸,乃东周三国的占领区。自泠江条约签订以来,两岸无战事,貌似和平时期的到来。

    这一去万里之遥,不知何日才能重逢?一家人挥泪惜别。亲眷中只有胞兄王奎到场。

    此处暂且略过。

    几日后,一个红衣小儿骑着一匹老马,出现在官道上。刑老大、牛二步行。

    刑老大四十开外,体格健壮的汉子,颏下生有髯须。而牛二则短小精悍。

    二人皆有武艺在身,寻常盗匪不放在眼里。至少目前平安无事。

    正巧有一个杂耍班子同路。当中又有同龄小儿相互吸引,遂结伴同行,两家大人皆不介意。

    杂耍班子来自吴国。

    吴国为北地千国著名的杂耍之乡。这种班子很多规模大小不一,常年流连各国,以杂耍、戏法开场演出谋生。

    焦班主是一个六旬老者,圆脸红面,独乘一辆轿马。

    另三辆轿马二女一男,皆班中的大角儿顶梁柱,固有此待遇。

    “飞刀小焦”独乘一辆轿马,乃焦班主的亲侄儿。

    还有一个叫焦秀秀的女子,班子人称“软骨美人”。王啸见过,哪里是美人儿?分明是妆化的好。

    而一辆二乘平板马车上,有少年男女孩童七、八个。

    他们皆有各自的绝技。叫胡桐的孩童就在车上,和王啸最好。

    然后是覆上油毡布的三辆骡子车,装载的尽是日常用品和演出服饰和道具。

    每到打尖儿之时,汲水造饭、吃喝拉撒等等,王啸三人便与杂耍班子同在一起。

    这时杂耍艺人们,便各自练习绝活儿。

    有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技艺的增长,皆长期苦练的结果。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啸比欣赏胡桐的抛彩球,即浸上彩色的木头蛋子,在他双手捣来捣去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这般巧手,在杂耍一行算是基本功。

    更厉害的还有“飞刀小焦”的飞刀啦,能同时捣练十六柄飞刀,和捣彩球一样。区别是,他能精准接住飞刀的刀柄,而不伤手。

    这就厉害了!

    掷飞刀时又能例不虚发,刀刀命中靶心。教人羡慕的不行。

    哇!

    他时常大声喝彩,做出吃惊而夸张的表情。

    胡桐引用飞刀小焦的话,说掷的彩球越多,间歇越短,可锻炼手速和眼力,能使飞来的蚊虫速度变慢。

    这一点,令王啸将信将疑。

    十岁的明铃花,从记事起便练习“软骨术”,可下腰做各种高难动作。

    听小伙伴们说,班中出演“叠罗汉”时,她因最弱小,站在最上头。

    还有李大同长的眉清目秀,又什么都会一点,所以给各位演出的角当肋手,他也比其他孩童相对沉稳一些。

    孩童的天性活泼好动,趁打尖或夜宿野外一同玩耍。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渡过。王啸在玩耍当中,先学会了捣彩球。

    几日功夫,王啸便能同时抛掷六个彩球儿了。想想都兴奋。

    这一日临近中午,两拔人又拴马造饭,在官道旁的空地上。之后在杂耍班的马车上,王啸又摆弄起飞刀。

    “飞刀小焦”焦俊,见王啸对飞刀好奇,便赠送给他一把,并简单指点了一下,捣飞刀的窍门。

    先从单手捣练,飞刀转一周后接住刀柄,然后飞二周、三周……

    直到后来王啸才发现,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能捣出十几圈儿。

    不是飞刀转慢了,而是眼和手变快了。看来胡桐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有一次,明铃花故作神秘,说起一件事。说焦家班有一件镇班之宝,叫“神仙索”。

    据说,拿神仙索的人念咒语,将绳索抛至空中,人援绳其上,可隐入空中不见。

    这么厉害?!

    这让王啸惊讶了,勾起浓厚的兴趣。

    孩童们围成一圈,于草地上扯牛皮,气氛十分活跃。

    “岂止咧!神仙索、隐身术,尚有凶兽出笼,厉害的戏法尚有好多咧……”

    那边吴大同不屑一顾道。

    不过,神仙索在诸多戏法中算是最高端的,已接近失传。

    后经王啸甄别,此戏法乃最高明的障眼法之一,与仙术无关。

    有小伙伴无意中透露,杂耍班的班主焦晃便得过真传。整个吴国只有焦家掌握这一绝技,一脉相承从不外传。

    只可惜,杂耍班行走多年,从未有人见过焦班主的神仙索。王啸个人认为,神仙索乃保命的绝技,非到迫不得已,焦班主是不会外露的。

    与焦家班同行七天,到了嘉定郡境内便分开了。

    在此之前,王啸对一个消息十分在意。

    听焦家班人说,有一个叫孟冕的人以武入道,是凡人修仙成功的典范。

    要知道,凡人无资质者今生无法修仙。这话是金蟾子说的。

    王啸无资质,乃比五行灵根还差的混沌体。

    什么叫混沌体呢?

    意思是差到不能再差的资质。说白了,就是先天不足。比正常人还不足。否则他也不叫痴儿了。

    相传,无资质者只有得到“通天树”的果实,才可修仙入道。除此之外,没别的好办法。

    或许能以武入道,也说不定,起码他自己这么认为。

    以武入道即强行淬炼躯体,突破体能极限冲破瓶颈,接通任督二脉。是为修炼仙道的第一步。

    孟冕今年已年逾古稀,曾以腿功超越极限,强行冲破经脉。如今修为达到了炼气四阶。

    虽起步较晚,已经很历害了;虽说时日无多,寿命将尽,但也给后来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只要后来人能提早突破,在修炼上更加精进,将老朽入土之前,再突破到筑基期,是可再延长寿命百年的。

    在此,王啸对孟冕肃然起敬,称之为孟大师。

    听闻孟冕在鲁国创立了一个武宗门派,叫“铁腿门”。王啸暗暗记下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