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起沧溟:浮生梦 » 第十章:知秋

第十章:知秋

    候鸟们遮蔽了远处的天空,成群的飞向天途城。天途城中的百姓此时纷纷出门拿出彩色的手帕抛向天空,再接回,再抛向天空。远远一看,像是一片彩色的海。

    天途城的最高处,一席耀眼的红正在舞动,是祭司带着祝女们用舞蹈欢迎飞向天途城的候鸟们,向诸神祝祷,以求所有来到天途城的旅客们可以顺遂的到达目的地。

    此时正是初秋,夏天的尾巴还未溜走,第一批迁徙的候鸟们飞到了天途城。天途城上空,候鸟们排成了一个圆环,环绕着天途城上空飞翔。

    明天看的惊奇,只看见城中彩色涌动,空中飞鸟振翅飞翔,羽毛颜色鲜艳,鸟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沟通,等飞鸟们转了数圈之后,似是为首的一只鸟落在了祭坛之上,化成了人形,着一身好看的海蓝色,低头等待着风鸾的动作。

    只听见风鸾站定,似乎引吭高歌了起来,那调子古朴而悠远,似乎是远古传来的问候,明天听不懂,但是只觉得心存敬畏。

    那歌声唱毕,风鸾的右手轻轻摩挲那一身海蓝色男子的头顶,附身轻轻拿额头贴了一贴对方的额头,祝女们便围绕着他们转起了圈,衣裙裙摆翻飞。

    少顷,祝女们停下,半跪在一旁,虔诚的低首,等候着风鸾的指示。

    明天和白皖智站在人群中,如他们一样,关切地望向高台,安静的等候着。

    只见风鸾放开了那男子,男子忽的又化身为鸟,似是无比激动的飞向天空,回归鸟群,他周围的鸟,都热情亲热的靠近他,好像想与他平分这一荣耀与喜悦一般。与他相近的鸟凑上去贴了一贴他,然后快速的飞回原位。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天途城,一路奔波辛苦,以为你们准备好休息之所!”风鸾的声音温柔且有力量,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一时之间,欢呼声起,天途城的百姓又一次恢复到了欢庆的热闹中来,祝女们又开始了祝祷之舞,风鸾的话像是欢喜的开关,明天知道,这场盛大的祝祷仪式即将告以尾声。

    只见鸟群在天途城上空盘旋,为首那人带领他们往下俯冲,但是没有如同明天想的那般一样,候鸟没有住进城里,而是顺着山往下飞去。飞向山间。

    顿时,明天只惊叹于天途城设计的巧思。

    天途城主城在高山之上,山巅于云中,皇室住中心宫殿,其余百姓住在大都城之中,候鸟们迁徙经过天途城,想要获得补给,停留几日便离去,故而候鸟们住在半山腰水草丰美的附城之中。

    这样既可以不打扰天途城百姓的正常生活,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候鸟们的需要。

    同时,由于翼族可以飞翔,故而层级建城不仅可以保障天途城的安全,隔离分区,更好地利用区间与土地;像明天这种进入天途城的其他种族也无法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可以最快最好的分隔、控制并捕捉这种外来者。

    等明天再次望向高台时,已不见了风鸾的身影。只有祝女们还在舞蹈,继续祝祷仪式的尾声。

    而天途城的百姓们也慢慢地挥舞着彩色的手巾相送候鸟们到城门口。

    “所以,我们一会去哪?”明天转向白皖智,询问道。他知道,这些天,白皖智一直在这城中转悠,自然是比自己更了解天途城的好去处。

    “我们去城东。”看着明天那个掉书袋略显迷茫的样子,白皖智扬了扬唇,“那有一个神秘的好去处!”

    这十日,明天天天在屋子里看书,美其名曰,按照他那个劳什子什么手册,到一方水土就要了解一方人再行动,所以要了解翼族的历史。

    白皖智很不赞同他掉书袋的做法。按照白皖智看来,你不去参与翼族百姓的喜怒哀乐,你凭什么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仅凭一些无论是什么种族都会有的老学究的之乎者也,那些怪词肯定是不行的。

    你得走近人家的市场,切实的如同当地人一般进行讨价还价买当地吃食;走进茶肆酒庄,如同当地人一般放浪形骸,肆意风流;你得去逛人家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凭吊古今,怀念先人才行。总的来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得品人才行。老弱妇孺,村头大汉,屠夫商贾,你都和人家唠唠,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翼族,哪里是翼族。

    在这个过程中,白皖智真情实感的感受了翼族百姓的伤痛与无奈,所以今天当明天带着震撼看候鸟潮的时候,白皖智是带着同情看的。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没有谁会愿意离开家,年复一年的离开熟悉的环境,奔走在漫长路上,客死他乡的。迁徙只是为了生存而已。

    而生存对于翼族百姓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啊。

    这些住在天途城的百姓还相对幸福,每年无数的候鸟踏上征程,翻过雪山,路过荒漠,飞行几千里,就为了一片更好的水土,无数的候鸟死在途中,未迁徙的候鸟死在饥寒交迫......

    白皖智知道自己有时悲天悯人的情绪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可越了解这些翼族百姓,越觉得他们和自己其实没什么差别,种族不同,但是生活都不曾对他们温柔过。都是一样的艰难。

    那些翼族孩子和她院子里的孩子一样,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可他们不曾幸运的有她这样的一个姐姐,有那样可以遮风挡雨的小院。

    站在城东的一个客栈前,望着“知秋”这个牌匾,白皖智回头一笑,望向明天“我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