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七章

第七章

    就在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与川军728团在马山村外围展开激战的时候。

    七亘村附近的南三郎庙一带,八路军772团的三营正埋伏在这里。

    距离七亘村很近的道路宽不足两米,路南边大部分是高约10米的土坎,北边是几十米深的山沟,属于非常理想的设伏之地。

    按照八路军772团团长的部署:

    一营隐藏在石门峡谷,主要负责监视和阻挡测鱼镇方向可能出现的敌人;

    二营隐藏在七亘村与马山村之间的交通要地,主要负责阻挡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派出的增援部队;

    三营隐藏在七亘村附近的南三郎庙一带,专门负责伏击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辎重部队。

    这场战斗,相当于是在老虎的嘴巴里面把牙齿给拔出来。

    毕竟日寇第20师团的主力和迂回部队,都在距离预定伏击地点不是很远的地方。

    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战斗,整个八路军772团将会陷入敌人的分割包围之中。

    就算没有落到全军覆没的地步,也会损失惨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力再战。

    伏击战,可不像那些抗战神剧里面演的那样:一群人扎堆在一个地方,等着对手傻傻的钻进来,接下来开枪、扔手榴弹、发起冲锋,最后打扫战场。

    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原因有两个:

    一,敌人不可能扎堆过来,而是采取行军队列的方式,通俗点说就是像蚂蚁那样一条线的走,一旦这么扎堆伏击了,很有可能出现前面的人交战了、后面的人早跑了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跑回去调集增援部队,包围、解决伏击他们的敌人;

    二,对于适合伏击的地点,敌人在经过之前必定会派出尖兵对周围地区进行搜索或者实施火力扫射,就是因为己方能想到的伏击地点对方同样能够想到。

    在现实世界,八路军总部就写出打伏击战必须符合三点要求:

    第一点要求,是伏击地点要选在敌人必经之路,否则就是撞大运;

    第二点要求,是这个伏击地点必须要有一定的容兵量,能够容纳一定的部队进行作战,同时还不能让敌人有充足的空间来摆出全部攻击态势;

    第三点要求,是伏击的地点必须有足够隐藏伏击部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还可以供伏击部队发挥出火力优势。

    因此,在伏击战的过程中,实施伏击战的一方,会事先将大部分兵力隐藏起来,只是在伏击地点留下几个观察哨或者火力点。

    等到敌方人员进入了这个地方,然后再实施进一步的攻击和交战。

    再者,伏击战往往是通过口袋阵的形式来展开。

    等敌军主力进入到伏击区域时,口袋直接收紧,让被伏击的一方首尾不能兼顾,从而变成困兽之斗。

    最后,才是逐个消灭那些敌军的有生力量。

    可以说,要想成功的实施一场伏击战,这些要素是缺一不可。

    否则,打伏击就会变成野外挂机或者主动找虐。

    七亘村附近的南三郎庙一带,位于一线天半山坡之上的观察阵地内。

    李云龙正在百无聊赖的举着望远镜,反复观看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辎重部队可能出现的方向。

    这个望远镜,是他在部队接受改编、自己从团长降职为副营长之前,悄悄藏起来的。

    平时,他很少拿出来。

    毕竟作为一个副营长,平时是没有资格携带和使用望远镜的。

    但是在这次作战行动当中,因为整个三营包括营长在内,谁都没有携带和使用望远镜的资格。

    所以,他只能将这个望远镜“贡献”出来。

    好在八路军772团三营的营长是个厚道人,没有凭借“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权力,将这个望远镜据为己有。

    否则,李云龙绝对会感到肉痛。

    李云龙之所以会主动提出当一个观察哨,就是因为最近受刺激了。

    自从得知丁伟被刘惠瑾借调过去、担任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作战参谋以后。

    李云龙表面上是满不在乎,心里确实有些急了。

    特别是听说丁伟代替刘惠瑾指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余部,通过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结合起来,不断袭击日寇第20师团的迂回部队。

    从石门峡谷口一战结束到现在为止,已经给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又造成了超过两个小队的伤亡。

    (注:抗战时期,日寇甲等部队的一个满编小队有54人)

    导致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每次都要调集至少一个中队的兵力,才敢单独行动。

    就连八路军129师的师长,都称赞丁伟“有大将之才”。

    虽然李云龙跟丁伟的关系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就没有竞争。

    在一旁的营指导员钟志成看到李云龙有些心不在焉,小声说:“老李,日寇估计快要来了,你注意点,可千万别提前暴露了。”

    钟志成的这种担心,完全是有道理的。

    在阳光照射下,望远镜的镜片很容易反射出光芒。

    一旦被日寇的尖兵给发现,八路军772团正在实施的这场伏击计划可以直接宣告失败。

    “放心,咱老李心里有数。”

    说话的同时,李云龙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钟志成又说:“老李,你有没有把握吃掉这股日寇?毕竟这场仗,咱们营是主力。要是没有打好,对咱们团的下一步作战行动非常不利。”

    在七亘村附近伏击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辎重部队,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772团打算彻底切断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后路,争取跟友军一道将这股日寇给消灭掉。

    这个战术目标一旦实现,晋省会战的局面就很有可能得到改善。

    别的先不说,一个娘子关大捷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

    “日寇一旦进入咱们营的埋伏圈,我就给来个掐头去尾,然后分割歼灭。”

    李云龙小声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打日寇的辎重部队,真没意思。我倒是愿意跟日寇的作战部队交交手。”

    钟志成说:“我早听说你李云龙牛,胆大。不把日寇放在眼里,这是好事,可不能大意呀。咱们之前跟国内的敌人打了十年,对付他们是有足够多的经验。可跟日寇,咱们还没过过招呢。日寇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咱们心里呀是一点谱都没有。所以,不仅不能大意,在战术上咱们还得重视敌人。”

    李云龙满不在乎的说:“都是一个肩膀扛个脑袋,日寇再怎么厉害,也绝对厉害不到哪去。可惜咱老李就是一个副营长,说话不顶用。”

    钟志成准备继续说些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辎重部队终于在远方出现,开始进入八路军772团三营的伏击圈。

    李云龙立刻打起精神,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这股日寇的情况。

    由于丁伟指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官兵们,配合八路军771团不断在侧后方对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发起袭扰行动。

    使得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的指挥官,对己方的后勤补给情况非常重视。

    每次运输,此人都会抽调出至少两个满编的步兵中队(362人),给后勤辎重部队当护卫。

    因此,这次钻入到八路军772团三营伏击圈内的日寇,除了属于后勤辎重部队的以外,还有将近一百个骑兵和362个步兵。

    加起来,总兵力接近六百人。

    这股日寇,打头的是数十个骑兵。

    他们在前面数百米的地方进行火力侦察,反复试探两侧究竟有没有敌人的埋伏。

    跟在这些骑兵后面的,是一些驾驶和搭载着日寇轻步兵的三轮摩托。

    再后面,就是运载日寇其余步兵、重武器和军用物资的卡车。

    趁着打头的数十个日寇骑兵已经过去,驾驶和搭载着日寇轻步兵的三轮摩托还没来得及跟上。

    八路军772团三营营长立刻下令全营的指战员们沿着交通壕,分批进入之前布置好的伏击阵地,将手中的武器瞄准眼前的日寇。

    李云龙使用的武器,除了一把大砍刀以外,还有一支晋造17式半自动手枪。

    自从分到这把晋造17式半自动手枪以后,李云龙就将之前用的那把手枪送给了他的警卫员郑虎(虎子)。

    用李云龙的话来讲,这种发射11.43毫米口径子弹的手枪,才是大老爷们应该用的。

    如果不是担心子弹的补充问题,李云龙甚至想每天开几枪过一过瘾。

    话题转回来。

    当这股日寇的所有卡车进入伏击圈以后,八路军772团三营的营长立刻下令:“打!”

    山谷内的道路,瞬间被如同雨点一般的子弹和手榴弹给覆盖了。

    处在伏击圈内的日寇,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

    甚至有不少日寇中弹以后,直接从行驶的三轮摩托和卡车上面栽了下来。

    剩下的日寇反应很快,纷纷从还没来得及停稳的三轮摩托或者卡车上面跳下,开始寻找有利地形进行反击。

    在射击水平尤其是150米到200米这一块,日寇的总体水平远远高于八路军772团。

    这直接导致在对射的过程当中,八路军772团三营的指战员们吃了不少亏。

    相当一部分八路军772团三营的指战员,就是被日寇的步枪子弹击中头部从而阵亡。

    好在伏击圈内的道路过于狭窄,导致日寇的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优势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说所携带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就没法像以前那样发挥出巨大作用。

    因此,这股日寇很快就被压制住了,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又付出大约一百人的伤亡代价以后,剩下的日寇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也就是固守待援,改为想办法试图突围出去。

    八路军772团三营以及部署在附近的一营和二营指战员们,可没有放这股日寇离开的打算。

    眼看这股日寇的战斗阵型出现混乱,八路军772团三营的营长和李云龙很有默契的做出了各自的反应。

    其中:八路军772团三营的营长让司号员赶紧吹响冲锋号,李云龙率先抡起大砍刀发起冲锋。

    在李云龙的带头下,八路军772团三营的指战员们各个英勇无比,很快冲下山坡,与日寇硬碰硬的拼起了刺刀。

    而在这个口袋阵两头的八路军772团一营和二营,也不甘示弱,各派出一些人与逃窜过来的日寇搅合在了一起。

    这使得闻讯赶来提供火力支援的日寇飞机投鼠忌器,只能将所携带的航空炸弹和机枪子弹投射在距离混战人群较远的地方。

    这场伏击战,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八路军772团三个营的指战员们,付出了伤亡一百余人的代价。

    所取得的战果,是将这股兵力接近六百人的日寇给全部消灭掉了。

    而且这些日寇绝大部分在交战过程当中被击毙,剩下十个指头能够数过来的,也是因为重伤昏迷才成为了俘虏。

    值得一提的是,营指导员钟志成在试图俘虏一个日寇的时候,遭到另一个日寇的偷袭。

    当时,钟志成直接被对方用刺刀扎进了腰侧,疼的连反击都做不到,只能用尽全力让这把刺刀不扎的更深。

    而他刚才试图俘虏的那个日寇,则趁机将钟志成的警卫员打倒在地,并用手死死掐住后者的脖子。

    幸亏在附近的李云龙发现及时,迅速将手中的大砍刀换成了晋造17式半自动手枪。

    然后弹无虚发,一枪一个将他的这两位战友给救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钟志成及时得到治疗,没有因为受伤过重、缺少医药而牺牲。

    李云龙担任八路军386旅新一团团长的时候,钟志成也一块跟着去并且担任了该团的副团长这个职务。

    当然,这是后话。

    打扫战场的时候,八路军722团的团长跑了过来。

    此人直接找到三营营长和李云龙,用带有几分埋怨的语气说:“我说这一仗你们是怎么指挥的?占着这么好的地利,又是趁着这股日寇毫无戒备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天时地利你们都占了,结果竟然还伤亡了几十号人。”

    772团这次伤亡的一百余人当中,负责打埋伏的三营占了将近一半。

    其次是负责阻击日寇第20师团迂回部队增援的二营,就连副营长孔捷都被一颗6.5毫米的子弹给打穿了肩膀。

    最后才是隐藏在石门峡谷的一营,除了堵截逃跑的敌人以外,就没别的事。

    对日寇战斗力仍然没有直观了解的772团团长,实在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云龙抢在三营营长的前面说:“团长,咱是轻敌了,咱检讨。这一仗,咱还是按照以前打老蒋部队那样打,以为把他们打怕了,他们就会缴械投降。哪知道日寇打仗这么凶,硬是不投降,剩下一个人也敢跟你干,连重伤员都做困兽犹斗。咱好多战士都吃了这个亏。”

    李云龙完全是有感而发。

    之前在进行白刃战的时候,李云龙清楚他至少有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是隐藏在尸体当中的日寇重伤员企图打冷枪,被李云龙抢先一步用晋造17式半自动手枪给击毙。

    另一次是一个日寇攥着手雷扑过来想要同归于尽,被紧紧跟随在李云龙身边的警卫员郑虎给开枪打中膝盖栽倒在地,导致这个日寇跟旁边的几个人一起被炸死、炸伤。

    日寇这种宁死不当俘虏的狠劲,确实震撼到了李云龙。

    如果不是想到日寇在华夏境内犯下了不少罪行,李云龙恐怕还会表达作为敌人的敬意。

    772团团长说:“这回呀,你们都长点记性。日寇不是不投降吗,那咱就往死了打,最好是一个俘虏都没有,那样我还省了事呢。我就不相信,这日寇不是肉长的。”

    李云龙说:“以前跟日寇没打过仗,认为不过如此,这次就算是了解了。”

    随后,李云龙转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日寇尸体,接着说:“说实话,日寇单兵作战能力的确是强,枪法准,刺杀技术过硬,战术动作非常熟练。我打了有十年仗,大小战斗不下几百次,还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硬的对手。”

    772团团长盯着李云龙,说:“哟,你小子不是牛吗,怎么也说上软话了?难不成,让日寇给吓着了?”

    李云龙“哼”了一声,说:“扯淡!我这不是在总结经验吗。实话跟你讲,战斗越难打我越来精神,打这样的仗才觉得过瘾。他逼得你仔细研究对手,怎么对付他,你等我下次一定打好。”

    772团长伸出手拍了一下李云龙的肩膀,说:“这才是你李云龙说的话。日寇再怎么凶,咱们也犯不着被他吓住。想好了招,下回呀好好揍他。”

    三营营长这时候才找到机会,说:“看来不用等下回,因为师长来了。”

    772团团长和李云龙赶紧转身一看。

    只见身穿便装的八路军129师师长骑着马,带着一队同样身穿便装、骑着马的警卫员朝这边赶来。

    如果刘惠瑾在场的话,肯定会猜到这些人接下来的打算。

    说简单点,就是八路军772团将要在七亘村附近实施针对日寇后勤辎重部队的第二次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