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傍晚的时候,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剩余的大部分官兵公开撤退到东阳关,只有该营的罗营长带着几十号人悄悄留下。

    同样,对面的日寇也只留下一个满编步兵中队守在响堂铺镇,其主力则退回到涉县进行休整。

    第二天也就是2月17日的凌晨。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罗营长带着几十号人,悄悄离开藏身的地方,朝响堂铺镇摸去。

    紧跟在后面的,是由刘惠瑾亲自带领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敢死队。

    在现实世界的同一天,就是这位罗营长率领的突击队趁夜袭击响堂铺镇。

    日寇猝不及防,被打死20余人。

    当剩下的日寇回过神来,进行抵抗时。

    没有伤亡一人的突击队早就杀出小镇,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这个世界,因为刘惠瑾的介入。

    这场夜袭战,就注定不再是一场小打小闹。

    罗营长带着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突击队,将这股日寇的明哨和暗哨全部悄无声息的解决掉了。

    在消除了潜在的威胁之后,刘惠瑾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敢死队员们,匍匐前进到距离最近敌人只有三十米的地方。

    伴随着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罗营长一声令下,整个响堂铺镇突然爆发出密集的手榴弹爆炸声和枪声。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突击队员们,利用夜色的掩护快速跑来跑去,不断向有敌人居住的房屋内投掷晋造仿M24型木柄式手榴弹,或者用晋造驳壳枪朝敌人发射子弹。

    在睡梦当中的日寇猝不及防,当场被打死打伤超过五十人。

    刘惠瑾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敢死队员们,以端着晋造仿捷克式轻机枪的人作为开路先锋,对日寇实行火力压制。

    跟在后面的人,用晋造汤普森冲锋枪、驳壳枪填补晋造仿捷克式轻机枪的火力空白。

    等涉县的日寇指挥官听到消息,派出一个满编步兵大队的援军急匆匆赶到的时候。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突击队员们,还有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敢死队员们,都早已经杀出响堂铺镇,撤往东阳关。

    清晨,日寇将响堂铺镇上的房梁、门板拆下来弄成一大堆,又将尸体摆上去,浇上汽油,准备烧成骨灰寄日本。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和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派出的侦察员,都躲在山坡上挨个挨个的数,总共算出有一百三十二具尸体。

    与此同时,还有四十几名日寇伤员被用担架抬走。

    相当于一个满编的日寇步兵中队,在这场夜袭当中伤亡殆尽。

    当然,作为交战的另一方。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突击队和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敢死队,同样付出了伤亡超过三十人的代价。

    上午8点钟左右,四架日寇飞机先后两次对东阳关守军阵地进行轰炸扫射。

    上午9点钟左右,从涉县出发的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主力抵达东阳关区域。

    这股日寇的指挥官下令将所有的大炮一齐摆开,对东阳关守军的各个阵地进行猛烈轰击。

    承受了大多数火炮轰击的地方,是天主坳阵地。

    (注:在现实世界,日寇首先发起进攻的目标是香炉山。在这个世界,因为侦察人员被刘惠瑾的警卫班擒获,所以日寇改变了攻击方向)

    天主坳阵地是按照刘惠瑾的建议修筑的,再加上在日寇实施炮击的时候,阵地上只有少数人留下来作为观察哨,大部分人都通过交通壕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导致日寇发射了大量炮弹,天主坳阵地的守军伤亡不大。

    随后,日寇炮兵又对位于天主坳前面的一字岭阵地进行轰击。

    由于这个山头很小,只布置了一个加强排防守。

    守军见日寇炮火猛烈,稍作抵抗之后便撤到了反斜面阵地。

    日寇以为一字岭守军已经全部阵亡,未经查看就直接穿过一字岭下的公路,向天主坳阵地发动了进攻。

    由于日寇炮火猛烈,导致天主坳阵地上两个人面对面讲话都听不清楚,甚至就连传令兵的耳朵都被震聋了。

    负责防守这个阵地的川军1062团的王副团长,只能冒着炮火亲自在各阵地中来回穿梭,用手比划着传达命令。

    眼看发起进攻的日寇就要冲进天主坳阵地,守军终于反应过来,凭借着战壕和工事进行顽强抵抗。

    与此同时,负责防守一字岭的那个川军加强排返回阵地,在这股日寇的背后突然开火。

    这股日寇猝不及防,一时死亡惨重,不得不连滚带爬地逃下了天主坳。

    由于他们撤退的时候太过慌乱,就连受伤的士兵都来不及抬走,只能任由这些伤兵在山坡上哀嚎。

    随后,日寇再度向一字岭阵地进行炮击。

    但是,负责防守一字岭阵地的那个川军加强排,再次提前躲到了反斜面工事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伤亡。

    日寇指挥官发现炮击没有效果,于是下令出动步兵向一字岭的正面发动进攻,试图夺下这个阵地。

    可就在日寇步兵拼命向岭上攀爬的时候,守军布置在香炉山阵地上的重机枪发威了。

    机枪手们使用刘惠瑾之前提供的晋造三十八年式风冷型重机枪,对这股日寇的侧面进行扫射。

    由于香炉山阵地位于一字岭的右前方,射击角度非常良好,一颗子弹往往能击穿数人。

    日寇的散兵线很快被机枪扫得七零八落,一队队士兵就像割麦子一样倒下。

    天主坳、一字岭、香炉山三处阵地互相依托,导致日寇不管攻击哪个阵地都会遭到夹击。

    日寇发现难以攻下一字岭,只好又调过头来轰击香炉山阵地。

    只不过香炉山的地形本来就很险峻,守军又在刘惠瑾的建议下采用工具进行了改造,使得这个地方更加难以攀爬。

    光溜溜的陡坡上连借力的地方都没有,想要爬上去,除非架梯子。

    然而,这股日寇是好不容易才冲到这里,根本就没有准备梯子。

    眼看暂时无法实现战术目标,日寇指挥官只好下令各部在山脚下集结,然后再决定是撤退,还是在原地等待支援。

    这个集结点看上去是火力死角,所以日寇没有想到会遭受来自山顶的攻击,齐刷刷地就排开了队列。

    没想到队伍刚刚集结起来,山上就扔下了成捆的集束手榴弹,甚至还有炸药包也被点燃扔了下来,而且一个个扔得奇准无比。

    这山脚下根本没有藏身的地方,躲在下面的日寇顿时被炸得死伤惨重。

    原来,在香炉山山顶上的人虽然因为角度问题,无法观察到山脚的情况。

    但是,在一字岭上的却能看得到。

    根据战前的防御计划,山脚下早就划分好了目标区域,香炉山上的人可以根据一字岭传来的信号轻松确定日寇藏身的位置。

    这一轮攻击效果非常好,战斗结束后经检查发现,推进到山崖下面的这两个日寇步兵中队,除了少数几人被震晕过去之外,其余的都被炸死。

    在得知前线进攻不顺的情况之后,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旅团长久留米少将不仅将前线指挥官臭骂了一通,还亲自接过了指挥权。

    接下来,日寇一边用大炮对东阳关守军各个阵地进行火力压制,一边组织步兵对东阳关守军各个阵地发起试探进攻。

    最终,这股日寇重新确立了攻击目标——东阳垴阵地。

    前面就介绍过,东阳垴阵地位于东阳关左翼,地势较为平缓,非常有利于日寇发动冲锋,所以防守起来难度很大。

    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旅团长久留米少将应该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将东阳垴阵地选为突破口。

    在火炮和掷弹筒的掩护下,日寇步兵开始向东阳垴阵地发动冲锋。

    负责防守东阳垴阵地的,是川军1063团二营。

    该营的周营长带部下使用晋造六五步枪和晋造仿捷克式轻机枪,对冲上来的日寇拼命发射子弹。

    日寇步兵在山坡上毫无遮挡,根本立不住脚,不得不撤了下去。

    (注:在现实世界,川军1063团二营因为装备不行,只能与日寇反复拼刺刀,才艰难守住阵地。结果导致周营长头部、腹部中弹,阵亡时年仅32岁)

    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旅团长久留米少将见地面攻势不奏效,决定将火炮推到东阳关守军的阵地前,进行抵近攻击。

    所谓抵近攻击,通俗点说就是大炮上刺刀。

    在抗战时期,这一招通常是华夏军队使用的比较多。

    因为炮兵素质较差,间接射击很难打准,只能通过炮口直瞄来增加准确率。

    日寇很少这样做,他们历来对炮兵保护的很好,几乎从不让炮兵冒险。

    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旅团长久留米少将之所以采用这个战术,除了因为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以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阳关守军自始至终将晋造82毫米迫击炮隐藏的很好。

    哪怕防守的时候再艰难,也没有动用。

    抵近轰击的威力确实很大,香炉山阵地和一字岭阵上的土都被爆炸带来的高温给烤焦了。

    然后又被冲击波一层层揭起刮走,整个山头都被削掉了厚厚一层。

    在这样的情况下,防守阵地的战士们除了捂住耳朵躲在防炮洞里面,别无他法。

    作为攻击重点的东阳垴阵地更惨,连一些防炮洞都被轰塌了。

    借着炮火的掩护,日寇再度发起了冲锋。

    这一次,他们顺利地冲到了阵地前。

    川军1063团二营的官兵们还没来得及从防炮洞中出来,阵地就被日寇给渗透了。

    周营长只能带着部下,跟日寇拼刺刀。

    眼看阵地上的局势渐渐偏向了日寇一方,川军1063团二营快要顶不住了。

    川军1063团二营的一些战士们,干脆放弃拼刺刀,扯起一捆集束手榴弹就向日寇较多的地方冲了过去。

    伴随着一阵接一阵的手榴弹爆炸声,这些战士与数量更多的日寇一起化作了尘土。

    东阳垴阵地的惨状,同样让刘惠瑾感到揪心。

    他不顾之前制定的引诱计划,下令那两个晋造82毫米迫击炮班朝日寇的炮兵阵地开火。

    尽管只有两门晋造82毫米迫击炮,而且经常要转移发射阵地避免遭到对方的反击,但终究给东阳垴阵地的守军减轻了不少压力。

    与此同时,刘惠瑾下令让人将带来的那两挺高射机枪放平,朝日寇的后续部队进行扫射。

    反正两挺高射机枪根本就无法做到有效防空,倒不如用来充当重机枪实施地面火力增援。

    这两挺高射机枪打出来的子弹,犹如两把长长的镰刀,很快将进攻东阳垴阵地的日寇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

    当川军1063团的孙团长,命令三营的赵营长带领部下发起反击以后,东阳垴阵地争夺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阵地上,躺满了川军和日寇的尸体。

    很多人在阵亡之后,依然保持着厮杀的姿势。

    另外,还有不少人的遗体都没法找全。

    负责收敛尸体的人,只能将一杆杆旱烟枪捡起,作为送回家乡交给亲人的遗物。

    川军第178师下属各个部队官兵们的英勇奋战,挫败了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快速攻占东阳关的企图。

    但是,在整个晋省东南、南部、西南的抗战局面来看,华夏军队的处境非常不利。

    就在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向响堂铺发起进攻的同一天,也就是2月16日。

    日寇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调集了第14、16、20、109师团以及第108师团的另外一个旅团,总共10万余人。

    这10余万日寇从晋省省城一带出发,朝临汾方向攻击前进。

    目标,是为了一举攻占晋省南部。

    当天,担任华夏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卫长官,将指挥部转移到霍县这个地方。

    2月17日,韩信岭阻击战爆发。

    如果将此时的临汾县城,比做是晋省会战时期的晋省省城。

    那么韩信岭阻击战和东阳关保卫战,就分别相当于忻口战役和娘子关战役。

    同样是日寇华北方面军在北、东这两个方向,对华夏第二战区的主力部队实施两面夹击。

    同样是华夏第二战区的主力部队两面开战,难以两头兼顾。

    不过在刘惠瑾看来,即将发生在那场战斗,才是真正对他这个外来者的考验。

    当东阳关以外的日寇主力刚刚撤离的时候,刘惠瑾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一半的兵力悄悄离开,朝东阳关右翼的一个小山口——柳树口,急速前进。

    他记得很清楚,在现实世界的1938年2月17日晚上。

    因为白天没能攻占东阳关,日寇出动一个满编步兵大队1000余人,在叛国者高承祖的带领下,采用偷袭的方式攻占下柳树口,直扑黎城。

    虽然在东阳关保卫战开打之前,刘惠瑾就让吕大海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另一半兵力,悄悄隐藏在柳树口阵地的后方。

    柳树口阵地很隐蔽,就是一道小山口,所以这里只布置了川军一个排的兵力。

    刘惠瑾并不知道,此时,一支五百余人的日寇轻装部队,已经朝着柳树口阵地这边出发了。

    五百余人,相当于日寇甲等部队的半个满编步兵大队,或者说是两个加强步兵中队。

    这股敌人,别说兵力只有六百余人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

    哪怕是将整个晋绥军358团的兵力都拉过来,都不一定能够打赢。

    更何况,这五百余人的日寇轻装部队的后面,还有另外半个满编步兵大队。

    与提前被派到这里来的吕大海等人会合之后,刘惠瑾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吕副营长,你们这边是什么情况?”

    吕大海小声说:“暂时还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团座,你确定日寇会派人偷袭这里?”

    刘惠瑾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说:“没错,我十分肯定。”

    实际上,刘惠瑾并不能确定在这个世界,日寇究竟还会不会继续走这条路线偷袭黎城县。

    要知道,能够绕开东阳关偷袭黎城县的小路可不止一条。

    真要是出现了“蝴蝶效应”,导致日寇偷袭部队走的是另外一条小路。

    那样的话,东阳关保卫战就更加难打。

    否则,刘惠瑾早就让吕大海接收柳树口阵地了。

    而不是像这样做贼似的,找个地方躲起来,担心别人知道。

    有可能是日寇过于相信自己的情报搜集能力,又有可能是走这条小路对偷袭黎城县最有利。

    日寇最终还是按照现实世界那样,选择将柳树口作为攻克东阳关的突破点。

    这让刘惠瑾的内心,小小的松了一口气。

    得知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迂回部队的先锋,行进到距离柳树口阵地大约只有三、四里的路程时。

    刘惠瑾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由川军第178师李师长签发的手令,将柳树口阵地从川军那个排手里接收了过来。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刘惠瑾没有让川军那个排的官兵们离开。

    而是继续保持一明一暗,等待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迂回部队的先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