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亮剑的世界当团长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1938年2月13日,晋绥军总部对刘惠瑾的请战书做出了批复。

    明面上,晋绥军总部下达的命令是:要求晋绥军358团派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前去增援川军第47军。

    而这份“重要”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刘惠瑾和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官兵们的肩上。

    为了避免刘惠瑾再次“肆意妄为”,晋绥军总部从晋省宪兵十二支队当中抽调了几十个人,硬是塞进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

    让刘惠瑾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负责带队的人又是他曾经在晋省宪兵十二支队担任大队长时的副手——马元峰。

    先说一说川军第47军面临的情况。

    川军第47军抵达晋省的时间,是在1937年12月的月底。

    此时的晋省,已经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

    但是,川军第47军的官兵们,仍然是身穿单衣甚至短袖,脚上穿着草鞋。

    所携带的装备,跟刘惠瑾初次遇见川军第41军的时候差不多。

    每个步兵团只有4门川造二五迫击炮,每个团只有4挺三十节式重机枪,每个步兵连只有70到80支川造或者汉阳造步枪。

    作为华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老阎,仍然是那种一毛不拔的样子。

    倒是作为华夏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卫长官,还算比较厚道。

    不但下令给川军第47军的官兵们拨发了冬装换上,而且给每个连补充了三挺仿捷克式轻机枪。

    随后,华夏第二战区司令部将位于晋省东南部的长治、长子、潞城、平顺、黎城、襄垣、屯留、壶关八个县划为川军第47军的防区。

    从表面上看,是对川军第47军委以重任。

    但实际上,则是在甩包袱。

    以川军第47军的兵力和装备情况,怎么可能守的住这么大一片地区?\u001e

    1938年2月上旬,驻扎在冀省南部的日寇第108师团进行频繁调动,摆出一副准备向晋省东南部发起攻击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川军第47军的李军长于2月13日来到临汾县城,面见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老阎和前敌总指挥卫长官。

    所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一支炮兵部队,协助防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合情合理的要求,也没有得到批准。

    如果不是晋绥军总部顺水推舟,让刘惠瑾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前来协助川军第47军下属的第178师防守黎城县。

    李军长的这次临汾之行,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当然,对于李军长来说,晋绥军的一个加强营前来增援,完全是可有可无。

    所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能够安抚一下川军第47军的士兵们。

    因此,当刘惠瑾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的六百余名官兵,来到川军第47军指挥部所在的长治城门口时。

    事先并不知道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营长就是刘惠瑾的李军长,只是派军部的一个参谋带着刘惠瑾等人前往黎城县。

    在路上,那个来自川军第47军军部的参谋向刘惠瑾解释,他们的军长没有跟刘惠瑾见面,并不是推脱,而是真的很忙。

    因为就在这一天(1938年2月14日)的上午,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向位于冀省南部、紧邻晋省的涉县发起了攻击。

    目前,负责防守涉县的华夏军队,是隶属于华夏第一战区的冀北民军。

    冀北民军的司令姓孙,就是曾经盗掘过东陵的那个军阀。

    刚一交战,冀北民军就有数百名士兵突然哗变,导致整个外围防线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于是,冀北民军的孙司令赶紧通过电报,向川军第47军的李军长请求增援。

    从地图上看,涉县是黎城县在东面的门户。

    涉县要是失守,黎城县将完全暴露在日寇的枪口之下。

    川军第41军的李军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负责防守东阳关的(川军)1062团抽调出一个营兵力,前去涉县增援冀北民军。

    虽然东阳关与涉县之间,路程大约30公里。

    但是到目前为止,涉县的战况都没有传递回来,就连驻守涉县的冀北民军也失去了联系。

    听到这里,刘惠瑾立刻下令加快行军速度。

    因为他清楚,被派出涉县增援的那个川军营必定是凶多吉少。

    同样,东阳关战役很快就会打响。

    早一点到达,就能为接下来的东阳关保卫战多增加一点胜算。

    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抵达黎城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驻守黎城县的是川军第41军第178师,该师的师长同样姓李。

    这位李师长在得知晋绥军358团突击营抵达的消息之后,不顾自己的军衔比对方高,立刻出县城迎接。

    来不及寒暄,在通报姓名之后,刘惠瑾急忙问:“李师长,前线战况如何?”

    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别提了!我派1062团的一营驰援涉县,哪知道一去就失去了联系。恐怕是日寇出动了大军,将涉县的所有守军给一举歼灭了。”

    刘惠瑾转过头,对站在一旁的王二贵说:“王排长,警卫排的战马还能不能跑得动?”

    王二贵毫不犹豫的说:“团座,请放心。警卫排无论人还是战马,都至少能再跑一个晚上。”

    “那好,你去把吕副营长给我叫来。”

    看着王二贵奉命跑开以后,刘惠瑾回过头看着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接着说:“李师长,还烦请你派几个联络员一块去涉县打探敌情,最好是能带一两部小型的电台随行。”

    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点了点头,说:“没问题。”

    刘惠瑾之所以让吕大海带着警卫排的人骑马前去涉县,是因为通过几个月时间的相处得知。

    吕大海对于骑兵作战这一块有所涉猎,被调到晋绥军358团的团部直属辎重连担任副连长,也是因为之前得罪了人遭到报复。

    可以说,目前整个晋绥军358团当中对骑兵作战最为了解的人,非吕大海莫属。

    吕大海带着警卫排的人离开之后,刘惠瑾同样没有闲着。

    他招呼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辎重加强排的人,将带来的大部分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连同运载工具一起移交给了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

    当看到这些足够两个普通满编营使用的武器弹药和给养物资,就这样被刘惠瑾送过来的时候。

    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先是愣了一会,然后紧紧拉着刘惠瑾的手不停说着“谢谢”。

    吕大海等人通过电报发回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1937年2月15日)的凌晨。

    一直守在川军第178师师部通讯处的刘惠瑾,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电报。

    这份电报的大概内容是:

    冀北民军的孙司令在川军1062团一营抵达涉县以后,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忙带着部下逃走了;

    致使奉命增援涉县的川军1062团一营,正面以及左右两翼全部暴露在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枪口之下;

    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趁机左右包抄,将川军1062团一营给围了起来;

    幸好当时是晚上,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不愿付出太大的伤亡,就没有继续发起进攻;

    之后,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将主要兵力就撤了下来,只留下从蒙疆地区调来的一支伪军继续围困涉县;

    下半夜的时候,吕大海带着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警卫排赶到,趁这支伪军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起了猛烈攻击,并且营造出一种大部队趁夜发起袭击的假象;

    伪军陷入了大规模混乱,使得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

    在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警卫排的接应下,川军1062团一营成功从这个缺口突围出去;

    驻扎在远处的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派出一支部队企图追过来,让吕大海带领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警卫排给伏击了一次,被迫停下脚步;

    目前,晋绥军358团突击营警卫排和川军1062团一营的大部人马已经安全抵达响堂铺,而这份电报就是他们在响堂铺休息时拍发的。

    响堂铺,位于东阳关的东面,两地之间相距大约20里。

    可以说,在这次战役当中,响堂铺就是东阳关的前哨阵地。

    考虑到日寇吃了这样一个闷亏,多半会提前对响堂铺发起进攻。

    于是,刘惠瑾利用川军第178师师部的电台,命令吕大海带着警卫排尽快撤到东阳关。

    同时,刘惠瑾还向川军第178师的李师长提出,让他带领晋绥军358团突击营前往东阳关,协助在那里驻守的川军1062团构筑防御阵地。

    东阳关就是壶口故关,在古代时被称作“吾儿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隘,地势非常险要,明朝时期修建的内长城就是以这里为起点。

    在川军第178师李师长派出的副官陪同下,刘惠瑾等人东阳关一带的地形,有了初步了解。

    针对东阳关一带的地形特点,刘惠瑾等人设计出一套比较适合的防御工事。

    反斜面工事、锯齿形战壕和防炮洞,是必须要有的。

    那些相对来说容易攀爬上来的地方,也用工具改造成了接近九十度的垂直面。

    整个东阳关防线,是由好几块阵地构成的。

    主阵地所在的地方名字叫天主坳,位于东阳关正前方。

    这里的位置非常重要,是想要越过东阳关的必经之路。

    在天主坳前面还有一个小山包,名字叫做一字岭。

    一字岭右前方有一座形似香炉的高山,名字叫做香炉山。

    香炉山也是整个东阳关地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占据此处就能俯视整个东阳关,所以也是整条防线的支撑点。

    另外,在天主坳的左翼还有一处阵地,名字叫做东阳垴。

    东阳垴的地形不如右翼陡峭,利于敌人冲锋,属于难守易攻之地。

    在现实世界的1938年2月,负责防守的川军部队在东阳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才保住阵地。

    虽然刘惠瑾通过游戏助手提供的资料,对东阳关战役的过程有一定了解。

    但是,刘惠瑾毕竟之前并没有到过东阳关。

    因此,刘惠瑾决定在经过实地考察以后,再设想新的作战方案。

    在两个警卫班的保护下,刘惠瑾先去了左翼的东阳垴。

    正当他准备穿过公路去一字岭上查看的时候,忽然发现对面有几个老百姓打扮的男子正在朝这边观望。

    对方一共有六个人,服饰各异。

    有的是教书先生打扮,戴着眼镜,身上穿着比较考究的羊皮坎肩,头上戴着皮帽。

    有的则是农夫打分,头上戴着毡帽,身上穿着破棉袄。

    还有的看上去像是帐房先生,头顶瓜皮帽,身穿绸缎褂子。

    刘惠瑾稍微观察了片刻,就命令其中一个警卫班冲过去,尽量将对面这六个男子都给控制住。

    对面这六个男子察觉到了什么,不约而同的调头朝涉县方向跑去。

    经过一番追逐,警卫班将对面这六个男子一个不漏的给抓了回来。

    其中一个男子因为试图反抗,被警卫班的战士给开枪打伤。

    从这六个男子身上,一共搜出了六把小型手枪和三具望远镜,还有一具看上去很像是蜗牛触角的东西。

    这是一种潜望式双目光学仪器,学名叫做炮队镜,可以用于炮兵战场观察、地形侦察、搜索目标、测定炸点偏差量,以及测定炮兵阵地、观察所的坐标等等。

    说简单点,这六个男子就是为日寇的炮兵部队进行战前侦察。

    看到这些,刘惠瑾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让人将马元峰找来。

    包括马元峰在内的那数十个宪兵,在跟随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一块前来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低调,甚至很少与外人接触。

    被叫来的时候,马元峰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结果到了之后才明白,刘惠瑾打算将这六个日寇探子交给他来审讯。

    看看能不能从这六个日寇探子的嘴里,获得一些情报。

    对此,马元峰感到喜出望外,因为这是一份难得的军功。

    毕竟宪兵的作用除了监督部队以外,还有就是反间谍。

    于是,马元峰兴奋的向刘惠瑾拍自己胸膛说保证完成任务。

    以马元峰为首的数十名宪兵带着那六个日寇探子离开后,川军第178师李师长的副官好奇地问:“刘营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刘惠瑾笑着回答,说:“我也说不上来,应该算是一种直觉。”

    实际上,刘惠瑾是通过研究游戏助手提供的资料从而判断出来的。

    日寇每次发起攻击之前,无论规模大小,都会派出探子进行侦察。

    只不过有些时候依靠收买敌方人员,有些时候以便衣队的形式获取情报。

    可以说,在全面抗战初期,日寇往往能势如破竹。

    除了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以外,精准的情报工作也占了很大比例。

    2月15日,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攻占涉县。

    让刘惠瑾感到大松一口气的是,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并没有立刻朝东阳关方向攻击前进。

    而是停留下来,进行休整和补充弹药。

    趁这个机会,刘惠瑾亲自带领二连和三连进驻响堂铺,协助川军1062团的一个营共同防守。

    响堂铺这个地方之所以在抗战史上小有名气,是因为八路军129师在这个地方伏击过日寇。

    这一场在现实世界发生于1938年3月下旬的战斗,八路军129师以伤亡超过三百人的代价,消灭日寇四百余人,炸毁日寇军车一百八十多辆。

    八路军129师选择在这里伏击日寇,并不是偶然的。

    响堂铺的地势非常特殊,一条公路从镇子边上穿过。

    公路以南是悬崖峭壁,几乎无法攀登。

    响堂铺镇以北大部分是起伏高地和山谷地形,非常有利于大部队的潜伏。

    刘惠瑾亲自带领的二连和三连,并没有跟川军1062团的那个前哨营一块挤在响堂铺镇。

    他将大部分兵力驻守在响堂铺镇北面的山地上,另外派出一个加强排绕远路爬上了对面的悬崖。

    与此同时,刘惠瑾亲自观察响堂铺一带的地形,努力做到哪怕是闭着眼睛都能够记起的地步。

    2月16日上午,占领涉县的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出动了。

    他们从涉县过了清漳河,然后沿着公路直扑东阳关的前哨阵地响堂铺。

    由于早在这股日寇过清漳河的时候,就被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派出的侦察人员发现。

    因此,在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到来之前,负责防守的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还有协同防守的晋绥军358团突击营二连和三连,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没想到的是,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先头部队抵达之后,并没有立即发起地面进攻,而是先用榴弹炮对着响堂铺镇进行猛轰。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镇子,竟然轰了足足一个小时。

    长时间的炮火轰鸡,使得镇上的房屋损毁严重,有些窑洞都被震塌了。

    好在刘惠瑾提前做出了“预判”,在开战之前就安排人将镇子上的绝大部分居民给转移了出去。

    再加上川军1062团的那个前哨营听取了刘惠瑾的建议,及时撤出了阵地。

    使得这次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并没有造成多少人员伤亡。

    只是镇子上的居民财产损失巨大,而且之前布置的防御阵地也大多被炮火损毁。

    为了防止东阳关守军增援,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在炮击响堂铺镇的同时,还申请调派了四架飞机对东阳关守军的各个主要阵地进行轰炸扫射。

    刘惠瑾带来的两个高射机枪班,只有两挺高射机枪,根本就无法做到有效防空。

    为了避免被过早摧毁,只能保持沉默。

    炮击结束以后,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终于派出步兵发动了地面进攻。

    骄横的日寇指挥官认为刚才的那场炮击,足以让响堂铺镇的守军崩溃。

    而接下来,他们只要按部就班的对响堂铺各个阵地进行“接收”就行了。

    哪知道,刚进镇子就遭到了去而复返的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猛烈反击。

    其先头部队未曾防备,被打得抱头鼠窜,丢下了十几具尸体仓皇撤离。

    然而,还没等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官兵们多喘几口气,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反扑就开始了。

    可能是刚刚吃了大亏的缘故,日寇这次进攻显得非常小心。

    一个个弯着腰缩头缩脑的,推进速度很慢,而且一遇到强力阻击就立即停止前进,并迅速将兵力转移到别的方向继续攻击。

    由于川军1062团的那个前哨营占据着内线优势,且敌明我暗,每次都能从容布置兵力将日寇给挡了回去。

    谁都没有料到的是,日寇这次看上去软绵绵的进攻,实际上是在探明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兵力、火力部署情况。

    等到这股日寇退下去之后,川军1062团的那个前哨营又迎来了日寇第108师团第104旅团的第三次进攻。

    这次,日寇的进攻明显要凌厉得多,并且具有所针对的目标。

    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官兵们虽然奋勇厮杀,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败退了下来。

    趁这个机会,日寇乘胜追击占据了整个响堂铺镇。

    好在刘惠瑾及时派出一个连的兵力进行接应,让川军1062团那个前哨营的剩余官兵顺利撤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