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回忆录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完美是一种假象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完美是一种假象

    我们生活的宇宙并不完美,物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啥名儿?对称性破缺,对不对?虽然我不懂这个理论是啥意思,但是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这个宇宙是破缺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就是不完美的,自然,任何近似完美的东西,都只是假象而已。

    完美?真的存在吗?

    今天,再给咱们董事长的O2O平台最后一期吧,因为这次的结局又是一地鸡毛,到后面,我的岗位是董事长助理,不再直接管理市场、销售了,所以回忆录叙述的重点,将随着我岗位的转变而转变,不会再给市场太多的关注。

    上一期说到,董事长为这一次O2O平台落地,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里,他总结了上次推广的经验教训,反复推敲了无数的细节,还吸收了其他人的优秀点子,终于设计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O2O落地规划。

    当然,O2O平台最关键的问题,流量问题,董事长还是没有考虑,他依然认为,中国成千上万的灯饰照明从业者,会成为他最大的粉丝来源。

    流量的根本来源我已经单独开了一期说过了,就不再说了,那么,这个方案除了流量问题,其他细节是不是真的完美呢?

    我们来看一看吧。

    这次的O2O平台,是董事长请的计算机编程高人,带领几十个人的团队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现了董事长的想法。

    这个平台可以同时覆盖:灯饰照明厂家、总经销商、分销商、消费者等多个角色和层级。这四种角色,全部都能在这个O2O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首先从总经销商开始。

    第一次O2O平台推广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董事长撇开了当时的总经销们,直接对全国一万多个分销商开通了最低价账号,试图一次性把流量做起来,事后证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这一次,董事长吸取教训,把总经销的角色考虑进去了,而且,采纳了教授的建议,以城市为单位设立总经销。虽然说我实践过这条路,但城市总经销也不是我首创的,我也是借鉴别人的做法,所以我不介意教授再推荐给董事长。

    在这个O2O平台上,只有城市总经销角色,是可以按照出厂价进货的,而其他人,都必须要以更高的价格进货,比方说,分销商角色。

    分销商要想从这个平台进货,必须要以出厂价乘以1.2的价格来进货,这多出来的0.2的利润,平台一分钱不拿,全部让给城市总经销,说起来,20%的利润不算低哦。

    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这个平台绝对是照顾到总经销的利益了。

    真的如此吗?

    不着急,先说说分销商。

    分销商们,也能从这个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利益,因为这个平台产品非常齐全,分销商们可以一站式从平台上采购到所有想要的产品,任何风格、任何款式,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关键是,价格还非常的便宜,是厂家出厂价乘以1.2,基本上算是批发价了。

    为什么这个平台上有如此之多的品类?因为这个平台也对灯饰照明厂家开放。

    说完了总经销和分销商,就轮到灯饰照明厂家了。

    任何一家灯饰照明厂家,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来我们的平台上开店,引入他的产品,并且,也可以按照我们平台设置的价格体系来操作,也是总经销拿出厂价,分销商拿出厂价乘以一定系数。这样,其他厂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和我们共享原有的客户群体,将所有客户一网打尽,效率大大提高。

    当灯饰照明厂家、总经销商、分销商都被我们的平台一网打尽之后,那最终的消费者们还远吗?这时候,只有我们的平台,才是全网品种最全,价格最优的地方,消费者们会自觉的被我们的平台所吸引。

    而且,董事长还考虑到了很多他以前忽略的地方,比方说,总经销那资金池的作用。

    这一次,董事长还在平台里引入了融资功能,没钱做生意?缺钱进货?没关系,上我们的平台,经销商们还可以在这里融资,我们为小商户提供小贷服务。

    可以说,这个平台从里里外外,已经脱胎换骨,从上面所说的商业模式来看,可谓是面面俱到。

    难怪董事长的信心如此足,从家里拿了很多私房钱来推动这第二次的O2O平台,他确实是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里面,这一切,是董事长心血的结晶。

    堪称完美!

    遗憾的是,我在本期开头就说过了,咱们所生存的宇宙里面,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二字。

    看似完美的整套O2O平台方案,一旦真的执行起来,很多细节方面纯粹是槽点满满。

    最大的问题,还是流量,但是我前面说过流量了,所以我们现在就直接略过流量的问题,从这一套完美方案里面来找槽点。

    假设这个平台获得了流量,推广下去之后,还会有哪些槽点。

    还记得上一次推广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吗?平台撇开了总经销,造成了二十多个总经销反水,导致了第一次推广的失败。这一次,董事长新的规划里,把总经销的利益考虑进去了,为总经销和分销商设立了不同的层级,总经销拿出厂价,分销商拿出厂价乘以一个系数,比如说1.2,那么,这样做,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可惜,依然没有。

    我承认,这一次董事站考虑到了总经销的利益,但问题在于,他用一种控制欲更强的方式,试图扭曲市场的行为,这导致的结果,会比螳螂挡车还惨。

    今天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将一并解答这一段工作最初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网购平台上,会出现比出厂价还低的价格。

    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基本的商业逻辑,商家对周转率的追求。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生意想要赚钱,除了利润,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资金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

    这两个周转率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只简单解释一下。

    你有十万块本金做生意,进货之后卖出去,利润是10%,做一次生意,赚一万块钱。如果这十万块一年只能周转一次,那一年利润就是一万块,比打工还不如。但是如果能一个月周转一次,一年周转十二次呢?,利润就是一万块乘以十二,变成十二万了,这投资回报率可就高多了,十万块本金,一年赚十二万,妥妥的100%以上收益率啊,这就是资金周转率的好处。

    那么,如何追求高资金周转率呢?

    这就轮到库存周转率出场了。要想追求高资金周转,必须保证高库存周转率。

    但是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不同,这个概念非常不容易理解。

    因为人民币,长得都是一摸一样的嘛,你不能说这张一百块和那张一百块有什么不同,只要周转起来,一百块都是一百块,没什么区别,帐很好算。

    可是库存就不同了呀,库存里的货,都是不一样的啊。

    举个简单的例子,卖灯具的,仓库里一定会有筒灯,有射灯,有装饰灯,有灯带……等等,对不对?这些不同的商品,他们的受欢迎程度是一样的吗?他们的库存周转率是一样的吗?

    肯定不同,对不对?

    任何一个做生意的人都会知道,自己的店里,有的东西好卖,有的东西不好卖。一般而言,一家店会有20%的商品好卖,80%的商品不好卖。但店要开起来,又不能只进好卖的货,不进不好卖的,毕竟产品丰富度很重要。

    到了这个时候,关键的就来了。

    开店做生意,要怎么才能赚钱?

    一定要让那20%好卖的商品迅速周转起来,卖完了,进货,再卖完,再进货,如果能够顺利的周转,这20%的好卖商品能占据生意80%的利润。有时候运气更好,这20%好卖的产品里,不小心出了一个爆款,这时候就可以加价销售,那生意就更爽了,做生意的老板,巴不得把所有的钱都拿来进这20%品种的货,一分钟都不想耽误,要知道,出爆款的机会不多啊,资金和货物周转不上,可就要耽误老板赚钱了啊。

    可这时候,老板摸摸自己的口袋,发现剩的钱不多了,赶不上爆款的周转速度啊,怎么办?钱去哪儿了?

    老板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仓库,恍然大悟。

    哦,原来自己80%的资金,都被那80%不好卖的商品给占据了。这些不好卖的商品放在仓库里太久了,箱子上都落灰了,成了超期库存。

    如今,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新产品也是层出不穷,有些商品,在仓库里放置超过一年,市面上就会有更新款式的同类商品出现,所以,超期库存不仅仅占用资金,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些库存一旦成了过时的玩意儿,就算你想折价卖,也卖不掉了,毕竟这些库存又不是黄金,对吧?

    哎,就算是黄金饰品,也要控制库存周期哦,因为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流行不同的款式,现在,你拿十年前的款式出来卖,就算是黄金,也会受到消费者嫌弃的。

    所以,超期库存相当可怕,当库存出现超期风险的时候,老板们应该怎么办?

    老板们的应对方法其实大家都遇到过,那就是:打折、促销、让利,甚至窜货,以最快的速度,把这80%的潜在超期库存都抛出去,解除大量资金的占用,尽可能的保证那20%受欢迎产品的快速周转,因为那20%受欢迎的产品,才是老板赚钱的真正来源。

    好了,这时候再看看咱们的O2O平台,有没有发现什么漏洞没有?

    还记得这个平台是怎么规划的吗?总经销商拿出厂价,分销商们按照一定系数,比方说出厂价乘以1.2来拿货,对不对?

    这个模式,美其名曰,保障了总经销的利益,但是真的保障了吗?

    完全没有。

    任何一个厂家,都不敢保证自己的产品全部都是受市场欢迎的,货出厂之后,一定会分化成好卖,与不好卖两种,对于这两种商品,总经销的价格策略根本就是不同的。

    好卖的商品,总经销甚至会加价卖,他不一定卖1.2的系数,他说不定要卖1.5的系数。

    而对于那些不好卖的商品,总经销又会换成另一种策略,他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亏钱,只要把这些不受欢迎的货迅速抛出去,集中资金,放到好卖的货身上。

    而这个商业逻辑,就是我这段回忆录一开始,劝董事长时所举的例子,我们的小尖泡出厂价8.9元一只,但是在网购平台上,有经销商8.2元就抛货了,亏0.7元一只。

    经销商这么做也不能叫亏,因为厂家在出货的时候,一般会强制经销商,无论好卖的,不好卖的,每种货都吃一点,为了拿到厂家的拳头产品,经销商有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连着不好卖的货一起拿。拿回去之后,好卖的产品当然可以迅速赚钱,而那些不好卖的,就抓紧放低价,迅速处理掉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网购平台上会有低于成本价的商品出现。

    这个商业逻辑,解释了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但这些行为之所以存在,根本就是合理的,是商业社会的必然,不是谁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

    董事长的模式里面,把总经销的利益控制死了,不管是1.2的系数也好,1.3的系数也好,对所有商品一视同仁,这就是不对的。

    这样死板的定价,如果真的执行下去了,只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总经销的仓库爆仓了。那些不好卖的产品将会占据总经销的全部资金与库存,甚至都没钱去进好卖的货了,总经销商将被活活憋死。

    但是,咱们中国又有句古话: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

    不会的,对吧,所以,总经销商们不会被憋死,你这平台要想憋他们,他们不上这个平台就是了,大家又都不傻。

    所以,这算不算一个平台的漏洞呢?

    其实,在董事长新的O2O规划里,类似这个问题的漏洞还有很多,比方说,厂家进驻的动机不足,导致供应链整合不力,还有,平台想以厂家、经销商的力量去带动消费者,这个根本逻辑有问题。算了,我现在也不想一个一个去列举了,毕竟一切都已经过去。

    或许,这个平台能运行一段时间的话,董事长能发现这些漏洞吧,可惜,他没机会了,因为他的O2O平台在推广出去没多久,就再次陷入了流量的困境,进入一地鸡毛的境界。

    公司的O2O平台推广,我后面也不再提了。

    大概半年之后,这位外资照明企业的销售总监也离开了,这O2O平台实在是玩不转。接着,销售总监的岗位又来了一个内资企业的人。这个人干了几个月,也跑路了,之后又喊来总部工厂的人来做销售总监,总之,后面两年时间里,销售总监如同走马观花,再也没人能够稳稳的坐在这个位子上,为公司积累哪怕一丁点销售资源。

    我看到这一切,又能如何?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好了,关于O2O的一切就到此为止,后面,这一切就成为我做董事长助理的背景板了。

    今天这期所说的,关于库存周转与价格的关系,是不是觉得很符合逻辑?

    不过,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再有逻辑的事情,都一定有例外情况存在。比方说,有些公司为了粉饰资产负债表,会把超期库存留着,按原价算作库存,计入资产,这样从银行贷款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行业,似乎不太受这个商业逻辑的影响。

    没错,就是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