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23、袁绍诗翻车现场

023、袁绍诗翻车现场

    诸葛亮瞧见周瑜的脸色一言难尽。

    偏偏周瑜摇了摇头,不想回答。

    诸葛亮仔细地打量周瑜,隐隐地看出周瑜的表情好像在说:这首诗我听过!

    诸葛亮:???

    再看围观众人,围观众人呆滞片刻之后,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又是抚掌,又是动容,又是激动,全对袁绍的《短歌行》赞不绝口,其赞美趋势,比诵《梁甫吟》时还要夸张,几乎就没见过有人不快!

    这下,真真所有的文士们都对袁绍的诗才,彻底地认同且佩服,再也不敢露出半点酸意。

    而袁绍,则连连地摆手,谦虚地接受称赞。

    见罢,一名文士果断地请求,他要将这首诗——不!是这两首诗!一同记录下来!

    于是,就在众人恭维袁绍时,那名文士使用笔墨纸砚,龙飞凤舞地记下了袁绍的两首诗去。

    “不愧是主公!”作为少数没去附庸的郭嘉等人,郭嘉眼里闪动惊艳,低声地评价。

    戏忠则挑眉道:“若不这样,焉然能得吾等甘心地效命?”

    杜袭附和地点了点头。

    而沮授和田丰,皆是抚了抚胡须,一脸欣赏。

    ……回过神来,周瑜沉默不语。

    盯着被众多文士们包围的袁绍,诸葛亮亦陷入沉思:老实说,袁公的诗真心不错啊!此诗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充分显示了袁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想必这便是明主之姿罢?害他都有一丁点心动了呢?

    “亮弟,你觉得如何?”这时,周瑜站至诸葛亮的身边,突然小声地询问。

    吓了一跳,诸葛亮再次地抬头望向周瑜,却见周瑜已是满脸严肃。

    “周家兄长,怎么说?”此刻,诸葛亮也难得地抛开了敌意,沉声地请教。

    周瑜道:“且不提《梁父吟》,一般能作出《短歌行》之人,会有怎样经历?——观袁公,本是出身“四世三公”,家族显赫,为人名声亦不逊色,即使不求贤若渴,且看他的言行,就能轻松地招揽天下能士,投其麾下!何需说甚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再观汉室衰落,有识之士想要挽救汉室避于水火,但看袁公呢?……明明他谋士武将俱全,亦比远在长安的李傕、郭汜更要强横不少罢?怎就不见他要迎回汉帝呢?由此观之,袁公极有野心也。”

    诸葛亮一怔,嘴角轻微地露出一缕讽意,继续地聆听周瑜的分析。

    果然,周瑜再道:“可笑袁公既有野心,却无行动力!若是为兄有他这等实力,早就平定半壁江山,哪里像他,还龟缩北方,与公孙瓒将军争斗不休?更何况,那吕布明明是一把利刃,却不见袁公生有半点利用,竟然放任他去肆意地掠夺冀州边境一带,这又是为何?……为兄观袁公,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顶多算是一位表面上的北主!亮弟,你的心愿是甚么?——匡扶汉室罢?你就真愿跟随这样的袁公么?”

    提到“虚有其表”这四个字,周瑜快速地瞥了一瞥仍在关注袁绍的郭嘉等人,眼里划过淡淡的自负之色。

    完整地听了周瑜对袁绍的挖苦,诸葛亮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不得不说——

    周瑜做到了!

    尽管诸葛亮心知周瑜另有目的,但他仍对袁绍起了一丝成见。

    或许……或许他们没在袁氏阵营,以至于他们对袁绍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但听周瑜说甚么龟缩北方、只与公孙瓒将军争斗不休以及放任吕布掠夺冀州边境一带,就足以让诸葛亮皱眉了!

    但是!

    但是,他和周瑜并不清楚袁绍的真实情景,因此……

    因此,他也不能只听周瑜的一面之词。

    他还得再观察才是。

    ……就在袁绍志得意满的时候,周瑜向诸葛亮抽丝剥茧般地“讨论”,致使袁绍根本不知道他的那首《短行歌》让他翻车了!

    诸葛亮的眼神由迷茫变为了坚定,最后化为平静,静静地注视远处的袁绍。

    诸葛亮没太注意的是,周瑜瞥见诸葛亮的神情,脸上透出一抹满意的神情。

    而郭嘉、戏志才、授沮和田丰等人则瞄了一瞄诸葛亮,不约而同地轻皱了眉。

    唔~看来……主公是不是演得太过了?——诸葛亮这小家伙非但没再露出一副向往和佩服之意,反而疏远了距离?

    郭嘉和戏志才面面相觑。

    尔后,郭嘉清了清喉咙,唤道:“小先生,你在想甚么呢?——小先生?小先生?”

    诸葛亮被郭嘉的唤声,唤回神来。

    眼也不眨地,诸葛亮脱口而出,说道:“在想……袁公何时制好解药。”

    一言既出,四周寂静一片。

    诸葛亮转过头来,直视郭嘉等人,认真道:“叔父年纪大了,却中毒躺在榻上;先生们才华横溢,小子却因记挂叔父,再是有心,也没法交流切磋……如果可以,小子宁可先将解药带给叔父去,再携叔父、荀先生他们一起北上!”

    “解、解药?”郭嘉瞠目结舌,头一次感觉自己的嘴巴不听使唤,“甚么解药……?”

    “是的,解药。”诸葛亮严肃极了,特意地重复,“小子向往邺城的文气氛围,奈何一想到叔父他们中了毒去,就没心情留在这里……但愿袁公能够早点制好解药,让小子叔父也早早地醒来罢?”

    郭嘉等人不吱一声,实在无话可说——

    总不能说:你叔父中毒尚无大碍,你且安心留在这里,一切都会好的?——话说诸葛亮北上,貌似就是向主公求药的罢?郭嘉等人想到这里,暗地交换了彼此的目光,一时真的语塞。

    诸葛亮见罢,心下微微地松了一口气。

    身旁,周瑜也适时地露出担心的神情。

    瞥了一眼周瑜,诸葛亮实在很想撇嘴。

    原本,他可以随便地敷衍郭嘉等人,说一些赞美袁绍诗才的场面话,奈何他却不乐意……就在郭嘉出声地询问他时,诸葛亮第一时间想到了叔父他们,这才认认真真地吐露了内心所想——

    同时,这也是诸葛亮不想久留邺府的信号。

    惜叹邺府这次举办的月旦评却有三个环节:赛诗、品曲和论吕军——咳~最后一项且先不提,单说他们只才体验了一半的赛诗,却听诸葛亮的想法,似是不想留在邺城了?

    可是,若无袁公的解药,诸葛亮就算想回家去,亦是不大可能。

    许是也考虑到了这种情况,郭嘉等人不敢擅自地开口,生怕触痛了诸葛亮。

    无可奈何地,诸葛亮的四周,罕见地安静下来。

    郭嘉等人也默默地注视袁绍被众多文士们赞不绝口的情景。

    过了很久,袁绍终于摆了摆手,请求众人散开,莫要耽误了月旦评的进行——

    于是,赛诗得以继续地开始!

    很快地,一名又一名文士起身赛诗,诵起自个儿佳作来。

    而袁绍,则浩浩荡荡地挪至一角,挪到诸葛亮的身旁,小声道:“小先生,袁某可以坐在这里么?”

    把手一指,袁绍指向一席空的座椅。

    诸葛亮还能怎么说?——拱了拱手,诸葛亮从从容容道:“请袁公上坐。”

    袁绍听罢,便坦然地坐在那里。

    见罢,郭嘉等人也忙不迭地坐回自己的位置。

    这时,台上一名又一名文士正在斗诗,台下不少围观众人一边紧盯斗诗的文士们,一边竖耳地倾听北主袁绍那边的动静——

    然而,袁绍那边实在安静过了头儿!

    ……诸葛亮绷着一张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念诗的文士们,心里颇为抓狂。

    尽管大家都没看他们这里,但是诸葛亮却能感受到大家的好奇视线——

    定了定神,诸葛亮稳稳地坐至那儿,耐心十足地聆听文士们的诗作。

    这一听,真就听了一整天。

    待到傍晚,袁绍和郭嘉他们皆都佩服地观察诸葛亮——

    看不出来,诸葛亮这小家伙挺能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