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品军师:诸葛亮他跳槽了 » 028、成名诗周瑜通律

028、成名诗周瑜通律

    暗地打量貂蝉和蔡琰,诸葛亮第一反应不是她们多么有才美丽,而是……唔~不管她们再如何优秀,貌似仍是袁公的妾室呢?——而现在,只见妾室出席,却不见袁公的正室刘夫人,这是否意味着她们之间不太融洽呢?

    许是不会投靠袁绍的缘故罢,诸葛亮渐渐地了解袁绍势力的强大之后,暗生警惕,忍不住地思考袁绍应有哪些缺点——思来想去,貌似袁绍也只有后院、家眷不太稳定这一因素……?

    诸葛亮不由地再想:袁绍纳了几房妾室,个个富有独特魅力,不难想像她们的孩子也会非常优秀——那么,问题来了:待到那群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真会心甘情愿地侍奉主母,而不会为所谓的嫡位,争得你死我活?

    ……当然,若是孩子们养废了,那就另当别论。

    千万不要小觑这种因素,自古多少英雄都栽在这条坎儿:一统战国的秦始皇,厉不厉害?虽有太子扶苏,惜叹被害,以致秦二代就亡了朝代;再说当今徐州牧陶谦,虽有二子,奈何子不成器,待到陶谦撒手而逝,徐州恐要易主……由此可见,假如袁绍打下江山,若无优秀的子嗣继任,想来不出三代,霸业必会败坏——

    眨了眨眼,诸葛亮回过神来,微感脸红:他……最近有点八卦啊?

    咳咳~

    扶了扶额,诸葛亮兀自地尴尬。

    “亮弟,你在想甚么?”突然,周瑜的疑问之声响起。

    “在想……你何时出场,惊艳全场!”诸葛亮眼也不眨地回答——

    诸葛亮才不上当!

    诸如脱口而出、口误甚么的,诸葛亮绝不会犯!

    周瑜微微一笑,应道:“既然亮弟这般期待,那为兄会上场罢。”

    ——嗯?

    诸葛亮愣了一愣,就见周瑜捧起焦尾琴,施施然地登场。

    彼时,阮瑀已被蔡琰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通,正好红脸地退场。

    一见周瑜上场,蔡琰的视线落到了周瑜手里的焦尾琴,露出一副怀念的神色,却微愠道:“妾身一直找不着焦尾琴,原来竟是你拿去了……”

    周瑜面不改色,拱了拱手,恭敬道:“学生不知此琴乃是夫人心爱之物,请恕学生冒昧——事实上,学生略通音律,曾在一次试琴之中,不慎将琴弦弹断了!后来,幸遇袁公路过,得知学生替“明月几时有”谱曲,这才把这焦尾琴借于学生,希望学生能顺利地弹好,以便供人欣赏。”

    听了周瑜的解释,众人反应各不相同——

    诸葛亮嘴角狠狠地抽搐:扯~扯~扯~听周瑜扯~要不是他上次故意将周瑜的古琴扔坏,周瑜就不会去找袁公借琴,而袁公也不会为了讨好周瑜,而特意地将蔡琰夫人最喜爱的焦尾琴借给周瑜……

    袁绍额头渗出几滴冷汗,唯唯诺诺地瞅了一瞅蔡琰,不敢乱吱一声。

    蔡琰挑高了眉头,奇道:“你会谱曲?——还是“明月几时有”?!”

    周瑜谦虚道:“学生只是谱了一首简单的,还请夫人指教。”

    蔡琰不怒反笑,竟道:“好罢!你若弹得好,这把焦尾琴就真正地送给你,妾身不会再追究。”

    “敢不从命。”周瑜认认真真地行了行礼。

    然后,周瑜将焦尾琴放至案几,弃了椅几,跪坐于席,十指拨动不同的琴弦,流畅地弹奏起来。

    众人竖起两耳,不约而同地保持安静,便听那琴声一高一低,富有节奏,却是缓慢的曲调,似是一名远方游子在低声地诉说乡情,动听的琴声却饱含淡淡的哀伤。正当众人的心情也随之低沉时,忽见周瑜五指加快拨琴的速度——

    立刻地,那琴声也由缓慢变为高调,宛如游子太思念故乡而急切地回家,总算重回了久违的家乡,心情充满了愉悦。

    又过片刻,周瑜又慢慢地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如高山,又如流水,潺潺铮铮,最终落幕。

    寂静,寂静,全场寂静。

    众人双眼发直,惊觉周瑜的琴技不逊于之前的阮瑀!

    更兼之,蔡琰抚掌,毫不吝啬地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咳咳咳咳——”突兀地,袁绍咳出声来。

    诸葛亮惊奇地瞧见。袁绍的耳朵通红通红。

    环顾四周,周瑜莞尔一笑,却没起身,而是再次地弹琴。

    这次,周瑜一边弹琴,一边唱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旋律婉转悠扬,歌词婉约忧伤,正是袁绍年轻时作的那首成名诗《明月几时有》!

    袁绍两眼瞪大,不可思议地望向弹琴的周瑜。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蔡琰眼里划过一丝迷蒙,喃喃地说,“夫君,你还记得当年么?——当年,你何等文采,就连父亲都对你赞不绝口……今儿得闲,夫君可否再作一回轻狂才子?”

    袁绍闻言,却咳声道:“年少轻狂,年少轻狂……夫人,勿要取笑了。”

    蔡琰斜视袁绍,却噗嗤而笑,笑道:“夫君,你紧张甚么?——妾身是逗你玩呢?”

    “逗……逗……?”袁绍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貂蝉轻拍袁绍的背部,再对蔡琰嗔道:“姐姐,你莫要欺负夫君了,瞧他都被你吓着了。”

    “吓着?”收敛笑意,蔡琰用三分亲切的口吻说,“他会被吓着?——莫不是真逗妾身开心?”

    袁绍:“……”

    夹在两位夫人中间,袁绍左右为难,都不敢随意地接话。

    支吾片刻,袁绍机智地转移话题,把手一指,指向周瑜,问道:“这位小将军的琴声如何?”

    听了袁绍的发问,蔡琰目光微闪,颔首道:“甚好,甚好。”

    “那么,那焦尾琴……?”袁绍讨好地看向蔡琰。

    蔡琰犹豫片刻,终究松口道:“小将军的琴技不错,妾身就不追究焦尾琴一事了。”

    转过身来,蔡琰面向周瑜,轻声道:“焦尾琴与你有缘,还请小将军珍惜之。”

    “多谢夫人割爱,多谢袁公赠予,学生定当好好地保管。”周瑜慎重地承诺。

    轻微地叹息,蔡琰伸出手来,摆了摆手,说道:“你且把它带走罢,免得妾身见了它,又要后悔。”

    周瑜起身,带上焦尾琴,返回诸葛亮的身边。

    接下来,又有数名文士们相继地弹琴,博得众人的喝彩。

    诸葛亮惊奇地发现,弹琴的文士里竟有杜夔和祢衡!

    此二人皆对音律的精通,绝不逊于周瑜。

    绷紧小脸,诸葛亮很想追问:袁公,你是不是又把这个时代精通音律的才子们全都拉拢到了邺城?——看一看袁绍拉来了多少人:前有颍川众多名士、寒士们,例如荀彧、郭嘉、戏忠等人,后有蔡琰、阮瑀、杜夔和祢衡等音律大家们,这还不包括名儒郑玄、名医华佗……

    所以说,袁公爱才,意外地寻到诸葛亮,似乎也没毛病?

    听曲的时候,诸葛亮走马天空地思考。

    热闹的“月旦评赛曲”持续了一整天,终于排出结果:蔡琰第一,杜夔第二,阮瑀第三……周瑜第五!

    第四名是祢衡!

    诸葛亮:“……”

    周瑜神情淡淡,淡淡地道:“为兄并不在意这种排名。”

    毕竟周瑜自认他精通韵律,是纯属爱好,与那些专业人士可大不相同。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却叹道:“唉~周家兄长不能为此而扬名,甚是可惜。”

    说是可惜,脸上却一点可惜的表情也没。

    周瑜看了过来,似笑非笑,回道:“无妨!明天才是重点。”

    重点?

    ——论吕军?

    收敛笑意,诸葛亮严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