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脚背深的水 » 100章 交涉——土蜂子炸窝

100章 交涉——土蜂子炸窝

    兰埠菁得知姑父在铜峰城里的工地上坠亡,盘算一大早赶车进城前去帮衬善后。

    兰立山与刘招娣坚决反对,挺个大肚子还逞什么能?何况你从小到大,对白事道场就是个麻雀大的胆子。

    可是兰立珍到铜峰也是人生地不熟,兰埠菁边抹泪边拍脑门。

    第二天下午,兰立珍到了固卫区务工人员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就老公生前办理技能培训签注服务情况来讨个说法。

    原因是小包工头与工地老板相互推责任,就是否已经申办技能培训各执一词,涉及的保险理赔也不主动作为,反而埋怨医院急救已经花去10多万。

    乡下一个劲地电话问情况,而城里的兰立珍情绪几近崩溃。

    兰埠菁心一横,提示表态:“先把所有证件找齐,再找人告状,讲不清就打通我的电话,由我来交涉对付,实在不行就找记者讨个公道。”

    附近工地脚手架上摔了人,康德助已有耳闻。

    当兰立珍来门卫室投诉之后,康德助接值班室通知前往处理此事。

    取过照片一看就记起来了,死者就是曾经闯入“新市民夜校”课堂的那个钳工。

    当康德助提及你老公缺一颗门牙,平时喜欢从脚手架往下看风景时,兰立珍完全无感,只哭诉着到底能不能给个答复。

    查询技能培训签注服务信息系统,康德助给了兰立珍一个肯定的答复,随后出具了签注服务受理单,详细解读附加的权益待遇。

    兰立珍似懂非懂,就凭这张条子能够多赔一点钱?你跟我侄女通个电话?

    康德助犹豫一会答应了。

    兰立珍边拔兰埠菁的电话,边告诉康德助,我这侄女是记者,你们可要公道作主才好。

    当过宣传干事的康德助倒不怵记者,但是迅速敏感,挡下兰立珍的电话,表态先不急着通电话,待我把理赔权益条款再一五一十告诉你一遍。

    康德助承诺,届时你还有不懂的,我就逐一写到纸上让你带回去,如果再不踏实,我才会跟你侄女通电话。

    好一通讲解,可兰立珍的疑问炒豆子一样地重复。

    门卫室的保安听起烦躁了,不客气地插话,你这人怎么这样,现在接待你的是咱单位最懂的行家,未必还会诓你,那么不信任就别来办事。

    兰立珍临走时,执意要康德助在技能培训签注受理单上留下电话号码。

    康德助沉思片刻,要留就不留在签注受理单上,因为那是凭证要作正式用的,于是在值班登记簿下沿撕来一长溜纸,把手机号码写在小纸条上。

    康德助边写边浮现那个钳工的样子,扯下安全帽,在课堂门边咧嘴笑,埋怨摄影师未经允许就把自己缺门牙的照片放到橱窗里展览。

    写完小纸条,康德助习惯性地把笔塞进裤兜。

    一旁的保安伸手索笔,这笔得还我,值班登记簿还要用的。

    康德助附带从裤兜里掏出印山石的烟嘴,又立马浮现已经故去的叶识海以及猫有九条命的话,眼角发涩。

    康德助从荷包里抽出4张百元钞,追出门卫室,叫住正在拦出租车的兰立珍,不由分说把钱塞上再解释:“我与你老公有过一面之缘,也算给老乡打一个道场。”

    兰立珍挺意外,推辞拒受,无亲无故的怎么能白收你的钱?转而一脸哭相,该不是打发我快点走又怕我回头再来?

    康德助挠头苦笑:“这么不踏实,那现在就拨通你侄女的电话,我来同她交底。”

    一辆出租车已拐停路边,兰立珍摇头又点头,还是算了,我现在急着要去找运遗体的帮手。

    上车后兰立珍回过神来,这塞钱的说是打道场,想必是富黎老乡,因为打道场是乡下丧事随份子的叫法。

    兰埠菁的电话又追进来,兰立珍回复暂时不必要跟那个接待理事的通电话了,我得赶紧与你爸和兰埠丰会合,一起去办别的手续,办到什么程度再说,如果出麻纱,再让你跟那个接待理事的直接交涉。

    门卫室的保安眼瞅着康德助追出门去塞钱,大惑不解。

    康德助揉着太阳穴。“人生苦短,平安是福。”

    踱进办公室,看见书柜里的长条影框,康德助才记起一件事,筹办叶识海生前摄影展时,有同事还想过把橱窗里换掉的那个钳工照片再用一次,康德助出言阻止,人家不乐意缺牙齿上相,进橱窗都恨不得讨点肖像费。

    那张钳工照片如今也不知所在,不过康德助意识到,拍摄者和被拍者都已是遗作,进而琢磨有无必要将那张照片找出来,给刚才那个妇人留个念想。

    如果再打电话来,届时是否该提那张照片,会不会多此一举,康德助也不得而知。

    兰立珍折腾到第二天下午才暂时料理完手续,回乡设灵治丧。

    屋场的灵堂由里而外,兰埠菁不敢拢前,只远远隔着通道,斜着身子瞟一瞟,毕竟前来现一面还是纠结之后的决定。

    派兰埠丰把兰立珍叫到屋场外的路口。

    兰埠菁叉腰眨眼。“工地老板怎么只肯赔32万元,谈得也太老实了?”

    兰立珍抱怨不懂条条框框,老板的影子都没现,让律师来谈的,还嫌我们人多嘴杂,讲不赢人家,最要怪的就是够不上城里人的算法来赔钱,乡里的就少得多,差不多只一半。

    “城里乡里同命不同价?”兰埠菁此前对务工人员保险理赔寄予希望,不免自言自语,不是有一个同城待遇的说法?

    继而瞅着这憔悴无感,遂伸手索要那张留有电话号码的小纸条。“我还是该早些打电话交涉的。”

    兰立珍摇摇头,这两天话多事杂,土蜂子炸窝,那张条子也不晓得弄到哪了,衣服包里翻烂了都还没有找到。

    兰埠菁一手拍脑门,一手在大肚子上摸着圈消气,瞅着眼袋浮肿的兰立珍又不落忍,掏出装钱的信封递过去。“这里的响铳炸得人打板子,我得回去了,这钱不要上到人情簿,我爸说应该上段均益的号,我妈说可以上我的号,你莫管那些,干脆不上号。”

    兰立珍点头回应,是懒得分什么号,我从昌定回铜峰,按说是从大城市到小地方,在城里还是迷路,还是被当作乡下人。

    这头急于离开,那头忙着做事,返身的兰埠菁又喊应:“那张条子要是找到了,就让兰埠丰带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