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时代1644 » 第十九章 拉杆求人

第十九章 拉杆求人

    朱绍明看了地图微微摇摇头,“胡连长,这一带可有小路能够绕到其背后去?”

    “有!”胡宸答道,他在地图的东边空白处用手指划了一道,“这里应该有一条小路。”

    程向听到这话,忍不住就想插话。朱绍明担心程向又是想说什么抱怨,就抬头瞪了程向一眼,程向立刻把嘴给闭上了。

    “两条路可有什么交叉之处?”朱绍明继续问胡宸。

    胡宸在地图上看了一阵,又闭上眼仔细想了想,才指着地图上标了岔路的地方,“这个我还真记不清,大概是在这个地方。”

    “程参谋,按照这个路线派侦察兵去探路。部队休息完之后,由胡连长带队走这条小路,,咱们把这支部队给干了!”朱绍明恶狠狠的说道。

    程向制作的地图很不错,胡宸也没记错道路。蜿蜒的小路依照着地形不断变化,最后还是在一处分叉处有条小道直奔朱绍明他们走过的道路。

    侦查部队最后确定了明军的队伍,这支明军并非四百多人,而是五百多人。分为前后两队,前队两百多人,后队两百多人,相距五里地左右。

    确定情报之后,杨荣忍不住凑趣的说道:“老程,你这地图做的行啊。”

    程向正在用黑炭制成的“笔”补齐通过的道路,听了杨荣的话,他先是神色复杂的笑了笑,才说道:“这也是胡连长的路带的好。”

    仿佛没听出其中的情绪一样,杨荣对着胡宸笑道:“胡连长,你这路确实带的不错。”

    有杨荣打圆场,胡宸说道:“这还是程课长的地图画的好。”

    听了这话,朱绍明差点笑出声来。为人处事上,25岁的胡宸可比22岁的程向成熟多了。不仅杨荣看出了程向是不满官职比别人低,胡宸也看出来了。在称呼程向的时候,胡成和捡着程向数个身份中官职最大的那个来说。

    听到这个称呼,程向的嘴角动了动,脸色缓和了不少。见双方的对立已经大大缓和,朱绍明说道:“告诉兄弟们,打完这仗,就暂时不用担心后面会有人撵着咱们。能睡几个安稳觉!要打的快,把敌军彻底击溃!”

    “让我打头阵!”杨荣自信的说道。

    “前排的兄弟换上明军的衣服。”数次大战,缴获了不少明军的军服。能够欺骗明军的时候,朱绍明从来都会这么做。

    战斗非常顺利,明军完全没想到从背后赶上来的穿着明军衣服,带着帽子的那群士兵是伪装的。直到那群“明军”摘下军帽,三段击后,才算是表明了身份。

    杨荣的部队手持长枪,沿着道路从后向前掩杀,一个冲锋就把后队的明军杀了大半。前队的明军立刻四散奔逃,跑得无影无踪。

    “主公,咱们现在继续向县城去吧。”打扫了战场,胡宸说道。

    “胡连长,我记得你说过这里有个村子对吧?”朱绍明问道。

    “的确是有一个。”胡宸答道。

    朱绍明点点头,“那咱们就先往那里去,明军溃军只怕是不会放过那个村子。”

    见诸人不解,朱绍明接着说道:“明军前队已经跑了,以他们的德性,定然要骚扰地方。不管怎么说,若是附近的村子被骚扰,咱们也不能说没有干系。”

    诸人见朱绍明如此大包大揽的模样,张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若是按照道理来讲,要是我部没能歼灭全部明军,逃窜的明军骚扰地方,我部是有干系的。只是这先得建立在一个理念上,哪怕是我部仅仅是过路,却也要对这一路上的村落负责。管的这么宽,诸人觉得主公有点狗拿耗子的嫌疑。

    朱绍明也不管大家的想法,地图拿出来确定了方向,带着队伍就开始进发。走了一个多时辰,对于终于赶到了那个村子。

    这村子名叫刘家店,在一处山谷附近,村子不大,有一百多户人口。住的房子看上去都很不怎么样。这也是大明农村的常态,豪强地主、大官僚早就占据了大明最膏腴的大片土地。自强的自耕农只能尽力寻找能够耕种的地方,他们就如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蒲公英般,这里一小片,那里一小片的居住。面对宗族势力身后,人多势众的大家族,他们是备受欺负。

    见到朱绍明他们三百多人浩浩荡荡的出现在村子前面,村子里面的人早早的就关了门。然而片刻之后,一队五十余人的青壮年拎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冲到村口,毫不畏惧的与朱绍明的部队对峙。

    杨荣越众而出,他不带武器,大大方方的走到五十多人近前。他朝乡亲们拱拱手,用江淮土话说道:“诸位乡亲,我们不是官军的,也不是土匪!今天上午我们和官府的人打了一仗,杀了两百多人,还有两百多官军逃窜。我们到这里来,就是看看官军是不是逃到这里。”

    仅仅是听到杨荣的江淮话,乡亲们紧张的神色就消散不少。在一小片一小片的小村子中唯一能够通用的就是江淮话,这是相互之间沟通的身份证明,也是相互之间信赖的基础。

    “我们却没有见有什么官军过来。”一名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向前走了几步,站到杨荣面前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可否在村外面歇息一晚。天快黑了,我们也没办法摸黑赶路。”杨荣说道。

    虽然都讲江淮话,可这么三百多号全副武装的外人在村子旁边过夜,危险性也是很大的。只是村子里面的百姓也不敢拒绝,万一惹怒了这些带着大量火枪,手执长枪的武装人员,也是很糟糕的事情。

    村里面的村长出来表示欢迎朱绍明在村子外面住宿。他们还拿出些食物“献给”朱绍明部。按照朱绍明定下的制度,卖东西要给钱。负责后勤的后勤部长林筹按照食物多少,给了村里面银子。这下,百姓们立刻就激动起来。在如今的大明地方,靠武力威逼别人白吃白喝是相当常见的,吃东西给钱是少见的。村长干脆就请朱绍明等指挥官到村中做客。

    房子自然都不是什么好房子,饮食也很普通,是以番薯干为主的食物。朱绍明他们在城镇中心吃的都比这些农村要好。有了稻田后,米饭反倒成了主食之一。

    作为谢礼,朱绍明还给了村子的村长两斤盐巴,这下村长以及村中的长老们更是笑容满面。

    吃饭的时候,朱绍明询问了村子里的情况,去年的收成。村长自然是大大诉苦,什么赋税重,收成差。朱绍明也不管这些人说的是真是假,他就坡下驴的说道:“我们这里有歌,却不知道诸位听过没有。”

    “什么歌?”村里面的人打趣的说道。

    “上等人吃大肉,中等人吃白馍,下等人跟着我,好过租牛耕瘦田!”朱绍明用江淮话爽利的唱到。唱完,朱绍明笑道:“诸位,既然大家说的这局面如此,不如跟着我们打天下,坐天下。就算是下等人出身又如何?打下来天下,咱们也是上等人!再也不用受别人的气!”

    这话并没有在村民中引什么惊诧,大别山区域这地方穷困,加上地主与自耕农矛盾极为激烈,抢夺水源啊、土地界线纷争啊之类的,打打杀杀已经是常态。处于弱势的自耕农被迫组织起来抵抗地主以及官府的迫害,经常某地打一次“大仗”就要准备半个多月,因为从其他各地前来参战的自耕农队伍经常得十天半月才能赶到。

    根据朱绍明的观察,这个小村子中陪坐的几位三四十岁的汉子身上都有伤,其中一位脸上还有刀伤。摆明了这个村子中也是有“斗殴常备军”的。

    然而不惊诧是一回事,愿意参加又是另外一码事。村长轻描淡写的说道:“却不知你们这是要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