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时代1644 » 第四十五章 城下兵戎

第四十五章 城下兵戎

    偷袭寿州的战斗非常顺利,部队几天前歼灭了刘佐卿所部,接着利用俘虏的明军假装是援军诓开凤台城门,轻取了凤台城。朱绍明只休整了一天时间,就留下少数部队守城,自己带大队突袭寿州。

    本来还想诈开城门的,结果城中守将居然要对暗语,没法了,只能打了。

    战斗过程也不激烈,先佯装水攻,其实是等红夷大炮。战斗在拂晓开始,水淹之后就开炮轰,派突击队拿火药包炸,终于炸开一个缺口,部队从缺口里面一拥而入,把明军打得落花流水。结果明军逃出寿州城之前,居然在囤房物资的地方放了一把火。

    “主公!此次可是发了!”刘相脸上还有着扑灭大火时候熏黑的痕迹,却已经欢欣鼓舞的喊道。

    朱绍明却没有接这个腔,他心有余悸的责备道:“那火药若是炸了可怎么办?你也太不小心了!”

    刘相带兵在前,立刻带人扑灭大火。因为行动迅捷,大火只烧掉了一点点物资。等从火场里面找到不少火药之后,刘相大喜过望,倒是把朱绍明给吓坏了。

    对于朱绍明的责备,刘相根本不在乎。刘良佐把寿州当作向淮河中部运输物资的中转站,缴获的物资中有大量粮食、火药、铅子、食盐,连运输物资的大车骡马都落到了朱绍明部队的手中。

    刘相问道:“主公,我们真的要去打临淮不成?”

    其实对于朱绍明来说,对于攻克坚城的兴趣非常有限——若是能在运动战中不断消灭刘良佐的部队,明军的城池根本不算什么。解决了刘佐卿之后,从霍丘到寿州之间已经是任由朱绍明纵横往来,佯攻临淮就是想调动刘良佐的部队,在运动中对其进行歼灭。

    但是现在需要的是赶紧把缴获的物资都给安顿好。由于缺乏征粮的经验,朱绍明的部队这些日子一直吃的是县城粮库缴获的粮食。在寿州缴获的却是运给刘良佐直属部队的粮食,这两者之间的品质实在是相差太多。至少有一件,运给刘良佐的军粮中可是有就有肉的。

    补充了军需之后,一度匮乏的火药和铅子不再是问题。有酒有肉有米饭,部队吃喝一通,朱绍明发现部队陷入了疲惫的状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新兵也好,老兵也好,自打加入部队之后,除了打仗就是训练,只有一次休息过三天。吃饱喝足之后,犯困犯懒倒是很正常的。朱绍明去巡城的时候,发现连城头上巡逻眺望的兄弟们都有些迷迷糊糊。

    这下朱绍明倒是觉得自己原本的计划有问题,人又不是机器,是需要张弛有度的。连番作战之后需要休息,甚至是很长期的休息。朱绍明自己精力充沛,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这可不意味着部队也能人人如同韦泽这样。

    站在城头,朱绍明忍不住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错了。即便如此,朱绍明却远远看到城外有一小队人马正在赶来,从装束上看,是李鸿的那个团,可朱绍明都观察到这个程度,守城的兄弟们却是打着哈欠,并没有对远处的那点子异动有什么反应。他们并不是看清楚了,而是根本没有注意去看。

    “这可真不行了!”朱绍明终于确定。

    入城后,李鸿光着膀子,背着荆条,下跪着。

    “起来吧。”朱绍明没有发火也没骂他:“你去教导旅做副参谋长吧。”

    因为补充了李鸿的加强团,教导大队升格成“教导旅”了。

    接着朱绍明召开军官团会议,确定了现在没有驻守城市的能力,还是回霍丘继续巩固大别山“根据地”。部队最终启程西回,先回凤台,然后走水路和曹琨的水军汇合,最后全军回霍丘。

    行军命令一下,部队里面各级指挥官都给出了一个消息,结果队伍里头怨声载道。

    “兄弟们都抱怨什么?”朱绍明此时已经知道自己原本的想法不对了,在从霍丘出发到寿州之前,部队因为有城市可打,又是很有把握的仗,所以士气极高。哪怕是先行军之后没有休息,连续运动歼灭了刘佐卿所部后又夺取了凤台,部队依旧战意昂扬。可等到真的打下寿州,部队吃吃喝喝,原本高昂的士气此时仿佛被抽空了一般。

    嘴上没说啥,朱绍明心里面一阵后怕,“还好打临淮只是想想。”

    既然部队士气已经如此,就只有选择赶紧让部队回根据地。部队士气如此低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休整的地方。这寿州城可不是休整的好地方,理论上朱绍明和根据地之间联络,可这联络线十分脆弱,极容易被明军切断。休整需要的是稳妥安全的防御体系,若是陷入明军四面围攻之下,朱绍明可不认为自己有那个心胸从容休息。

    发动军官,对部队战士们亲自讲话,折腾了大半天,总算是把部队给带出了寿州城。意气消沉点,士气低落点,好歹平日的训练还在。该有的基本行军准备是一样不缺。和以前不同的是,朱绍明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辎重部队,几十辆大车,近百匹骡马。上面装着从寿州缴获的物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向着凤台而去。

    此时,陆文昭带着兵马赶到寿州却扑了个空,只得抄近路去凤台。

    “就只差了这么一会儿!”城上的朱绍明与城下的陆文昭几乎在心中同有了这个念头。

    朱绍明转回头,只见凤台城的南门处,大车与部队快速冲进敞开的大门。再转回头,却见城下的明军气喘吁吁,看样子是再也跑不动了。

    “赵旅长,你的步兵炮呢?开几炮给他们尝尝!”朱绍明对教导旅旅长赵禹说道。

    “是!”赵禹紧跟着朱绍明行军,虽然此时也是气喘吁吁,却也迅速拉起了几门“步兵炮”出来。这是一百多斤的中型青铜火炮,是明军根据红夷大炮缩减铸造的炮,攻击距离和佛郎机差不多,可打个400-500米,但是它可以打半斤的实心弹,也可打霰弹。这种火炮重量从几十斤到几百斤,都属于轻型火炮的一种。

    这些火炮是从寿州缴获的,朱绍明选了一些看着质量不错的装上大车运到凤台,现在这些火炮还没能运上城头。

    赵禹原本在朱绍明的部队中是女兵营营长,但是第一营扩编第一团后,杨荣当了作战训练部门的头子,类似全军总教习的职位。接着李鸿被调去做了教导旅副参谋长,第二团副团长胡宸现在反倒是执掌了全军指挥权。

    整个部队中却没人敢小看赵禹,教导旅从来都是最优先得到最好的装备、人员,朱绍明亲自负责教导旅的训练工作,这还只是普通战士对教导旅的看法。在朱绍明的部队高层,都很清楚教导旅的重大作用,在全军普及的战术,训练,甚至打军棍的纪律,都是在教导旅中逐渐完成的。

    教导旅负责培训基层士官,现在这个轮换训练只是刚开始,但是要不了太久,朱绍明整个部队中所有的伍长,都将是在教导旅中受训,并且得到认可之后才能上任。

    杨荣、胡宸、李鸿三人在朱绍明部队算是实力派,但是赵禹的地位实际影响力绝对不比这三人小。因为赵禹是第一批投效朱绍明的大明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