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乡愁 » 112,少年如花当绽放

112,少年如花当绽放

    少年如花当绽放

    《西游记》颇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表现在猴子天真活泼、喜欢玩儿、喜欢找乐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性格上,这种性格反映出的正是带有人类原初本真特色的健康的精神状态——童心。“我们为什么喜欢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没有成人世界的复杂,他们因为单纯而可爱,因为单纯而快乐,这种快乐对于我们成人世界来说难能可贵”——周先慎(BJ大学中文系教授)。

    孩子们一天到晚也很忙,但他们只为快乐而忙。他们耽于游戏,也能遵守游戏规则;他们善于把垃圾场打造成游乐园,他们没有玩具也能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也不会计较结果。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那颗纯真的童心。所以,人们总是称那些快乐的人“童心未泯”。哲人说,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把简单变成复杂的过程。成年人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游走于正确与错误之间,疲于奔命,牵扯纠缠,最终不免迷失在滚滚红尘,失却纯然的本性。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怀有童心,只是名缰利索和各种“角色意识”让我们习惯了紧绷着脸,故作正经,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久而久之,除了身心疲惫,还会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虚伪。

    明末大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意思是说,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人不该有童心,就是认为人不该有真心。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有人认为,保持童心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不成熟。其实不然,一个人到了成年乃至老年以后,还能拥有纯净的童心,反而是成熟进而超脱的最好表现。人不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可以永远拥有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对生活保持着激情与乐观。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大选,鲜为人知的是,每次大选,差不多总有一万多人会把选票投给一只虚拟动物——米老鼠!这些拥有选举资格的成年人并不是存心捣蛋,而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也不难理解,《西游记》不就是个神话故事吗?跟小孩子们看的动画片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了还要相互比较。由此看来,美国人给米老鼠投选票,是人类向往快乐的普遍印证。

    人们肯定会说小孩是“冒傻气儿”,然而事实证明,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年少时甚至成年后都或多或少地冒过“傻气儿”,甚至超乎想像。

    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我们还应该像孩子一样,学会忘记,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记性”“屡教不改”“记吃不记打”,昨天学的滚瓜烂熟的知识,睡一晚上就全忘了;刚刚提醒过的事情,五分钟后又犯了……家长们总是为此头疼不已,其实我们前面说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急不来。另外,家长们也往往想不通,怎么这孩子上一秒还哭得昏天黑地呢,下一秒就破涕为笑了?五分钟前还对父母恨恨不已,现在又和父母撒娇了呢?其实,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地方。哲人说,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没错,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沿途有风景,也有崎岖,虽说往事是一笔财富,但有些故事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人生就会过于负重,前路势必难行。

    忘记,不仅能对自己好一点,也是一种难得的品格。

    孩子的这些特点,恰好是自然天道。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世,一片欣喜欢笑,满屋的长辈迎接新一代,庆祝后继有人。婴儿时期的摇篮,幼童时期的咿呀学语,疏狂少年自立确立,经历幼儿期(1-6岁),进入童年期(6-12岁),接下来进入少年期(12-18岁)——生命之舟扬帆起航的最初之时,少年期也叫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称“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自古以来,人们总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童年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少年养志,鼓舞理想抱负,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少年的纵向坐标,如初升的太阳,朦胧的月牙;少年如溪,轻快歌舞;少年如晨曦,朝霞灿烂,少年如叶,生机勃勃,少年如茶,稚嫩清香,少年如味,甜蜜芬芳,少年性情,童蒙纯真,少年所求,简单明了,少年所好,玩耍清欢,少年如画,简如蜡笔,少年当立志,四季经历着春夏秋冬,人经历着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横向生命流程。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渴望高跟鞋,花裙子,渴望西装革履,甚至是功名利禄。长大后,我们渴望童年,渴望过家家,单纯、青春、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时间是无情的,不可逆转的,童蒙、少年,多梦,幻想,简单如连环画,向往童话世界,小桥流水人家,向往桃红柳绿,燕语鸟鸣,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是人生最甜蜜、最值得回忆的时期。

    少年如溪,生命从一细弱微小的清泉而来,从此奔流而出,清流潺潺,有温柔、轻缓、纯洁、透明的身体,有涓涓滴滴,相互融合,汇成细流的成长,沿着山涧流淌,跳跃、滚动,轻快的玩耍,叮叮咚咚,轰轰鸣鸣,和着风声虫鸣唱着歌,浮动着朵朵浪花翩翩起舞,引得天喜山爱人怜。

    少年人生没有选择权,任何人不敢说拥有自己的生命,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和你商量,征求你的意见和选择,我们不能选择起点,我们也不能阻止终点出现,如溪水的产生,天下雨,露成珠,地冒泡,或藏于云,或孕于山,或渗于地,出身不同,身份不同,如天雨降于皇宫,龙种生于帝王之家,或成于高山云海,质本洁来仙人降,贵族之家世袭罔替,或泥水冒出个泥腿子,我们不能选择富爸爸美妈妈,我们不能决定自已是男是女,是高是低,是强是弱,人如水性,水在庙堂是圣水,与香科配合是香水,流于茅厕则是废臭水,一个人的命运从孕育,出生等环境开始,大致确定了方向,但不是绝对的,后天努力成就了不少人的命运,但辉煌毕竟是少数。

    少年如春,小时候,最喜欢唱的歌是《春天在哪里》,清新明快的歌词,活泼跳跃的曲调,节奏轻快,琅琅上口。春天是一年的希望所在,春风拂面,生命的种子萌发,三月草绿,四月花开,人间芬芳,生机盎然。春天,飞燕呢喃,鸟鸣花香,少年如春,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充满了希望与活力。古代劝学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西方人认为,小孩要天真活泼,不要去约束他,尽情自由成长,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少年增幅,少年奠定福德的根基,教他怎么做人,学习和处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敢犯过错。曾国藩的人生三境界也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教育少年善良,快乐,踏实,正直四门基础课。

    少年如叶,一叶知春,叶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部位,是生命的寄托,是生命的期盼,是生命的昭示,是生命的本源,是生命的灵魂。树靠叶的光合作用成长为参天大树,植物郁郁葱葱,靠碧草之叶熠熠生辉,叶儿娇嫩,充满生机和纯洁,预示着春华秋实,正像诗人称赞:春天,小树发芽,长出了小小的绿叶,像孩子的脸蛋一般,春风时而吹过,春雨也来浇注,绿叶儿长啊长,长成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