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乡愁 » 112,少年当如花绽放(续)

112,少年当如花绽放(续)

    少年时光,总像初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晨曦,朝霞绚烂,天是浅蓝的,云是洁白的,小桥流水,一味铺陈,开成一段清丽遣绻的绵长,少年也是多愁善感的,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有孩童般纯洁的心灵,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有敏感、炽热的神经核情感,受不得一丝污染也没有一丁点的抵抗力,非即死的结局,只是留下深深的惋惜。少年也是张抱、推圈、跳皮筋、滑冰车、扔沙包、跳绳、踢毽子、抽陀螺、弹玻璃球,甩纸牌,放荡不羁的日子,仿佛飞在云里,梦在高山、云巅、俯瞰全世界,山是阶梯,云是梦想,风是翅膀,飞呀飞,心澎湃,血在涌,一瞬的激情,一夜的梦,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纪念,所有的思绪,都属于那时的梦想,事、物、人,最是少年滋味长。

    少年如月牙,他们梦想像一首诗,朦朦胧胧,如梦如幻,是蝴蝶纷飞的烂漫,是初夏知了的呢喃鸣响,是绿柳迎风的飘扬,月牙似秋千,可以坐在上面荡秋千,拉着小朋友的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到梦想的地方。

    少年所求,简简单单,少年没有图谋和奢望,对人是真诚的,为了吃喝和玩具,会撒野、哭闹,孩子间抢夺,但不会用心计、手腕或阴谋,更不会卑鄙。少年也是伤怀的,狼狈的日子,要在现实中屡屡碰壁,要在忧伤的心绪中兜兜转转,时而压抑时而晴朗,经历过,对过,错过,沮丧过,迷茫过,悲伤过,伤害过,跌跌撞撞中,爬越、站立、走路、跑步,向前成长。

    少年所好清欢。少年,生机勃勃,迈开人生忐忑的一步,满怀憧憬的向着未来,没有城府,没有阴谋,心地纯洁无暇,言行透着纯真,让人觉得可爱,让人觉得没有危险,在世事的烟尘里寻寻觅觅,在热闹与冷清之间左右摇摆,这一刻的他进退两难,当梦境与现实混淆,他向往长大,装作深沉,然后经历对与错,经历清醒与迷惑,经历沮丧与骄纵,经历伤痛与喜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少年阳光、幸福、快乐,与心性纯洁明媚简单有关。少年心性纯真,心地单纯,童真可爱,童言无忌。

    心地净化,自身不知身外世。

    心无杂念,未知功名和利禄。

    心外无物,少年不知愁滋味。

    心地明净,没有世俗与烟火,不与流光争输赢。

    心思清澈,没有城府,没有心计,没有阴谋。

    心无情愫,不知爱恨情仇。

    心了无痕,没有贪婪和欲望,不与命运抗争较劲。

    心无妄念,只需温饱,没有奢求,没有攀比。

    心无尘埃,洁净如莲,不为红尘遮蔽。

    心似白云,白纸一张,无羁无绊,行云流水。

    心如流水,无拘无束,自然自在,随意流淌。

    心有些怕,害怕大灰狼,恶魔。

    心有担忧,父母离异,遗弃孩子。

    心有胆怯,第一次走路,说话,交小朋友,走进社交圈,青涩。

    心有梦想,进入童话世界,变成小天鹅,小公主,小王子等等。

    心思善变,娃娃脸,嘻笑无常,哭啼随意。

    少年之情感,如破茧之光,朦胧青春里,少年如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的主人公,阿亮穿纯白的衬衫,身形略显单薄,在最喧嚣的人群中也能安静的像一幅画,小水遇见阿亮,眼有星辰,心胸内暗暗涌动的情愫,如纯洁的花朵散着奇异的芬芳。阿亮调皮爬树,生动有正义感,擅长踢足球,也喜欢摄影,义气却又细心,在小水的眼里,是所有美好都不足以形容的向往美好,心动,躲在暗处神情专注又小心翼翼的仰望着她心中的阿亮,只是因为太美好,不敢轻易的靠近,也不敢轻言倾诉,不敢讲心事写一素笺交给他,只能写在秘密的日记里,只能将他放在最远又最近的地方,这段暗恋,像一根柔软的刺,生长在小水浅薄又顽固的内心里,取不出,也舍不得取出。因为少年的心更年轻,苦涩得像青涩的苹果,酸的杏,敢看不敢上前,敢想不敢吐露真情,心里期盼却假装若无其事,未得逞的迷恋终生,尝试了却永远厌倦放弃。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又是不同的,在此后漫长的经历中,人变化万千,有成功和失败,有辉煌和失意,有腰缠万贯和一贫如洗,我们慢慢老去,岁月却永恒不变,但不管什么情况,童心未泯是一件甜蜜的事情。六十年代左右和八十年代的少年,时隔三十年,恍若隔世,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的环境,学习的内容和游戏的方式,梦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幸是悲,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是约束还是自由,是成长还是压抑,无从诉说,但是,我还是很怀念小时候的那段苦难经历。夜晚睡梦中出现了童年的自己,那有着欢乐,有着酸楚、有着苦难痛苦,童真的画面展现在自己眼前,虽时隔几十年,却犹如刚刚发生一样的清晰,一样的逼真,一样的刻骨铭心,一样的有笑有泪。童年,那是乡下无边的田野,多叉的水渠,是集体劳动的号子换来的无际的金黄麦浪,是纵横阡陌的向着阳光的向日葵,是顶着寒风,冒着大雪,起早帮着父母拉着架子车去五公里以外的沙地拉沙运粪造田肥地,是赶着羊群去草潭、菜地、田野、水渠、荒坡拱剩菜地,嚼菜根的放羊娃,是放学后随着生产队,一起劳动,挣工分,自养自足的干体力活的生力军,童年是一群孩子同为生产队的饲养员,赶着牛马骡驴去放牧,渴时,汲取渠里的清水而喝,饿了,在水里摸鱼捉泥鳅,在地里拔萝卜,掏土豆,摘豌豆,烧烤自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野孩子,酷暑游泳,雨季采磨,下河摸鱼,童年仿佛是小鸟一般,在田野,土埂,绿野上奔跑,疯耍的自由者。

    相比现在的孩子,我们的童年生活显得有些寒酸,有些艰苦,有些傻,现在的孩子玩具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魔方,电动玩具,数不胜数,尤其是网络世界,电子游戏更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我甚至看到两岁的孩子玩平板电脑游戏,三四岁的小孩子会操作电脑,熟练程度不亚于成年人,令我们目瞪口呆,聊天,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们不得不思考、感悟,东西方的差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差别以及发展趋势。

    前面谈到,西方人认为小孩要天真活泼,不要去约束他,让他自由成长,中国人的观念,少年增幅,约束管教,其实,几十年前,我们的爷爷奶奶,父辈,除了对小孩进行德性、品质,做人教育外,在其他方面也是放开的,自由的,在野外与自然亲近,在泥土里、田野里、小溪池塘水边长大的。

    现在这一代是泡在蜜罐子里,生活甜蜜得像哈根达斯,条件优越,在父母长辈眼中,是龙是凤,是他的掌上明珠,富裕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接触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文化,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下,父母沉重的期望,从小接触良好的教育,参加众多的特长班,潜力被一一发掘,变得多才多艺,但是浮华背后,却隐藏着无奈的艰辛,小孩过早地背上了负担,失去了童稚、压力太大,被压缩了孩子的玩耍天性,天天圈在各种学习班里,没有了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机会。

    高科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享受的同时,也成为这一代孩子的隐忧,毒玩具的频繁出现,在危害着他们的健康,虚拟的网络世界,圈闭着他们,加上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的精神更加孤单,在虚拟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和适应力相对较差,网络对他们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威胁。

    高科技给孩子们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纯真的童趣,远离了自然,被禁锢在城市、街道、教室,隔离了与外界的接触,他们与真正的童趣已渐行渐远,他们回首时,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上一代人意识里的山川大地,鸟语花香都没有了,将是多么的悲哀。

    一个生命的诞生,除了偶然之外更多的则是奇迹,顺乎自然才符合常理,如果一味的校正或改变,有时便会适得其反。作为万物之灵长的知识,有识之人,在这一点上并不比其他动物明智,前几年,大学少年班停招就对人们敲响了警钟,少年班的成员缺少人生正常的过程,社交、情商堪忧,四十多岁还不会处理生活。现在媒体封杀“奥数班”等特长的讨论,引发了减轻负担的争议,少年儿童,当无忧无虑,纯真无暇,童言无忌,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以避免过分早熟,失却天真。

    使孩子在心态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展现,让孩子的心灵装上本性的真善美,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把握成长规律,让孩子的天真活泼,纯洁无瑕,无忧无虑充分绽放,孩子的天真、稚嫩、无邪、可爱,表现出来才最好。

    有一篇文章《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写道:1992年中日少年参加夏令营,中国孩子病了回夏令营睡觉,日本孩子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1993年中日韩三国孩子定向挑战对抗赛显示,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在意志力方面,中国孩子因中暑退出率也较高。不同国家民族对待孩子及教育的差异明显,一个让孩子置于艰苦环境中磨练而后生,一个让孩子少受苦,这个较量的未来是什么?我又想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少年正是人生打基础,塑造好人品、人格的阶段,正如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贝多芬曾言:“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家庭环境,正是孩子最理想的成长环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诺迪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如下观察:

    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勇斗狠。

    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在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在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在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在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在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在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相信自己、信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