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莫非日月 » 19 慧心从善

19 慧心从善

    这一夜游迢半梦半醒,一觉睡起来只觉得浑浑噩噩,坐在灵辙上,直听景裕喊了两声“果子”才反应过来。

    “啊?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景裕的眼神充满担忧,他握了握游迢的脉息,“果子,是不是那天遇险以后你还没休整好,如果哪里不舒服,就先回家吧,我与先生告假。”

    游迢清了清嗓子,然后又坐直,她看着景裕的脸,他眉头紧锁,眼睛更是转都不转地盯着她,是关心她的人。

    “我没事,我只是想到我爹去了仙城,也不知道他顺不顺利。”

    “游伯修为高,且熟悉仙城,过两日就回来了,怎么会不顺利。”景裕安慰她。

    游迢摇了摇头,“阅溪镇也就罢了,我爹在这小镇上总能说上几句话。仙城便不一样了,筑基修士多如牛毛,甚至元婴修士都会经常到访,若是稍有不慎行差踏错,后果不堪设想。”

    “你总是把事情往糟糕了想。”景裕拍了拍游迢的头,引来了她不满的眼神,他道:“我听闻风余城主最是严明公正,是人人敬仰的大能,不是看他人修为行事的人,你且放宽心了吧。”

    游迢嘟囔了一句“但愿如此”,二人停好灵辙,向道院门口走去。

    没有费怡雯在门口“问道”诸弟子,游迢恍然想到她与林蘅都去了“天”字班,“地”字班的理事学生,还没有选拔出来。

    她心里有淡淡的失落,而想到那枚玉简,心情又有些缱绻,如此复杂的心境交织着,也到了文先生教习的时候。

    这期考校过后,众人明显感受到修习的难度增加了,如今日的术法一门,众人正学习“堪舆术”。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术也称为风水术,有仰观天地,俯察地理之意。凡世之人多将堪舆术用于阴宅阳宅的选址,颇为狭隘,也只是学些皮毛。修士的堪舆术则借由五行之力勘察一切目不能视之物,因此,堪舆术可谓修士的第三只眼睛,高深的堪舆之术视千里之外如在眼前。

    文先生正说道:“尔等领悟这天人合一之奥妙,便要掌握这静势与动势,神识探查之微处,其制约、其依存、其对立、其转化,因此导入灵力之时,需小心谨慎,铭记五行之要义......”,众人直听得头脑昏聩,若不是文先生在“地”字班的敞轩周围藏了三枚符箓,曰堪舆到的人即得之,很多人都想放弃了,比如,游迢前面的常攸。

    常攸因术法一门表现太差险被降班,此时正如没头的苍蝇,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游迢看着不忍,终于敲了敲他的椅背说道:“常道友,你且先不用回头,我来问你,我后方坐的是哪位道友?”

    常攸闻言一愣,但知游迢是好意,便老实回答道:“游道友身后坐的是唐高禹道友,怎么了?”

    游迢继续道:“唐道友身上有个挂饰,你且猜猜是什么。”

    常攸下意识想要回头去看,却见游迢葱白一样的手指仍扶在他的椅背上,他霎时明白了游迢的意思。

    常攸闭上双眼,掐指逸出了一丝他的木系灵气,那丝灵气慢慢渡到了唐高禹身前,很快便探到他腰间的挂件,只是这挂件是什么,常攸探不到。

    游迢鼓励道:“便试试将灵力附上去。”

    常攸的灵气依言靠近挂件,他惊诧道:“咦,这挂件好像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呢。”

    游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常攸道:“我试着用灵气包裹它,大概只用了一半不到。”

    游迢点点头:“你已知其形了,现在包裹的灵气有什么变化呢?”

    常攸摇摇头:“相安无事,好像没什么变化。”

    游迢道:“这便是没有五行的关联了,你且换一个灵根试试。”

    常攸便换了水系灵气来试,那灵气围绕挂件一周,有吸收淡薄之势,常攸道:“唐道友所佩的,是一寸长,方形的金石之物,许是枚印章?”

    游迢抿着嘴笑了,身后的唐高禹终于开口,却是对游迢说的,“游道友,你教常道友堪舆,却拿我来试,是什么意思?”

    游迢转过头来,“唐道友勿怪,今早看到你的白玉印章,颇为精巧,想让常道友也来欣赏一番。”

    唐高禹闻言有些得意,摆摆手,没再理会,游迢便对常攸道:“这便是简单的堪舆了,你之于他,便如他之于你,相傍之间,便知虚实。”

    常攸点点头,又问道:“若我没有水灵根,岂不是探不出他的金石?”

    游迢笑道:“这也不难,比如你只有木灵根,木能生火,而火能克金,你便借力造出火来,透过‘火’去看金的反应。总而言之,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一能生五,五能化一。”

    常攸恍然:“堪舆之术,竟如此简单,也如此复杂,若我今日想找到符箓,便要堪舆诸多驳杂的灵气,再依次去试探,岂不是要试到猴年马月。”

    游迢安慰他道:“我们修为尚浅,是要多花些时间,但也不是做不到......”

    没等游迢说完,敞轩前方突然传出了一声欢呼,是殷夏菡堪舆到了竹帘后方的一枚符箓,正得意地拿在手里。

    常攸羡慕地看着殷夏菡,又垂头丧气低下了头。

    游迢望着外面的秋阳,迟疑了很久,终于拿出了一丝微弱的月灵气,光天白日,没有月华之息的加持,这丝灵气十分普通,与水灵气无二。

    游迢操控着月灵气绕过众人,停在空中探查着,众人各显神通,持着灵气恨不得将此地掘地三尺。

    游迢闭目感受着敞轩内驳杂的灵流,心想:“众人灵气交汇停留之处,未有迹象,那么众人灵气罕至之处,则有乾坤了,她观察了一会,锁定了敞轩的几处,果然就在一名学生的竹桌下找到了第二张符箓。”

    那名学生没想到堪舆这么久的符箓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唏嘘不已,大叹运气不好。

    众人遂将自己的竹桌竹凳都翻找了一遍,也没有发现第三张灵符,直到午时将至,术法一学的教习结束,文先生拿起了他面前的砚台,砚台下安安静静躺了一张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