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末殇 » 第七章 朝鲜沦陷,大明无援

第七章 朝鲜沦陷,大明无援

    “贵国无故兴兵,忽入我内地,我两国原无仇隙。自古以来,欺弱孤凌卑,谓之不义;无帮戕害人民,是为逆天。若果有罪,义当遣使先问,然后声讨。今亟返兵,以议和好可也。”

    这是李倧写给阿敏的信,但他的这封信注定什么作用都不会起到,因为阿敏不是皇太极,不会跟他玩这些有的没的地文字游戏。

    阿敏接到李倧的信后,很不客气的对李倧说明征伐朝鲜的“七大罪状”,要求李倧如果想要议和就要抓紧时间派遣使臣来谈判。

    如果到时不来,就说明朝鲜国方面并没有什么诚心,后金大军将会继续进攻,直到朝鲜国对后金俯首称臣为止,宣誓不再帮助大明为止。

    李倧本人对议和犹豫不决,而他手下大臣意见也不一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各说各的。

    在一系列讨论之后,李倧赶紧修书一封给阿敏回信,表示自己同意议和。

    但是他们有个先行条件,那就是朝鲜国不能同明朝断绝外交关系,朝鲜国奉行与明朝、与后金都和好的政策,“并行而不相悖”。

    可李倧不知道的,他心心念念的大明王师是不可能来的了,因为后金早已经做好了明朝军队来支援朝鲜的准备。

    天启七年二月初五,阿敏率领军队攻入黄州城,此时朝鲜国王终于知道什么叫害怕,连忙再向明朝求救。

    此时袁崇焕还是辽东巡抚,接到求救信后,袁宗焕连忙派遣水军援助皮岛,先行帮助毛文龙脱困。

    随后又派遣九千明军逼进三岔河,故做疑兵,想迁牵制后金的进军步伐,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皇太极也在害怕,现在后金国内兵力空虚,若是在此时被明军乘机偷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皇太极亲自率军在辽河岸边日夜防范,心惊胆战的提防着明军的一举一动。

    袁崇焕也不知道后金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因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就无法救援朝鲜,只能眼睁睁看着朝鲜沦陷。

    李倧眼看靠明军救援无望,带着王后连夜逃到江华岛,同时再次派遣使臣向阿敏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借此作为缓兵之计。

    阿敏派人去江华岛指责李倧的行径,并以出兵进攻来吓唬李倧,想用武力逼迫李倧接受议和条件。

    被逼无奈之下,李倧只得接受后金方面开出的议和条件,并让自己的弟弟李亲自去觉给阿敏送去厚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天启七年年三月初三,阿敏派刘兴祚、巴克什库尔缠等人作为后金代表团队,到江华岛与李倧等朝鲜王公大臣举行会盟仪式。

    双方宰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宣布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发誓永不侵犯。

    “应进满洲国皇帝礼物,若违背不进;或不以待明国使臣之礼,待满洲国使臣,仍与结怨,修筑城池,操缗兵马;或满洲俘获编入户口之人,逃回朝鲜容留,不行遣还;或违所言与其远交明国,毋宁近满洲之语,当告诸天地征伐之。”

    这是阿敏对朝鲜开出的议和条件,这份议和条件对朝鲜方面来说,不可谓之不屈辱,但碍于后金军队强大的武力,李倧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谁让自己打不过人家呢,不签就得亡国。

    盟誓完后,阿敏本人还是有一点不满意,反正这也不是自个家的地盘,来一趟不带点东西回去心里总觉得不痛快。

    阿敏个人认为:“朝鲜王虽已盟誓,吾等并未与盟,军还时,可仍纵兵掠之。”

    贝勒岳托曾劝说阿敏不要这样做,但阿敏无论如何也是不肯,直接下达命令,让后金将士随意掠夺三天,不论是金银珠宝,还是美人五畜,只要能抢到的都拿回去。

    皇太极也下令,命令三千后金士兵驻守在守义,其余军队全部返回,李觉作为朝鲜方面的人质到达沈阳。

    天启七年七月,皇太极下令义州守兵也全部撤回,同时盛礼款待李觉,并将其送回朝鲜,但却并未归还所掠之物。

    皇太极的做法显然要比阿敏要强上很多,但很不幸,阿敏的血腥的进攻与残暴的掠夺,让朝鲜对后金的仇恨越来越深。

    朝鲜的沦陷,让大明王朝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等同于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减。

    反观后金方面,没有了朝鲜在其后方的武力威胁,就能对关宁防线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

    “宣孙承宗、曹文诏入宫觐见,至于杨鹤,既然他如此无用,那便夺去他兵部左侍郎一职,另外让他先稳住叛军,朝廷援军随后便至,到时候再把他们一网打尽。”

    朱由检黑着一张脸,看着辽东递上来的一份又一份战报,皇太极近日以来愈发不安定了,看来得适时给他好好上一课了。

    并且杨鹤那里再次上奏说,叛军已同意归降,但是要求朝廷下发赈灾粮款,否则就将再次作乱。

    真是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臣孙承宗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孙督师不必如此多礼,此番突兀召见孙督师,实在是有要事要同孙督师商议,还请见谅。”

    “臣早已不是辽东总督,陛下折煞老臣了。”

    “无妨无妨,在朕心里您永远都是那个战神一般的辽东总督。”

    快步上前扶起跪在地上的孙承宗,朱由检推心置腹的跟他聊了起来,无非就是一些治国之道和为君之道,而后才切入正题,问起辽东与辽西军队还有蒙古一带协防问题。

    大明现在就得靠着关外军队硬撑着,关内军队基本就没啥指望,军饷都快发不起了,就更别提靠他们赈灾了。

    “朕认为辽东一带有袁崇焕,毛文龙,祖大寿,赵率教,满桂等人在便可,虽然现在就让他们平定辽东有些天方夜谭,但只是防守基本还是无虑的。”

    “朝鲜国虽然不能给予我们直接援助,但还是对我们俯首称臣,后金大军后方有毛应龙在进行骚扰,可以让他们有所顾虑。”

    “但辽西和蒙古一带防备空缺,没有坚城利炮,朕深恐后金军队会绕过辽东,直取辽西,从蒙古借道,从而进军中原,威胁北京,孙督师以为如何。”

    孙承宗闻言,并未急着答话,而是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皱着眉头思索着。

    朱由检也不着急,拿起一旁太监递上来的明前龙井茶,轻茗上一小口,一股清香瞬间弥漫口鼻。

    这么好的要是茶换在以前他可是喝不起的,可现在谁让他是皇帝呢,想喝多少不有多少。

    “茶必武夷,壶必孟尝,杯必若茗。改天定当尝尝传言中那大红袍母树的滋味。”

    在深思熟虑之后,孙承宗才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同意了朱由检的一系列说法。

    “皇上深谋远虑,蒙古地区既然现在已落入皇太极手里,辽西就必然岌岌可危,臣愿请缨,带兵前往辽西和蒙古筑城,以防后金大军突袭侵扰,望皇上恩准。”

    “如此一来,甚好,还请孙督师耐心等上几日,待朕从各地调来的军队到达之后,就让他们随同孙督师一起前往。”

    “此外,朕加封你为兵部尚书,统领全国兵马,你之所令皆朕亲临。”

    孙承宗从座位上站起作揖谢恩,不过须臾之后,孙承宗猛然抬起头,浑浊的双眼看着朱由检,不过眼神之中多了几分锐利,问出一个让朱由检沉默的问题。

    “臣听闻皇上要从辽东调来曹文诏及其手下的关宁铁骑,并撤去杨鹤兵部左侍郎一职,陛下可是要对叛军动武,欲屠杀殆尽?”

    口唇微启,朱由检还是选择了沉默,二人就这样静默无言,大约等了一刻钟有余,朱由检用手撑着桌子,双眼紧闭,终于开口说话。

    “这些牺牲是必要,朕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也只有这样,才能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