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轩辕戈 » 第二十六章:行人归

第二十六章:行人归

    春正是农忙时,关苏国的太阳晕染着朝霞也才从山头露出半个脸来,关苏国的庄稼人早就在田间默默的耕耘着。

    清晨远处青山缭绕着云雾气,关苏国上下都爱食桃杏,所以关苏沿途无论家里邻舍街旁田径,都种满了桃树杏树此时花朵还不算茂盛,白色粉色点缀着青山幼田。

    远处两位身姿婀娜的少女,就漫步在这样景色的田间,身上的轻纱在晨光的映射下泛着朦胧的光,这是寻常人家买不起的料子。

    自然关苏也有见识颇多的人,那时两名少女还在游玩着,这时皇宫的宇翰轩内,关慈王正在欣赏着自己手中的画,青山黛色中悄然玉立着两位妙龄少女,一位身穿绯衣一位戴着白色帷帽,像是不经意闯入人间的仙子。

    关慈王把画小心翼翼的放到桌上,不住的端详着。

    余长卿守在一旁一直观察着关慈王的一举一动,只见关慈王一会面笑意一会皱眉摇头。

    余长卿:王君有何问题?

    关慈王:此画是何时作的?

    余长卿:乃是丹朱院的学子晨习所作。

    关慈王听后点点头,继而再摇摇头。

    余长卿心里也是各种念头交相冒出来,他不知这两名女子来的目的,亦更不知关慈王对这突然访客有什么想法;毕竟几年前,只有他们关苏国并未主动与她们相交好。

    余长卿只好眼睛时不时的扫过关慈王的表情,不放过对方的一点表情变化。

    关慈王恰时吸了一口气,余长卿立刻小步上前,等着关慈王的话。

    关慈王:意境尤佳,笔墨挥洒飘逸,只是少了点什么。

    余长卿见状也凑前看了一眼,指了指画的旁边,小声道。

    余长卿:因为事急,院士见这位学子的画最为神似,所以还没来得及题字落款。

    关慈王听后这才点点头,走到案前,自己在旁边提了两行字。

    ‘青山远畔鸟不恋,何惹谪仙落人间。’

    关慈王看着画上的字,点了点头。

    关慈王:让那名作画人落上款,也好让贵客评鉴一下,穷僻之国以此谢礼了。

    关慈王说完拿出自己的私印盖上。

    余长卿听到关慈王这一番话,方才松下一口气来,小心翼翼的卷上画就快步朝屋外走去。

    正午,黄鸾儿和桃黛正在茶舍二楼喝着茶,茶舍下人流涌动。

    黄鸾儿看着这一热闹景象,于是问店家,店小二也表现得格外热情友善。

    店小二:看两位小姐是外来的,你们来的可巧,今天我们关苏国一年一度的庆丰节,这可是关苏大日子。

    早上还一片静谧的关苏国,在晌午这会已经上下一片沸腾了,黄鸾儿不时的拨开帷帽薄纱往外看去,但是看了几眼桃黛,只好安奈着。

    关苏国会在春分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以期一整年的好收成,关苏上下都大多穿着绿衣,家家户户插着稻穗,花车过巷每到一个家门口,大家都自发的往花车上投放粮食瓜果,祝愿自家可以丰收;为首的是代表王室贵族的龙王花车,其后都是鲤鱼车、花神车、牛神车,路过。

    桃黛看着这热闹的景象,不禁把头探出窗外,即便是年少稳重如她,也不免被这热闹的场合吸引了。

    黄鸾儿这边观察着桃黛的神色,慢悠悠的放下茶盏,得意一笑,又怕被察觉又立马收敛。

    黄鸾儿:桃黛,喝完这盏茶,我们也去看看。

    桃黛听到黄鸾儿这么说,却突然坐了回来,规规整整若有所思。

    桃黛:临出门时,婆婆说在外一切还是安全为准,外面人杂难免多生是非。

    黄鸾儿:哎,桃黛最是规矩了,也不知何时才能跟彩可碰面,她最喜这种场合。

    桃黛:所以婆婆才指派我紧跟少主身旁。

    正说着一位蓝衫少年在小二的引路下走了进来。

    店小二:两位小姐,有位公子说是来找您的。

    桃黛看了黄鸾儿一眼,之见黄鸾儿点点头,方才让人进来。

    桃黛:那就让人进来吧。

    蓝衫少年听罢,进屋对着两人做了一个礼,然后把手中的画递上前左右看了两人。

    桃黛也有些疑惑的接过画,随后打开稍稍看了一眼,递给黄鸾儿,黄鸾儿打开看到了画上正是自己和桃黛两人,只见画上两个印章,其中赫然写着‘洪崇’一枚印着‘文言磬’。

    黄鸾儿手在印章痕迹上摩擦了一下,轻轻笑了一下。

    黄鸾儿:文公子的墨宝飘逸俊朗,颇有大家风范,甚合我意,桃黛收下了。

    文言磬听了黄鸾儿的话,却并不满意。

    文言磬:家师说姑娘精通书画,方才让在下特来请教,怎么只是这几句就敷衍过了?

    黄鸾儿听到文言磬的话跟他一样意外。

    黄鸾儿:你不知我是谁?

    文言磬:我今日头次见姑娘,怎知姑娘何人?哦!敢问姑娘芳名?

    黄鸾儿:你叫我鸾儿即可。

    文言磬:鸾儿姑娘,请直言吧。

    黄鸾儿:画甚好,只是诗不应景了,我增于你两句,回去说给你的老师听。

    文言磬:姑娘请讲。

    黄鸾儿说着手指沾水,在桌子上写着。

    ‘一丈绿幕云烟绕,行人去,春山依旧。’

    文言磬照样在丹朱院内,给院长和余长卿照搬写了下来。

    院长:就没有再说别的了?

    文言磬:没了,老师果如您所说这女子见识不凡,这句词改的确实比前人更好些,平添了几分动境,行人来了又走了,留下青山绿水还在原地,不动分寸。

    院长:休得妄言!你可知那是谁……

    文言磬被院长训得面带几分委屈,却也没敢再追问。

    此时余长卿却不如两人惶恐,而是慢慢露出喜色,倍感轻松。

    余长卿:行人来了又走了,春山依旧,不动分寸……我心中的这块石头也就落下了。

    远处关苏国的依然热闹,可是黄鸾儿和桃黛依然骑在马上看着远处。

    桃黛:少主这就走了,事情还没有一个结果。

    黄鸾儿:答案不都在那卷画轴里了吗?

    桃黛:我没看出阿。

    黄鸾儿:都在印章里,关苏国最好的工匠也不过是皇宫之内了,跟我们要找的人不是同一个。你看这关苏国上下一心,国民安居乐业,关慈王是一代明君,至高清远,不会搅浑在这种事情之中的。

    桃黛:这线索不就断了?

    黄鸾儿:谁说的?已经明了了。走吧,去瞧瞧庐山真面目。

    黄鸾儿说罢,骑着马扬尘而去桃黛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