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十三章 下葬与叛乱

第十三章 下葬与叛乱

    肃王、岷王等到应天府没几天,朱元璋下葬的日子就到了。朱元璋下葬也不代表丧礼完全结束了,比如诸王、世子、王妃、郡主、内使、宫人还需要斩衰三年等。不过下葬也代表着朱元璋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以后除了重大礼仪需要祭祖,朱元璋跟普通人甚至是百官没关系了。而且朱元璋也没有伟大到让每一个人怀念的地步,即使是他打下来了江山,赶走了蒙元,对于百姓来说,谁在乎呢?除非像后世那样,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全国纪念,或者弄个国庆节。就算是这样也不一定有用,百姓吃饱了饭才有空纪念其他人。朱元璋让百姓吃上饭了吗?也许吧。

    六月廿八,宜安葬、入宅、纳财、嫁娶,忌祈福、动土、上梁。

    1398年是闰五月,农历六月廿八是公历8月18日,虽然已经立秋但天气仍然热的要死。朱允炆一想到今天要在外面待一天,就有点打怵,可别中暑了啊。

    赶紧吩咐李元:“今天一定要准备好足够多的凉饮,这么热的天,很容易就中暑了,朕给你的旨令是不能让一位皇亲国戚或者大臣晕倒。”

    皇帝的葬礼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其实跟现代很多农村里的过程大体上差不多,只不过要多了几个步骤,人数更多一些,时间更长一些。在下葬前三天,几筵殿又开始热闹起来了,整个皇宫也活跃起来了。首先是派遣官员向天地宗社报告朱元璋的葬期,然后朱允炆带着皇室子弟将葬期告诉朱元璋,拜的时候朱允炆还在想:“将老朱的葬礼推迟了那么长时间,不知道老朱会不会怪我啊。这么热的天,尸体都该臭了吧。呕。”

    下葬前一天还要派官沿着下葬时要走的路走一遍,孝敬一下沿途的土地及其他神明,告诉他们明天先皇要从这里经过,请他们不要打扰。

    下葬当天,首先所有相关人员都要辞奠。从朱允炆开始,然后按照顺序,每个人说几句话,表达一下悲伤怀念之情。然后是启奠,由朱允炆率领,继续拜。拜完以后就该抬棺出门了,前往下葬之地。这一过程更为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干的事,而且有很多专有名词。

    总而言之吧,庞大的队伍终于启程了,一路上吹吹打打,哀乐布满天。从辞奠开始音乐就没停过,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音乐,绝对不能重复。队伍走得很慢,而且经过一个宫门就要哭一次,每次还是不同的人,所以朱允炆不需要每次都哭。走在路上还有中途回去的人,因为后面没他们的事了,他就不能跟着。

    到了孝陵,又是一套复杂的程序,这时朱允炆早就是懵逼的状态,耳朵听到要干什么,身体就跟着做。没人能在这么复杂的礼仪下还能保持清醒,尤其是皇帝亲王这样的直系亲属,任务非常繁重,甚至每次行礼的姿势都不一样。

    最后,程序终于走完了。朱允炆稍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亲王们,状态跟他差不多,那几个年纪小的,还算有精神,像朱棣他们还不如朱允炆呢。

    “真是遭罪啊。”再返回以后,朱允炆还要再行礼一次,至于什么原因朱允炆也不知道,或者说对这所有的礼仪,朱允炆都不知道有何意义。

    回来到城门的时候百官在那等着了,他们都是中途返回的。

    百官正准备继续五拜三叩首时,突然间在不远处一阵喧哗,尘土飞扬。

    朱允炆听见异动,赶紧朝远处看去,发现大批人马,朝着朱允炆飞奔而来,嘴里喊着“诛反贼,杀伪皇帝”的口号。他们喊得不整齐,一开始朱允炆还没听出来是什么,过了一会才意识到,这是造反啊。

    送葬队伍这时也乱了起来,想要四散而跑。护卫们一边喊着“护驾”,一边往朱允炆那边跑,把朱允炆围在中间。

    送葬的护卫都是仪仗队,肯定是没带武器,这个时候也只能把朱允炆围在中间,顾不得其他人了。

    朱允炆抓过一个护卫:“太后和皇后呢?你去带一些人将他们带到朕的身边来,还有亲王和王子,快去!”朱允炆也很害怕,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但作为大明皇帝,他必须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安排事项。

    “陛下,现在人手不够,陛下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啊。”这护卫争辩道。

    “前面就是应天府的城墙,城上守卫他们会看不到这边的异况吗。快去找太后和皇后。”

    “是。”护卫一行礼,带着几个人朝混乱的人群走去。

    朱允炆短时间内没有危险,因此他的心神也镇定下来。看到五军都督还有参谋部的参谋们正率领为数不多的护卫正在和叛军厮杀,只是节节败退;应天府里看到出了大事,已经派城防军前来支援。朱允炆现在着急的反而不是自己,而是太后吕氏和皇后马氏。本来就有原来朱允炆的记忆,再加上这么多天的相处,感情已经很深了。太后是他的母亲,心中感情自不必说;朱元璋眼光挺好,给他找的皇后还不错,朱允炆还不想才过了一个多月就重新立皇后,立皇后也是件很麻烦的事。

    等到护卫把太后和皇后还有几个亲王带到朱允炆面前的时候,情况就更不好了,五军都督繆盛等人不断缩小防卫圈,距离朱允炆只有四五米的距离,朱允炆能看到四处飙血的景象,他身边的护卫也加入了战场,只有几个人还围着他。

    朱允炆看到太后等人没受什么伤,便说道:“母后且安心,这些叛军不过是跳梁小丑,应天府已经派军队过来,很快就能解决。”

    太后见朱允炆没什么事,仿佛有了主心骨,也就不再那么惊慌:“皇帝无事就好,哀家没有大碍。”

    看着太后努力隐藏自己的惊恐,朱允炆微微一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场合下肯为朱允炆挡刀的,恐怕只有吕氏不会有一丝犹豫,也许还有皇后,这些乱臣贼子真是该死。

    和太后碰面了,终于不用等了。护卫们带着朱允炆等且战且退,朝着午门移动。午门上的城卫反应也很快,正在快速接近朱允炆。

    到这个时候朱允炆已经没什么危险了,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气,还好事情不是那么糟糕。但又感觉一阵恼怒,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没有一丝察觉,差点让他们成事了,这些秘密使者真是废物。不行,必须要锦衣卫抓紧时间形成战斗力。

    “来人。”朱允炆随便喊了一个护卫过来,“你现在快马加鞭,去济南府临邑县宿安找一个叫纪纲的人,带他来应天府见朕。”

    “是!”护卫领命而去。

    没过几分钟,从城内来的援兵来到了朱允炆面前,想向朱允炆行礼。

    “行了,别废话了。”朱允炆一挥手,“军队由五军都督率领,将叛军全部诛杀,一个不留。”

    “另外,找到亲王、公主和官员都带到朕这里来。”

    五军都督马上率领人马,向叛军冲杀而去。

    然而奇怪的是,叛军首领在看到冲向他们的军队,并没有反抗或者撤退,居然让所有叛军都放下武器,投降了。

    左军都督胡日飞不知如何是好,又赶忙回来请示。

    朱允炆听了也是摸不着头脑,现在叛军还没有处于劣势,还是能坚持一段时间的。再说了,你既然这么果断的投降,为什么要叛乱呢?

    “带朕过去看看。”朱允炆想要亲自过去问个明白。

    “陛下,不可啊,万一叛军有诈可如何是好。不如等末将将叛军全都绑起来以后陛下再过去。”胡日飞连忙劝阻。

    朱允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怂点就怂点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朕是君子。

    “说得有理,胡爱卿先把叛军首领待到朕这里来,朕要问问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竟敢谋反。”

    很快,胡日飞就将五花大绑的叛军首领带过来了。这叛军首领长得也是五大三粗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儿,见了朱允炆也没什么惊慌之色。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罪臣聂常年。”

    “你可知谋反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罪臣知晓。”

    “你自称臣?”朱允炆眯了眯眼睛,“你是谁的手下?”

    “回陛下,臣是代王手下护卫首领。”

    “代王?”朱允炆脸上的神色更危险了。

    “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是。”聂常年倒是非常老实。

    “臣知道的也不多,代王是如何谋划的臣不太清楚,昨天晚上代王才告诉臣,让臣在午门外等候,等送葬的队伍回来后,就高喊‘诛反贼’的口号,去冲击送葬的队伍,并给了臣两万兵马。虽然臣对代王有如此多的兵马感到诧异,并对代王说这是谋反的大罪,臣不想干。而且,代王还告诉我们,不能杀了大臣,更不能杀皇室子弟,只需要冲击一番就可,等到城里面的援军出来就投降。代王保证说这不是谋反,臣会没事,陛下您不会诛臣的九族。”

    最后一句话聂常年是小声说出来的,显然他觉得这就是谋反,朱允炆怎么会饶了他呢?

    朱允炆虽然觉得聂常年有些话很器官,但他还是直接就给气笑了,对身边的人大吼:“朱桂呢,把他给朕带过来。”

    “回陛下,刚才士兵禀报,没有看到代王、谷王和齐王。不知道是走失了还是被杀了。”胡日飞在旁边说道。

    “竟然还有谷王和齐王,好,真好啊?”朱允炆“嘿嘿”的笑了两声,“始作俑者会被杀?朕可不信。搜,从里到外,每家每户给朕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朕就不信找不出来!”

    “将代王谷王齐王的儿子妻女抓起来押入大牢,择期问斩。”

    “回宫!”朱允炆讲完就怒气冲冲的往回走。

    虽然后面还有一些葬礼的流程没有走完,但出了这种大事,没有谁会有心情继续下去,也没有谁会说什么。现在肯定是捉拿要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