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十八章 藩王问题(二)

第十八章 藩王问题(二)

    终于清静了,还剩十六个,这些就差不多了,朱允炆看着下面诸王,心中暗道。他也知道对那六个王的惩罚有点过重,图啥呢?图自己的一己私欲吧。对这六个王朱允炆以后还会暗中关照一下,要是有争气的,朱允炆不介意再恢复他们的王位。

    “诸位王叔也能看出来,朕将你们全都迁往边境,甚至海外了。”朱允炆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否则台王和和琼王可能会怨恨他,不好好办事,这可就不妙了。

    “诸王的作用是什么,是开疆拓土,是传播华夏文化。肃王、燕王等塞王,接下来就要将蒙元彻底消化吸收。至于方法朕已经告诉了燕王,让燕王转告你们。”

    “辽王的目标是东北。虽然先皇设置了两个都司,但现在大明对东北的管辖是极不成功的。辽王的任务就是向女真人推广大明文化,主要是《论语》等有利于教化书籍,鼓励女真人迁往关内,鼓励汉民出关,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黑土地,一年一季也能有很好的收益。同时要抓紧时间在东北建设驿站,形制与关内相同。”

    “而岷王、桂王和粤王,你们的重点在安南、真腊、暹罗国、占城。太祖将其列为不征之国,但如果是他们主动归附,就不算违反《皇明祖训》。至于如何让他们主动,朕之后会详细跟你们说。”

    “台王、琼王和韩王,你们的担子最重,台王和琼王不仅要开发当地岛屿,更重要的是走向海外,海外有无穷无尽的财富等着我们发掘,吕宋岛上有黄金,这就是你们接下来重点要干的事,把吕宋岛上的黄金挖出来运到大明。韩王则要保障台王和琼王的任务顺利进行。”

    “目前琼州岛和琉球的汉人比较少,韩王和粤王要从广东和福建迁人口过去,仍然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朕会往广东和福建迁移人口的。另外,所有迁移者,废除按职业划分的户籍,一律归于民户,重新制定黄册。”

    “齐王,你的藩国区域向东扩大到登州府,藩国改建登州。你的任务是发展同朝鲜和日本的关系,争取让朝鲜也归附中国。日本的金银,尤其是银矿非常多,这都是大明需要的。目前日本正陷入分裂时代,打的脑浆子都出来了。大明不能介入,但可以卖给他们武器嘛,过时的那种,只能用银子买卖,不能只卖给一家,要卖个三四家四五家的,大明把银子赚了,管他们的死活?”

    诸王听了一脸黑线,这皇帝怎么那么无耻,就知道银子金子的。

    “你们也许有不相信朕的,也可能有只想混下去不想干实事的。朕把所有能做的告诉你们,甚至金银矿的的位置都告诉你们,你们去试试,朕相信只要一年就能验证朕的话对不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关系,朕的锦衣卫就要成立了。而且,现在的藩王还是多了点,唐王他们还没封呢,朕的弟弟们还没封王呢。”

    “臣等必尽心尽力,完成陛下所托。”诸王一起行礼。

    “这都是为了大明,朕可以告诉你们,大明以外的土地比大明多十倍百倍,朕能管的过来吗?肯定不能,到时候还要仰仗各位皇叔。成吉思汗分封的汗国现在还存在呢,有一个就在大明的西方,跟大明一样强大。以后大明和那个帝国一定会发生碰撞的。”

    “臣等必然竭尽全力。”

    嗯,改口了,果然还是要有点刺激才行。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朱允炆又道,“目前造纸机和印刷机都已经制作出来,每人每样十台,你们要不要?”

    “多谢陛下。”

    “哎,都是一家人,不用谢,每台二百两银子。”

    诸王:“???”

    刚才是大义凛然的大明皇帝,现在问他的亲叔叔们要钱?

    “陛下,藩国并无产出,平日里花销又大,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啊。”齐王开始哭穷了。

    “陛下,西北荒凉无人烟,更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啊。”肃王。

    “陛下,臣迁藩国还需要一大笔开支,实在是艰难啊。”周王。

    。。。。

    “行了行了,看你们一个个吃的,大腹便便,还好意思哭穷?每台二百两,二十台四千两,不议价。”

    “还有,可以多买,不能少买,必须得买。难道朕的技术都是大风刮来的?建制造厂不用花钱啊?工匠不用给酬劳啊?你们作为朕的长辈,也得体谅一下朕嘛。”

    “燕王,纺织机你们也得买吧,这个可以便宜一点,每台一百两,纺织这种工作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你买个二三百台,不过是两三万两白银,收益却能成倍的增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肃王,谷王等塞王也是。一百两一台根本就不贵嘛。”

    趁着朱允炆喘气的功夫,诸王赶紧说道:“陛下,陛下,我们买,我们买四十台,每种二十台,请陛下休息一会吧。”

    言外之意就是朱允炆你可闭嘴吧,我们买还不行吗,真啰嗦。

    朱允炆达成了目的,很高兴,继续道:“不错不错,毛纺织以后还有三四种器械,都按一百两一台买给你们,哈哈。”

    诸王:“。。。。。。”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造纸机和印刷机的使用问题,你们真的意识到这两种器械的意义了吗?他们比你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也许在你们看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是能让更多的平民读得起书,或者实现儒家教化万民的理想。我只能说,这种想法太肤浅。”

    “作为皇室,我们不能跟士人想的一样,否则这是士人的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士大夫的谎言,但是赵宋信了,所以有宋一代被辽打了被金打,还有西夏蒙古。岁币盟约称臣,丢尽了汉家的脸面。”

    “我大明的国土是太祖高皇帝一寸一寸从蒙元手里抢来的,没有哪一点是多余的。若是还用以前儒家那套方法,大明迟早要毁在他们手里。”

    “在朕看来,造纸机和印刷机的出现打破了儒家一统中原的局面。自武帝独尊儒术一来,知识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就是那些人自傲的本钱。而印刷机的出现表明,现在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和儒家争夺舆论阵地。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诸位皇叔要明白,我们的思想立场和那些儒学出身的官员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他们和农民工匠商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帮助朱家维持大明的稳定。”

    “所以诸王回藩国以后,首先要做的是办报纸,类似大明邸报,但要受众更广,定价必须低,让大部分人能买得起。报纸上的内容要宣传大明的强大,皇帝的英明,藩王的功劳。也可以宣传农民的勤劳,士人的文采,工匠的技艺有多重要,还有商人的重要性。总之要讲所有职业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过多宣传士人。”

    “另外,就是办教育,这件事由朝廷来做,但是书籍会让你们印刷。”

    “朕讲完了,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陛下,不知臣可有事做。”

    得,把蜀王给忘了。

    朱允炆摸着下巴想了一下,不知道让蜀王干什么,蜀王的藩国在成都,却离岷王肃王都不近,没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向西全是山脉,而且现在乌斯藏属于大明,也不需要讨伐,当然也过不去。

    “皇叔,你自己想干什么?”

    “陛下,臣不想要藩国了,想留在应天府。”

    还有主动放弃藩国的?

    “皇叔,这么大的事,你的儿子女儿们同意吗?留在应天府可不像在藩国那么自在。”

    “臣是一家之主,这点事还是当得的。”

    “若是闹到朕这里来,朕可不会管你们家的破事。”

    “回陛下,臣能做的了主,陛下不用担心。”

    “那朕在蜀地的报纸谁来负责?”

    蜀王一阵腹诽,我都不要藩国了,你却担心你的报纸?

    没等蜀王回应,朱允炆就道:“好,朕答应了。”

    “多谢陛下。”

    “你留在应天府想要干什么?”

    “陛下,臣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学问。”

    “既然如此,朕有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做。你在士人中的名声如何?”

    “回陛下,臣略有名望,不值一提。”

    “那就是名望挺高?那。。。”朱允炆半晌没说话。

    本来朱允炆是打算让蜀王负责改革儒学,和传统的儒学打擂台。但他转念一想,现在还是有点早。朱允炆才登基,步子不宜扯得太大。现在朱允炆就觉得步子挺大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问题。若是在让蜀王把儒家牵扯进来,朱允炆可能就吃不消了。

    因此朱允炆改口说道:“那蜀王就安安心心在家里做学问吧。建府的地址自己去找,只要不扰民就行。钱自己出,朕也不会资助。”

    虽然心里骂朱允炆抠门,但蜀王朱椿还是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