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二十四章 缠足

第二十四章 缠足

    船就在岸边没有航行,朱允炆很快就走进了船里。

    “这位公子,小生有礼了。”一士子看见朱允炆进来,身边还跟着下人和护卫,知道他不简单,就站起来行礼。

    “在下朱鼎文,凤阳人士,游学至此,见几位公子雅兴,特来叨扰。”朱允炆一拜,随便编了个理由。

    “哦?在下郑杰,这两位是莫星,崔文博,我等都是应天府学的学生。”郑杰介绍了一下自己和他身边的两位同伴。

    “阁下凤阳人士,又姓朱,莫不是皇亲国戚?”莫星问道,其他两人也看着朱允炆。

    “在下家中只有几亩薄田,怎敢攀上皇家的高枝?几位兄台说笑了。”朱允炆微微一笑,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女子,接着问道,“不知几位在做什么,小生可否加入?”

    听到朱允炆的话,郑杰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嘿嘿一笑,对朱允炆道:“这是秦淮河上最近才出现的玩法,名曰‘赏足会’,女子小脚,摇曳生姿,朱兄以为然否?”

    “我等找了几位青楼女子,欣赏他们的美足,然后评出最美的那一位,就是今天的花魁,得到最多的赏赐。可惜我等银两不够,只能请来三位女子,真乃一大憾事。”

    说着还看了看朱允炆,意思是让他多叫几位?

    朱允炆听了怒火冲天,果然是跟他想的一样,本以为这种垃圾变态的事是在正德年间出现的,没想到现在就已经出现了。

    朱允炆深深吸了几口气,缓了缓情绪,对郑杰三人道:“天子脚下的士子可真是花样百出,在下在凤阳府的时候可未曾见过如此有意思的东西。”

    又对旁边的亲卫道:“将这三人押入大牢。”

    郑杰一听蒙了:“你,你要做什么?你是什么人?”

    那三位女子也傻了,连忙跪下,哆哆嗦嗦的。

    朱允炆不再言语,转身走出了船舱,看着那波光粼粼的秦淮河,再没有心情去赏月了。

    “回宫。明日内阁议事。”

    。。。。

    第二天一大早,朱允炆就到了内阁会议室,等着内阁大臣。

    内阁大臣陆陆续续进了会议室,看到上面坐着的朱允炆还有些诧异,这次竟然来的这么早。见朱允炆满面寒霜,虽然不清楚什么事,却也没人说话。行过礼之后就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等到内阁大臣都来齐了,朱允炆才开口:“朕昨晚出宫赏月去了。”

    赏月应该高兴啊,这看起来可不像,难道赏月的时候出了什么事?大臣们继续沉思,等着朱允炆接下来的话。

    “朕看到了令人发指的一幕,几个大明的读书人,在船上玩弄青楼女子的缠脚,美其名曰‘赏足’。”朱允炆咬牙切齿的说出这几句话。

    这是皇上生气的原因,是因为缠足,还是因为青楼女子?大臣们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看了内阁大臣的神态,就知道他们还没听懂,长吐了一口气,继续道:“郑爱卿对缠足是什么看法?”

    听到这里大臣们恍然大悟,看来皇上是看到缠足厌烦了。那也不对啊,马皇后就是缠足啊,之前也没见皇帝反对啊,怎么这时候反对缠足啊。

    郑沂硬着头皮走出来:“陛下,臣,臣没有看法。”

    朱允炆“哼”了一声,看来这郑沂是赞同缠足的,不认为这是大不了的事。

    “孙爱卿,你呢?”朱允炆又问右军都督孙升。

    “回陛下,臣,臣也没有看法。”

    “你们呢?啊?都没有看法吗?”朱允炆只感觉自己的怒火越来越盛。

    下面一片寂静。

    朱允炆抓起几案上的砚台就砸了下去,砸在郑沂的脑袋上,然后“砰”的一声落在地上。

    朱允炆仍然不消火,“来人,给朕拿戒尺过来。”

    李元一路小跑,把戒尺递到朱允炆手中。

    朱允炆夺过戒尺,走到下面,从郑沂开始,一人打了三下。

    朱允炆这次是真的气坏了,每一下都用尽全力,三个人就打断一根戒尺。

    李元又赶紧拿了另一根过来。

    打完以后,朱允炆气喘吁吁的,气也消了不少,看着下面跪着直不起腰的大臣,冷冷的道:“朕对你们很失望。”

    朱允炆觉得太难了,怪不得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真的难,大明帝国的最有权力的人,没有人看到缠足的危害,更别说去制止了。

    “朕问你们,为什么要给女子缠足?”

    这时候有人说话了,是左军都督胡日飞,军人体质就是好,几个文臣已经趴在上了:“陛下,臣以为是为了满足男人的一己私欲。”

    “这话倒是说的不错。”朱允炆点点头。

    “那缠足可有什么益处?”

    “回陛下,百害而无一利。”胡日飞也是豁出去了,要是再不说话,还得挨打。

    “那该怎么办呢?”

    “应该禁止民间缠足。”

    “说得好,谁来做这件事?”

    下面又是一片寂静。

    过了许久吏部尚书毛泰才道:“陛下,方孝孺可担当此大任。”

    朱允炆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嘿,这毛泰实在是太坏了。方孝孺是宋儒,对缠足这一套本来就不排斥,甚至还推崇,现在让他去负责不缠足的事务,他干还是不干呢;而方孝孺又是朱元璋指明的辅佐建文帝的良才;再加上方孝孺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知名度极高,声望无人能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人才。

    “不错,方孝孺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如今他在何处?”朱允炆赞同的点了点头。

    “回陛下,方孝孺本来跟随蜀王一家回应天府,经过汉阳时去见好友了,可能要晚几天才到。”

    “嗯。有方孝孺在,朕的确可以安心。不过,方孝孺负责宣传,有些事还是需要官府去做。若是方孝孺的宣传没有用怎么办,或者说乡下的缠足怎么禁止?你们可有方法。”

    “陛下,臣以为对多次劝说而无果者可以处罚。”郑沂说道。

    “如何处罚?”

    “杖责三十,并不许其缠足。”

    “太轻了。有句话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无论是父母或是其他人,谁让女子缠足,甚至使用强迫手段,就让他也缠足吧,体验一下缠足的滋味。”

    “陛下,若是父亲逼迫女儿缠足,官府强制给父亲缠足的话,父亲以后无法做工,可能会导致家破人亡啊陛下。”大臣们都觉得这也太狠了。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官府可以让他们和离。至于男的如何,朕才懒得管,自生自灭吧。这一条写入《大明律》,听明白了吗,铁爱卿?”

    “还有,昨天晚上抓的那三个士子,革去学籍,发配琉球岛,将其写入《大诰》。”

    “是。”大理寺卿铁铉道。

    “你们的眼光以后要长远一点,多为朕,为大明,为朝廷着想,不想总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什么责任也不想担。”

    “就缠足这件事来说,你们真的没看出来其中的危害吗?农村妇女缠足以后如何下地工作?怎么照看家庭,天天做一个花瓶吗?你们可有想过这件事?为了一己之私,就置整个大明于不顾,这种臣子,朕不需要。”

    “臣等有罪。”

    “行了行了,别有罪有罪的了,去疗伤吧。李元,给大臣们拿金疮药。”

    “谢陛下恩典。”

    “缠足的事你们要以身作则,朕记得你们家里都有女儿吧,看到缠足的时候闺女疼的死去活来的,你们就忍心?就不心痛?这种糟粕还是趁早去除了好。”

    。。。。。

    等大臣们都出去以后,朱允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今天的确是气坏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全都在当缩头乌龟。

    “李元,方孝孺到哪了?”

    “奴婢不知,奴婢去问问?”

    “去吧。”

    过了一会李元回来:“回陛下,奴婢去了蜀王府,蜀王府的人说,方孝孺去找汉阳知县王叔英去了,王叔英是他的至交好友。”

    “你觉得方孝孺怎么样?”朱允炆突然问李元。

    “这。。。奴婢不知,奴婢只知道他是誉满天下的大儒,太祖高皇帝非常敬重他,蜀王也很欣赏他。”

    “你见过他吗?”

    “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第二次来宫廷,奴婢有幸见了方孝孺一眼,只觉得这人器宇轩昂、丰神飘洒。”

    “想不到方孝孺的名声如此之好,连宫中的小太监都被他折服了。”朱允炆笑了笑,也对见方孝孺有了期待。

    “你下去吧。”

    朱允炆也不知道让方孝孺负责不缠足是好棋还是臭棋,在朱允炆的印象中,宋儒就是朱熹那一套,什么“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又或是“理在气先”、“格物致知”等等。

    说是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然后就成为了官方哲学,朱允炆就对其非常看不惯。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待儒家也是当做工具使用,开始的时候科举都不常开,后来发现人才缺乏才按时开科举。

    朱允炆就更不喜欢理学了,完全禁锢人的欲望,朱允炆想做的就是让人的欲望释放出来,没有欲望,怎么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呢?

    “等方孝孺来了再说吧,若是太顽固,朕也不会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