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三十八章 卫生纸

第三十八章 卫生纸

    “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你就跟严爱卿讲,他会尽量满足你的。”

    “你在《大明日报》上发的关于毛纺织的文章就挺好,以后可以多向民众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另外,严爱卿,你要多鼓励鼓励,让那些识字的工匠多在报纸上发些技术方面的文章嘛。冶铁,建造,木工,等等,都可以发。知识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才能进步。”

    “《大明日报》的篇幅不够,你可以再办一个报纸,就叫《技艺》好了。还可以办与《技艺》配套的杂志,什么叫杂志,杂,即多;志,即记事之文。杂志是一种统称,以后不光技艺可以办杂志,其他的礼仪、地理、史家、职官等等,都可以办杂志。”

    “《技艺》就开杂志的先河吧。技艺报纸就办半月报,一月出两期,内容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能够让平民百姓看明白。而《技艺》杂志则是要严肃认真,譬如王科在《大明日报》上发的第一篇文章,若是再详细完备一些,就可以收录进《技艺》杂志。”

    “《技艺》要成立总编辑部,聘请专门人士,对每人发来的文章进行遴选,必须是要能够促进大明技艺发展的文章才能收录,要制定最高标准,做全大明最顶尖的杂志。”

    “创刊的时候跟朕说一声,朕亲自来写创刊语。”

    “还有。。。”正在朱允炆要问一下对技艺进步的悬赏进展如何的时候,房间的门被一个工匠撞开了。

    朱允炆现在待的是制造厂厂长谢成的办公室,进来的看样子是一个领头的工匠。

    “厂长,不好了。。。”那工匠一看房间里有这么多人,立马停住了,不知要要不要接着往下说。

    “你说什么事。”谢成吩咐道。

    “厂长,造纸厂那边出事了。有一大批造出来的纸都是废纸,完全不能用。”

    朱允炆一听,这事可不小,追究起来,这责任可不是一个人能兜得住的,便说道:“走,一起过去看看。”

    谢成见朱允炆对此这么感兴趣,心里暗道一声不好,偏偏是在皇上在的时候出事。

    由那工匠领头,朱允炆一行人朝着造纸厂的制造车间走去。

    “你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朱允炆问那工匠。

    工匠看了谢成一眼,不知道要不要说。

    “这位是大官,丁长二,你就直说就行,没什么可隐瞒的。”谢成转过头来又对朱允炆说,“这是丁长二,造纸厂负责纸浆生产的指挥。”

    丁长二见谢成同意了,便开口说道:“我对事情的经过也不太清楚,刚才我觉得肚子疼,就对生产纸浆的工匠说了一声,让他们放慢生产速度,以免出现差错,我要去一趟茅房。”

    “等我出来走到半路又觉得疼,然后又回去了,这样来来回回四趟。等我缓过来以后我才回去的,然后就看见里面乱成一团,章小四跟我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纸的生产出了大错,生产出来的纸全都不能用。”

    “怎么个不能用法?”朱允炆又问。

    “生产出来的纸太软,根本就不能用来写字印刷。”

    “是哪里出了问题?”谢成脸上也带着急色。

    “小的不太清楚,还没搞明白我就急急忙忙去找厂长你了。”

    “那就过去看看吧”。

    说话的时间就已经到造纸区域了,现在造纸厂扩大了很多,越发的有后世工厂的味道。

    “先不去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先把废纸拿过来看一下。”朱允炆虽然啥也不懂,但这也不算瞎指挥。

    不一会废纸拿过来,朱允炆接过来一看,哟,这不就是卫生纸吗,只不过是那种最劣质的卫生纸,比较粗糙。

    不过朱允炆没提这一茬,而是对丁长二道:“你去把各个环节的指挥都叫过来,我有话要问。”

    丁长二领命而去,朱允炆就把手里的卫生纸给严震直,谢成和工部的其他几个官员看。

    “诸位爱卿能看出什么来吗?”

    很快,一个个大臣都摇摇头,对朱允炆道:“臣愚钝,仅凭这些纸张看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朱允炆让他们看的不是这个,但他们显然没往擦屁股这方面想,谁会闲着没事想这个。

    朱允炆也没说话,就等着丁长二回来。

    很快,丁长二就带着指挥们小跑而来,然后老老实实地站在朱允炆面前。

    不需要知道朱允炆的身份,只要知道厂长谢成在这个青年面前也是恭恭敬敬的就行了。

    “你们把问题搞明白了?”朱允炆首先问这个。

    各位指挥互相看了一下,没有作声。

    “赶紧说啊。”朱允炆没急,谢成急了,这可是关系到他的前途的事。

    最后还是站出来了一位,“禀告这位少爷,是木材的缘故,造纸用的木材都是松木、杉木等木头,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里面掺入了杨木,所以造出来的纸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谁负责木材的运输和检查?”

    “禀告少爷,木材的运输是由造纸厂安排人去拉的,检查也是由他们做的。”

    “能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吗?”

    “是,不同的人拉来的木材不会放在一起,是分开放的,今天用的这些木材都是臣的侄子拉来的。”

    怪不得让他出来回答,原来是家属。能追查到负责人,造纸厂还是对制度用了心的。

    虽然朱允炆对造出卫生纸很意外,但该罚还是罚。

    “虽然是你的侄子,但跟你也没什么关系,每辆马车不止一个人吧,应该有好几个人,就罚他们半年的酬劳,你可有异议?”

    “半年,这也太重了,这。。。”这位工匠难以接受。

    “住嘴。你可知道造出这么多废纸给工厂造成了多大损失,只罚半年酬劳,没有开除你就已经是少爷仁慈了,还不感谢这位少爷开恩。”谢成打断工匠的话。

    “使用木材的人没有及时发现杨木和杉木的不同,罚两个月的酬劳。”朱允炆继续道。

    “厂长谢成没有发现里面的问题,罚俸一年。”

    “是。”谢成乖乖接受,造成这么大损失,还正好让朱允炆碰上,只罚俸一年已经是开恩了。

    “木头打成木浆就看不出区别来,所以后面的人就不罚了。”

    “再说说奖励的事。”

    在场的各位一听奖励愣了,这不是大大的坏事吗?怎么还有奖励?

    “丁长二,你出恭完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一听朱允炆问这种问题,他们就不是愣住了,而是直接傻了。

    这皇上/少爷真重口味,现在没有重口味这个词,但心里想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丁长二不知道该不该回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快点说。”还是谢成催促他。

    “小民,小民觉得腚疼。”丁长二说完这句话,脸都红了。

    “为什么会腚疼呢?”朱允炆继续问。

    “因为小民是用茅草擦腚。”丁长二的声音小的跟蚊子似的。

    “一群大老爷们你羞什么。”朱允炆把卫生纸扔给他,“那你用这个呢?”

    丁长二攥了攥卫生纸,又打开看了看,然后由搓了搓,欣喜的道:“这是那些废纸?要是用这个,肯定就不疼了。”

    其他人一听也意识到了,虽然这废纸不能用来写字,但用来擦屁股还是很好用的,再也不用用什么厕筹、土块、茅草了。

    “你们先下去吧。”谢成挥了挥手,把工匠们都赶出去,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严肃的话题了。

    “你们都想到了?”朱允炆笑着对臣子们说道。

    “陛下英明。”他们服了,这皇上的脑袋瓜就是好使,总能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

    “给那个工匠的侄子和相关人员的奖励就由谢爱卿安排,不要比罚的酬劳少”。

    “大明有六千万人,如果他们都能用上这种软纸,朕叫他卫生纸,每个人一天用一次,一年得用多少,六千万人能用多少,一年能赚多少银子?”

    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得不出具体答案,但其中的利益就绝对让人眼红心跳。

    “陛下英明。”

    “谢爱卿接下来一段时间就着重抓这件事情,继续扩大造纸厂的规模,对造纸器械进行改造,专门用来生产卫生纸。”

    “对造纸器械的改进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卫生纸的需求量比一般的白纸大得多。还有着更重要的是对卫生纸技艺的改进。”

    “这些卫生纸你们也看到了,太粗糙,也太软,就算是放在净房里都不太合适,所以要让卫生纸在软的同时更滑,也更坚韧。”

    “再就是卫生纸的分级,贵族用的卫生纸和平民用的肯定不能是一样的,要专门造出给贵族用的卫生纸来,卖给他们的价格当然也更贵,平民的话就简单一点,更重要的是便宜。”

    “可以把卫生纸卷成一卷卖,普通的一卷就买几文钱,甚至一文钱,而质量更好的卖给贵族的那种就比普通的贵十几倍就行了。”

    “最终价格如何可能还需要造纸厂根据生产成本来确定,一开始生产的少,价格高一点也没关系。”

    “最后就是扩大规模的问题,造纸厂要把生产卫生纸的技术编成册子卖给商人或其他人,价格也是你们自己定,一定要让卫生纸传到全大明,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各位臣子听到朱允炆把卫生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心里除了佩服就没觉得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