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六十三章 对《国富论》的讨论(三)

第六十三章 对《国富论》的讨论(三)

    朱允炆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现在天已经黑了,李元和余庄全蹑手蹑脚的把灯都点起来。

    平常这种事都是下面的小太监来做,哪用得着这俩贴身大太监。

    今日气氛不对,李元让其他太监宫女全都远离乾清宫,这种小事就只能他们俩来做了。

    等李元点亮最后一盏灯,悄声走到朱允炆身边,小声说道:“陛下,要不要用晚膳。”

    说完还看了一眼下面跪了一下午的大臣们。

    太惨了,李元在心里啧啧感叹。

    啥事不能顺着陛下来啊,非得较劲,吃苦头了吧。

    再看看旁边坐的都不得劲的严震直。

    喝了那么多茶,早就想要出恭了吧。

    朱允炆听到李元的话,也感受到了肚子的抗议,对严震直道:“严爱卿,陪朕去西暖阁用膳。”

    说完起身离去。

    严震直待朱允炆的身影消失,站起来就往厕所跑。

    今天下午喝水实在是太多了。

    等严震直到了西暖阁的时候,发现朱允炆不在,只有李元等在那里。

    “严阁老,陛下走到一半又改主意了,决定就在东暖阁用膳。”李元说道。

    陛下好坏啊,严震直一眼就瞧出来朱允炆打的什么主意。

    于是严震直又往回走。

    还没进门,严震直就闻到了芝麻油也就是香油的浓郁的味道。

    “这也是陛下吩咐的,今天的饭菜放了许多芝麻油。”李元跟在后面小声说道。

    严震直捋了捋胡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皇上怎么跟小孩子似的。

    严震直进了暖阁,一看朱允炆已经开吃了,也没有说话,行了一礼后就默默端起自己的饭碗。

    严肃的气氛似乎在饭菜端进暖阁以后就变味了,掺入了香油的味道。

    严震直坐在下面,能清楚地听见毛泰等人咽口水的声音。

    搞得严震直都有些不好意思,想要分一些饭给他们。

    严震直当然不敢,处于对他们的同情,只能加快速度,好让光禄寺赶紧把饭菜端走。

    “严爱卿吃慢些。”朱允炆打破了暖阁的寂静,也打破了食不言的规矩,“不要这么抢,再吃两刻钟。”

    得,被陛下看出来了。

    严震直一脸无奈,同情的看了其他大臣一眼。

    不是我不帮你们,是我也无能为力啊。

    一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饭菜终于撤下去了。

    严震直觉得毛泰他们的口水都要咽光了。

    别说,虽然有人在身边一直咽口水有些不自在,但总觉得这饭比平常香了很多。

    是芝麻油的缘故吧,一定是的。

    严震直默默地道。

    晚饭吃完了,暖阁里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寂静。

    毛泰越来越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在听着闻着严震直吃饭以后更是如此。

    朱允炆这时候反而无所谓了,吃饱了饭要先休息一下。

    就算这时候有大臣求饶,朱允炆也要让他等两刻钟。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运动,也不宜用脑。

    朱允炆往沙发上一趟,闭目养神。

    毛泰等人趁此机会赶紧交流,想要划出个能让朱允炆接受的道道来。

    但他们又不能说话,就只能眉目传情。

    李元和余庄全站在两边,看着他们挤眉弄眼,简直要笑死了。

    谁能想到堂堂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几个人,在暖阁眉来眼去呢。

    严震直看着他们这样交流信息,无奈的摇摇头。

    这帮同僚真是没救了。

    还好方希直有骨气,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怎么解缙也参与进去了呢?

    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反正过了一会,他们似乎是商量好了,得出结果了,再次跪好等着朱允炆醒来。

    太没有志气了,严震直讲这些全都看在眼里。

    想想宋朝的文人,敢和皇帝较劲。

    再看看他们。

    唉,人心不古啊。

    两刻钟以后,朱允炆没有做坐起来,再过一刻钟,还是没有。

    “陛下是不是睡着了?”李元对余庄全说道。

    “过去看看?”

    “不要了吧,让陛下睡一会。”

    李元话音未落,就感到背后深深地寒意。

    李元转身一看,大臣们横眉怒目,发指眦裂。

    打了个哆嗦,李元连忙小跑到朱允炆旁边,小声说道:“陛下,陛下。”

    喊了两声,朱允炆坐起来,打了个哈欠:“过了多长时间了?”

    “回陛下,三刻钟了。”

    “还好。”朱允炆瘫在沙发上,“没什么事吧?”

    “陛下,臣有本要奏。”

    毛泰的声音响起。

    “诸位爱卿改变主意了?”朱允炆坐直了身子,说道。

    “回陛下,臣等万不敢让《国富论》刊行天下,请陛下三思。”

    “这个好商量。”朱允炆妥协了一下,“现在要说的是大明总的经济政策的问题。”

    “所谓经济,是朕为《国富论》中的学问起的名字,实质大明各种物品的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

    “朕要的,是从重农抑商向重商主义的改变。”

    “这个。。臣等也无法接受重商。”毛泰有些尴尬。

    自宋代迄今,虽然商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以后,甚至还出现了士商合流的景象。

    但总的说来,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因为商人不事生产,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是货物的搬运工。

    在全国各地的物资都缺乏的情况下,你将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得到利益的只有商人。

    况且现在仍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商人的确是没什么大的作用。

    朱允炆强压住心里的火气,说道:“朕换一种说法,重工。”

    “工是工匠的工。工匠们同样创造出了新东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尔等不能否认工匠们的价值吧。”

    “但工匠并不能让人们填饱肚子。”毛泰说道。

    “啪!”朱允炆一拍桌子:“那你现在想要说什么?”

    “臣要说的是陛下应该徐徐图之,可以让朝中大臣先看《国富论》,以后再慢慢推广。”

    “等到时机成熟,陛下所说的改变经济政策就水到渠成了。”

    朱允炆算是看懂了,这帮老家伙,分明是不想自己背锅。

    皇上你还年轻,有时间慢慢熬,等我们致仕了,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我们也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