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六十九章 胥吏学院

第六十九章 胥吏学院

    事情是做不完的,所以得一步一步来,现在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战争,所以按照一切不变也没什么关系。

    七个试点城市成长起来了,才是朱允炆大展宏图的时刻。

    到目前为止朱允炆做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工作,并没有改变什么。

    “胥吏学院是一定要单独建学的。”朱允炆斩钉截铁的告诉黄子澄。

    “臣遵旨。”这种事毛泰和黄子澄都无不可,只要不让小吏当官就行。

    “教材同样由朕亲自来出,你们就不用管了。黄爱卿仍然是负责校舍的建造,毛爱卿则要负责对小吏人员的删选。”

    黄子澄道:“陛下,当初校舍建造是按照官员和胥吏两部分准备的,因此行政学院的规模比较大,如今要建胥吏学院,那行政学院。。。”

    “先建造一部分,其余的等行政学院规模扩大以后再建。胥吏学院就选在行政学院的边上好了。”

    “是。”黄子澄没问题了。

    建造嘛,又不用他管,所以他没什么事,选好址就行。

    毛泰也问道:“当初先帝让布政司、府、州、县各衙门登记胥吏的名册,只需要张贴公布于众就可,并未上报吏部,所以现在吏部没有胥吏名册。”

    听了这话朱允炆赞叹自己有先见之明,说道:“在当时商议建造行政学院时,朕不是说让吏部重新登记胥吏吗,进行的怎么样了?”

    “还有《大明官吏法》,三法司编的如何了?你们可有消息?”

    “回陛下,如今离京城比较近的已经全都上报到吏部,边远地区还没有消息。臣不太清楚《官吏法》如何了。”

    “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海南岛和台湾岛都通知到了吗?”

    毛泰擦了擦汗,自从新帝登基以来,他总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回陛下,台湾岛没有通知。”

    朱允炆一听,差点急了,但他一想,现在台湾岛上只有台王朱楹和他带过去的人,有没有建城都不好说呢,官员估计也没几个。

    于是朱允炆说道:“那就算了吧。记住,虽然这些地方离京城比较远,鞭长莫及,但他们都是大明的国土。以后朝廷下达的诏令都要传达到那里去。”

    “是。”黄子澄和毛泰应道。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朱允炆觉得已经讲的差不多了。

    “陛下,胥吏事务繁冗,人员众多,如何选拔小吏进入学院,多长时间才能让他们离开,还有这胥吏学院如何划分?”毛泰问。

    朱允炆一脸不可思议:“学院的规章制度你也要来问朕?朕要你何用?”

    “臣怕又把事情搞砸了,所以臣要问的清楚一些。”毛泰低下头,有些难为情。

    “胥吏学院和行政学院朕就一起说了吧,虽然这俩面对的对象不同,但基本标准还是一直的。”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朱允炆有些心累。

    大明皇帝还要负责一所学院的制度的制定,说出去谁信啊。

    “官吏的挑选首先看能力,当然要选平日里工作完成得好,邻里乡亲一致赞扬的了。”

    “培训期的话。。。”

    朱允炆迅速搜了一下资料,发现各国的公务员培训时间都不长,或者说很短,一般在三个月到一年之间。

    但现在朱允炆要官吏们形成一种新的做事方式,时间肯定不能太短,太短了不够用。也不能太长,太长了影响官吏工作。

    想了一下,朱允炆说道:“培训期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吧。半年后每个月都进行一次考试,合格者提高半品。”

    “提拔?”毛泰有些疑惑,以前皇上可没说过这个。

    “对,本来选出来的就是做事能力强的,培训之后当然要提拔。”朱允炆也是才想到的。

    “那小吏怎么办?”

    “合格的小吏全都去试点城市。”朱允炆这也算是不择手段了。

    “说到提拔,朕又想到一件事,凡是吏部考核优秀可以提拔的官员,全都要先到行政学院培训半年,半年以后在到新的位置上去。”

    这简直就行乱来嘛,毛泰心里想,“陛下,那有急缺该如何是好。”

    “这倒也是。”朱允炆摸着下巴想了一想,还是决定不改,“有急缺的话让上面的官员暂代,比如知府空缺,让布政使暂代。一直到新官员上任。”

    出了问题陛下就改了,毛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不看好这项政策。

    朱允炆也不看毛泰什么反应,继续说道:“一年半以后还未合格的学员,就让他们回原职行了。”

    “学院也不必划分,反正培训官吏就只有一个目的。不过行政学院可以再设一个研究生院,合格的学员若是有意可以进入研究生院,进行更高水平的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陛下,何为毕业?”

    “毕业?肄业是何意?”朱允炆反问了一句。

    “肄业指修习课业。”

    “修习课业考核合格后为毕业,授予毕业证书,上书姓名时间等内容,表示学习结束。”

    “行政学院的学员半年后考核合格,就要毕业,要授予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同样如此。”

    “最后考核没有合格,叫做结业,给予结业证明。”

    虽然还是不太清楚,但黄子澄还是拱手道:“谢陛下解惑。”

    回去问问其他人知道毕业的意思不。

    又发明了两个新名词。

    朱允炆接着道:“另外,行政学院再设一个民族学院,专门培训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土司,他们要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其他做官的学问。”

    这就是朱允炆在为改土归流做准备了,虽然沐家为大明永镇云南,但只有一个沐家可不够,得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

    土司就是被消灭的对象。

    这是什么操作毛泰和黄子澄也没看明白,在太学不是有很多学员吗,为什么还要在行政学院在设一个。

    不过没关系,应下就好了,反正就教授四书五经,在哪不一样。

    “朕已经回答完了,毛爱卿还有什么问题。”

    “臣没有问题了。”

    “黄爱卿呢?”

    “臣也没有。”

    朱允炆做完这件事,终于可以进行下一件事了:“那好。黄爱卿你就先回,毛爱卿留一下。”

    “李元,余庄全,你们去内阁和三法司,请内阁诸位大臣来暖阁,让臣三法司带着《官吏法》的书稿。”

    “奴婢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