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七十章 官吏法

第七十章 官吏法

    为什么当初朱元璋把三法司放在城外呢?

    朱允炆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好像是因为朱元璋觉得三法司怨气太重。

    那放在皇宫内,有龙气镇压岂不是更好?

    而且也没听说其他朝代会单独把三法司摘出去的。

    不过也无所谓了,谁能搞懂朱元璋的想法呢。

    朱允炆看着下面站着的内阁大臣,五味杂陈,刚议完国富论,还和他们生了一通气,现在又聚在一起了。

    朱允炆也不是小气,但刚生完气再见面,心里总归是有那么一点不自在。

    虽然这是朱允炆单方面的生气。

    果然是三法司的最慢,等人都到齐了,朱允炆道:“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要商讨一下《大明官吏法》的事宜。暴爱卿,跟他们讲一下。”

    暴昭躬身称是,然后转过身面对着大臣们。

    “皇上深感吏治之艰难,官吏腐败和官吏食不果腹的现象也让皇上痛心疾首。”

    “为了加强和规范吏治,保障官吏的权益,促进官吏正确履职尽责,皇上特命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制定《大明官吏法》。”

    末了暴昭又补充了一句:“此处法之含义与律之含义一致。”

    中国法律分为律、令、格、式,法是对其的统称,但并不会作为法律的名称。

    从秦律开始,各个朝代编订的法律都以律为名,朱允炆这也算是开了先河了。

    反正是皇帝,怎么舒服怎么来,他就听着某某法比较顺耳。

    因为是针对某一事项制定的法律,篇幅肯定不能和《大明律》相比,所以没有分卷,而是学朱允炆的书,分了章。

    暴昭继续道:“第一章名例,第二章官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力,第三章胥吏的条件、义务与权力,第四章。。。”

    “停停停。”朱允炆喊道。

    这得说到啥时候啊。

    “不要在读了,待《官吏法》印刷以后让他们自己看吧。朕还不知道你们编的情况如何。”

    暴昭沉声道:“回陛下,《官吏法》目前只定下了目录,法令内容还不到一半。”

    朱允炆摸不清这究竟算快还是算慢。

    以《大明律》为例,吴元年十月,朱元璋让李善长等人议定律令,十二月,就编成《律令》四百三十条。

    但《大明律》的大修又是另一种情况,洪武六年定《大明律》用了八个月,洪武二十二年重修《大明律》,一直到三十年才修成,用时八年。

    时间相差太大了,朱允炆都不知道怎么才算是正常进度,只能夸奖道:“三法司做的不错,《官吏法》是吏治的重中之重,对今后法律的编订也是很好的经验借鉴,三法司一点也不能马虎。”

    “臣遵旨。”

    有皇上的命令,现在的人还没几个敢投机取巧的,更何况这些臣子们。

    这时郁新问道:“那陛下叫臣等来是有何事?”

    急躁了啊,没搞清楚状况就把内阁全都召集过来,是有些不妥。

    现在法律没制定完,也没啥可讨论的,难道只讨论一半?

    “暴爱卿把已经制定完成的给诸位爱卿看看吧。”

    只能这样了啊,难道刚来就让他们回去?

    朱允炆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一个人看几张,看得快也是要花费时间的。

    以后一定要多印刷几份,朱允炆心想。

    内阁讨论成了图书漂流现场怎么行。

    朱允炆也还没看呢,他也不想看了,对余庄全说道:“朕出去走走,庄全,你在此等候,诸位大臣读完以后你就通知朕。”

    “暴爱卿,陪朕走走。”

    说完就出去了。

    等朱允炆出去以后余庄全才反应过来,没问皇上去哪啊。

    京师冬天的天气除了风雨交加就是阴云密布,昨天刚下过雨今天是难得的晴天。

    朱允炆和暴昭走在一起,两人一前一后在宫内散步。

    朱允炆眯着眼看着天上的太阳,问道:“暴爱卿怎么看待《官吏法》。”

    暴昭不清楚朱允炆喊他出来是什么意思,谨慎答道:“臣以为《官吏法》对改善吏治作用甚大,陛下英明。”

    “哎,暴爱卿有一说一,朕不会怪罪你的。”

    暴昭道:“那臣斗胆说一句,臣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单独为官吏制定一部法律。”

    现在的《大明律》包罗万象,再加上《大诰》,解决现在的各种问题的确是足够了,而且也没有单独制定法律的先例,暴昭不明白也是正常。

    “暴爱卿认为《大明律》如何?”朱允炆问。

    暴昭答道:“臣以为《大明律》已经非常完备,比之前代的《唐律》之流都要周密,不需要再更改。”

    暴昭的确是这么认为的,洪武三十年全新的《大明律》颁布,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律也不为过。

    “暴爱卿说的没错。”朱允炆也认为《大明律》的确是相当完备的一部法律,“太祖高皇帝不许嗣君变乱成法,那如今的《大明律》百年千年后都一字不改了吗?”

    这种问题暴昭哪敢回答,所以他低着头不说话。

    朱允炆声音里带着惆怅:“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朕眼里,没有什么是完备的,今天是完备的法律,可能到了明天就不适用了。”

    “以后所有法律都单独制定,比如专门针对商人的法律,针对军人的法律,针对皇室的法律,甚至是立嗣,都要按照法律。”

    暴昭听了大惊失色,立嗣可是皇帝自己的事,怎么能用法律做规定呢。

    “走吧,他们已经读完了。”朱允炆看到了正在走来的余庄全。

    回到暖阁,大臣们已经在等着了。

    “好了,诸位爱卿看完了,说说吧。”

    朱允炆给了暴昭一份后世的法律做参照,所以朱允炆相信里面的漏洞应该很少。

    郁新先说道:“臣从未想过律令竟然还能这样编,子晟兄大才。”

    “臣也以为这《官吏法》词严义密,并无需要更改之处。”严震直道。

    朱允炆没想到他们的评价这么高,连忙打断他们:“朕是让你们提问题的,不是来夸赞的。”

    “臣现在看不出问题,需要全都编完后再看。”郁新也无奈,写完的这部分都是基本规定,比如官员的升降,奖惩啥的,的确是看不出什么来。

    很多内容还没有编写呢。

    朱允炆看了暴昭一眼:“那就等三法司全都制定完成再来审阅吧。”

    “明日是腊八,朕给你们放一天假,休息一日。”

    “多谢陛下。”这是真心实意的。

    又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