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八十一章 军改

第八十一章 军改

    军委将领们都作沉思状,至于是不是真的在思考军制的事,朱允炆就无从知晓了。

    朱允炆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历史的局限性在这里,再加上朱元璋将许多规矩都给定死了,朱允炆无所谓,大臣们可不敢突破这些条条框框。

    在他们思考的空隙,朱允炆也在想应该怎么改革卫所制。

    卫所制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制度,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屯田制。

    军队的粮饷就是屯田的粮食收获。

    至于出征作战,费用都是从国库里出。

    这也是为什么文人从来都不喜欢战争的原因,现在打仗没有回报,全都是付出,如果不是皇帝坚持,文官集团是一定坚决反对打仗的。

    宋代为什么宁可给辽金元岁币也要压制武人?

    除了对武人的忌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得不偿失。

    一年的岁币才多少,打一场仗,既会增加武人的威信,也耗费大量的钱财。

    明显是吃力不讨好嘛。

    现在的屯田制就是为了让军队自己养活自己,若是费用全都从国库里出,不出几年大明就会垮掉。

    负担不起啊。

    百万军队人吃马嚼,谁能供养的起。

    现在朱允炆要改革军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屯田的问题。

    包括土地的问题和军户的问题。

    相比于军户来说,军匠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问题。

    “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好主意?”

    朱允炆觉得他们思考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安东河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卫所与屯田互为表里,要想改革卫所制度,屯田制度同样要改。”

    “不错,想到点子上了,与朕想的一样。”朱允炆说道,“重要的是方法,屯田问题怎么解决?”

    安东河接着说道:“先帝说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屯田是为了满足军士需要,所以必须要找到其他方法供给军队所需,才能对屯田进行改革。”

    “继续说。”

    安东河拱手道:“臣暂未想到好办法。”

    能想到的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实行了,朱元璋又不是傻子。

    这并未出乎朱允炆所料。

    “谁想到了?朕要听的不是问题,而是方法。”朱允炆问其他人。

    这时郭洪说道:“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但说无妨。”就怕他们想法不够大胆。

    郭洪现在还跪着呢,他扭了扭身子,说道:“臣。。。”

    朱允炆心里笑了一下:“郭爱卿平身吧,李元,给郭爱卿一块卫生纸,让他擦擦头上的血。”

    刚才镇纸把郭洪的头磕破了,应该是镇纸一角砸在了头上。

    看他的样子好像没有砸傻。

    “谢陛下。”

    郭洪简单收拾了一下,说道:“开中法实行以来,效果良好,商人为了获得盐引,积极向边镇运输粮草,马匹。臣像是不是可以将此法应用于屯田上。”

    “哦?”朱允炆来了兴趣,“怎么个应用法?”

    “臣以为可以将土地交给商人耕种,只要他们每年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就行。”

    有意思,竟然有人往商人身上想,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了啊。

    朱允炆还没有说话,下面就有人反对了。

    繆盛说道:“臣以为将开中之法应用在屯田上断不可行。”

    “原因呢?”

    繆盛道:“如今军士三分守城,七分耕种,若是将屯田交给商人,耕种的军士该如何处置?”

    郭洪回答:“继续让他们耕种就行了。”

    繆盛立马反驳:“那与朝廷屯田又有什么区别?”

    “若是将军户废除呢?”朱允炆问。

    这次繆盛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索了一会才说道:“军户问题事关重大,臣不知道废除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不敢妄言。”

    朱允炆一直在想,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些。

    疾风骤雨式的改革并不会给民众带来更好的生活,思想跟不上,只会扰乱社会秩序。

    军制问题又不能不改,因为以后会更难。

    “将屯田全部收归朝廷所有,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朱允炆问。

    胡日飞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这会激起民愤的。屯田名义上本来就是朝廷所有,实际上是归军户所有,朝廷再次将屯田收归朝廷,说不过去。”

    “若是废除屯田和军户,以前所有屯田均归耕种者所有呢?”朱允炆又问。

    “那逃兵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而且军士粮饷问题就无法解决。”胡日飞觉得朱允炆是在胡闹。

    “愿意放弃屯田者可以取消军户归于民户,从军者可以退役,朝廷可以出钱或粮食给予屯田户补偿,如何?”

    朱允炆觉得他找到方法了,用户籍和一部分粮食钱财换取屯田户手里的田地。

    这下将领们没有说话,他们也不知道对军士来说这两者之间哪一个更重要一些。

    胡日飞说道:“臣不能确定。”

    “好!”朱允炆一拍手,“不能确定就对了,这件事就由参谋部负责,每一千户所选择一百户,每一百户随即选择十户,调查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边镇和其他布政使司各占一半。”

    安东河有些无奈,“陛下,该如何调查?”

    朱允炆道:“从军士中挑选一部分人,问他们愿不愿意加入加入民户,条件是朝廷收回屯田,但是会给予一部分补偿,加入民户后随便去哪都可以。”

    “参谋部负责将统计结果记下来,最后汇总,只要超过一半的人接受这个方法,就能够实行下去。”

    安东河听了眼前一亮,“陛下英明。”

    朱允炆却是叹了口气,独裁的办法行不通的话,就只能使用民主的方法了。

    不愿意的继续世世代代做军户,愿意的就可以成为民户了。

    也不知道户籍对他们的吸引力如何。

    若是太多的人想要加入民户,朱允炆也有办法,现在倒是没必要提。

    “好了,参谋部着一段日子就先忙这一件事吧,这也是参谋部成立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不要让朕失望。”

    安东河跪拜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