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八十八章 对倭攻略

第八十八章 对倭攻略

    相比于贵族,领主,武士,农民,奴隶来说,商人无疑要好利用的多。

    虽然倭国一直在强调倭国本位,但作为朝贡体系的一员,他们对大明又是充满着崇拜之心。

    大明的风尚会在倭国流行,大明的文化受到倭国人追求,大明的货物受到倭国贵族的推崇。

    倭寇之所以一直存在,就是为了抢夺大明的东西。

    “杨爱卿,如何扶植大明商人,需要扶植多少商人,如何保证我们扶植的商人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朱允炆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杨士奇看起来是胸有成竹,“臣在倭国时注意到,他们的贵族特别想要大明的货物,因此他们是大明争取的对象,贩卖到倭国的货物首先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倭国的商人曾经围绕与大明的贸易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大内氏,今川在足利义满面前争论不休。肥后的菊池武政、大隅守护岛津氏久也都曾先后向大明派出了使节,均因没有国王的表文而被先帝拒绝。”

    “还有这事?”朱允炆没听说过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回陛下,是洪武十年和十四年发生的。”

    “嗯,你继续说。”

    “是。现在足利义满虽然一统南北,九州岛上要与大明进行贸易的声音仍然很大,只是因为京都反对的声音更大,才压了下来。”

    朱允炆又问:“哪些人反对?”

    杨士奇说道:“首先是公家学者,他们认为向大明朝贡有失大体,有人说日本虽小国,皇统相继,独立而为天下皇帝。很明显是反对向大明朝贡的,正常的贸易也不可以,因为大明占据优势。”

    “另外,足利义满身边的五山僧和武将也不赞成,他们也认为大明并没有将倭国平等对待。”

    “但是,足利义满还是比较倾向于与大明交往的。”

    “臣到了倭国最大的感受就是铜钱极其缺乏,在宋朝时期,宋朝与倭国往来频繁,铜钱取代倭国实物货币成为倭国的主流货币,有元一代,两国关系中断,倭国使用的铜钱仍然是宋朝时期的。”

    “先帝在时足利义满两次请求册封,也是为了获得大明的铜钱,臣到了倭国他们用银子购买武器,也是因为他们的铜钱比较少。”

    听了杨士奇的话,朱允炆想起了美国轰开倭国的大门以后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事。

    通常情况下,一两银子差不多是一千文铜钱,而在晚晴时期,因为白银外流,一两银子相当于两三千文铜钱。

    倭国情况有所不同,他们铜钱少白银多,列强得知这件事以后,用铜钱兑换倭国的白银,给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听杨士奇这么一说,现在倭国就出现这种情况了啊。

    现在大明是白银少铜钱多,正好和倭国互补。

    朱允炆道:“杨爱卿,足利义满若是坚决要与大明重建朝贡关系,其他人是拦不住的,这样一来,大明可不可以用铜钱换倭国的银子?”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此法可行。”

    “那就好。”朱允炆乐了,“这件事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既然足利义满想要铜钱,朕就满足他。”

    “这样,过年以后,士奇你就作为真的特使出使倭国,就说朕听闻他们缺少铜钱,体谅他们的难处,愿意给他们铜钱,让他们用铜钱换就行了,一两银子可以换。。。”

    现在朱允炆不知道倭国的银铜比价。

    杨士奇道:“现在倭国一两银子只能换四百到五百文铜钱。”

    “那一两银子换七百文铜钱。”听朱允炆的语气,还以为他很大方。

    这样来钱还是慢,朱允炆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直接让他们用银子购买大明的货物来钱快。

    有那么一瞬间,朱允炆甚至想过鸦片,现在叫罂粟粟,不过这种玩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是杀敌一百自损一千,朱允炆马上就排除了这个选项。

    烟草是最好的,利润高,毒性还不大。

    问题是烟草现在还在南美洲呢,大明没有啊。

    只能以后再说。

    朱允炆接着道:“同倭国的贸易也不能停,杨爱卿也要抓紧。”

    “看看大明有什么东西是不值钱而在倭国是奢侈品的,都可以贩卖过去。”

    “朕让刘锦建造镜子厂,这可是个好东西。”

    “看到没有,就是这个。”

    几案上就放了一个镜子,朱允炆拿起来给杨士奇。

    杨士奇的反应就不必说了,反正最后他是心服口服。

    “这个送你了。”朱允炆看杨士奇爱不释手的样子,撇了撇嘴,有些嫌弃。

    长得帅了不起啊,大男人照什么照。

    “多谢陛下。”一块镜子而已,杨士奇行的却是三跪九叩大礼。

    把镜子小心翼翼收好,杨士奇说道:“臣以为丝绸和棉布也是很好的货物。”

    丝绸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商品,瓷器倭国倒是不缺,棉布作何理解。

    朱允炆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棉布是卖给倭国武士和朝鲜的,他们手里的银子也不少。”

    “朝鲜你也去了?”朱允炆只听到了这俩字。

    “臣在朝鲜呆的时间不长,只有七天,那里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在得知臣是大明特使以后,都非常热情。”

    “臣看朝鲜与我大明子民无异,真要将朝鲜。。。”

    杨士奇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他的意思很明显,真要将朝鲜收编了?

    这杨士奇对朝鲜很有好感啊。

    “正因为他们与大明百姓一样,朕才要让他们回归母亲的怀抱,孤零零在外,朕看不过去啊。”

    这么不要脸的话也说得出来,杨士奇暗中鄙视了自己一下,表面上仍然是大义凛然。

    不管朱允炆说的是真是假吧,杨士奇也只能接受这个说法。

    “臣遵旨。”

    “嗯。朕听你刚才这么一说,觉得足利义满是可以拉拢的人,他身边的人才是个麻烦。”

    就这一会的功夫,朱允炆对足利义满的态度已经变了三变了。

    “这样,你再去倭国时,让肥富前线,你暗中见足利义满一词,向他表明朕对他的支持,看看他的态度。”

    “若是态度积极,士奇你跟他说朕可以封他为日本国王。”

    “是。”

    “倭国和朝鲜都是重要国家,士奇不要让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