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八十七章 大名

第八十七章 大名

    “你刚才说里见的大名将武器全都买了,而且是现银?”朱允炆问。

    “是。”

    朱允炆摸了摸下巴,有些迷惑不解。

    足利义满已经统一南北朝六七年了,一直在加强自身的权力,按理说现在应该是稳定时期,不会出现反叛。

    那里见大名买那么多武器干什么?

    为了造反?

    这是不可能的,足利义满权倾朝野,没人会跟着里见乱来。

    里见只是一个很小的大名,在倭国国内没什么号召力。

    看来里见后面有人啊。

    朱允炆想不明白,就问杨士奇:“杨爱卿,你说里见买那么多武器有何用?”

    杨士奇一时间也没有回答,沉思了一会才说道:“陛下,臣有个猜测。”

    “讲。”

    “会不会是足利义满要购买武器?”

    朱允炆听了眼睛一亮,有这个可能啊。

    但朱允炆转念一想,里见离着京都的距离可不近,中间经过好多大名,若是足利义满要买武器,就不怕被其他大名截了胡?

    再者说,他们可不知道杨士奇会带着武器去倭国卖,也不知道杨士奇会在哪上岸。

    怎么会好巧不巧的正好给了里见大名银子呢?

    如果他们的细作真有那么厉害。。。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朱允炆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

    那这就是巧合了。

    足利义满让里见造武器,所以给了他银子?

    这也不太可能啊,足利义满怎么会舍近求远呢。

    现在他大权在握,就在京都造武器就行了,何必跑到一个犄角旮旯里去。

    难道与足利义满没关系?

    难道是倭寇?

    别开玩笑了,倭寇要是有钱,有大名撑腰,怎么会来大明抢劫呢。

    不管了,爱咋咋地吧。

    朱允炆对杨士奇说道:“朕觉得不太可能是足利义满。这个问题你记下来,再去倭国的时候,你旁敲侧击一下。”

    “臣遵旨。”

    武器卖给谁朱允炆并不关心,他怕的是这些武器又回到大明来,这可就麻烦了。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朱允炆也不想冒险。

    必须要搞清楚武器的买主。

    朱允炆相信这点小事杨士奇是能干好的。

    “你对倭国的大名们怎么看。”朱允炆又问。

    杨士奇拱手道:“倭国的制度与我朝不同,臣不清楚为何他们会出现这种制度,有些地方臣也不理解。”

    “但说无妨。”朱允炆要将杨士奇的说法与书上的记载结合,以得出对倭国的比较全面的看法。

    “倭国大名的权力不是来源于国王,而是由征夷大将军任命,他们的领地也是幕府封赏而来,因此没人会听从国王的号令。”

    “臣在倭国几个月,发现大名在领地内的权力也不是非常稳固,因为在大名下面还有小名和武士,他们分走了大名的权力。”

    “尤其是武士,这与周朝时期的国人很相似。”

    “他们的权力很大,大名对他们也没什么管辖权力,因此武士在地方上很受人们的尊敬或者畏惧,地位较高。”

    “另外,他们的商人的地位也比较高,一些大商人甚至能见大将军并提出建议,大将军也很尊重他们。”

    “大名虽然在倭国占据主导地位,但他们仍然受到很多掣肘,他们也牵制着大将军和国王。

    “总而言之,臣认为倭国相比于大明来说,是一盘散沙。”

    朱允炆听明白了杨士奇的意思,倭国才是典型的封建国家,国王地位最高,掌权的是幕府,地方上大名执掌大权,武士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一个阶级,也许地位不高,偏偏能以下克上。

    朱允炆问:“他们的商人现在在干什么,对大明的态度如何?”

    朱允炆知道倭国商人一直对同大明进行贸易很感兴趣,现在倭国与大明没有外交关系,他们就只能通过倭寇来走私。

    杨士奇道:“倭国商人非常想与大明通商,倭国有一个叫肥富的商人,声望非常高,他与足利义满是密友,经常劝说足利义满与大明通商。”

    “杨爱卿是怎么知道的?”

    “臣在京都的时候,肥富曾与臣秘密交谈过,向臣讲解了他与足利义满关于与大明贸易的谈话,并希望臣回大明以后劝说陛下,允许倭国向大明朝贡。”

    “不过。。。”杨士奇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不过后来找臣的商人就少了许多,问的也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朱允炆笑了,他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是大明开海的消息传到倭国去了吧。

    这些个商人想的还是获利,既然大明朝廷已经开海,就不必非得寻求杨士奇的帮助。

    想必足利义满现在对向大明朝贡的兴趣也不大了。

    肥富也是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

    他作为商人,担任过遣明使团副使。

    那是在建文三年的事情。

    现在情况已变,不知道足利义满会如何对待与大明的关系呢。

    朱允炆微微一笑,想想还有点小期待呢。

    “杨爱卿还记得朕对你说过的对倭国的目标吗?”

    “臣一刻也不敢忘。”

    “当时朕的了解有限,还以为倭国仍然处在战乱中,现在倭国一统,还如何实现最终的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灭其国了。

    “臣以为此事应该同内阁或是军委商议,陛下说与臣听,是不是有些草率。”

    朱允炆摇了摇头:“一点都不草率,这件事内阁和军委都不知道。”

    说完看了李元一眼,李元连忙示意暖阁内的人全都出去。

    “现在杨爱卿可以说了。”

    杨士奇见朱允炆这么严肃,也是整了整衣襟,面容肃穆。

    “陛下当初的建议是挑起大名之间的不合,让他们内斗,大明坐收渔翁之利,现在此计策显然是行不通了。”

    “依臣之见,我们可以找商人或者武士,扰乱倭国的秩序。”

    这个杨士奇,肚子里果然有料。

    朱允炆拍了拍手,“杨爱卿与朕想到一块去了,那么该如何做呢?”

    “武士都是些散漫之人,并不好掌控,所以臣倾向于扶植倭国商人。”

    “不错不错。”朱允炆面带笑意,看起来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