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武入仙途 » 第2章 松月观

第2章 松月观

    李唯虚脚程很快,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很快就回到了松月观。这时间刚过晌午,希望厨房还有吃食留下,不然又要去后山祸害小动物了。

    道观不大,最外面的山门,往里是大殿,最后就是道人生活的后院了。也就一间堂屋、五六间厢房,另有厨房、杂物间若干。

    山门近在眼前,唯虚都能清晰的看见门口坐着打盹的一个中年道人。

    “缘经师兄!”

    道人是李唯虚的三师兄李缘经,三十多岁。此人身材面相普通,就是一头长发疏于打理,披在头上放荡不羁、肆意恣睢。

    李缘经正靠在山门一侧,席地而坐,一条腿舒服的搭在高高的青石门槛上。他双目紧闭,好像睡着了。听见李唯虚说话,也不睁眼,竖起手指从肩上往身后指了指:“老头子在后山钓鱼呢。”

    李缘经说的老头子就是他们的师傅,那个年轻军官要拜访的老观主心斋真人。他们师兄弟二人上面还有一个二师兄李大炎。至于大师兄李培风,多年之前已经去世了。

    这方圆几百里的大横山上,寺庙没有,只有这一个道观。正经修行人也就这师徒四人,额外还有一些山下上来学武的外门弟子,不长驻。

    道观的所在,算是大横山上有数的环境较好之处了。起码这里树木繁盛,后山还有一片郁郁葱葱竹林,沿着一条小溪铺开。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此时就坐在溪边,他握着一直细长的竹竿,正在垂钓。边上还蹲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大狸花猫,目不转睛的盯着老道下钩的水面,似乎在等待着鱼儿上钩。

    微风拂过,竹影婆娑,传来阵阵沙沙的声响。零星的阳光穿过林叶的缝隙,洒下点点亮光照在老道身上。

    老道手很稳,握着的竹竿一动不动。

    人也不动,他眼神迷离,注意力完全不在浮漂之上,不知道心思跑到哪里去了。

    大狸花等了许久不见鱼儿上钩,有些急了。它转头看看坐着的老道,又看看同样纹丝不动的浮漂,转而起身。大狸花脚步轻快的来到溪水边,瞪着圆圆的大眼抬起右爪。

    三五条小鱼成群结队,在透明的溪水里来回游荡。当鱼群游到近前,大狸花双眼一眯,由静至动猛然挥爪。爪子在刹那间一伸一缩,随着哗啦的击水声,一条小鱼就被捞了,大狸花扒拉几下小鱼,然后死死的将它按在地上。

    大狸花转头轻蔑的看了看老道,叼起鱼儿走开了。

    “哈哈,师傅,你这还不如大花。”

    李唯虚早已过来了,之前只是远远的看着,不忍打扰。一直到老道被大狸花鄙视,才不由的笑出声来。

    说是钓鱼,喂鱼还差不多。

    老道也不恼,他把竹竿往身边一放,站起身来。黑白相间的道袍摆动,衣袂飘舞间,尽显仙风道骨。他身材高大、红光满面。已经年逾八旬腰杆也不见驼背,只是粗大的骨架和干瘪的肌肉让他看起来有些消瘦。

    老道看着李唯虚点点头:“今日功课完成的不错,没过午时就已经回转。”

    松月观传承久远,属正宗道门。门内除了道学经典之外,还有炼器、武学、符印等等,颇为繁杂。徒弟们想学什么,老道就教什么。比如二弟子李大炎,研习武学。大摔碑手远近闻名,一众外门弟子基本都是他在教习。

    老三李缘经,人如其名,与经书有缘,喜欢研习道家经典,辅修医术。符箓斋醮一应俱全,山下有祈福驱邪,水陆法会甚至头疼脑热的,就要靠他了。

    至于学不学得好,那就看自身了。反正老道不管,也不考核。

    唯有这最小的弟子李唯虚,老道是指明了修行内容的,而且还有功课考校。

    “师傅,山下有一队官兵前来拜山呢。”

    李唯虚把他路上见闻细细说与心斋老道。

    “早该来了。”

    心斋老道点头,示意已经知晓:“怕是来招人的。”

    大周朝新立,才不过二十年,世道还不算平稳。加上武风盛行,武人高来高去实力强大,所谓心怀利器杀心自启。地方上偶有乱子发生。虽然都是些芥蒂之藓,无碍大局,但总要解决。

    加上边境之上已无大战,朝廷开始缩减大军团,转而建设小而精干的高手队伍。于是当今皇帝下令,招募武道高手参军,或是去往边境,或是维持内地局面。

    本来嘛,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真以为那些武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吃皇粮怎么说也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正好大炎已经年近四十,老窝在这里也不是个事。”

    这个世界修行盛行,人均体质和寿命都很高。平头百姓活到七老八十都不少见,武者修士就更不用说了。四十岁的武者,还有大把大好时光。

    师兄弟三人算是内门弟子,做师傅的总要为徒弟的未来考量。

    “混元功修行的如何?”

    考虑完二弟子,老道开始过问起幼徒的功课。

    “已经四境快五境了,这种水磨工夫,哪里会出事?”

    李唯虚撇撇嘴,混元功是正宗道家法门,首重根基,断无走火入魔之类的风险。松月观传承至今,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月,还从没听说哪位练这个出过岔子,稳得很!

    不过这功法对修行者体质经脉要求过高,也没几个人修它,出成果的就更少了。修道艰难,远不如武道进境迅速且效果显著。现在的李唯虚,几个摞起来,怕是经不起二师兄一掌拍的。

    “门内有记载,这混元功也没有这么慢啊,我练错了?”

    “师傅,啥时候也传几手武功呗。那些法术手印,差不多就行了呗。”

    李唯虚恬着脸,又在磨着师傅学武功。年轻人嘛,总有些喜欢出风头。净室一坐半天,哪有演武场上一掌拍碎石碑,听着耳边外门弟子的叫好来的风光。

    老道满脸无奈,这幼徒资质上佳,就是修行不太用心。几年过去了,混元功还在中游,倒是个头肌肉猛长。

    也不能全怪小徒弟,练武至少有个出路。官府当差、地方开武馆都是路子。这修真练气,用来干嘛?给百姓家弄个祈福道场,老三学的那些就足够了。老四这条线,是往成仙的路子上走的,用的还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法子。

    这世道,除了传说话本上,哪里还有神仙鬼怪?

    要不是门内典籍里言之凿凿,老道怕是自己都不信。

    可老道活了几十年了,就遇到这么一个资质达到门槛的,为了门派传承,也只能哄着。

    不过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松懈了。混元功修了,以后转武学也方便,还有益处。倒是修真心法南华经,问都没有问,可见其态度了。

    至于练的慢,现在各种法门好像都比记载里的慢,不知道为什么?

    老道很多问题回答不了,干脆就不说了。

    “师傅,边军中来人了!”

    竹林外,一声浑厚的声音响起,是二师兄李大炎。

    “怎么是边军?”

    老道有些诧异,这是军中招人?武学门派多的是,怎么也轮不到他小小的松月观啊。虽说也有学武之人,但是这是道观,主要还是练气的传承啊。

    再说边境之上虽然没有大战,但是来来回回的摩擦总是有的,死的人也不少!打心眼里,老道不想徒弟去那里厮混。

    不过看着二徒弟兴奋的模样,也不好说什么。

    三清殿上,老道与年轻的军官相见,边上的老黄看见李唯虚,咧着嘴巴笑了笑。

    “真人有礼,本官镇西将军座下,选锋营校尉吕南风。”

    老道赶紧回礼,这吕南风小小年纪居然就是校尉了,而且还统帅一营,不是人才了得就是背景深厚,不可怠慢。

    “大人有礼,之前郡守府公文已到,就等大人前来了。”

    礼貌是礼貌,可双方本身并无什么交情,面子上过得去即可,老道直接提上正事。

    “真人爽快!”

    “可这次的征召不同以往啊。”

    吕南风说话间给老道来了点铺垫,免得一会太过突然。

    “哦?此话怎讲?”

    不就是征召武者吗?这事情全天下都在干。老道有些不解,不知道不同之处在哪里。

    “大帅有言,此次要挑选一个修道之人。是正经修到之人,有驱魔除邪之力的人!”

    这话里,信息不少。

    首先这次的招募,由朝廷来办,可条件是镇西将军府提的。那就有可能是特事特办,有针对性的。

    难道这世上真有诡异之事?

    即便是有,那也是正一、全真或者龙门这些大派来处理。他松月观,出了大横山,有人知道吗?

    另外,朝廷怎么知道自己这一支还有这些法门的?

    即便在门内,也就自己和幼徒了解,就是饱读道经的老三怕是都不清楚。

    此话一出,二弟子和三弟子不由得把目光转向老四李唯虚。这条件,只有他合适。

    “时限呢?”

    事已至此,了解清楚再说。老道默默思索,老四这些东西都学了,可成果如何,无从验证。再说这事是去边境,老四也没个武学修为,可如何是好?哪里不比内地,打打杀杀不说了,应该轮不上他。可中强者为尊,拳头大了才能不吃亏。

    “八月十五,中秋之前到任!”

    吕南风给出了日期。

    朝廷征召,不是开玩笑的,由不得江湖人讨价还价。明面上不是强制,可这是朝廷的任务,郡守要负责的。山下还有上千亩的良田呢,身处朝廷治下,哪门哪派经得起朝廷加地方上的刁难?

    之前倒是有头铁的门派,现在也都没了。

    “好!”

    老道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