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大当家 » 第四十三章招募士卒(三)

第四十三章招募士卒(三)

    曹铭粲然一笑道:“募兵文书是真的,因为此时我只能统率五百人,所以从军福利制度还不完善,等以后我会为兵卒们谋取更多福利。”

    正在乐呵呵看热闹的众人,听到曹铭和老里长的谈话,顿时围上来。

    “里长,上面写的是什么?”众人七嘴八舌道。

    老里长将募兵文书上的内容告诉众人,引起一阵窃窃私语。

    “当十年兵,免二十年赋役,也就是说从军营中离开,我可以安居乐业的生活十年。”

    “当二十年兵,退役后都不用交赋役,天下间有这等美事?”

    “栓柱,在昌邑城给董家当家兵,董家那样的豪强大族,也只是提供住所饭食,栓柱的父母,还是要向董家交纳田赋。”

    “唉,如若我有两个儿郎,我定会让那不孝子跟都尉走,可是...”老里长叹一口气。

    “大兄,四里八乡都知张方脾气火爆、游手好闲,不愿将闺女嫁到我们张家,不如让他从军五年,到沙场上磨砺,说不定会把他的性子磨得温和些。”

    张方的叔父将里长拉到一旁,压低声音说道:“而且我观这位少君,非富即贵,自古以来,你见过那位大人物,亲自到乡野里中招募兵卒,这位少君心性非凡,让张方跟着他,说不定能够封侯拜将。”

    “这...”老里长显然是有些心动,知子莫若父,自家兄弟说的很有道理,即便是把张方栓到家中,也讨不到女子。

    老里长回头一撇,正好看到张方躲在门后,探头探脑、鬼鬼祟祟,心中一恼,朝张方一招手:“还不过来!”

    张方嬉皮笑脸的跑过来:“大人!”

    “没个正形,跪下!”老里长一脸严肃的说道。

    张方虽然为人粗放不守礼,但是对老父很是敬重,一点也不怠慢的跪下。

    “不是跪我,是跪曹都尉。”老里长严肃地说道。

    张方很自然的朝曹铭跪下,曹铭忙过去扶,他不过是一少年,岂能受三十好几的壮汉跪拜。

    “都尉,你且让他跪着。”老里长雪白的胡须随着微风曳动,缓缓说道,“都尉,吾儿生性顽劣,不服教化,以至于乡民恶之,时至今日未曾娶妻,但他天生蛮力,跟游侠学了几年拳脚,望都尉能将他收为亲卫,时常敲打,老夫不胜感激。”

    我在世时,方儿尚有畏惧,不会酿成大祸,如若我不在,没人约束他,以方儿的火爆脾气,恐会从贼为寇,老里长爱子心切,是以曹铭募兵,所许甚为优渥,若张方从军二十年,则后半生无忧,老里长索性便让张方去从军,但那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希望曹铭能把张方留在身边当亲卫,远离战场,做一名平安兵。

    张方大声嚷道:“某不当亲卫,某要当冲锋陷阵的将军。”他之所以跪曹铭,是敬畏老父,并不代表他甘心臣服于曹铭,想要他张方做亲卫,至少也得是曹州牧那样的人物。

    “住嘴,不孝子!”老里长赔笑道,“都尉大人,你别听他胡说,吾儿为人最重义气,留他在身边做亲卫,定会拼死护都尉大人的周全。”

    曹铭岂不知老里长的心思,老人爱子心切,不忍心让独子在沙场上建功立业,而且曹铭也挺喜欢张方这种性格,为人耿直,有一说一,没有花花肠子。

    “张方,你以为我的亲卫,谁想做便能做吗?”曹铭拍了拍蒲凯的臂膀,昂然道,“只有像蒲凯这样的勇士,才能成为我的亲卫。”

    张方不以为然,虽然这小瘦子身边的汉子,看着十分壮实,但观其憨厚的样子,定是笨拙之辈,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这样的人被称为勇士,简直是笑话。

    “你不服气?我这名护卫,乃是一等一的好手。”曹铭深知张方这类人,最受不得激将,而且就算他畏于老里长做曹铭的亲卫,也是一个刺头,所以曹铭准备让蒲凯挫挫他的锐气。

    张方起身,往前走几步,声音洪亮地说道:“你这家仆是不是勇士,拉出来和我练练,便知分晓。”他故意把蒲凯说成家仆,暗讽曹铭也是屠狗之辈。

    曹铭不以为然,没想到这张方小心思也挺多的,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粗犷,展然一笑道:“阿凯,此人看不起我们,你说该怎么办。”

    蒲凯早就按捺不住火气:“那便将他打服!”蒲凯解下外衣,身穿短衫,臂膀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此处不是用武之地,你们二人另寻他处切磋。”曹铭可不想看两名壮汉拳拳到肉的比武,而且他对蒲凯很有信心,不想让张方在乡民面前落了面子。

    “诺,主公!”蒲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憨厚,也是大智若愚的主,思索一番便明白曹铭的用意,眼神冷冽的看着张方:“你们里,可有空地?”

    张方粗眉向下一拧,四方脸上满是不屑:“随吾来,记好路途,可别一会找不到你家主人。”

    且不说两名壮汉之事,单说曹铭眼见乡民们一脸菜色、衣服上补丁摞补丁,与昌邑城的居民相比,这里人像是逃荒的流民。

    “老里长,不必担忧,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曹铭见老里长满脸担忧,劝慰道,“蒲凯、令郎他们都是勇士,惺惺相惜,不会出什么事的。”

    老里长虽然还有些心不在焉,但总算是不再揪着心,自家儿子皮糙肉厚,想必那都尉的手下,也不会下重手。

    “老里长,我观里民们衣衫破旧勉强蔽体,你们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吗?”曹铭问出心中疑惑。

    老里长唉声叹气道:“还不是那黄巾军闹得,大贤...张角活着时,黄巾军对我们这些贫民黎庶秋毫无犯,自从张角死后,黄巾军便成了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焚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良田,令吾等惶惶不可终日,直至曹公入主兖州,我们的日子才好过起来,租种世家豪强的良田,交过田赋之后,倒是能勉强度日。

    可是又遇到该死的蝗灾,吃光了禾苗,家中有壮劳力的,还能依附于世家大族,勉强果腹,艰难度日,而像吾等孤寡老残,只能在这苦捱等死。”

    在古代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掉所有禾苗,往往会导致饥荒的发生,这对农民来说是锥心灾难。而且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

    “蝗灾!”老里长的话,如同一块巨石般压在曹铭心上,“老里长,此次蝗灾的受灾区有多大?”

    老里长思索一会,不太确定的说道:“似乎只限于我们玉榕乡,未曾听说别处有灾。”

    “三老可曾到昌邑城报备?”

    “唉,报备了,但据说是董家压下了此事。”

    “压下此事,这董家好大的胆子,您且详细道来。”

    “唉...”老里长欲言又止,只是摇头叹气。

    “里长,有什么苦衷,只管说便是。”曹铭并不知道,董家乃是山阳郡第一家族,有良田万亩,健仆家兵上千人,最重要的是,董家的嫡长子董辉,在山阳太守手下担任主簿,董家的家族势力在山阳郡,可谓是如日中天,在兖州除却东平张家,巨野李家,东郡陈家,剩下数得着的豪族便只有董家。

    老里长倒头便拜,泣如雨下道:“还望少君为我等做主啊!”

    “里长,你有何事,直说便是!”曹铭将老里长扶起来。

    老里长缓一下情绪,捶手顿足道:“那董家令恶仆、家丁假扮黄巾贼,砸毁我们的农具,霸占我们的田地,并且派恶仆扼守要道,不让我们到曹州牧那里伸冤。”

    听完老里长所言,曹铭面色阴沉起来,明火执仗的掠乡民土地,这董家的所作所为与贼寇有什么区别!

    曹铭在心中盘算如何惩治董家,将乡民们的土地要回来,就这样,一直到太阳偏西,蒲凯、张方二人灰头土脸、勾肩搭背的冒出来,曹铭心中才有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