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大当家 » 第四十二章招募兵卒(二)

第四十二章招募兵卒(二)

    “文向,若予你五万精兵,可破十倍普通士卒?”曹铭沉吟一会道。

    “何为精兵?以一当十,恐怕不能。”徐盛道,以五万敌五十万,这可能吗?

    “精兵者,骁勇善战之辈也,兵卒皆经过千锤百炼、刀口舔血,所以战斗力强大,再配以精良的武器,谓之精兵。”曹铭朗声道,“假如这五万精兵是魏武卒呢?”

    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魏武卒,选拔士卒的标准异常苛刻,所以举国之力也才募的不到五万人。根据史书的记载,当年的魏武卒选拔有如下标准:“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用白话说:也就是魏武卒日常行军,需手执一杆长戈,身穿三层甲胄,背负铁胎硬弓、箭矢五十支,同时还携带有三天军粮,负重约有五十余斤,半日内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烈的战斗中,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均解,也就是说除了打平手那八次,其余都是大胜,由此可见魏武卒强大的战斗力。

    魏武卒最负盛名的一场战斗,首推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郡守吴起率五万魏武卒迎战,大破秦军。

    “若得五万魏武卒,即使敌军十倍之,吾虽不及吴起,亦有信心取胜。”徐盛年轻气盛,自然是不甘居于人下,那怕是古之名将。

    “那便好,文向莫要忘记,我答应过让你统率媲美虎豹骑的精兵。”

    “泰安,某未曾忘,时刻准备着。”

    蒲元嘴唇张合,俨然是有话要说:“主公,今非彼时,铁矿、战马被世家垄断,每一样都要耗资数万,青壮年也依附于世家,恐难招募到精英、打造精良兵器,想要组成魏武卒那样的精兵,现在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曹铭从青石上起身,意气风发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曹铭面色热切,拉住蒲元的手道:“志昂,如若我曹泰安,五百兵卒都招募不来,那终此一生,也别想组建精兵,所以五百兵卒必须要招到,而招募兵卒,最重要的一环便在于你。”

    “主公有何差遣,某万死不辞。”蒲元正愁无法替曹铭分忧,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蒲元的性子,只要曹铭有差遣,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亦在所不辞。

    “拿纸笔来!”曹铭挽起袍袖,束于腰间。

    “主公,莫非又要绘制厉害的铠甲?”蒲凯搓搓手道,“还好我们蒲家的图谱很厚。”

    曹铭莞尔一笑道:“少贫嘴,快拿笔墨纸砚伺候。”

    待蒲凯拿出来纸笔之后,曹铭脑海中的铠甲图样已成型,奋笔疾书,不到一炷香时间,便绘制出步卒重甲。

    重甲由八部分组成,头鍪、身甲、披膊、束甲绊、束甲带、护臂、胫甲、乌皮靴。

    此甲总共由1850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五十八斤,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相应重量也会增加。

    “志昂,给你三天时间,能否造出此甲的身甲?”曹铭披上外衣道。

    “主公,某可以。”蒲元眼中燃起战意,如果少眠少休,三天时间足够造出身甲。

    “好!”曹铭拿起纸笔,刷刷写出两份募兵文书。

    “文向你带一人,拿此纸从东门出去,沿途遇到乡里,便将纸上的内容,告知众乡民。”曹铭将一份文书递给徐盛。

    徐盛接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凡入我部者,五年兵免十年赋役,十年兵免二十年赋役,二十年老兵余生无赋役。

    “主公,是否需要禀告州牧大人。”徐盛沉吟道,“免赋役此事重大。”

    “无须禀报,大兄募兵也是免赋役,只是他募兵是守株待兔,我募兵是主动出击。”毕竟是门第观念严重的汉末,毕竟只是招募小兵士卒,还没有上门募兵这一说法。

    由于天下大乱,为得到稳定的作战力量,曹操募兵制度与天下诸侯一样,都是世兵制,为兵者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虽也免赋役,但是不能选择离开,只能终生为兵,直至战死沙场或担任运粮兵。

    “文向领命!”徐盛带着一名蒲氏子弟离去,他要争分夺秒的为自家主公募兵,不能让曹铭许下的诺言成空。

    “蒲凯,你跟我从西门出发,负责到西面的乡里募兵。”曹铭将募兵文书叠好,放到衣服的内袋中。

    “阿凯,你会骑马吗?”从蒲家离开之后,曹铭问道。

    蒲凯憨憨笑道:“当然会,平时都是我负责车驾,主公不会骑马吗?”

    “呃...”曹铭心想:抽空一定要学会骑马,这也太尴尬了,话说夏黎那小妮子怎么会骑马呢?

    七个人分为三拨,各司其职,单说曹铭二人来到曹府,牵出一匹老马,不是曹铭不想找一匹骏马,而是阔气的曹老太爷,将财物、马匹几乎都资助给曹操了,君不见曹德等人去甄城赴任,坐的便是牛车。

    春暖花开,老马古道,好一幅春日踏青图,曹铭他们到达的第一站便是玉榕乡长水里,几名花甲里民正在村口树下闲话家常,曹铭朝花甲老人们恭敬地的施一礼,声音清亮地问道:“敢问各位父老,你们这的里长,家居何处?”

    一名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的老者,温和笑道:“我便是此处的里长,少君找老夫何事?”见曹铭生得仪表堂堂、龙姿凤采,老里长心中便存有几分好感。

    曹铭又朝老里长行一个见礼,眼神清澈道:“我是曹州牧帐下的骑都尉,姓曹讳铭,来贵处是为募兵一事。”

    老里长脸色一变,这也募兵,那也募兵,世家们也在招募健仆家兵,如今里中的青壮年十去六七,根本没有富裕的劳动力,这少君却是来晚了。

    老里长起身拱手,极有涵养地说道:“少君来的不巧,一旬之前,里中的青壮年结伴,投世家谋生路去了,如今里中,只剩下我们这些个老弱病残。”

    “大人,莫是在轻视吾,吾可不是弱者。”一名壮汉从院落中走出,他身披一件破麻衣,身高近八尺,其肌肉线条跟蒲凯有一拼。

    “不孝子给我滚回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见到那壮汉之后,老里长的涵养风度全没了,这名壮汉乃是老里长的独子,天生蛮力,却不思用到正地方,终日里游手好闲,跟一群游侠厮混,如今三十好几,还是孤身一人,没有那户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壮汉虽然长得非常的魁梧,但是见到自家老父拉长了脸,如同耗子见到猫,神色萎靡,顿时缩了回去,果然是“一物降一物。”

    好一条雄壮的汉子,看其身姿是个精兵苗子。曹铭心中颇为欣喜:“里长,我可否跟令郎交谈几句。”曹铭算是看出来,要想招募到这名壮汉,非得老里长点头同意。

    “少君,我张家只有这一根独苗,还指望他接续香火。”老里长话虽说的很恭敬,但是拒绝之意也很明显,我只有一根独苗,是万万不会让他去从军。

    “里长,可通文墨?”曹铭从怀中掏出募兵文书。

    老里长谦逊地说道:“不才,曾学过几日圣人言。”

    曹铭将募兵文书递给老里长:“这是到我部从军,所能享受的待遇,而且到我部从军,五年之后还可以退役。”

    老里长狐疑地接过文书,话很简单,都是字面意思,老里长看过之后,惊呼道:“曹都尉,从军五年,免十年徭役可是真的吗?”

    PS:阴晋之战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