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诗仙太白小传 » 仙圣情缘

仙圣情缘

    天宝三载(744)暮春的一天,李白取下头上的学士帽,脱下身上的宫锦袍,换上隐士戴的角巾和平民穿的葛服,离开了翰林院,离开了大明宫,离开了长安。

    李白离开长安,他想到十几年前第一次游长安时,经过商洛时,曾经去瞻仰过四皓墓,并写了一首《商山四皓》。此诗赞扬四皓的“避秦”和“安汉”,以及世人对四皓的仰慕,四皓遗迹也将永久受人景仰。

    《商山四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李白这次“赐金放还”,又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四皓墓,对商山四皓的高风亮节极其赞颂,同时也抒发对时世的感慨,写了一首《过四皓墓》: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离开商洛商山,拜别商山四皓,走在通往洛阳的旅途中,李白如冲出鸟笼的大鹏,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可以无拘无束地飞翔。一路上,李白想到在长安的三年里,侍奉唐玄宗,并得到其宠爱,然而唐玄宗听信小人谗言,而疏远了他。于是借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借古讽今,写了一首《感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

    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李白想到自己满腔热血来京城,本来以为可以施展经天纬地之才,大展宏图,然后功成身退,没想到落得过“赐金放还”的结局。思来想去,写了一首《古风》来发泄: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最后,李白想到自己好像陇头流水一样,从陇山流下来,流入秦川,流入黄河。它即将一去不复返,怎能不带悲声呢?李白将一肚子的委屈冤屈憋屈,一种思归却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一首《古风》来表达: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结叶,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李白第一次漫游的时候,不过二十五六岁,而这一次漫游是四十四岁。上一次漫游,离开了故乡四川,再也没回去过,而这一次漫游,离开了政治中心长安,便再也不曾旧地重游了。第一次漫游,压倒的力量是从政,而第二次漫游,压倒的力量却变为学道了。第一次的漫游,以入长安的一幕作为结束,这一次的漫游,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束呢?

    李白到了洛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朋友们的关照下,过得很是潇洒,无拘无束,不像在长安供奉翰林,随时待诏。每天要么游览名圣古迹,要么和朋友们一起饮酒赋诗。李白的到来,让一个人激动不已,他就是李白的粉丝杜甫。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李白在文坛享有盛名时,杜甫还是个小孩,自然就把李白作为自己的偶像。

    杜甫这时恰好寓居洛阳仁风里姑父家中。姑母已于前年去世,她在世时待杜甫如同己出;姑父也很看重杜甫的才学。因此,杜甫从家里偃师县的陆浑山庄来东京时,和过去一样,仍在该处居住。杜甫也是不得志的大诗人,从二十四岁考进士不第以来,至今仍是布衣。几年来,像李白一样,从事干谒活动,以求进身之路,仍然杳如黄鹤,心中不免有些抑郁。忽听得待诏翰林的李白,“赐金放还”,路过洛阳,就有心结交。但他不知这位曾经待诏翰林的学士,这位敢于让“高将军”脱靴的狂客,可会和他这个山林野逸订交?

    天宝三载(744)五月,洛阳人士为李白设宴洗尘,地点在天津桥南有名的酒商董糟丘开设的“洛阳酒家”。杜甫鼓起勇气,忐忑不安地前去赴宴。在他的想像中,李白必是头戴学士帽,身穿宫锦袍,红光满面,意气洋洋。但他看到的却是头戴角巾,身穿葛服,完全是隐士打扮的李白。果然如人们传说的那样,眉宇轩昂,神清气朗,两只眼睛如同饿虎一般。洛阳好友介绍二人相识,于是唐朝两颗文坛巨星相聚,此时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大李大杜相会,诗仙诗圣相逢,成就千古仙圣情缘。

    李白是“赐金放还”的瀚林,杜甫却是困守洛城的诗人,李白是享誉文坛的大哥,杜甫是文坛的后起之秀,李白以平等的身份与杜甫交往,杜甫深受感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诗人交往自然饮酒高歌,抒怀遣兴,借古评今。李白与杜甫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有一次,李白开杜甫的玩笑,写了一首《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

    杜甫不甘示弱,反唇相讥:你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言外之意:李白你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便回首一诗《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杜甫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借酒消愁,诗歌互答。他们结伴东行,秋天他们在梁园相聚,和诗人高适不期而遇,高适,字达夫,原籍渤海,久客宋中,就住在梁园附近。开元末期曾为封丘县尉,不得志,辞官归来,过着寄迹渔樵的生活。杜甫和他已是故交,李白与他算是新知,便约他一道同游。高适、李白、杜甫于天宝三年的梁宋之游是三人交往的一件盛事,他们一起漫游梁宋,登吹台,游梁园,狩猎于孟诸野泽,三人饮酒赋诗,怀古论今,结下深厚的情谊,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高适主张趁着秋高雁肥,就在梁园东北的孟诸大泽中打猎,胜似访道求仙。于是三人射猎于孟诸野泽,拉弓搭箭,纵骑追驰;于单父台纵情诗酒,观赏歌舞。李白写了一首《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以记之: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

    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

    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

    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

    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

    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出舞两美人,飘飖若云仙。

    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天宝三载(744)暮秋,李白与杜甫、高适分别后,回到任城。回家后李白用唐玄宗的赐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一些田产,由丹砂碧桃夫妇打理,用于任城家的日常开支;第二件事就是建了一间丹房,打了一眼丹灶,用于自己炼制丹药。第三件事就造了一幢酒楼,用于和朋友们聚会宴饮,经常在一起的有裴旻叔侄和孔巢父“竹溪六逸”等。

    天宝四载(745)夏天,杜甫漫游到东鲁,邀请李白去济南一游。济南郡司马李之芳是北海郡太守李邕的从侄。他见郡中有名的历下古亭多年失修,势将倾圮,因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另建新亭。新亭落成后,李之芳便邀请齐鲁名士来游历下,李白杜甫皆在邀请之列。在此次聚会中,李白不但和杜甫、高适再次相见,而且见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渝州刺史,现在的北海太守李邕。

    这年秋天,李白和杜甫相约到鲁郡北郭的范十庄上盘桓。范十是他们在济南李之芳席上结识的一位隐士。大概范十的庄园很幽深,害得他们迷了路,沾了一身苍耳子。李白因此写了一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同时杜甫也写了一首《与李十二白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白杜甫的诗,将他们拜访范隐士迷路的过程,以及喝酒的酣畅,游玩的痛快,作诗的兴奋,抵足而眠的亲情,携手同行的友情等,都写得恰到好处。李白将杜甫作为兄弟看待,两人难舍难分,但是聚散离合是常情。从隐士范十庄上分别后,他们各奔东西,李白在尧祠石门给杜甫饯行,并写诗相送,《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和杜甫分别后,两人就天南地北,各奔前程。但是他们心在一处,互有寄诗,各抒别情。杜甫寄李白的诗大都留了底稿保存在他的集中,李白寄杜甫的诗却多散失了,给我们留下许多遗憾。如李白写有《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则有《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和《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在李白身陷浔阳囹圄,流放夜郎之时,杜甫也经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回到长安。杜甫首先想到的是李白,他太了解李白的性格和为人,以致担心李白的生死。在不知李白生死的日子里,杜甫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如《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怜悯之情、担扰之心跃然纸上。杜甫思念李白之深,以致常常梦见李白。写了《梦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反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杜甫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鸣不平,并为其不平凡的一生写下《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寄给他。如果李白收到这首诗,应该会感到欣慰吧。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杜甫,唐朝两颗文坛巨星的晤聚,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不可磨灭的佳话。诗仙诗圣,两位诗坛巨擘的情缘,一如他们的诗歌,永远为后人所记忆着,成为美丽的传话。正如韩愈诗中所写:“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