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十七章 给皇爷爷的惊喜

第十七章 给皇爷爷的惊喜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昨日去了兵部,借了全州、灌阳的舆图。”

    “哦,你借舆图做什么?”

    “孙儿想给皇爷爷一个惊喜!”

    “惊喜在哪?让咱看看。”

    朱元璋来了兴趣,想瞧一瞧这孙儿到底是在搞什么。

    “孙儿做的模具有些大,不便搬运,还请皇祖父去孙儿寝宫。”

    “好,咱要看看你小子到底搞什么名堂!”

    说着,朱元璋起身活动了下身子,说:“走,这就去。”

    ……

    西宫,晋世子寝殿。

    傅氏正拿着布尺给小彦名量臂长,准备给侄子做几套新衣服。

    马牛儿急慌慌的进门,道:“世子妃,陛下来了。”

    傅氏不敢耽搁,带着女婢出门恭候。

    “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彦名有没有想皇祖父?在这里住的习惯嘛!”

    朱元璋轻捏小彦名的脸蛋,一脸慈祥的问道。

    “想了,彦名很想外祖父,彦名在这里有姑姑陪着,住的还习惯。”

    小彦名回道。

    朱济熺对小彦名的表现十分震惊,从见面到现在,已一天多了。

    自始至终没有询问过一句关于自己的父亲,祖父去了哪里的话。

    朱济熺不相信,满是戎装,持着长枪刀剑的侍卫查抄傅府的时候,七岁的孩子能没有记忆。

    这让朱济熺不得不暗暗心惊,可在自己熟知的历史上,没有傅彦名这号人物啊!

    也是,明史清修,一部明史隐去了多少历史大事,人物。

    “辛苦世子妃多加照顾!”

    朱元璋对一旁的傅氏说道。

    “这是孙媳应该做的。”

    傅氏拱手行礼。

    朱济熺挥手,傅氏带着小彦名与一众宫女退了下去。

    “皇爷爷请看!”

    朱济熺领路来到殿内,指着沙盘对朱元璋说道。

    此刻的老朱眼里满是惊讶之色。

    沙盘上山川、河流、森林、房舍,步骑兵种,应有尽有,且做工细致。

    “济熺,这是你做的?”老朱不信。

    “是孙儿做的,孙儿前晚儿见皇祖父对两地瑶人造反十分烦闷,昨日一大早便去了兵部借来舆图,又从御用监拿来物料,做了出来。”

    “嗯,不错,十分精致,比起兵部做的要好上许多。”

    朱元璋围着沙盘转了两圈,仔细端详后,欣赏道。

    “咱看你加了好些小东西,这些是做什么用的?”

    朱元璋出身行伍,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对沙盘这种东西熟悉的很。

    想当初,大明初立,老朱曾在沙盘上亲手策划过漠北的几次战役,皆事事如自己所料。

    故初次看到如此精致的沙盘,老朱十分惊讶与好奇。

    又觉得是不是朱济熺为了哄自己开心,做了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若是如此,那这孙儿就太让自己伤心了。

    “回皇祖父的话,这是时间模拟器,这是记载沙盘中天气变化,这是记录双方粮草消耗变化,这是用来记载双方士气的变化。”

    朱济熺一一介绍道。

    朱济熺把自己能想的东西全都在沙盘上呈现了出来。

    其实都是根据自己在另一个时空玩的策略游戏想出了的。

    “步骑兵会根据天气、地形的不同,行进速度也会跟着出现不同。”

    “通过对垒、粮草消耗,双方士气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天气的变化,如下暴雨或者旱灾,河流的水量也会变化,成为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孙儿在这里都做了空档,根据时间的推移,进行记录。”

    朱元璋细细端详了一回儿,眸中满是欣喜之色,道:“济熺,你真是咱朱家千里驹。”

    朱允炆内心一阵酸痛,朱家千里驹,这已是第二次了。

    “孙儿只是看了些兵书,在先辈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也仅想到了这些,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在皇爷爷面前班门弄斧了。”

    朱济熺谦逊道。

    “咱看你在军事上很有天赋,以后无事可常去兵部走走。”

    亲王世子可随意进出兵部,这绝对是一份仅有的殊荣。

    “孙儿叩谢皇祖父。”

    “哎,平身。”

    “来人,把这东西给咱搬到武英殿去,叫兵部尚书茹嫦进宫。”

    “是,陛下。”

    沙盘做的很大,需要二十多人齐力,方可搬动。

    出了院子,老朱说道:“济熺,陪咱走走,说说话。”

    长廊中,朱济熺与朱元璋并排而行。

    朱允炆、朱允熥与一众太监远远跟在后边。

    “济熺,除了兵书,你还是要多看看圣贤书。”

    “圣贤书有什么好看的,天下读书人千千万,大多是些沽名钓誉之辈,像刘三吾学士的读书人才有几个。

    这些个儒生整日之乎者也的,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真正有气度的大儒,一朝才有几人而已。”

    这句话很对朱元璋的胃口,但朱元璋仍装作严厉的训斥道:“胡说,尊重读书人是治理天下的根基,咱当年要不是有这帮读书人,哪能建立大明江山。”

    “孙儿不喜欢读书,孙儿的理想是有朝一日统帅劲旅,征伐漠北,替皇爷爷抢回咱汉家的传国玉玺。”

    “哈哈,你小子还挺有野心,咱老了,打元人还得靠你们了,”朱元璋开心道,听的出话里对朱济熺的喜欢。

    传国玉玺,汉家王朝的正统象征,这是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洪武前中期,曾几度征讨漠北,都未找到。

    朱元璋看着一脸自信的朱济熺,心想咱的孙子里,需要几个能征善战者,有机会,得让这小子好好历练一番。

    问道:“想打仗不?”

    朱济熺压制住内心的狂喜,转而是一脸忧愁的回道:“孙儿想,可孙儿未曾在军中待过。”

    朱元璋轻拍朱济熺的后脑勺,说道:“你小子以为咱让你去打元人?元人那是草原的豺狼,凶着呢。”

    “全州、灌阳的瑶人叛乱,咱已命韩观去了。”

    “此地未平,龙州又起叛乱,咱让你到右军都督杨文军中历练,你可愿意?”

    “孙儿愿意,谢过皇祖父!孙儿一定不会让皇祖父失望!”

    朱济熺兴奋的叩首谢道。

    “咱给你两天时间,好好准备一下。”

    “是,皇祖父。”

    两人驻足,朱允炆等人迎了上来。

    朱允炆伸手想搀扶朱元璋,不料被朱元璋甩开,说道:“咱是武夫出身,身子骨好着呢,不要老觉得咱老了,年龄大了。”

    朱元璋一把年纪了,在宫里从来不坐撵驾,此刻像个不服老的老小孩儿。

    “是,皇祖父。”

    朱允炆嘴上应着,但搀扶老朱的双手却没有松开,他知道朱元璋最看重孝道,对自己此行为最是喜欢。

    “今儿天气不错,皇太孙陪咱晒晒太阳,其他人先去武英殿候着。”

    “是。”

    等朱济熺等人走远后,朱元璋拉着朱允炆的手,问道:“是不是生咱的气了?”

    “孙儿不敢!”

    朱允炆想抽手行礼,却被朱元璋一张大手握的牢牢的。

    “咱知道,咱把你老师翰林学士的职免了,你替他不平。”

    朱元璋的语气十分肯定,不容朱允炆辩解。

    “允炆,你是皇太孙,作为帝王,你要分的清楚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佞之徒,放眼望去,谁都是把忠字刻在脑袋上似的。”

    “忠臣之言,也不能全信,听之任之,有些进谏可取,有的不可取,并不是忠臣说的话,就对江山社稷有用,是社稷之福气。”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你这孩子就是太拘,跟咱说说心里话。”

    朱允炆内心一番挣扎后,大着胆子说道:“孙儿不明白皇爷爷为何不让黄师父在大学堂教学,让晋世子可随意出入兵部。”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允炆,你可算是把心里话讲出来了,有什么就跟咱说,不要藏在心里。”

    “黄子澄是个忠臣,可过于刻板,不懂得变通之法,太常寺卿一职,再合适他不过,黄子澄是咱给你留的人才,此人所奏之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朱允炆一脸迷惑,问道:“孙儿不理解何为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唉。”

    朱元璋长叹一声,自己的大孙还缺少一些帝王之术,说道:“日后你做了皇帝,民政之事可问他,涉及军政之事万万不可!”

    “那军政之事,孙儿该咨询于谁?”

    “齐泰、茹嫦皆可。”

    “孙儿记住了。”

    朱允熥应道。

    “洪武一朝,有你的几位叔叔在北方守护,那你呢?”

    朱允炆顿时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