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二十二章 离京

第二十二章 离京

    朱济熺反倒十分欣赏这位官吏,出言道:“小郎君,这这几小斯当街调戏这位姑娘,我几人看不过才出手教训一番,街上邻居可作证。”

    “小郎君有需要,可召一俩群众做人证,我几人去官衙有些不便,不如由这位俞靖兄弟代劳一二,再由这位小姑娘为当事人,小郎君你看如何?”

    官吏也不是四肢发达之人,从朱济熺的谈吐衣着看的出身份不一般。

    刚才发生啥事环视一圈也能瞧的出来。

    应道:“多谢,这样也可。”

    刘安听了不满,推开左右骂道:“娘的,你是个什么东西,老子是吏部侍郎刘辰独子……”

    啪!

    刘安话还未说完,脸上结实的挨了官吏一巴掌。

    “再敢胡言,我让你以后狗吐里不了一个字。”

    朱济熺着实佩服官吏的胆气,一个未入流的小吏敢打吏部侍郎的公子。

    朱济熺也不由的摇摇头,刘安这小子纯属是个二傻子,可算把他老子坑惨了。

    刘安好像是最近从地方调任吏部侍郎,屁股没坐热,傻儿子就闯出祸来,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中来。

    吏部侍郎,一个从二品的官,若在外地,那是地方大员。

    京师之地,二三品的大员遍地走,哪敢嚣张。

    朱元璋最讨厌欺良人霸善的世家子弟,凡有此一律重处。

    “全部带走!”

    小吏朝朱济熺几人再施一礼后,带人离开。

    街上的百姓见没了热闹,也都散了。

    朱济熺感慨,酒这东西真不能多喝,喝了准坏事,搁平时,就是借这侍郎儿子刘安几个胆子,估计也不敢在大街上调戏妇女。

    “姑娘受惊了,不知姑娘住在哪里,可否由在下护送一段。”

    美人瞧了一眼同自己说话的朱允熥,面色红晕道:“那就劳烦公子了,公子莫怪!”

    卧槽,还真是一出英雄救美啊!未免太俗了吧,朱济熺直感俗气,这都可以。

    朱济熺观察朱允熥的神情,心里一乐,这小子是彻底被眼前的美人给迷住了。

    果然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人诚不欺我。

    朱济熺心想,若是能成全了朱允熥,那朱允熥对自己岂不是更加信任。

    既然选择了朱允熥,那么在起兵前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在皇家,可诚信可言,朱棣登基后,直接连宁王藩地都给改到南昌去了。

    这才有了宁王一脉以造反为家训的奋斗史,不过后辈也算努力,衬托出了王阳明这一伟人。

    这一点,朱济熺心里最清楚不过,一定要用些手段来控制朱允熥,免得还没起事,就直接投降了。

    四人一路无话,显得有些尴尬,朱济熺轻推朱允熥,让与美人搭话。

    朱允熥却面色腼腆的不敢开口。

    唉,朱济熺无奈的摇摇头,只好自己来,问道:“看姑娘衣着,应也是官家子女,不知令尊是?”

    美人轻声回道:“家父是光禄少卿马全。”

    “原来是马大人爱女,失敬失敬!”

    朱济熺打着官场的话腔说道。

    光禄少卿马全?一个正五品的官儿,朱济熺哪能认识。

    “家眷外出,按理都有仆人跟着,姑娘怎么就与丫鬟二人外出?”

    “家母病重,我心急未来得及与家父说,便去秦淮河建初寺上香,回来时不成想遇见登徒子,才碰巧见到了两位公子。”

    美人说出缘由。

    “原来如此,不知姑娘芳名是?”

    朱济熺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好套出美人的全部信息。

    “马清青,辱了公子耳朵,还请公子赎罪。”

    “好名字!”

    朱济熺冲朱允熥挤了挤眼睛,示意剩下就看他自己了。

    朱允熥却还是不敢张口,扭捏半天后,正欲开口时,马清青停步,施礼道:“今日多谢两位公子,大恩有缘再报。”

    “姑娘请回,有缘再见。”

    马清青掩面施了一礼,转身回府。

    朱济熺瞧着心急,说道:“允熥,喜欢就要主动点,你怎么比女儿家还腼腆害羞。”

    “济熺哥,我没……”

    “行了,行了,回吧。”

    朱济熺摆手道。

    赶上来的寥铖自荐道:“三爷要是喜欢,我去给三爷绑来。”

    朱济熺嘴角一样,坏笑道:“你这主意不错,要不就今晚……”

    “晋世子也觉不错?那就今晚,看我的。”

    寥铖信以为真。

    “胡闹,要被皇爷爷知道,你有几个脑袋!”

    朱允熥训斥道。

    寥铖反应过来,是朱济熺在逗他,垂头道:“我胡言乱语,三爷别生气。”

    吏部侍郎的公子醉酒当街调戏妇女,此罪不小,没人敢压。

    有司很快禀明太孙与皇帝。

    老朱下旨免去刘辰吏部侍郎的官秩,罚俸禄半年,贬去地方做知府,公子刘安,发配充军,到甘肃戍边。

    ……

    一大早,朱济熺见过朱元璋后,在兵部几名百户的护送下,前往全州。

    还同朱允熥把廖铖借了过来。

    二十七年的岁月,足以让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成为风烛残年的老头。

    农户种田,军户戍边,大明到处一片繁荣之景。

    人人尽说皇帝是个爱民如子的君父。

    朱济熺听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

    怪不得朱元璋杀了数十万的官吏,包括一众骄兵悍将,而无人敢造反。

    天下承平日久,人人都说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即使有人敢造反,谁又愿意去为其卖命呢。

    大楚兴,陈胜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如此伎俩的手段,也就能唬住穷途末路的将死之人。

    太平盛世,要是有这样子的流言,老百姓早就报官了,哪还能成势。

    朱元璋早有口谕,朱济熺不能以太孙身份到军中,只能用兵部给的千户令牌。

    一行人快马加鞭,水路换乘,半月有余,才至全州境内。

    全州,位于湖广都司境内。

    因地处西南,瑶人居多。

    广西之地,洪武元年便以三路大军平定,纳入版图。

    自洪武四年始,南方六省瑶人多叛乱,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贯穿整个明朝,二百余年。

    行至全州,朱济熺抬头看两侧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众人提醒道:“这岭南多瘴气,山高且陡,多有瑶人居住,注意一些。”

    寥铖擦着额头上的热汗,抱怨道:“这什么鬼天气,还是应天爽快些。”

    岭南多山,且潮湿,即使还在冬季,却也热了起来。

    “我们走了二十来天,春节都过了,到了全州,就该是洪武二十八年了。”

    朱济熄感慨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几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忽然,轰的一声,走在最前边的朱济熄连人带骑掉进一个坑里,生死未知。

    接着,一声锣响,四周冲出许多人来,看穿着,像是瑶人。

    “王蒙救人,赵志带人拦住瑶人,”面对突发情况,廖铖赶紧及时做出部署。

    王蒙、赵志是此行的两名百户,另外,还有十多名兵部军士。

    瑶人虽然悍勇,但不懂章法,刚一接触便被砍翻十多人。

    寥铖见朱济熄遇险,心中大急,下马便战,守在土坑周边。

    “千户大人,千户大人!”

    “我没事,快拉我上去!”

    朱济熄的声音从土坑内传出。

    王蒙挡在身前,长剑刺穿冲上前的一名瑶人胸膛。

    寥铖跳入坑里,让朱允熥踩着自己的肩膀向上爬。

    “大人,敌人势大,快走。”

    在人群中厮杀的赵志高声喊道。

    “快走!”

    ……

    全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洪武元年,改全州路为府,正式成为大明疆土。

    九年,全州府降为州,并撤一县,划至永州。

    二十七年,全州又隶属于桂林府。

    全州城郭狭小,只有南北两门。

    北门,一身着亮甲的军汉躺在大路上,摆出个大字,不耐烦的掏了掏耳朵,问身旁的千户:“咋还不来,这都等了半个时辰了。”

    “指挥使莫急,卑将已命斥候去探了。”

    “哼,这兵部可真会给我寻差事,战事未停,就派来个包袱,还让我小心伺候。”

    “都指挥慎言,听驸马来信说,此行的是晋王世子。”

    千户劝道。

    ”呦,身份可不低啊,难怪兵部让我小心伺候,真是够麻烦的。”

    “灌阳已平定,等解决了全州,还得赶往龙州。”

    军汉一脸疲态,说道:“龙州已成不可收拾之局势,好在陛下让杨大人带了三万京卫南下。”

    千户说道:“湖广行都司六万多人,若加上京卫,十多万大军,此役,应该没什么难度,战后,估计大人您能升至都督府。”

    “哪有这么简单!若是小贼,陛下也不可能抽调十万大军,连京卫都调派来了。”

    军汉又想起什么,叮嘱道:“对了,这位皇孙的身份不能对任何人提及,就是莫知府,也不行。”

    兵部想让自己演出戏,那就只能跟着配合,军汉倒是觉得无所谓。

    “报!”

    远处飞来一斥候,下马禀道:“都指挥,属下带人一路向前迎接,未见上差,可在在剑门岭勘察到有打斗痕迹。”

    “没有见到上差?”千户疑惑道。

    坏了,军汉一扫脸上疲态,起身令道:“快,点起所有人马,包围剑门岭。”

    “都指挥,兄弟们刚从灌阳快马加鞭赶来,此时不宜再战。”

    “休息?”

    军汉怒目直瞪,道:“要出了事,你我项上人头不保。”

    什么?千户反应过来,喊道:“快,传令,大军集结。”

    剑门岭重山叠嶂,因中间峡谷同出鞘的长剑一样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