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中独 »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李子风给萧瑟去了信,告诉他粮食已经找到,就在常平县内。信上有八个字,如击鼓重锤敲击着萧瑟的心脏。李子风的信除了告诉萧瑟粮食找到外,最后八字写道:江南多雨,唯卿暖吾。

    萧瑟想到那晚城外破庙,自己就是用身子给他暖身。“主子,您笑什么?”三千问道,萧瑟这才回神,道了句没什么,就起身给李子风回信。

    江南多雨,余能暖卿,京都风雪,卿能暖我。

    萧瑟的信也简单,只有十几个字,看起来二人是互帮互助,但是个中意思,两人或许能懂。

    岭南地区的两个县,藏在常平县的十几万石粮食已经知道了具体位置,萧瑟在合浦郡亮了刀,杀了孙王两家的人,郭昶坤被送到京都北镇抚司的诏狱,在他到之前,隆庆帝见了一面陈宏瑞。而后锦衣卫又特意将二人安排在同一个牢房,陈宏瑞见到郭昶坤先是一愣,立马就想明白了隆庆帝来见自己的意思。

    二人牢中相见,都是一愣,随机二人亦是一笑。陈宏瑞笑的是明白了陛下的意思,郭昶坤笑的是终于见到这个同病相怜的苦命人。亦是开怀的笑,亦是苦笑。

    “京都百官,可都在看着这诏狱呢。郭大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跟谁说,不该跟谁说,可都想清楚了?”陈宏瑞先说话。郭昶坤摆摆手,笑道:“陈兄见外了,都是阶下囚,哪来什么大人。该说的不该说的,二殿下都知道了,剩下的就带着进棺材去吧。两广的事从肩上一撤,浑身轻松,坐牢都舒适。我今日见陈兄脸泛红瑞,想必与我亦是同病,二殿下的药来得及时,也不算及时。”

    一个闽浙的总督,一个两广的总督,两个封疆大吏在诏狱里见面,谈着外面的家国之事。“什么是及时?什么是不及时?”陈宏瑞奇道。

    “你我封疆多年,沿海之事,即便聋子瞎子,也能知道三分,殿下去得及时,今年北边就不会太苦了。殿下去得不及时,这些人又能安稳的过个年咯。早去晚去都得去,只是能拿捏到这个份上,两边都有些余地,看来二殿下也非传言那般。陈兄可有见解?”郭昶坤的话,都是点到为止,门外偷听的人,也云里雾里。

    “沿海之事,大势所趋,你我顺势而为还则罢了,二殿下这么一手,你我都不能暗藏水底了,若别人恐怕早已经断头台伺候了。浙江府台刘山陵,就在隔壁呢。陛下不斩他,算是托了你我的洪福了。陛下不斩你我二人,是二殿下的洪福啊。”陈宏瑞说这话的时候,仔细观察着郭昶坤的表情,郭昶坤笑容顿了一下,仅仅一下,又若无其事的点头说道:“陈兄所言不错啊。”

    这两人当官当成了精,都是试探对方。心里都清楚是萧瑟保着他们,陛下也暂时不动他们,但是如何抉择还是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必须是有陛下的肯定才行。如今京都党派已经分明,洪党或者说是太子党,已经把握朝政多年,还有便是二皇子党,默默无闻,若非这次萧瑟出京,或许这些人还以为他依然是那个无心皇位的皇子。

    萧瑟保这两人很简单,虽然陈宏瑞是洪武的学生,但是萧瑟还是保了,说明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郭昶坤是中书令梁茂卿的学生,梁茂卿是出了名的茅坑石头,两边都不占,但是萧瑟也保了下来,说明他不会铲除异己,对梁茂卿下手,但是洪武这些年把持尚书省来,铲除异己的事,可不少做。萧瑟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郭昶坤与陈宏瑞至于怎么选,那便由着他们了。但是陛下才是操纵全局的人,这两个儿子,选谁,还是他说了算。

    萧瑟在合浦郡动了孙王两家,洪承绶急急忙忙就将那小妾弄死,任谁都能看出些猫腻。洪武说的不错,这些年来,这些人打着洪家的棋子,在外面不知道捞了多少,也该是还的时候了。李子风与萧瑟在江南雷厉风行,黄门春在四川待了那么久,也上了早朝,河南是洪武的老家,陛下的人还未伸手到河南。说明隆庆帝还没下定主意今年三省要换谁下去。

    洪武也开始为自己准备退路了,黄门春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老人,听说这次从四川上来,拉着一副棺材随行,梁茂卿最近倒是中规中矩的很,听说郭昶坤被押回京都,府上已经闭门不见来客。京都三省的长官,都已经沉寂下来。洪武一直以为李子风也就少年意气,直到他将霍正龙抓起来后,才真正重视岭南的事情,还有在岭南的李子风。萧瑟在合浦郡杀了几个人,他都没放在心思,这个李子风才是一把利剑,能砍下洪家头颅的利剑。黄门春自从上了那份奏疏后,便决口不提洪党还有江南的事,隆庆帝都纳闷起来了,这个黄门春上奏疏的时候,义愤填膺,一回到京都就关起门来做了王八。其实黄门春在等,等一件足以让洪党倒台的大事,江南的事他觉得还不够大,这不能动摇到洪党的根基。但是他也在害怕,怕失了这次机会,但是他心里隐隐觉得江南的事,后面还有大鱼,他担心的是就是后面的大鱼不肯上钩,那这次小鱼都没了。梁茂卿闭门谢客,郭昶坤的事,他不能插手,更不能看望,这时候更不许别人上门探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郭昶坤为人谨慎,没有把握的事他绝不会做,表面上看起来在他管理下的两广是上下欺瞒,但是只有梁茂卿知道郭昶坤这些年的难处。在这些人与陛下与朝廷之间周旋,尚且能全身而退,他是绝不会因为二皇子去了两广便进了诏狱的。梁茂卿也在按兵不动,等着岭南的消息,或者说等着郭昶坤的消息。

    抓到霍正龙的第二天下午,李子风便带着人将他指证的几个私仓包围起来。这里面是北边战士今年的军粮,李子风知道这些粮食的重要。今年岭南出了那么大的事,长江大堤被人毁堤淹田,两个县三十万百姓无家可归,沿海四省被大风打了几千条渔船,也被淹了一些良田,国库主要的支出便是这两个地方,北边今年冬天的军需到现在还没凑齐,这十几万石粮食是救命粮。只要撑过今年冬天,明天开春瓷造局织造局的瓷器布匹就能卖到海外,这样军需就不急了。

    李子风没有急着查毁堤淹田的事,而是追着这十几万石的粮食。现下这些粮总算是找到,接下来就是算两县大堤的事了,这些人一个都不能跑!霍正龙被押着指证那些私仓,李子风派人一间一间去查,看到了粮食才放心。

    “眼下粮食的事也差不多了了,大堤的事,也该跟你们算算帐了。”李子风轻声说道,霍正龙听在耳里,如晴天霹雳,轰在脑门。

    惊吓还没过去,就看到李子风的双眼看了过来,霍正龙一个激灵,心道:京都那些人说你病秧子,我瞧是个病虎!

    “霍老板,今年两县大堤的事,你知道多少,就是你保命的资本了。”李子风笑着对他说道,霍正龙肥厚的脂肪险些都抵不住那颗心脏跳出来。

    “侯爷,草民,就是个开油铺卖油的,这些官老爷的事您找官老爷问去啊,我哪儿知道?”霍正龙压住心头的恐惧说道,李子风哦了一声,不再说话。老话说不叫的狗才咬人,这不出声的老虎,肯定比狗凶。霍正龙在心里说道。

    “大公子,十几万石粮食都在这几个仓了,一两不少。还有一些用剩的火药。”子木查看完粮仓回话说道,霍正龙闻言,心凉了七分。

    “霍老板!这粮仓怎么放火药?”李子风笑道,事情总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机。

    霍正龙听着这笑声,简直就是催命的咒语。“侯爷,您就别笑嘻嘻的看着我了,我这心里发怵,怵得慌,你要问什么我说什么就是,一刀也是死两刀也是死,既然京都的人已经打算弃了我这棋子,那便不要怪我不义了。”霍正龙两腿一软就跪了下去。

    “我也不要你的命,早些年你一家被送到京都,你全家性命都掌握在他们手上,你能舍得?”

    李子风说的不错,霍正龙的家人就在京都。名义上是霍正龙将家人送去京都,就能好好办事,其实不过是被别人拿着家人威胁着。

    “你的命我不知道留不留的下,但是本侯答应你,你在京都全家人的性命,本侯替你保住了。只要你口中有我需要的东西。”李子风忽然又说道,霍正龙焉下去的半条命瞬间又活了过来,急道:“侯爷,大老爷!您说的可是真的?”

    其实流寇早已经被李子风偷偷安排回了京都,第一件事便是找了掌笔大监萧何年。只是萧何年会不会帮自己,李子风还是不确定的。所以他给萧瑟去了一封信,后面八个字:江南多雨,唯卿暖我。就是想看萧瑟的态度,现在萧瑟的回信收到了,看着那十六个字,他有把握萧何年一定会帮自己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萧何年现下就在岭南暗中偷偷看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萧何年的眼中,被遣去京都的流寇。

    “宫中掌笔大监萧何年,你可知道?”李子风问道,霍正龙这些年往来京都岭南之间,京都的达官贵人,有些不曾见过,但也知道几分,掌笔大监萧何年他是如雷贯耳。总管北镇抚司的大监,宫中四大监的掌笔大监,他怎么不识?

    “掌笔大监萧何年,二皇子殿下的授剑恩师,我与二皇子授命于陛下,彻查岭南两县与沿海四省这些粮,锦衣卫全权交给二皇子调遣,霍老板在京都的家人,当今恐怕也只有锦衣卫能护他们周全了。”李子风说的不错,京都有锦衣卫,有护城军,护城军的三万虎贲军除了陛下没人能调动,剩下的,也就大理寺能调得来三五千军。

    霍正龙被抓就说过大理寺,李子风特别注意大理寺的动向。“京都皇城内大理寺卿钱文升,霍老板可认得?”李子风特意问大理寺的事,霍正龙眼神闪烁,慌张回道:“不知道不知道。”

    “我问的是认得不认得,霍老板怎么说不知道呢?是不知道钱文升一些什么事?”李子风习惯抓住这些字里行间的东西,霍正龙在这上面吃了几次亏,回话的时候已经很小心了,但是李子风的样子确实是头吃人的老虎,让霍正龙口不择言。

    “大理寺卿钱文升,在岭南有没有什么生意?”李子风不纠结那个问题,随口又问了一句。

    “没,没有。”霍正龙想了想说道,李子风笑了起来,说道:“霍老板,你若再这样一问三不知,那我也保不住你的家人了。”说完这句,脸色一变,直勾勾的看着霍正龙接着道:“你说不知道钱文升,但是又知道他在岭南没有生意,这话本侯倒要看看你怎么圆回去。”

    “刚刚还说问什么回什么,我瞧你这贱骨头,是忘了被绑在野猪岭上的滋味了!”

    霍正龙一想到被绑在野猪岭上的滋味,若非那小哥来得及时,恐怕自己就要被活生生的晒死渴死在那野猪岭上了,想到此处,不禁咽了一口口水。

    “大人!侯爷!那大理寺卿钱文升就是小的在京都的接头人,每个月小的就要到京都钱文升府上汇报在岭南的生意,其他的小的就不知道了。”霍正龙活活被逼着说了实话。

    大理寺卿钱文升,堂堂正二品京官,还只是接头人?李子风不免心惊,这京都的浑水,可比那天从金殿出来宣武门的水还要厉害。

    “霍正龙,你可知污蔑官员,是什么罪?”李子风问道,他不是不信,而是觉得天方夜谭。

    “是诛九族的重罪,大理寺卿是朝廷二品大员,官位可不是闽浙总督两广总督能比得了的。”李子风后面这句话才是重点,萧瑟想用这两个人,李子风就必须替他把好认,这两人没有参与这些事,那就能好好用,如果这两人参与到这次的粮食案中,这两人也没必要保了。而萧瑟在沿海四省所查办的人和事,这两人都干干净净,现在唯一能知道这两人底细的,就只有在岭南这两个县的事上了。霍正龙是这京都与岭南的中间人,沿海四省与岭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郭昶坤与陈宏瑞与这些事有半点瓜葛,霍正龙一定清楚,一定会认识这两人。

    但是霍正龙听到这两人的时候,脸上并无变化,李子风这才稍稍放心,萧瑟要保的人,如果出了差错,那么日后就是要了他的命的利剑,李子风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步步为他着想。

    “大人,您说的我会不知道?我每年进京,见的人就是大理寺卿钱文升!这是他亲口承认的,只要我出了事,报大理寺的名号,大理寺的人绝不会难为我。”霍正龙肯定的说道。

    “你也别想着大理寺的人了,我这次奉陛下旨意,将尔等缉拿归案,不过大理寺也不会走三司会审,你上头的人,才有三司会审的资格。你们所做之事,祸国殃民,我替你保下你全家,实属不该,那些被你们害死全家的,我便对不起他们。”李子风说道,霍正龙闻言,惊喊叫道:“老爷!大人!您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该说的我都说了,您可说了您会替我保住家人,大老爷!”

    “保是保住,但是流放三千里,是少不了了,你放心,路上我自然多加照顾他们。”李子风言罢挥了挥手,示意将他带了下去。

    事情解决了三分,接下来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岭南两县的两条大堤被毁,已经查到了这个份上,河道衙门的监管宁五方被带回了京都,前来查案的工部尚书何茂文死在了回京途中,这些人想做到天衣无缝,偏偏漏了一个霍正龙,霍正龙供出的钱文升,是大理寺卿,上头还有更大的官等着李子风去查,这些人都是想要他的命的人。

    萧瑟查到了粮食,觉得没必要再追下去了,再追下去,大夏一半官员可能都要遭受牵连。所以在处决孙王两家后,便往京都赶回去,这是李子风料想不到的。李子风还要查,还要深究下去,野猪岭的事对他打击太大,他不能看着那些人逍遥法外,这是他唯一的想法,一个都不能放过。

    自何茂文死在回京途中,京都百官是人人自危,大理寺卿钱文升也是夜不能寐。陛下要查,要查去年同样死在回京的那个中书侍郎,要查何茂文的死因。中书侍郎的死因去年就交了上去,死于山匪,后来知州带兵已经将那伙山匪剿灭,但是陛下还要查,钱文升知道是什么问题,但是他不能说不敢说。工部尚书何茂文,钱文升不想查,更不敢查。何茂文奉旨出宫,身边的护卫有锦衣卫更有宫里的随行,这都能死在路上,钱文升不是傻子,更不会想不到是谁想要何茂文死。钱文升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件事正往他头上引,李子风要查到他头上来了。

    自从李子风去了岭南,眼看着就要出乱子的两县,百姓都安定了下来,虽然刚发生水灾,但是救田修堤赈灾的事李子风一样也没落下来,就连陛下交代的事也办的妥妥当当。岭南的事要查到京官身上,常平长宁两县的灾事也稳定不少,他决定要回京。

    但是这事他还得再拖一下,他想借这个机会,看看百官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