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此生不入江湖 » 第二十二章 上山(1)

第二十二章 上山(1)

    楚项忙加急脚步跟上前去,听闻乌拉提对着两个小弟兄吩咐道:“你二人在此等候,把耶律齐引上山去。我带此二人先走一步。”

    说罢,乌拉提便翻身上马,又问道:“你二人可有马匹?”

    楚项道:“这便骑来!”

    乌拉提点了点头,说道:“这天狼山,山高路远。再者你二人又是买卖人,免不了要拉些货物,没有马匹,想在这一带谋生,根本不行。”

    楚项道:“烦请阁下稍候,我二人将马牵来。”

    乌拉提催促道:“快去快回。我可是一眼都不想看见那耶律齐。”

    二人忙朝密林中跑去,牵上马匹,可盔甲与兵器可教他们犯了难。

    “这....这该如何是好?总不能披坚执锐,闯入人家山门。”

    戚夜道:“这有何难,待到了他们山寨,我再来取便是。若是连路都记不住。那还算甚么“盗圣”,且放宽心。”

    楚项这才放心,戚夜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就算是从这城外一直跑回“重夔关”。对戚夜的腿脚来说,也不过是一刻钟的工夫。

    “好!老七,就麻烦你再下一趟山了!”

    “无妨!”

    说罢,二人忙驾马寻乌拉提而去。

    乌拉提见二人前来,不经意间便瞟了一眼二人胯下坐骑,只觉这两匹马与寻常马匹有些不同,却又说不上来。

    “走吧,可别掉队了!”

    楚项跟上前来,问道:“敢问阁下,方才那位首领?那是何人?”

    乌拉提道:“不该问的别问!你们日后自然会知!”

    戚夜见楚项吃了闭门羹,心中暗道:“你这家伙,真不会说话!套话都不会。既已知道那是金童,又何必问他!”

    戚夜冲着乌拉提行了一礼,说道:“这位大哥,贫僧这厢有礼了,方才孙乾老哥,向我们提起,说是您在这南蛮集市上,可谓是“呼风唤雨”,我二人初来贵宝地,不懂礼数,还请您担待,日后免不了要受您关照。”

    乌拉提见这和尚说话挺有意思,便摆了摆手,笑道:“嗨!小师父这是哪里话?既是孙乾的朋友,便是我乌拉提的朋友。好说好说!”

    乌拉提又道:“其实我也没有孙乾说的那么夸张,只不过是两地商贩全要看我大哥的面子。方才那位老弟所说的“首领”,其实是我们“残军”的头儿。也就是传闻中的“金童”。我们残军向来是以和为贵,只做生意,在这两地倒也算是有些名头。”

    说罢,乌拉提的肚子却闹了动静。

    “咕~”

    奔走了一天,已是饥肠辘辘,于是乌拉提挥起鞭子,朝马儿身上便是一鞭,马儿吃痛。疾奔而去。

    只见乌拉提来到队伍前方,令道:“快快上山!今日大哥要请咱吃酒!”

    队伍里的众人闻听,皆加快速度。混乱的马蹄声伴随着嘈杂的叫喊。响彻了山脉。

    “吃酒去喽!”

    “今日大哥请吃酒!”

    “快点!快点!开荤啦!”

    楚项和戚夜二人,相视一笑。

    “看来,咱今天吃顿好的了!”

    金童先众人一步回到了天狼山上,进了山寨忙令手下弟兄前去接应路上的乌拉提。

    “兄弟们,乌拉提他们还在路上,来些人先备好柴火。剩余的兄弟们。去帮他们提带些东西。”

    闻言,众人烧火的烧火,拾柴的拾柴,另一帮兄弟便浩浩荡荡的下山而去。

    金童坐在山寨宝座之上,看着身旁被烧得只剩一半的“射声”战旗,不觉间出了神。只一刹,想起了些往事。却又不知为何会想起那当年的那场大战。

    乌拉提领着身后几个弟兄,刚进山门,见山上的弟兄前来接应。

    “来的正好!这二百来斤牛羊肉。你们先带回去。后面还有二十多坛子好酒,我去盯着些。山路崎岖,莫要坏了东西。”

    说罢,山上下来的众人手忙脚乱的从乌拉提的队伍里将牛羊肉搬在马上。

    楚项这才看清,这些下山来的人。各个都身有残疾,有的是独眼,有的是独臂。还有甚者是独腿。行走已是艰难,却还能骑得了马。

    这般顽强的生存信念,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乌拉提察觉见楚项眼神中的一丝怜悯。道:“看什么!!好手好脚的不去帮忙,却在此愣着!怎么?喜欢袖手旁观?”

    楚项闻言,翻身下马,也不与那乌拉提争执,走上近前帮忙搬运些生肉。

    “老哥,你们这...是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残废了!怎么了?”

    一个残疾的小哥不耐烦道:“真是有趣,看不见么?少了条胳膊?”

    戚夜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心想:“哎!这家伙,没个眼色!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真是在江湖上走动的少了。连个话都不会套了。”

    戚夜翻身下马,来到二人近前,伸手便帮那残疾的汉子将牛羊肉搬在马背上。

    “小哥,我这兄弟不会讲话,莫要理他。”

    那小哥打量着戚夜,一身僧人装束,光瓢脑袋更惹人注目。

    “你是...和尚?”

    “贫僧原先是在五台山上出家,如今已是俗家弟子。”

    “一个和尚来我们这儿干什么?”

    戚夜一时语塞,楚项忙插话道:“我这兄弟想与我在南蛮做些买卖。这不是赶上了乌拉提兄弟么?还有那位黄发小哥,要请我们吃酒。这才上山来了!”

    “原来是大哥请来的客人啊,你们不早说!快快上马!我领几位上山!”

    说着那小哥,手扶马鞍,脚踩足蹬,翻身便上了马。

    “众兄弟让一让,这两个小哥是头儿的客人。叫他们先行!”

    楚项见此情形,也来不及言谢,忙上马跟随。

    而戚夜却在身后环顾一周,这上山的道路已是了然于心。

    片刻,那小哥带着楚项,戚夜二人来到山寨。

    两人停下,这才看得清楚。这里哪有什么山寨,分明是一个偌大的山洞!

    也不知有多深,眼见能有数丈的洞口处,上挂一木匾。

    上书“残军”二字。

    “残军?”楚项看着二字入了神。

    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一股脑的涌入脑海。残疾的手下,蛮横却又热情的乌拉提,素未谋面的“金童”,南蛮内部的矛盾,神出鬼没的牵线人,还有那圣诏上写的“匪患猖獗”。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好似有一缕丝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只是这其中牵扯了太多东西,直教人没有头绪。

    楚项附过戚夜耳边,轻声道:“你下山把咱的家伙拿来!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戚夜只一个身法,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那小哥刚一转过身来,准备引见,却发觉那和尚不见了。于是问道:“那和尚呢?”

    楚项忙道:“他去解手去了,这一路饮水太多。不必管他。”

    小哥倒也没有多疑,道:“那你先随我来吧!我带你去见大哥!”

    说着便领楚项进了山洞。

    “跟紧些!这里面曲曲绕绕,莫要惊扰了其他人,我们这帮弟兄都是些战场上下来的粗人,脾气不是太好。”

    楚项紧随着那小哥,来到山洞之内,这才发觉看似不起眼的山洞,实则别有洞天。

    楚项本以为,这洞内暗无天日,进来一看,才发觉山洞上方,早已开了个口子中间有个旋转直上的坡道,循着那道路看去,便是这小山包的顶儿。

    楚项又看向四周,大大小小的山洞,映入眼帘。这山洞之内,还是山洞。这令楚项不得其解,按理说这山洞本就有坍塌的可能,山洞里再挖些山洞。那岂不是自寻死路么?

    “小哥,这里如此凶险,诸位就不怕哪一日坍塌么?”

    “你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这地方鬼斧神工,多少年来都不见有半块石头跌落。怎得会坍塌?”

    楚项又朝内部走去,见一裂缝立于那梯道处不远。

    那裂缝流出潺潺清泉,泉水旁,不少人正在有条不紊的排队。

    各族服装映入眼帘,却都操着一口汉话,相互交谈。

    楚项暗道:“这....十六族,居然如此无间!活脱脱一副世外桃源啊!”

    “快跟上!”小哥见楚项愣了神,便招呼着要他快些。

    听见小哥讲话,楚项忙紧跟上前,问道:“小哥!你们平日里,在哪里睡觉啊?”

    “自然是在那些小山洞里,别看它洞口小,实际上都像是葫芦嘴儿!外头窄,里头宽!”

    楚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二人来到一个洞口,那洞口要比其他的洞口大上不少。楚项心中明了,这一定就是“金童”的住处了!

    小哥将楚项领进洞内,洞内却比洞外要暗上不少。外头有个天然的窗口。可洞内却得燃起火烛才能看清。

    “大哥!这是你请来的客人!”

    金童开口道:“行了!兄弟你去歇息吧!记得招呼他们把牛羊肉放在大厅。好让他们洗涮烹煮。”

    “好嘞!大哥,你就放心吧!”

    小哥走出了山洞,只留楚项呆立在原地。

    混混暗暗之中,金童只觉得对方的眼睛,不时的朝自己身上打量。

    “这位朋友,你是哪里人士?”

    闻听金童一问,楚项忙道:“金陵人士!”

    金童一听,来了兴趣,忙走上前,问道:“金陵?帝国之内,有一位将军也是金陵人士,不知朋友可曾听闻?”

    楚项怕金童识破自己身份,又恐他是朝中的爪牙,便打了个哈哈。说道:“帝国将领多矣,不知您说的是哪一位?”

    金童道:“秦尚武元帅帐下有两位骁勇善战的先锋将!我所问的便是那人称“军中霸王”的楚项!”

    楚项闻听,心中又惊又喜,只是面前此人还未能看清相貌,若是此时告知,只怕是凶多吉少。

    “听阁下方才所言,似乎与这位楚将军相识?”

    金童摇了摇头,似是想起了伤心事,道:“在“天狼山之战”后,便音讯全无。唉.....”

    楚项听罢,直觉告诉他此人并无害他之心。便说道:“他活的好好的。阁下不必挂怀,如今他已被圣上封为“骠骑将军”。”

    金童一听,两眼放光,忙走上前来,急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火烛的浅浅微光,照耀着二人脸上,二人四目相对,皆愣住了神。

    金童看着面前的汉子,目瞪口呆,不时念念道:“怎么可能?世上竟有这样的事?竟能如此相像?”

    楚项闻听,笑道:“哈哈哈!何来相像一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楚项!”

    金童又惊又喜,两眼一红,眼中已是盈满热泪,双脚颤颤巍巍,一个没站住,跌到在地。嘴巴抖抖簌簌的愣是说不出话来。

    “小子!当年我放你下山,没成想你竟在此地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说着楚项伸手将金童扶起。

    金童道:“将军!你还认得小人?”

    楚项拍了拍金童身上的灰尘,笑道:“天下黄发之人能有几个?再者说!你还欠着众兄弟一顿酒哩!怎能相忘?”

    金童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伸出胳膊紧抱住楚项,道:“当年一战,我以为将军命丧沙场,我在那日大火之中,找了两天两夜,未曾发现将军。竟不曾想在此遇见!”

    说罢忙跪在地上,楚项见状,忙扶住金童,问道:“兄弟这是作甚?”

    “当年蒙将军大恩!放我一条生路!才能苟活至今。岂能不拜?”

    楚项听闻,叹了口气,说道:“当年众兄弟看你年纪尚轻,实不愿你夭折于此,那时你十四五岁,不懂世事。可还记得当年军前站列么?”

    金童怎会不记得,全军二百余人,只有他最后站了出来,故此才苟全性命。

    “其实有些事你并不知情,那年兄弟们陪你演了一场戏,大家都知道自己活不了,却也不想看到一个孩子死在沙场上。便向我请愿,与你演了这出戏。只是你做了角儿,他们当了陪衬。”

    金童听闻此言,一时愣在原地,原来这救命恩人不止是楚项一人,乃是“射声”的二百弟兄啊!

    “所以,你不能拜我!你该拜的是当年战死沙场的射声军!”

    金童忙站起身来,朝洞外走去,只见他走过那坡道,直奔后方的宝座。

    从宝座上摸出一件东西,忙朝着楚项跑来。

    行至近前,金童道:“将军请看!”

    说罢将手中物件打开,那是一幅几乎快被烧毁旗帜。上书“射声”二字。

    楚项一时间愣住,这是多年前的射声军旗!他伸出手来,轻轻的抚摸着这面旗帜,好似是抚摸着失而复得的宝贝,不觉间泪水已是夺眶而出。

    楚项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金童看着昔日余晖,又看着眼前神伤的将军。手不住的颤抖。

    “兄弟们呐!我楚项无能!我对不住你们呐!”

    楚项再也抑制不住此刻的情绪,噤声瘫在地上。

    此刻他心中只想着一个人....

    “司马贤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