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契丹风云 » 序章(三)插科打诨罗衣轻

序章(三)插科打诨罗衣轻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二月。

    西夏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但由于当时宋朝有足智多谋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后,伺机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着他们。

    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南,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也不断增援。

    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于是夏军佯败,任福中计,随尾追击。

    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已是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军队主力伏击,宋军战败,任福等大将战死,几乎全军覆灭。

    好水川之战,大宋再度失败赵祯闻知后震怒,贬韩琦、范仲淹。

    范仲淹等人被贬谪以后,西夏又开始商议攻宋大计。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

    李元昊谋臣张元向夏王李元昊献计。

    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西安)。

    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

    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彭阳县)出发向渭州(甘肃平凉)发动攻击。

    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十五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

    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宁夏固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夏王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宋与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

    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此外,由于西夏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粮布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

    因此,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公元1042年)六月。

    耶律宗真见宋廷损兵折将连败于夏李元昊,也有了坐收渔翁心思,收回关南十县之地指日可待。

    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赵祯示愿意接受西夏之和议,并将和谈的全权交给太师庞籍。

    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和谈。

    大辽出兵伐宋?

    耶律宗真显然没有耶律隆绪那种想干就干的气魄,而是想到了心里却没有底。于是,就又让朝臣们商议此事。

    时任北院枢密使萧孝穆提出反对意见:“先是,太祖数南伐竟无功,嗣圣皇帝灭唐、立石晋,后以石重贵叛,南引兵,长趋入汴,而銮驾初还,南人遽往攻,自是南北连兵不绝。先帝与宋人盟,百姓才得以安乐,从此南北修好,无有攸。今国之比于前,虽富强而多有勋行之臣、将帅,多疾病而卒。且宋人无罪,无故而南伐,理亏在我方。况胜败未可知,愿陛下深思之!”

    萧孝穆的话可谓是良言,有条有理,切中问题的要害。

    可南院枢密使萧孝惠,却和其兄长萧孝穆所见不同,而且更善于察言观色、迎合上级的臣子,见耶律宗真南伐主意已定,就迎合说:“宋军西征多,士气低落,百姓疲困,如果陛下能够亲自率领六军南伐,那么胜利是一定的。”

    朝廷中的诸多大臣,也都看出耶律宗真的心思,乐得趋附,举手赞成出兵索地。

    耶律宗真见诸大臣都赞成出兵索地,于是,就下令诸道,调集兵马于南京,以萧孝惠和耶律重元为统帅,准备南伐。

    萧孝穆因为反对出兵索地,被调任南院枢密使;萧孝惠因为赞成出兵索地,调任北院枢密使。萧孝穆请求告老,耶律宗真没有答应。

    调集兵马的命令下达后,耶律宗真心里又有些吃不准,便又来到张俭家里,商量此事。

    张俭已经八十多岁,退休在家赋闲,向耶律宗真分析了出兵南伐的利弊,建议其不用出兵,只要派一使者前往南朝,即可达到索地的目的。

    耶律宗真还真就听从了张俭的建议,放弃了出兵南伐的想法,改派使者前往宋朝,交涉关南十县地。

    正月,耶律宗真派刘六符、萧特末前往宋都汴京,就晋阳(今山西太原)关南十县、宋出兵伐西夏、宋在边境修筑河渠等事宜进行交涉。

    刘六府和萧特末没等动身,宋廷就已经通过在辽廷的间谍探得了辽廷索地之事,并得到了耶律宗真写给赵祯书信的底稿,对辽廷索地有了心理准备,赵祯虽然对辽廷索地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得知辽使就要进人宋境后,还是食不甘味,心里很是没底

    北宋共历九位皇帝赵桢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北宋第一位被摄政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狸猫换太子”传说的主角。得到耶律宗真派使前来索要关南十县地的消息后,硬着头皮召集群臣,挑选可以出使大辽的人选。可宋廷群臣大多害怕到大辽去,没有一个主动请缨的。

    最后,宰相吕夷简推荐富弼可胜任此职。

    富弼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曾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当过宰相亦曾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改革,也曾多次出使大辽。他接到赵祯让其出使辽国的诏令后,勇敢地接下了任务。

    赵祯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任命富弼为接伴使前往雄州迎接辽使,维州(今河北雄县)是宋属边境城市,也是宋廷接待和礼送辽使的驿站。富粥来到雄州时.辽使还没有到又等待多日,刘六符和萧特末才到达雄州。

    萧特末,是国舅大父房之后,即萧革的叔叔,很有才干,耶律隆绪朝后期出仕。历任安东军节度使、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左夷离毕:耶律宗真朝累迁官至南院宣徽使。

    萧特末自恃是大国使臣想摆一摆大国使臣的架子,便在宋中使宜读赵祯慰劳信时.假装脚有病,不肯下拜

    富弼早已看出了萧特末的用意.便对他说道:“我以前出使贵国时,因病躺于车中。听说有君命,便立即离车下拜。如今中使到了,而你却不下拜,这是什么礼节?“

    萧特末闻听此言,不好意思再装下去,便让人搀扶着下车,参拜了宋中使。

    刘六符、萧特末等辽使在富弼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宋都汴京,向宋廷递交了以大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名义写给赵祯赵祯的一封信,大致意思是:关南十县地是石收瑭割给我朝的,柴荣逞一时之狂谋,把十县地抢了去,人神共为愤怒,因而柴氏社庙才不能延续南朝建立之初,便与北朝保持着良好关系,南北结为友好邻邦。太宗攻取北汉后,以无名之师进犯燕蓟,我朝紧急抵御,才使南朝退兵,从面导致南北连年战争。两朝自建立和约(澶渊之盟)以来,每年都互派使臣往来,关系一直很好。

    但是,由于有关南十县地问题的存在,我朝每天都在防备着背盟事情的发生。李元昊对北朝早已称臣,与北朝又有甥舅之亲,就是有罪,应当诛伐,也应预先通报北朝一声。我朝虽然从往来使臣口中得知了一些征伐内幕,但是,也担心其中有欺诈。你朝对西夏用兵,我朝不能没有投鼠忌器的感觉。

    况且我朝已探知南朝在边境地区加周河道,增加兵力,这不能不使我朝产生猜忌。南北两朝如果想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共同排除猜忌之心,如南朝把原附于我朝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地区(原北汉政权辖地)及关南十县地都归还给我朝从而使百姓康泰!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就更加深了兄弟情义,使子孙永远安乐。遥想南朝皇帝聪悟。一定能深深理解我的诚意。

    赵祯得到耶律宗真的索地正式信件后,召集有关大臣商议,商议结果、形成三点意见:

    一是不能答应割地;

    二是可以考虑把亲王的女儿嫁给耶律宗真的儿子耶律洪基为妻,两朝联姻;

    三是可以考虑向辽朝增加岁币。

    富弼不同意与辽朝联姻但赵祯执意如此,富弼也只好保留意见。

    当时。赵祯还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想通过耶律重元来化解双方矛盾原来,耶律重元依恃母后萧耨斤的势力,曾私下里与宋廷接触,互通书信,有结宋以为外援之意。这时的赵祯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就想让耶律重元出面,来阻止耶律宗真索要关南十县地。于是,就让接待辽使的官员,把这个意思透露给辽使刘六符,并征求刘六符的意见。

    刘六符进人宋境后,有可能就接收了宋廷的贿赂,因此,照实而说:“这样做。对太后有利,而对你朝没有好处。“

    赵祯得到刘六符的回答后,才打消了利用耶律重元阻止耶律宗真索地的想法。

    接下来代表就有关索地一事,进行了初步谈判,各说各的理,并没有形成什么一致意见。

    这期间,耶律宗真为了配合刘六符等人的谈判,在南京颁布了南征的赏罚令,宋廷边防大臣急忙将这一消息上报宋廷。

    赵祯不敢再耽搁便授予富弼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任回谢国信使.符惟忠为副吏(符惟忠死于前往辽国途中,宋又派张茂实为副使),持回信前往辽廷交涉索地事宜并咐富弼只可就联姻和增加岁币这两件事与辽廷协商。

    为了配合富弼的谈判,赵祯采纳宰相吕夷简的意见,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BJ,加固城防:同时,在宋与辽边境地段,修固河防,操练兵马,大造声势

    这一招还是有点作用的,刘六符在返回国途中,见到宋人正在修固河堤,心里就已经产生怀疑。等到辽边境驻军派人偷看宋军训练后,更是把宋军的这一举动,当成宋军要攻打辽境的军事情报,上报给了辽廷,从而给辽廷制造一些压力

    富弼到达辽廷后,递交了宋廷复信,其大致要义是:我朝真宗皇帝(赵恒)与你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签订“澶渊之盟”,南北双方停止战争,谋求和平,互通使节。两朝继任皇位者,也都遵守这一盟约,两国和平相处近四十年。现在北朝专门派使臣持信而来,提出索要瓦桥关以南的土地和晋阳以前的封地.并且说什么石敬瑭割地.柴荣收复失地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前朝的事情,与本朝没有关系。

    当初太宗皇帝(赵光义)出兵伐北汉,攻取太原,并不是想占有燕云之地,而北朝屡屡出兵援救北汉,我太宗皇帝一怒之下才发兵燕蓟,怎能说出师无名呢?李元吴被我朝赐予国姓.食我朝俸禄、就是我朝臣子,如今反叛我朝,建国称帝,并侵略我朝边境.我朝出兵讨伐在情理之中,况且在出兵之前,也已经向北朝打过招呼,怎能说没有通报呢?至于加固河道,增加兵力之说,这都属于国家平常事务。河道不能疏导,自然要加固了,平时训练兵马更是常事,放在北朝,难道能撤走边境的兵马吗?假如一切都处于坦诚,两朝何至于产生猜疑呢?双方只有遵守“澶渊之盟”,才能保证长久和平,如今北朝突然提出索地之事,实在不是遵守“盟约”的做法,想到北朝皇帝聪明和通达,一定会深切地思考这一问题的。

    富弼又拿出联姻和增币两个条件,让辽廷任选其一。耶律宗真任命刘六符为接待使.与富弼谈判。

    刘六符对富粥说:“我朝皇帝坚决要求你朝割让土地。”

    富弼回答说:“这一定是想毁坏盟约借索地为名罢了,大宋只有横刀立马等待尔等了。“

    刘六符说:“你们宋朝如此固执。事情怎么能办妥?”富弼回答说:“你们辽朝无故要求宋朝割让土地,大宋没有立即发兵征讨,而是派遣使臣好言好语再次商议,这哪里是宋朝坚持固执呢?“

    接下来,双方就索地之事,你一言,我一语,各讲各的道理。

    毋庸置疑,使臣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只能是给皇帝最后落锤定音做一些铺垫,最后还得是皇帝出面解决问题几天之后,耶律宗真出面了,就索地之事与富弼进行了两次直接交涉。

    第一次交涉,是所谓的正式外交场合,即耶律宗真正式接见了富弼。双方落座后,富弼反客为主,首先提出:“两友好,将近四十年了,如今北朝忽然要求南朝割让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耶律宗真回答说:“尔违盟,塞雁门,筑塘坝于河北,缮城池,发民兵。何谓也?余朝群臣竞于兴师南伐,朕谓不若先遣使求关南之地,求之不得,举兵而南伐未晚也。”

    富疆没有直接回答耶律宗真所提出的问题,而是直截了当的说道:“难道北朝忘了澶渊之盟了吗?如是时,真宗从诸将议。,北朝大辽兵马顷刻间全军覆灭。况且如果两朝通好,北朝每年都能得到南朝的岁币,利在君;如果两朝交兵利则在臣子,主不甚得其利。而,其劝陛下用兵者,皆为身谋利,非大体所发也。”

    耶律宗真闻听此言,内心不为所动,表面装着有些惊讶:“哦,为什么呢?”

    富弼回答说:“昔晋高祖欺天之叛君,乃求于辽。晋主代乱,民始弃之。且当中国之地狭,上下叛周,故其国兵始捷。所掠得财货,充满诸臣之家,而壮士马失过半,此责谁当之?今我朝地方万里,有精兵百万计,君臣连和,北朝欲用兵,能保胜乎?“

    耶律宗真微微一笑缓缓摇头地说道:“余大辽无南朝人势,不能。”

    富弼接着说道:“胜败未可知。北朝胜矣,而所亡壮士马,是群臣所任邪,归之于帝乎?如其好,岁币悉归帝,群臣何利?”

    听了富弼的话,耶律宗真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富弼的见解。

    这时,富弼才开始回答耶律宗真所提出的问题:“塞雁门,备元吴也,修塘坝以浚河,修治城皆本有之,至于益兵,皆发民兵,亦用补乏额,非负约。”

    富弼的回答,可谓是有理有据,滴水不漏,就连耶律宗真也是无话可说。但是,耶律宗真心里清楚,这些问题不过是给自己索地找一个理由罢了,至于是不是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索地,因此,坚持说道:“尔朝所作所为于我朝何故,朕只要祖宗之地!”

    富弼也早有准备:“晋高祖以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周帝(柴荣)复伐取关南,皆前世之事也。我朝勃兴已九十年,各求故地。此岂北朝利邪?“意思非常明确,燕云十六州是我宋朝的旧地,我们如果也索要这些旧地,你们给不给?对于这样的历史事实,耶律宗真自然是没话可说。于是,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元吴既称臣于朕,且尚朕大辽公主,为朕大辽驸马。南朝征。何故不先通?“

    富驾更加理直气壮:“北朝原来征伐高丽、黑水(渤海国)难道曾通报过我朝吗?孝德皇帝(赵祯)让我转告陛下:原来不知道李元昊与弟有姻亲,因元昊辜负天恩,扰乱大宋边境,所才伐他,从而招致弟有不满之言。今出兵击元昊则伤吾兄弟之情,不出兵击而不忍坐视之死,不知道弟会如何处置这件事?“

    耶律宗真显然是被富弼说得理亏竟用契丹语与大臣们交谈起来,似乎是在谈论宋伐李元昊的事情,交谈了一段时间后,自言自语道:“元昊作乱。怎么可以不让南朝出兵攻击呢!“就这样双方结束了第一次交涉,随后,刘六符与富弼又进行了交涉,刘六符说:“如果我朝陛下认为接受金帛是耻辱,而坚持让南朝割让十县地,怎么办呢?“

    富粥回答说:我大宋孝德皇帝曾经说:朕为子孙。怎么敢轻易地把旧地送给别人!当年真宗皇帝时,北朝兵临澶渊城下,尚且不把关南之地让与辽廷、难道今天朕就愿意割地吗?况且北朝索取关南之地,不过是想多得一些租金罢了。如今用金帛代替,也足以资补国用了。朕念二国之人,不欲使之肝脑涂地,故屈已自增钱以厌北朝。北朝固求土地之言,此志在背盟弃好,朕安得避兵乎?澶渊之盟,天地之神皆见也。今北朝首唱兵,去恶不在朕。天地神,可欺与?“

    刘六符被富弼的话所打动,对副手说:“大宋皇帝有这样的善心,很好,我们应当一起上奏,使两主心意相通。“

    耶律宗真与富弼的第二次交涉,是在非正式场合。耶律宗真约富弼一起行猎。在前往猎场的途中,耶律宗真有意让富弼的马靠近自己的马,然后,低声问道:“卿何言须与朕窃语乎?“

    富粥说:“南朝只想两朝永远友好。“

    耶律宗真冷哼一声说道:“把关南十县地还给我大辽,两朝便会永远友好。”

    富弼也毫不退让地说道:“我朝皇帝派我来对陛下说:辽朝想得到祖宗的旧地,南朝难道就肯失掉祖宗的旧地吗?况且,辽朝既荣以土,则宋必耻失地矣。两朝,兄弟岂可以荣一辱哉?朕未尝忘先朝失燕蓟,岂可复言收燕、蓟之求?两朝正宜相慰安而已。”

    听了富弼的话后,耶律宗真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仅凭口头索要,宋朝怎么能割地,非战兵入南国不可,但朝中上下几乎一半的人与南朝有贸易往来,谁愿意断了自己的财路。

    其实,耶律宗真是想乘宋与西夏交兵之际,夺回关南十县地,建立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可通过与富弼接触,听了其一大套话语后,对夺回关南十县地就失去了信心。但又不满足只多获取一些金银,想鱼和熊掌兼得。于是,打猎回来后,便让刘六符接着与富弼谈判,想让南朝答应增币和联姻两个条件。

    刘六符受命来到译馆,对富弼说:“我大辽皇帝听到你之荣辱说,心中很是感慨,因而不再相寻南关之地。南朝所议加派金帛,至于两国联姻之事当以商量。”富弼本来就不同意与辽朝联姻,而倾向于增币,因此,对刘六符说:“联易为衅衅,且夫妇不必定,人生命长短不同。不若增金帛。”

    刘六符直人主题:“孝德皇帝有女儿乎?“

    富弼回答说:“我朝皇帝的女儿才四岁成婚必定在十多年以后,如今打算尽择目前的嫌疑,怎可以等待呢?”说到这里,富弼猜想辽廷联姻不过是想多得到一些钱币,于是接着说道:“按照南朝公主出嫁的惯例,嫁妆的价值不超过十万缗。

    耶律宗真见富弼如是说,便不再提联姻之事,而是让富弼先回去,待下次来,再商议。

    富弼说:“两件事还没有决定,怎么敢空手回去!愿意留下来,等待事情完全议妥。“

    耶律宗真说:“等你再来的时候,我定当选一件事情接受。”并且向富弼表示,再来的时候,可以带来联姻和增币两份誓书,以便签订。

    富弼返回汴京后,如实报告了谈判的情况

    赵祯虽然软弱,但宋廷并不缺乏精明之人,见大辽皇帝耶律宗真把眼睛盯在了金帛上,便顿生一计,设下圈套,让耶律宗真钻了进来。

    宋廷君臣很快开出条件:

    一是如果联姻,就没有金帛;

    二是如果辽国能够说服李元吴重新臣服宋朝那么宋朝每年可向辽朝增币二十万,否则只增币十万。

    富弼因为了解辽廷的心理,就又提出在誓书中写人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三件事:

    第一两国边界地区的塘淀不得再开辟扩展;

    第二,双方都不准无故增添屯驻边境的兵马;第三双方都不准收留对方各种逃亡的人。

    赵祯只是想尽快套住耶律宗真,因此,对富弼所提出的三点建议,一一答应,并命人写人誓书之中。

    富弼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是诚心诚意地想促成南北双方和好。因此,携带二份国书,三份誓书,再次出使辽廷。

    为了把握起见,富弼在途中,突然想起了誓书之事,如果誓书中没有自己所提出的三件事,辽廷是很难答应的。于是,就打开誓书观看,果然,誓书中并没有写入自己所提出的三件事。于是,派副手宋诚、蔡挺立即返回汴京,让有司把三件事写入誓书中。

    赵祯想急于了解辽朝情况,便召见了蔡挺,得知情况后,便让富弼向辽朝口头陈述三件事。

    富弼得到赵祯的旨意后,知道这是大臣们从中作梗,便打马返回汴京。时已傍晚,各单位都下班了,值班人员不让富弼见皇帝。富弼申明利害,才见到了赵祯,开口说道:“执政大臣这样做,是想把我置于死地。我死不足惜,国之大奈何??”

    赵祯听后,也觉有些不妥,命人把三件事写人誓书之中。

    在富弼往返的十几天时间里,耶律宗真也做出了选择,决定选择二十万增币,但对如何增币,又动起了脑筋。

    耶律宗真在富弼等宋使到达辽国的第二天,便接见富弼,并直截了当说道“两朝结为婚姻的事,会使宋骨肉分离,或许公主与梁王(耶律洪基)互相不喜欢,所以不如每年增加金帛。但必须在誓书中加一个献’字才可以。”

    富弼回答说:“献’字是下奉上所用的词,不可施用于敌对的国家。宋朝为兄,难道可以有兄献于弟的吗?“

    耶律宗真说道:“南朝把丰厚的金帛送给我,是畏惧我朝,对献字为何吝惜”富弼说:“我大宋皇帝爱惜生灵,所以用金帛来代替干戈,非畏惧辽国。如今,陛下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正是想断绝以前的友好关系,用一定不可施的事相要挟罢了。“

    耶律宗真见富弼不肯答应,便改口说道:“改用纳’字怎么样?”富弼坚决地说道:“也不可以。”

    耶律宗真望着富弼半天,说:“誓书何在?出封岁增二十万。”

    富弼把增币二十万的誓书递上。

    耶律宗真一边看誓书,一边说:“用'纳'字自古就有。”

    富弼针锋相对:“以前只有唐高祖向突厥借兵,所以用臣子的礼节与突厥交往。当时的交往中,或许称献、纳,也不可详知。后来,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擒获哪里再会有这样的礼节?“

    耶律宗真见富弼声色俱厉,就没有再争辩下去,而是改口说道:“这事你就不用费心了,我会再派使臣去与那赵祯小儿直接商议此事。”

    随后,耶律宗真派南京留守兼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出使宋朝,具体商议采用“献”、“纳”事宜。

    富弼晚耶律仁先和刘六符两人从辽朝南返,到了雄州后,便接到宋仁宗赵祯旨意任命富弼仍为接伴使,具体负责接待辽使事宜。

    富弼则把辽廷派使前来的用意上报赵祯,并说明:“辽国要求用'献'、'纳二字,我坚决拒绝了,其嚣张气焰已遭受打击,朝廷不可以再答应。”

    耶律仁先和刘六符来到汴京后,见到赵祯,把誓书递上,要求宋廷在文书中应称“贡”字。对此,双方展开了争论

    耶律仁先说:“从前,石敬瑭回报本朝大恩大德,割让土地献给本朝,而后周又用武力夺取,谁对谁错,灼然可见。”

    刘六符显然更懂得掌握谈判的火候,见宋廷答应增币,只是玩文字游戏,便又加了一把力,对宋廷诸臣说道:“我朝兵强将勇,海内皆知,现在将兵们都想出兵攻打大宋。如果让他们出兵大宋,随心所欲地抢夺,与进贡”的字眼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呢?况且我大军已经聚集南京,一旦南下,你们怎么防御?顾及小节,而忘记大祸,到时后悔都来不及呀!“

    刘六符的话显然是起了作用,宋廷诸臣争执的勇气,顿时减少了一半。其实,宋廷从君到臣,心里都明白,向辽廷增币,就是向辽廷进贡,再怎么争论,也不过是想争个面子而已这就是当时宋朝士大夫们的嘴脸,明明是向人家大辽国进“贡”,却又不敢承认,非得要弄个什么自圆其说。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被誉为“北宋词初祖”的晏殊,敢于撕破嘴脸,建议采用“纳”字。

    晏殊,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由乡里推荐,被宋廷赐进士出身,第二年便出仕为官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政知事、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等、是北宋著名词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北宋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富弼则是晏殊的女婿。

    其实,赵祯见耶律宗真选择了增币二十万的誓书,心里暗自高兴,恨不得马上就答应耶律宗真的要求。只是耻于被人说自己主动向辽廷进贡,才不好意思下决定。而是想找一个大臣来当替罪羊。

    晏殊提出采用“纳”字的建议后赵祯立马就坡下驴,同意了这一主张。

    耶律宗真挑起的辽宋两朝索地风波以宋廷每年多向辽廷纳贡二十万,面子上了一个句号。

    从索地风波的整个过程来看耶律宗真开始时确实是想乘宋与西夏交兵之际,夺回关南十县地。作为一国之君,充分利用国际形势,来获取自身利益。这无可厚非。

    宋朝虽然多输出了岁币,但并不是一无所获,而是将李元昊这个“包袱”,甩给了辽廷,起码是甩给辽廷一部分。

    耶律宗真虽然多获得了岁币,但并不是完全的赢家,而是钻进了宋朝所设的圈套,将李元昊这个烫手的山芋捧在自己的手里。

    ......

    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春。

    耶律宗真在混同江撩钵春蒐,大宴群臣。

    因为南朝(宋)向大辽低头了,宋廷增加岁币。

    史称重熙增币。

    大辽强势调停宋夏之战,也只是得了一些岁币而已,但对于耶律宗真来说,这却是他即位以来,第一份拿得出手的功绩。

    宋夏大战之际,耶律宗真与张俭等众大臣决议出兵,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

    耶律宗真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给。赵祯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西夏本已大败宋军,若进一步便可夺取关西之地,再进一步入主京洛也不是不可,但迫于辽朝只得和解。

    夏辽交恶,辽朝一记重拳打破了西夏的入主中原的美梦。

    这一份合约,简单的一个‘纳’字,满足了辽王朝成为上国的虚名。

    宴宝座前,北院大臣、南院大臣、六部、各贵族王侯,礼部、理藩院共设三百余席。

    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也设诸席。

    歌乐舞技齐齐作响。

    众臣都端着撒剌(小酒樽)相互交饮,耶律宗真却不一样,手提着一个鹿甒(wu、大酒器),止不住的豪饮。

    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好不容易除去,心情得以释放。

    “皇弟耶,此番南下之功非皇弟与惠也,朕百年之后大辽非皇太弟不能也,哈哈哈。”耶律宗真已然酒醉,此话一出众臣无甚变化,皇后萧挞里和太子耶律洪基却有些震惊。

    耶律重元急忙道谢:“皇兄恩德,弟不敢奢望也,可为大辽出一份力,我重元此生无悔。”

    耶律宗真搂着耶律重元,一同饮酒,好不亲密。

    大乐,起!(鸣鞭)

    对舞更进,乐歌和之。

    契丹乐起,溪琴奏起。

    各族之人群舞,座上人分给各筵食品,酒各一卮。

    ......

    不同于辽帝国的锐意进取,宋王朝执着于自我革新。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人称“四谏”),锐意进取。

    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后,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重熙十二年(公元1043年)

    意气风发的耶律宗真,在帐内不停着看着墙上的舆图,比比划划,不知在考虑什么。

    皇帝旁侧,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臣萧孝忠对着耶律宗真的背影说道:“一国二枢密,风俗所以不同。若并为一,天下幸甚。”

    “嗯,老臣果然是老臣,老成谋国啊,卿上番解禁渤海人禁武之策,丹东大顺矣,此番想合并北南二院,不错,卿回去写个疏来,朕来推行。”耶律宗真对于可以高度集中皇权的谏言自然顺水推舟,但不能急在一时。

    “殿外北院枢密使萧孝穆求见。”一个内侍传道。

    耶律宗真皱着眉,萧孝穆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三番上书求辞官回乡,耶律宗真都没有准允。

    “请进来吧。”耶律宗真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萧孝忠识时务的退了下去。

    萧孝穆弓着腰,略带暮气的走了进来,耶律宗真当即便扶了上去,说道:

    “齐王你怎么过来了,你老还年轻,朕登基不久,正需老臣坐镇......”萧孝穆打断了耶律宗真的碎碎念,施礼说道:“陛下!”

    耶律宗真也正视起来,对着赵安仁说道:“快赐高墩,齐王有话快说吧。”

    萧穆孝坐下说道:“陛下,夏国王李元昊出事了!”

    耶律宗真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小小一藩篱有何本事!

    “莫非他退婚否?”原来是耶律宗真将宗室之女嫁给了李元昊,但双方感情传闻却一直不是很好。

    “不,山南党项各部及呆儿族叛辽归夏!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等举部投夏!西南招讨使萧普达副使延禄麾下一千六百七十儿郎皆战死!”萧孝穆一口气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全部告诉了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攥紧拳头,一拳锤到墙上的舆图之上,这真的是耶律宗真即位以来最大的耻辱,给他锐意大纛之上抹上一缕黑,如何让他不气。

    自己将族姐嫁给他,册封其为夏国王,礼遇甚厚,没想到这个白眼狼反手就是一个嘴巴子。

    “何人为将,可全歼我契丹儿郎!”

    “为将的正是那,夏王,李元昊!”

    噌!案几上的酒杯被率得粉碎,也代表着皇帝此时的愤怒。

    “整兵,讨里本耶!”耶律宗真对着萧孝穆下令道。

    “陛下,三思啊。”

    萧孝穆虽然不太同意这样的做法,但也只能这样劝一劝了。

    萧孝穆走出皇都怒骂李元昊。

    “狗东西!也不知安分些!”

    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秋。

    耶律宗真亲统十万大军征夏,命南院宰相萧惠、皇太弟耶律重元、东京留守萧孝友等分三路攻夏。

    大同府。

    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重元有些担忧,对着耶律宗真说道:

    “陛下,抽调四方之卒,臣弟虽无异议,但这四方将士成色混杂难以同调,若橼中有一劲旅,便可百战不殆也。”

    “皇弟,你有些担心过头了,我大辽岂是那宋廷,我大辽兵精甲足,岂是他小小党项可抵挡。”耶律宗真安慰四下将领道。

    耶律宗真怎么能不知道,只有十万临时召集的部族兵怎么可能攻下夏州,但北面的阻卜,东面的女直,南面的宋廷,瓜分了辽国的八成兵力,耶律宗真实在是调不出多余的兵力。

    再者,耶律宗真根本就没想将战争扩大化,他只想着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的旧唐盛世的虚名。

    整个辽朝,你说他是草原政权,胡人文化,的确不错,但更是深受大唐胡风的影响,辽朝一直都自诩大唐之承载者,传承者。

    这种思想影响下的每代辽国皇帝,都有着天朝上国,大唐盛世的美梦,事实上他们真的做到了,有辽一朝,四海诚服,中外咸知。

    西方(西域之西)只知契丹大辽而不知赵宋理儒。

    几日后。

    十万大军出金肃城(ZGEQ北),皇太弟重元领骑兵七千出南路;东京留守萧孝友率师为后援;宰相萧惠领兵六万出北路,分兵三路。(萧惠兼北院枢密使,萧孝穆病重。)

    渡过黄河,直朝夏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

    李元昊知道辽军的意图,派往利山南领马步军两万抵御辽北军,派没藏山塔领骑兵一万抵御辽南军,亲率骑兵两万与房当皆雄抵御辽中军。夏军在黄河右岸布防,并派使臣到阻卜部调兵。

    阻卜部酋长阻卜乌加拒不发兵,命人将使臣绑起来,送到辽国军前,请求耶律宗真借兵一万,以助辽军。

    耶律宗真大喜,遂将步兵一万调与阻卜乌加统领。

    李元昊得知阻卜乌加投辽,派使到辽中军见耶律宗真,请求遣送阻卜乌加。

    耶律宗真恨恨地道:“李元昊背弃前盟,诱朕边民,毁朕堡寨。今朕兴兵问罪,他不但不向朕请罪,还敢来责问于朕!”

    夏使道:“贵国也诱降我边民,阻卜乌加就在你军中。”

    耶律宗真闻言恼怒,指着那夏使大喝:“大胆夏使,给朕关起来,待朕抓住李元昊一并处治。”

    贺兰山。

    耶律重元指挥铁甲连环马,向前冲去,首先接近夏军。没藏山塔领骑兵迎战。耶律宗真命中军进攻李元昊大军,房当皆雄率骑兵迎上。萧惠率北路辽军,立即冲向夏军。往利山南率军迎上。

    两军再漫长的战线上厮杀。寒风猎猎,天昏地暗。夏军勇顽,拼力搏杀。萧孝友带领辽国后军投入战斗。夏军虽然英勇,寡不敌众,败势已定。

    房当皆雄见大势已去,保护李元昊,拼死杀出重围。

    五万夏军返者不足万。

    一战以此可见辽夏实力。

    西夏与辽国仅隔黄河,没有城寨可以防守。夏军一败百里,辽军进入夏。

    李元昊派使臣来到辽军,向耶律宗真谢罪请降。

    耶律宗真高傲地问:“夏王,李元昊一向骄傲自负,趾高气扬,才和朕打了两仗就来请降。你回去告诉李元昊,先别急着请降,和朕打几仗再请降,朕会看在公主之面,他什么时候到朕大营,朕就什么时候招待他。”

    夏使回道:“我主说了,大辽国兵强国富,不可与敌,再打下去,蕃汉民众就打光了,只能请降。”说完,将所带宝物呈上。

    “这是我主献给陛下的。”那使者端着一块上好的羊脂白玉,旁还有一座金雕六层佛塔十分精美,但这些东西虽然贵重,却入不得耶律宗真的眼,耶律宗真喜好文学对于这些黄白之物不甚感冒。

    耶律宗真自然是不信李元昊。

    遂遣右夷离堇萧敌烈随夏使来到夏军防地,查探李元昊请降的真伪。

    萧敌烈挟胜自傲,对李元昊道:“我大辽兵强国富,威震四海,天下归心。顺我者倡,逆我者亡。国主想必深有体会。”

    李元昊早早换上了一副麻布素衣,见到辽使立刻谦恭地道:“现在我知道了,以前不自量力,冒犯军威,才有这如此结果。今衷心请降,请上使明鉴。”低头施礼,眼神中却透露着阴狠。

    萧敌烈趾高气扬道:“我主知你忠心,准予请降。”也不低头看这李元昊一眼。

    “谢上使。”李元昊又道:“我军自行后退避让贵军,待我准备些礼物,将叛将绑缚辽营,亲向辽主请罪。”

    李元昊将夏宫府库中只要是泛着光的器物都搬了出来,送到了萧敌烈手上,萧敌烈自是喜不自胜,夏营都没有看,便要离去,怎知那夏兵衣明甲亮在帐中休憩,只等休息好了着给辽军致命一击。

    “好,我等着。”萧敌烈回到辽营,向耶律宗真禀报自己‘所见’。

    “陛下,那夏国王甚是礼遇自谦,送上金银珠宝无数,活羊八千以表诚意,臣也看过那夏营,人人无神,饿的发昏,据臣推测夏营不足万,夏王自愿退营百里......”

    耶律宗真听后,颇有些洋洋自得,这党项人也太弱了,不过弱的有些可疑,耶律宗真可不敢用自己的性命去赌。

    “以静制动,方可不败,看他李元昊要干什么!”耶律宗真一时间摸不准李元昊到底要干什么,只能先等等看。

    萧惠见耶律宗真犹豫不决,立即进谏:“陛下,臣以为不能许李元昊请降,他忘掉世恩,阴险奸诈。今陛下率军亲临,大军并集,天谴其败,让他来降。若违背天意,宽恕李元昊,如放虎归山,后悔何及!”

    耶律宗真还是有些犹豫,不纳。

    二日,夏军退军三十里,过了两天又退军三十里,再退军三十里,前后共退了百里之地。所退之地皆放火焚烧草木。

    耶律宗真当即悔恨不已,这招坚壁清野,高句丽当年便用过,最后使得唐太宗饮恨而还,如今用到了他的身上。

    耶律重元慌忙奔进大帐大喊道:“皇兄,探马来报,四处野火燃烧,将荒草树木烧光。”

    “朕知道了。”

    萧惠走入大帐一脸焦急,对着耶律宗真施礼说道:“夏人将草皮树木水源都破坏掉了,我等粮草只能维持三日矣。”

    “若此时撤军,胜算几何?”耶律宗真问道。

    “若我军退,则敌军必进,也有可能小败。”萧惠不自信的说道。

    辽军已经深入夏境,退,夏人必然追击,所得牛羊马匹金银财宝都得丢下,萧惠粗略统计此番伐夏所得财货当有辽朝一年赋税(辽一年税收1300万贯约900万白银,同时期宋8000万贯约5000万白银),也就是说此番劫获的财货足有900万两白银,其中多数为丝绢牲畜。

    “已过贺兰山,距兴庆府不过三百里,我大辽占上风矣。”耶律重元说道。

    耶律宗真要赌,赌三天内可击溃李元昊,事实上也是可行的,李元昊残军不过两万,耶律宗真足有七八万骑兵,一个时辰便可以决出胜负,只是谁都不敢赌。

    “那便战!”他耶律宗真敢。

    二十日后。

    辽军四处寻战,夏军一触即溃,四下奔逃,却怎么也抓不尽,也杀不过来。

    军中已经开始杀马以食。

    这一天,天空灰暗,东南空中的太阳,外圈围绕一轮黄晕。寒风不紧不慢地刮动,吹起地上的沙土和草灰,四处弥漫。

    一万五千西夏铁骑,列队待发。李元昊大手一挥,房当皆雄一马当先冲出去。一万余铁骑风驰电掣般踏过拒马水冰面,向河曲杀去。

    辽营中,正在巡营的耶律重元见远处烟尘滚滚,大叫一声:“不好!”随即命人告急,督促数路兵马出营据敌。夏军铁骑勇猛冲杀,耶律重元不敌,外围营帐节节败退。

    萧惠闯入耶律宗真的御帐之中,大吼道:“夏人偷袭,陛下快走,重元挡不了几时。”

    耶律宗真迅速穿好金鍪,指着萧惠说道:

    “老匹夫,怎滴!尔提不动刀,杀不得寇否?”说罢,耶律宗真便要亲自出账砍杀贼寇。

    萧惠怎敢,赶紧拦住耶律宗真,向帐外走去说道:

    “陛下,在此等着,今日,我不退夏贼,绝不回营!”

    萧惠提着刀便走了出去,耶律宗真笑着小声说道:

    “吾将不孬!”

    萧惠带着数百亲卫,吆喝着混乱的将士,齐齐朝着李元昊杀去,耶律重元看到萧惠的身影,顿时喊叫道:“哈哈哈,夏贼受死!”

    辽军无愧劲旅,加之人数众多,李元昊渐渐不敌下令撤退。

    耶律宗真也高兴的带人冲杀了出来。

    正要追击,突然西风大作,风卷沙尘,沙助风势。霎时间,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等了一会,夏军铁骑顺风反杀回来,如入无人之地。辽军逆风迎战,睁不开眼睛,站都站不住,刀枪也挥不起来,顿时溃败。

    耶律重元见辽军大势已去,对萧惠大声道:“快保护陛下撤退。”

    萧惠招呼萧迭里得奔中军帐,护卫耶律宗真逃跑。夏军纵马追杀,辽军死伤无数。萧孝友领后军增援,抵挡不住西夏铁骑洪流般的攻击,生俘鹘突姑驸马萧胡睹及近臣数十人,耶律宗真的器具龙袍以及龙辇都被掠获。

    耶律宗真在萧惠和萧迭里得保护下,领着数十骑兵仓皇逃跑。

    众人奔逃至辽境耶律宗真还未从慌乱中清醒过来,突然一旁的怜官罗衣轻笑道:“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以此为笑乐想逗耶律宗真开心。

    耶律宗真此时刚捡得一命,听罗衣轻如此说,怒上心头,叱命身边卫士:

    “此事岂是调笑时耳?!斩!”

    一直未说话的耶律洪基见父亲生气赶紧解劝:

    “插科打诨者非黄旛绰(尝劝唐玄宗的怜官)”

    罗衣轻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非唐太宗。”,仍旧不肯服软,继续拿耶律宗真找乐。

    作为皇子的耶律洪基,自小就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经史,自然是学了不少历史知识,对李隆基与黄幡绰这段趣闻,当然也是了然于胸。见到罗衣轻被父皇绑了起来,不禁想起了黄幡绰与李隆基的故事,于是就与罗衣轻开了一句玩笑,意思是,你罗衣轻以为你是黄幡绰呢?

    而罗衣轻自恃与耶律宗真的关系密切,又开玩笑地说耶律宗真不是唐太宗否则怎么会打败仗呢!

    说罢竟然哈哈大笑起来,笑的那样真切,那般真诚,说着说着眼泪顺着脸颊便流了下来,战乱中死里逃生怎能不哭,而且罗衣轻还有数个伙伴都已经倒在了乱军之中,留下的只有他一个。

    耶律宗真见其真诚,也想起唐时典故,黄旛绰曾劝李隆基不可轻信安禄山,耶律宗真也庆幸自己还活着,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也安然无恙,这场大败也是自己优柔寡断而造成的,没什么可以抱怨的。

    “哈哈哈!”耶律宗真也随之哈哈大笑起来。

    十万儿郎半数留在了夏州,或死亡,或俘虏。另外半数逃回辽国或宋国,这样的耻辱辽朝许久未有过了。

    多日后。

    耶律宗真回到云内州,也就是大同府,这里大军汇集,仿佛又要开战似的。

    行宫之中。

    “陛下,十六万宿卫军已然集结于云州,不出三日可攻入夏州!”新任北院枢密使萧革说道。

    “报,南京、中京各抽调五万铁骑,已到云州!”行宫外有一将官叫道。

    此将为金肃节度使耶律独攧,然而金肃军依然全军覆没,独留他一人。

    萧惠有些慌,生怕皇帝回因怒气上涌而灭掉夏国,灭掉夏国是简单,可随之而来的宋王朝,必然会趁虚而入,北面的阻卜,东面的蛮人,实在不值。

    “陛下,您,要......”

    “厉兵秣马,以备无患,迫敌来降罢了,宰相安之。”耶律宗真云淡风轻的说着他调兵的想法。

    萧惠也是大松了一口气。

    耶律宗真一口气从大辽重镇之中调出了将近三十万精锐,不管是胜是败,对于大辽都不是好事情。

    果然,耶律宗真调兵三十万陈兵于夏北,惊着李元昊了,这打又不打,谈又不谈,这让李元昊真的是非常难受。

    辽军的实力他是见到了,勇力,甲足,杀伐果断确实不是他一个夏国可以对付的了的,若不是有天公作美,夏国早就不存在了。

    数日后,李元昊以兴平公主的名义,写了一份国书,派遣使臣赴辽国,送归萧胡睹和其他战俘,另外还送上了前唐时期宫廷孤本兵书‘野战歌’‘太一金鉴诀’用金帛绢丝缝刻,请消除嫌隙,愿结盟好。

    耶律宗真就坡下驴,假惺惺的接受了李元昊的乞和,对外称此战辽国大胜。

    称李元昊的国书言辞谦恭,大辽也不愿劳民伤财地打仗,遂与西夏和解,两国和好如初。

    耶律宗真也正是在这一年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辽五京至此完备。

    辽国四处告示贴出,大辽大败党项,国主元昊乞降,纳贡赔罪,甘称臣属。

    耶律宗真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也是为第二次贺兰山之战做下了准备(伏笔),真正的雪耻不在一念之间,耶律宗真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

    宋朝方面赵祯重用范仲淹等人,推行了“庆历新政”。

    范竹淹北宋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今江苏苏州人。公元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理参军(管理狱讼,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此后,范仲淹在地方上任职十余年,调到京城任大理寺丞。由于范仲淹性格秉直,因此,在此后的二十年间仕途坎坷几次遭贬。

    宋与辽平息了索地风波重新修好与西夏也开始频繁接触洽谈停战事宜。赵祯觉得边境已无大事,便同时将夏竦、范仲淹、韩琦等边关重将调回汴京任枢彩使枢密副使等。不久,范仲淹又出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宋与西夏连年的战争也造成了宋国内民生怨怼。为了稳定政局,赵祯似乎也变得开明和进步起来。

    九月,连日催促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拿出措施,以图改变政局。

    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连夜加班,起草改革方案。特别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了自己从政二十八年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严明贬黜和升迁;二是抑制侥幸心理;三是精选人才;四是选拔各级官吏;五是平均公田;六是注重农桑;七是整治军备;八是减少徭役;九是广施恩惠;十是有令必行。

    赵祯看了范仲淹呈上的十项改革措施后,大为高兴,立即采纳,应当列为法律的,依次颁行全国。

    可却难以持久,每日有数百人弹劾范仲淹等人,赵祯第一个挺不住,下诏废除新政。

    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