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契丹风云 » 序章(九) 伏虎林应制

序章(九) 伏虎林应制

    潢河河畔,一众僧弥茫然无措,正是碰到了北来的慕容云父子,慕容云起先看到这么多和尚先是吓了一跳,一般出寺外游的僧人都是高手,慕容云先入为主竟然停下马匹,以为对方是辽国的帮手,走近一看才知道,这几个僧弥最小的不过十岁,而且全无内力。

    不过还是小心为妙,慕容云翻身下马,慕容博紧随其后也下马,慕容云抱拳说道:“见过诸位高僧,鄙人有礼了。”,为首老僧听来人一口汉话,当即躬身合掌。

    慕容云见此僧不说话,便知是个哑子,随机便不甚关心,听越来越近的马蹄声慕容云当即招呼都没打便要上马,只听慕容博高呼道:“爹!”慕容云不愧是一流高手,当即翻身下马,身子如同猎狗一般灵活。

    慕容云耳边一声嗡鸣而过,随即便是一声马斯。扑哧!那柄长箭穿过马屁股箭尖透出马腹,慕容云汗毛倒竖,若不是慕容博提醒,自己恐怕早就死在这里了。

    往山坡看去,只见一批发着盔的大汉,身后奔出数骑,为首的正是萧阿速,慕容云父子已经躲无可躲,慕容云左右看去已然无路可退。

    慕容云踏前一步对着萧阿速抱拳说道:“将军,可否放我父子二人一命,我父子二人初到这北国,不知为何被......”萧阿速突然喝道:“尔死到临头,还在犬吠,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得留下!”

    慕容云见不能沟通,突得身行后移,行若蝙蝠,动似鬼魅,令萧阿速为之一吓:“王八......”

    慕容云退至几个僧弥之后,一手一个,提起而击,一掌击其身上,骨骼断裂之声,咔咔乱作,只见俩个僧弥向着萧阿速和身边小校飞去,萧阿速又惊又怒,这南人竟好不知耻,用他人当武器。

    萧阿速一掌而上,十分力留了五分,想要救下这个僧弥,可是萧阿速却没有发现这俩个僧弥却没有声音,砰,萧阿速被撞得飞出,等萧阿速到了地上翻滚了一圈之后,将手放在这个僧弥鼻头一探,已然死绝,萧阿速刚要发怒,只见又有数个僧弥的尸体飞了过来,依次撞向士兵。

    砰砰砰,一连数十声,触之即死,萧阿速刚要站起,猛地一晃,哇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内伤叠内伤,身体早已承受不住,一眼看去,原本十余个僧人只剩一个,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那小僧弥已经失去指挥自己行动的能力,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不动,楞着两只眼睛发痴地看着前的尸体。

    但慕容云并没有想要放过这个小和尚,慕容云已经退至潢河岸边,只差一步便可退走,萧阿速有心无力,难以站立,只能眼睁睁看着慕容云父子逃走。

    “啊!”那小僧弥在慕容云手中不住的嚎叫,显然是害怕了,慕容云刚要丢出,突然一支狼羽穿过那小沙弥腰间,直直穿入慕容云腹间,慕容云毫无防备,顿时双手无力将小沙弥丢下,慕容云后退两步,死死按住出血之处。

    “爹!”慕容博扶着慕容云,焦急的喊道,慕容云口中渗出鲜血,慕容博刚要给其封住穴道,慕容云制止道:“不,博儿,快走!”话毕,慕容云带着儿子慕容博双双跳入水中。

    等萧乌野带着众骑赶到河畔,早以无慕容云二人踪迹,一位小校上前施礼说道:“都监,我等即刻去追捕!”萧乌野摆摆手说道:“不必,来人武功高强,受我一箭活不久了,萧兄弟如何了。”那小校刚要说话,萧阿速被俩个士卒扶着走到萧乌野近前。

    “将军,阿速无事,可惜跑了贼人。”萧阿速说道。

    突然一个士卒喊道:“这小沙弥还活着!”萧阿速走到近前,上下揣摩后说道:“将军,刚刚那一箭为及要害,已然止血,无大碍。”

    萧乌野却没有太大的惊讶,他那一箭本就没想伤着这个小和尚,只是那慕容云太过无耻,见箭羽而来,竟然用小和尚当挡箭牌,只是没想到此箭力道极大,竟然穿过小沙弥重伤慕容云。

    萧阿速自幼笃信佛禅,对于僧弥多为恭敬,此刻见到这个小和尚独活于众师兄弟之中,大为感触,对其说道:“小和尚,小和尚。”

    他做痴装了,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摇了摇头说:“这是真的?我不信,啊!”那小和尚冲到一位老僧前,抓着那老僧的袍子,止不住的拽道:“师傅,哇,果子徒儿给你留着呢,你醒醒啊。”小沙弥跟着老僧四处游荡,见多生死此刻知老僧和师兄弟们都是死了,悲痛欲绝。

    众人皆是沉默,默默的收拾着自己人的尸体和马匹,顺便把那些僧者一并堆在了一起,准备集体火化。

    萧阿速走至那小沙弥身后轻轻一点,小沙弥瞬间昏厥,萧阿速看了看伤口又渗出了血,赶紧为其包扎,也就是裹了几条布。

    此一战可见,再强的高手也是无法正面与之军队抗衡。

    ......

    慕容云回到宋地没有三日便箭疮发作死了,死前告知慕容博此生勿忘复国愿。

    觉华岛,大龙宫寺。

    大龙宫寺,唐代称桃花岛,乃大辽第一佛寺,和少林一般地位,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常常比之。

    说起这座佛寺,还有一番渊源。

    辽兴宗与萧耨斤的关系剑拔弩张,母子二人彼此敌视,身为一代帝玉,兴宗给人的感觉似刻薄寡恩,不念亲情,但这并不是历史上辽兴宗的真实形象。辽兴宗处理朝务、处世断案每以宽大为怀,时见菩萨心肠,这与其恩师郎思孝的谆谆教导不无关系。辽兴宗与郎思孝间,不止有君臣恩义,更有一段天日可表的师徒真情。

    在辽宁兴城觉华岛上有座大龙宫寺,该寺屹立于觉华岛东南端的海岸边,时僧侣云集、香火鼎盛,是辽西一带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此岛之所以称“觉华”,是因为大龙宫寺的第一任主持叫觉华。大龙宫寺建成后,成为辽朝的一大佛教中心,佛寺主持被辽人奉为国师,“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的说法在当时十分流行。

    觉华主持后来收了一位名叫郎思孝的徒弟,觉华圆寂后,郎思孝就做了大龙宫寺的第二任主持,这位郎思孝可非等闲人物,他是皇太后萧菩萨哥为辽兴宗耶律宗真钦点的帝王之师。

    郎思孝法名志全,是兴中人,虽曾出仕做官,但目睹官场腐败心灰意冷,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在觉华岛修行期间,他凭借聪颖天资与不倦苦学,很快通读了佛教经典著作并对佛学要义心领神会,尤其在华严宗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令同辈望尘莫及。

    郎思孝出任帝师后,不断以佛法感化兴宗皇帝,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兴宗皇帝处理政务以宽大为怀,经常赦免罪犯、释放死囚,凡监狱中没有囚犯,地方官均受奖励,辽兴宗的一系列德政泽惠百姓,郎思孝对辽兴宗的谆谆教导可谓居功至伟。

    郎思孝与辽兴宗的师徒关系十分融洽且善始善终。一年入冬天寒地冻,辽兴宗挂念恩师,委派阁臣张世英携带御书、御赐香与防寒物品前去探望,令六十九岁的郎思孝感动不已。

    郎思孝后归隐觉华岛,辽兴宗感戴恩师教诲,赏赐重金助郎思孝扩建海云寺。

    之后有次,辽西大旱,饥民食不果腹,海云寺捐钱千万贯。郎思孝刻苦钻研《华严经》,造诣很深,是辽代华严宗最早的传人。郎思孝能够潜心学术研究并扩建觉华岛的佛堂寺院,离不开辽兴宗的鼎力支持。

    一个皇帝、一个僧人,地位相差悬殊,彼此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并始终如一,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金代辽东路刑狱官王寂在自己撰写的《辽东行部志》中赞叹道:“详其始终,皇帝问询,礼如平交。非时有大过人者,安能使时君推慕如此?然亦千载一遇,岂偶然哉!”

    大龙宫寺中,海云寺门口,站一老和尚,此人外貌平平无奇,只是气度颇显不凡,这老和尚对着寺前人施礼道:“诸位将军,来我海云寺所为何事?”萧阿速翻身下马同样施礼道:“大师,晚辈来却有事,你瞧。”萧阿速将那小沙弥引到近前,郎思孝打量了一番说道:“老衲不认得。”

    “哦,大师是出家人,就算行个善果吧,这小和尚却不知道自己寺院,只知其师傅是个哑巴。”话至此那小和尚又开始抽噎,萧阿速接着道:“我等数人寻便东南寺院皆不是,就让这小子留在这吧。”

    郎思孝没有过多思量,直接蹲下对着那小沙弥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啊?有无法号?”那小沙弥有些腼腆,说道:“我师傅唤我药师奴,我年纪尚小,并没有法号。”

    “药师奴,药师如来......”郎思孝念叨着这个名字,将人带了进去,萧阿速几人即刻追随萧乌野而去,不过没有数日便回到上京,完颜乌古乃根本没给禁军出手就机会,平了五国部之乱。

    ......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

    狄青嘴生毒疮。去世。赵祯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通判黄州赵至忠上《辽地图》及《杂记》十卷。

    宋朝南疆反叛,交趾北上,宋将皆北,所有败之(之后就没有胜过)。

    西夏军队吞并了屈野河西岸的宋朝领土后,陕西经略使庞籍命令管勾麟府路兵马郭恩、监军宦官黄道元、府州宁府寨监押刘庆等人以巡边为名前往侦察敌情。

    西夏军队屯驻沙浪黍,安营扎寨达十五里。郭恩本想下令停止前进,但监官宦官黄道元威胁郭恩,并骂他贪生怕死,于是郭恩不得不率领步兵、骑兵一千四百余人继续前进,沿着屈野河(今陕西神木窟野河)向北推进,但宋军军容不整,没有披甲的士兵占一半以上。其后宋军发现西夏军队在卧牛峰点燃了烽火,还听到了集结军队的战鼓,但黄道元始终不相信,用激将法使郭恩率军星夜兼程,到达断道坞(今陕西保德县境)。

    宋军疲惫之极,正要准备休整,但西夏军队合围上来,宋军腹背受敌,郭恩等人虽然奋力杀敌,但因寡不敌众,宋军大败,郭恩、黄道元被生擒。后来郭恩不肯投降而自杀,西夏将宦官黄道元释放。这次战役,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嘉祐二年(1057)八月,枢密使韩琦建议朝廷停止鬻卖各地户绝田产(即无主田地),召募农户租佃,每年农户夏税所交纳的租税用来供给城市里年老体弱或无人抚养的孤儿,政府专门设置仓库储存户绝田产的租税收入,这些仓库称之为广惠仓。

    各地仓库建成后,宋仁宗命令各路提点刑狱专门管理广惠仓,每年年底将广惠仓收入和开支情况上报三司,并规定十万户以上地区存留一万石、七万户以上者八千石、五万户以上者六千石、三千户以上者四千石、二万户以上者三千石、一万户以上一干石,不满一万户的地区一千石,广惠仓粮食超过上数规定时,各地方长官才能将户绝田产出卖。

    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

    南京地震。

    耶律洪基十分在意,以为是耶律重元在南京引起天怒人怨,所有将其调回上京,领天下军兵,是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秋猎,庆州付虎林。

    秋猎这日,天气正凉爽,耶律洪基带着御帐郎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后面跟着的是萧观音,萧观音坐在檐床中,脸色苍白,时不时咳嗽两声,一身劲装外面披上了厚厚的狐裘,仿佛置身在冬日一般。

    萧观音嘴角带着期待的笑容,看着契丹儿郎四下奔走,勇猛非凡,心下十分欢喜,因为耶律洪基会更欢喜。

    萧阿速骑着马跟在萧观音身后,穿着黑色劲装,身体坐得笔直,还时不时回头看一眼身后,显得有些紧张,后面缀着的是一众打杂的奴才,人虽多,但十分秩序,不敢造次。

    很快,一行人到了皇家猎场。下马车后,上官家找到自己的位置,安营扎寨。

    林场很大,营地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扎帐篷这类粗活自然轮不到女子头上,走了数日闲下来,萧观音一下子玩心大起,忍不住四处转了转。

    骑着马虽不能远走,却也可以在营地内转转。

    “真慢啊,吾可乏了。”一个容貌妍丽,穿着鹅黄色劲装的女子斜靠在檐床上,看着眼前的帐篷,神情有些慵懒,“一路上舟车劳顿,吾想快些歇息。”

    “阿姐,你小小些,你不是有孕在身么!”一身劲装的萧阿速有些担忧的说道。

    萧观音当即将那如玉般的胳膊拿起,伸出食指放在嘴唇边,小声的戚的一声:“小声些,等我身子好些再于旁人说,万一有那个不要命的对吾下手怎么办。”萧阿速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说这件事。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秋猎是为了体现皇家的尊严,我不得不来的,不过是骑骑马,射射箭,有什么大不了的,百姓可,忒里蹇就不可?”萧观音说道。

    傍晚十分。

    耶律洪基摆小宴,群臣草草吃了一番,毕竟有规矩,不得猎物不可大宴。

    不过酒是少不了的,宴毕,耶律洪基挥手将一侧的忒里蹇萧观音呼来:“忒里蹇,乃我大辽数一数二之女子,温良娴舒、绝色倾城也夸不尽忒里蹇之美也。”萧观音脸色羞红,这般在众大臣和众嫔妃之间夸赞谁都受不了的。

    “陛下谬赞。”

    “忒里蹇不仅是我大辽第一美人,同是我大辽第一才女,忒里蹇所书文章,太学子弟也无不惭愧啊,今日狩猎伏虎林,请忒里蹇奏诗一首可否?”耶律洪基颇有些洋洋自得,萧观音平常好诗文,常与耶律洪基对吟,现场写诗对于萧观音来说也不难。

    萧观音不答话,缓步走向帐外,边走,边做摇头状,走了七八步,忽地转过来说道:“威风万里压南邦。”耶律洪基哈哈大笑拍张叫好。

    “陛下~”这一声嗲嗲的撒娇声足一令天下男子倾倒,耶律洪基当即摆手道:“好好好,朕不答话了,忒里蹇继续吧。”

    萧观音边走边说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耶律洪基抢几步走上前,牵着萧观音的手,对着群臣说道:“忒里蹇可谓女中才子!”

    “万岁......”

    “忒里蹇千岁......”

    ......

    “秋猎,开始!”皇帝一声令下,众人低头叩拜,高喊“万岁”,随后骑上马进入林中。

    伏虎山,不愧叫做伏虎,林中山虎数不胜数,耶律洪基射三只虎而反,深感萧观音乃自己的天命之人,对众人说道:“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忒里蹇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

    耶律洪基即位三年,各方势力皆不稳,多为边境地区,西北为之最重,辽朝势力虽然涉及至回鹘昆仑山一代,却没有军队驻扎,吐蕃经常侵略,难以发展,北面阻卜也不安稳。

    耶律洪基命令耶律唐古监督西部边境地区的农事生产,以供给西部军队。

    耶律唐古率领军队在胪朐河(蒙古国克鲁伦河)畔耕垦田地,农事生产获得大丰收。

    其后耶律唐古又移兵镇州(今蒙古国哈达桑),耕垦荒地,农事生产连续十四年获得好收成,积累粮食达数十万斛。

    与此同时,耶律洪基还任用前任南京度支判官马人望检括户口,平抑物价,因而公私储粮大大增加。

    此后耶律洪基又将马人望提升为中京度支使,马人望刚上任半年,积累粟达十五万斛。

    辽朝农事生产至此后才迅速发展起来,各处仓库储粮达几十万硕。虽然辽朝连年用兵,但仍不乏军粮。

    金兵攻占辽朝后,各粮仓存粮全部为金朝所得,足见耶律洪基重视农事的措施是取得了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