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雁门遗事 » 卷:蝉 6 愚弄(2)

卷:蝉 6 愚弄(2)

    庄兰生话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自有他的用意。他只是有些想不到那镜子竟然就在此处。他心中陡然滋味万千,因而不曾立即回话。

    朱几道一瞬不瞬的瞧着庄兰生,他正等着庄兰生的回话,他向来耐心有限,毕竟坐在他这个位置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从不曾将寻常人放在眼中,断然没有山不就水,水来就山的道理。可那个小童明显想着别的事情,不曾立即回话,若在放在别人身上,朱几道只怕一脚早将人踹翻在地,可是今时他竟反常的没有生气,更没有催促。朱几道只是等着庄兰生想好了回话。

    少倾,庄兰生约莫是想好了,他道:“这世间有一法器,以一方湖泊凝化为镜,唤名妙华,镜中有一尾鲤鱼索居,名唤非鱼,此镜可将人心中所想呈现于世,甚为真实巧妙,镜中鱼,可成人一愿,只要在天道所规即可,无一不成。”

    言说至此,金善已是心下明了,朱几道甚为惊骇,却仍是敛了神色,问道:“先生之意,神女为这法器所化?”庄兰生不答,朱几道心中却是确定,然尚有疑虑,不能释怀,立时复问道:“这法器为何人所持?又是为了何种目的?”

    庄兰生忆及往昔。先秦一统七国,百家争鸣之景已是昨日黄昏,惠施立业,得了眷顾,飞升上界。再临濠梁,景不复当年景,鱼已非当年鱼,感概颇多,便收了那片湖泊而去,得一法器,只为再复当年盛景。然随着诸神陨落,妙华镜却是下落不明。想不到竟在此处,为人之兵,成了个不入流的手段。

    庄兰生不欲接话,白瑜只得道:“非是圣人罢。”

    金善亦想得到,法器若为圣人所持,应呈现圣人心中所想,缘何那神女相貌成谜?世人皆为曹侍郎愚目,将神女具化为貌美女子,然圣人虽不知神女真容,却隐晦知悉神女形貌平常,此般种种具是说明神女源自圣人心中所思。至于为了何种目的,便如白瑜所言,观神女临世时机,正是神女解了圣人疴疾之苦之时。断然不为加害圣人。

    如今看来,这持镜人初衷甚好,只欲为圣人解疴疾之苦。

    然金善尚有不明,倘若神女临世只为解圣人疴疾之苦,那神女为何轰然沉睡,以至今时?

    白瑜道:“或是圣人心中动摇罢。”

    金善不知白瑜所言何意。白瑜复道:“恐是万数画师为神女入画,却形貌各异,致使圣人心中动摇,化象不稳罢。然圣人执念不去,化象不消,两害取其轻,便成了今日这番结果。”

    金善不由想起,掌柜曾言圣人或许是借世人之笔绘出心中女子的样貌。果真如此。可是妙华镜所化女子是谁?与圣人是何关系?缘何圣人不识此女样貌?这妙华镜又是何人所持?有何目的?

    此间种种,迷雾重重,金善百思不得其解,却听朱几道询问道:“先生可有办法寻得那持镜人?”

    白瑜道:“确有一种办法,却不一定行得通。”

    朱几道郑重道:“先生旦讲。”

    白瑜道:“妙华镜可因人化象,便能解其化象,倘若化象消弭,妙华镜自会恢复初始样貌,归于持镜人之手。”听闻白瑜此番言语,金善觉知此事不难,却听白瑜又道:“然神女为圣人化象,关乎圣人,不为我等妄下决断。”

    朱几道思索一番,却道:“化象消弭,可能再现?”

    白瑜道:“可。”

    朱几道闻言却是向着外间朗声道:“戚领事,取笔墨纸砚来。”

    戚季芳得了朱几道的命令,立时笔墨侍候,只见朱几道落笔稳健,不见犹疑,片刻,一方宣纸,书成。随后朱几道便从怀中取得一物,正是白玉印章,印章落于左下方,一方红印拓于其上。此后朱几道将那宣纸递于白瑜,却是一纸军令状,随后便道:“先生只管行事,倘若圣人因此降罪,自有本王担着。”

    白瑜闻言,犹疑一番,最终向着朱几道施了一礼,复入帷帐。

    金善站在边缘瞧向白瑜,只见白瑜俯首神女身侧,对着神女一番耳语,不知是何内容,下一刻却见榻上女子顷刻之间化为一团烟雾消失不见,唯有一尾红鲤跃烟雾而出,那鱼在空中甚为悠闲的吐出一串泡泡,即刻便是一个翻滚,复欲跃入烟雾之中,只是待金善仔细瞧去,那烟雾不知何时化为一面水镜漂浮于空中,镜面涟漪波生,那鱼一头扎入镜中,出游从容,一时浮游镜面,一时消失不见,一时浮游镜脊两侧,形同断裂,甚为奇妙。

    金善正观那妙华镜出神,还未来得及消化此间奇景,却见白瑜复对镜中鱼耳语,那鱼听闻,一番扑腾,竟再次跃出镜面,堪堪化身为一豆蔻少女,少女怀抱水镜,身着朱红窄袖灯笼锦袍,抓双髻,复绾五色丝带,面覆鲤纹,双眸圆且明亮,叫人看了,甚是欢喜。殿中人众,那少女视旁若无,只管行向东方,穿墙而去,去寻那持镜人。

    众人即刻随行而去,正此时,金善却为帷帐绊脚,行了一个踉跄,未能及时跟上,因而瞧见了尚且愣怔在原地的北襄王。金善以为北襄王不曾见过此番奇景,正是晃神,却突然听闻朱几道颤声道:“可是你?若是你,又为何如此?”

    金善闻言愣怔。朱几道所言之人是谁?难道他认识这持镜人?

    只是不等金善反应,朱几道便立时回神,紧随众人而去。金善见此情景,也只得快步跟上,只待时机恰当,再同掌柜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