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一章 吃咸饭不是吃闲饭

第一章 吃咸饭不是吃闲饭

    躺在锦被红账的床上,王浩晕得不行,床似乎在旋转跳跃,自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可能被巨浪吞没。王浩一会热一会冷,感觉自己又要死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王浩七天前刚死过一次,那飞机爆炸的场面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那真是天空一声巨响,王浩闪亮登场,只不过是登场到另外一个世界——的病床上,而且变成了十二岁的小屁孩。

    好死不如赖活着,刚开始王浩还是比较庆幸的,虽然穿越了,好歹命还在。但这几日所遭受的痛苦竟然使王浩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

    刚开始是发热,四肢酸痛,三天后开始咳嗽,没日没夜的咳,咳得撕心裂肺,恨不能把肝都咳出来似的。今天终于不咳嗽了,感觉脑袋又晕得不行,整个床都在旋转似的。

    王浩正晕得天昏地暗时,门口响起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刻意压低略显苍老的男声响起:“夫人。”

    王浩知道那是家里的管家老孙,平日里沉默寡言,一磨子压不出一个屁来。

    说是管家,其实家里一共就四个人。王浩,老孙,还有正趴在王浩床头打瞌睡的王氏——王浩这个世界的年轻老娘,加一个小丫鬟琼儿。

    王浩床头趴着的倩影抬头站了起来,一脸宠溺的看了眼王浩,然后转身走到门边轻声问道:“老孙,什么事?”

    “许家的胡管家来了,他说咱们的三十亩地要卖就全卖,但是只卖十亩的话他们不买。”

    老孙的声音刻意压得很低,王浩睁大了眼竖起耳朵偷听,只能听到“许家的胡管家”、“买”和“卖”几个词。虽然听不清楚,却猛然发现他的头居然不晕了。

    “那怎么行?咱们四口人至少要留二十亩地才能吃饱饭,这些年咱们已经陆续卖给他们家一百七十亩地了。你再跟胡管家好好说说,让他再买咱们十亩地,价格比原来低一点都可以。老孙,咱们一定要留够二十亩地,这是底线。”

    “老奴知道,许家只是想逼夫人。。。。。。要不,老奴去找找老爷。。。。。。”

    “别去,我早说过这辈子不会再见他。这么多年咱们都挺过来了,何必去给他添麻烦呢!再说他那性子。。。。。。也未必管用。如果地实在是卖不掉,你就把我这根簪子拿到县里去卖了吧。”

    老孙答应,转身走了。那道倩影望着老孙的背影,长叹了口气,转过身朝床边走来。

    王浩赶紧闭上眼睛装睡。听到的内容少得可怜,心里充满了疑惑,更要命的是,头又开始晕了。

    倩影走到床边伸出手摸了摸王浩的额头,又小心整了整被子,坐下来盯着王浩看了好大一会,目光中满是担忧。好一会之后,终于又趴在床头睡了。

    王浩强忍着晕眩,睁开眼睛用余光喵了眼正趴在床边睡觉,已经衣不解带伺候他七天的新世界老娘,祭出前世失眠时经常用的方法——强行忽略掉脑海中的晕眩感,开始集中精神想美事。

    据刚穿越过来时病情还不太严重时有意无意获得的信息来看,现在是贞观十年初,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王浩脑海中出现一个画面——金碧辉煌的金殿上,他正欲给李世民欠身行礼,李世民一把抓住他的手,口中连连说道:“先生高才,不必多礼,朕今日得先生,如鱼得水也!快快请坐。”

    王浩假意谦虚几句便一屁股跪坐在垫子上,世外高人一般微笑不语。李世民迫不及待问了一堆问题,王浩只是微笑,却不说半句话。李世民愈发觉得他高深莫测,神态语气更是恭敬,也不问问题了,开始和王浩闲聊。

    王浩便祭出三寸不乱之舌,旁征博引,追古论今,加以一丢丢前世的科技知识,把李世民侃得嘴巴越张越大。。。。。。

    王浩背着一麻袋金银珠宝走到许家门口,当着胡管家的面把金银珠宝倒在他面前,昂首道:“这是皇上刚刚赏赐给我的,你们许家所有的地,我全买了。”胡管家一脸愕然嘴巴越张越大,然后猛地跪下,一把鼻子一把眼泪连说不敢,这就把一百七十亩地给王家全部退回去,一文钱不收。王浩的余光看见,许家家主面色惨白躲在门后面连连点头。

    。。。。。

    王浩终于睡着了,睡得很甜,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

    王氏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自从儿子生病以来,她便衣不解带伺候着,不允许其他人进来。今天一不小心便趴在床头睡着了。

    王氏不知睡了多久,猛然惊醒,立马探起身子望过去,看向熟睡中的王浩。

    王浩睡得很熟,俊俏的脸上挂着恬淡的笑,那笑容似乎是看穿了一切但依然温暖。王氏痴痴的看着他,半晌喃喃道:“真像,真像,他笑起来也是这般模样。。。。。。”

    痴痴的看了很久,王氏方才回过神来,探出手去摸了摸王浩的额头,入手处一片冰凉。王氏面露喜色收回手,抚着胸口长出一口气。

    王氏悄悄走到门口,轻声叫道:“琼儿,熬点粥,等浩儿醒了吃,药先温着。”

    守在门口的琼儿答应了,急忙转身而去。

    王浩不知道睡了多久,醒过来后第一感觉便是饿,钻心的饿,饿得感觉能吃进一头牛。

    听见王浩喊饿,王氏赶紧喊琼儿端粥来。王浩一连喝了三大碗白粥,才意犹未尽的放下碗。

    王氏在一旁看着,眼眶中泛着泪花,一个劲儿叫着慢点吃,当心烫着。见王浩终于吃饱了,满足得笑了。

    笑靥如花,王氏脸上的憔悴遮掩不住俏丽的容颜,一把将王浩揽入怀中,一脸后怕,心肝宝贝的叫着,喜极而泣。

    王浩的小脸感受着温暖的胸怀,心头异样温暖。这几日他亲眼见证了王氏是如何事无巨细的服侍他,心里早已将她当做了亲人,虽然这个娘看上去比前世的自己年龄还要小上一截。

    王浩在王氏的怀中不安分的扭着,逗得王氏咯咯直笑,扳起他的脑袋笑斥道:“浩儿你莫乱动,这么大的人了,还蹭得娘一身鼻涕。”

    王浩摸了摸脑袋,憨厚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突然传来一阵咕咕的声音,王氏神色一窘。

    王浩立马道:“娘,你肚子饿了吧?”

    王氏点点头道:“是,这些天一直吃不下,现在倒突然感觉肚子饿了。”

    王浩起身道:“娘,这些天你辛苦了,你坐着别动,我去给你盛点粥来喝。”

    王氏边起身边道:“浩儿病才刚刚好,需要静养,娘自己去吃就是了。”

    王浩两只手搭着王氏的肩膀往下压,让她坐在床上,道:“孩儿已经痊愈了,娘放心,孩儿自己心里有数,这些天娘辛苦了,就让孩儿给娘盛碗粥尽尽孝心吧!”

    王氏见争不过他,索性不争了。看着王浩的略显稚嫩的背影,鼻子一酸,眼泪不自觉滑落。儿子长大了,都知道孝顺自己了,不枉自己这些年的艰辛蹉跎啊!

    王浩走出卧室,门口坐着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女孩看见他,立马喜上眉梢,站起来叫道:“少爷。”

    王浩打量她,只见她杏目圆脸,眼神灵动,面目颇为清秀,一身粗布衣裳难掩婀娜身姿。

    王浩知道她叫琼儿,问道:“琼儿姐姐,我要去给娘盛粥,请你带我去厨房吧。”

    琼儿吃了一惊,还是头一回她被少爷叫姐姐呢,随即又稍显慌乱,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

    王浩大致知道厨房在哪,因为房子本就不太大,见她不说话,也不再多说,抬头朝厨房的方向走去。

    琼儿连忙紧走几步到他前面,道:“少爷,琼儿带你去厨房。”

    整个房子不大,从王浩的房子出去,穿过大堂和厢房的过道,就到了厨房。

    厨房里非常整洁,锅里更整洁,一颗粥米都没看到。

    王浩抬起头看向琼儿。

    琼儿窘迫着解释道:“少爷,粥被少爷喝完了。再说夫人吩咐了,只有少爷能吃白米粥,即便没喝完也是要给少爷一个人留着的。”

    王浩脸有点红,三大碗粥啊,前世自己都最多只能喝一碗半,居然被自己一顿就给喝完了。

    王浩回过神来,问道:“那娘和你们平日里都吃什么?”

    琼儿道:“夫人和我们吃的一样,都是吃馍和野菜。”说着到碗柜里端了一个碗出来,里面有三个黑乎乎的团团。

    王浩拿起一个黑团团,入手硬邦邦的,尝试着咬了一口,差点没把牙崩掉。

    琼儿尴尬道:“这馍比较硬,要就着汤水吃。”说着便要点火烧水。

    王浩道:“今天别给娘吃这个馍,我来做顿粥,大家都吃粥,米在哪里?”

    正准备点火的琼儿赶紧起身,到角落打开一个坛子盖,道:“米在这里。”

    王浩过去一看,米倒是白花花的白米,只是已经见底了,大约还有两斤左右。

    旁边还有另外两个坛子,王浩也没去管。

    王浩让琼儿把第一个坛子里的米全部取出来,琼儿欲言又止,王浩又问道:“有什么肉没有?”

    琼儿从碗柜里取出巴掌大一小块肉,道:“只剩这么多了,这是去年底熏好的肉。”

    王浩接过肉,入手硬邦邦的。吩咐琼儿点火烧水淘米。

    琼儿麻利的点起火来,王浩往锅中加了两瓢水,把肉放进去。这肉太硬,得煮一煮才能切得动。

    琼儿则用筲箕端着米出去到门口池塘淘米。

    肉煮透,王浩切了一半放回碗柜,另一半切成片,放到锅中炒出油来。

    琼儿回来闻到香味,一脸震惊,在她印象中少爷可是从来没进过厨房的。

    少爷是读书人,是不应该进厨房的。

    “琼儿姐姐,别愣着,有什么作料没?姜蒜什么的?”

    琼儿赶紧忙活着找出一个小罐子,跟王浩说平时做菜就放这个,王浩打开一看,原来是豆豉。

    王浩用勺子挑了一点放倒锅里,又问琼儿有什么蔬菜没?

    也不知道琼儿听懂没有,从碗柜里拿出一个碗,里面又是黑乎乎的三个团子,不过入手没有前面的黑团子硬。琼儿说这是野菜团子。

    王浩让琼儿把野菜团子稍稍捣碎,琼儿火速拿来碾子,三两下便把野菜团子捣碎了。

    王浩吩咐琼儿把野菜末用水洗一下,琼儿用筲箕装好野菜末,风风火火往门口池塘去了,不一会便回转。

    王浩把野菜末放进肉里翻炒均匀,又把淘好的白米放进锅中翻炒均匀。

    再放一丢丢盐末,因为熏肉里本来就含盐了,盐加多了会咸。加水没过米,盖好锅盖,吩咐琼儿用不大不小的火焖三刻钟。

    刚盖好锅盖,王氏过来了。

    王氏不知道白粥被王浩吃完了。他们很少吃白米,平日里的饭菜主要就是饼或馍加野菜,白米一般是富贵人家才吃的。今天虽然王浩吃了三大碗白粥,但其实没有用多少白米。白米可精贵着呢!

    到厨房一问,得知王浩把剩下的一点白米全部用了,王氏不由得变了脸色,很快又恢复正常。待到听琼儿说这顿饭是王浩亲手做的,王氏大为震惊,自己的儿子什么德行自己还不清楚吗?从小便是五谷不分的主,连厨房都没进过,更别说是做饭了。

    看着自家儿子一脸邀功似的看着她,王氏不由得怀疑这顿饭会不会很难吃,好歹是儿子的心意,一会再难吃自己都要装作很好吃的样子。

    王氏心里暗自思量着,神色中透着一丝担心。

    三刻钟说长不短,王氏和儿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香味逐渐从锅里飘出。

    再过一会,王浩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打开锅盖,香味扑鼻而来。

    王浩知道,自己前世学过的福建名吃“咸饭”成了。

    王浩取过碗装了一大碗,捧着端给王氏,又给王氏取来筷子。

    王氏闻到香味时已经饿得不行了,再难吃的有一口对付都能接受了,接到饭后便迫不及待,优雅的扒了一口。

    咦!居然出乎意料的好吃,这辈子似乎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

    王氏便专心做起干饭王来,太好吃了,平日里难吃的野菜居然都像换了个味道一样,好吃到眼泪都流下来了。

    王浩见王氏吃得开心,自己也盛了一小碗陪着吃起来。虽然刚才白粥是喝饱了,但那玩意没油水,不抗饿,过了这么久已经能吃下了。

    王浩让琼儿叫上老孙也一起吃,琼儿虽然馋得不行,但还是想婉言谢绝。被王浩粗暴的命令她和老孙必须吃,王氏见王浩坚持,便也叫琼儿去喊老孙一起吃。

    老孙刚从外面回来不久,琼儿只好出去喊了老孙,两人一人盛了一小碗饭躲到一旁吃去了。

    不一会两人便风卷残云吃完了,回来便双双放下碗筷。

    王浩一怔,这俩饭量也太小了吧?吃那么一小碗饭喂猫呢?猫都不止吃那么点啊!

    王浩不乐意了,勒令他俩继续吃,不吃就是不给他面子。

    老孙和琼儿不约而同看了王氏一眼,王氏笑道:“吃吧!今天都敞开吃!浩儿好不容易做的,咱们把它吃完。”

    老孙和琼儿这才又拿起碗盛饭。

    王浩才算满意。

    这一锅饭其实量很大,在王浩前世供应七八个人吃一顿一点问题都没有,愣是让四个人给造得精光。连一向文雅的王氏都吃撑了,老孙更是撑到哼哼唧唧。

    琼儿给王浩收拾碗筷时打了个饱嗝,俏脸一红,羞得转身把碗筷往锅里一丢,跑出门去,连碗筷都不着急洗了。

    也难怪,这时代还没有炒菜,所有菜的做法基本就是煮。哪怕是王氏这样曾经见过世面的人,也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口味的饭。

    王氏吃撑了,脑子却还没糊涂,问王浩道:“浩儿,你从来没进过厨房,怎么会做出这么好吃的饭来呢?”

    王浩摸了摸脑袋,憨厚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道:“这些天孩儿不是病着吗?睡觉时做了无数的梦,其中有一个梦便是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教我做饭,教了很多道菜,其中就有这一道。”

    王浩这么一说,王氏便这么信了,王浩后面准备的一大段说辞都还没有说出口。

    古人也太好骗了吧!王浩心想。

    趁王浩出门溜达的功夫,王氏叫来老孙,悄声问道:“簪子卖了吗?”

    老孙回答:“没呢!正要跟夫人说,村头到县里的路口有衙门的人,说是现在不让去县里。”

    王氏黯然道:“我见你神色不好,一猜就是没卖掉。那怎生是好?家里马上就断粮了,浩儿病刚好,正是需要补身体的时候。要不。。。”

    老孙立马道:“夫人莫太忧心,实在不行老奴到张老五家暂借几升白米和粗粮回来,先对付几天再说。整个村里除了许家,也就他家还能有点余粮了。”

    王氏道:“也只好如此了,那就只好麻烦你走一趟了。对了,家里断粮的事莫让浩儿知道。”

    老孙:“老奴明白。”